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练习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学案,共8页。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在理想和自然条件下分别表现出J型和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D.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3.关于环境容纳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不会改变的B.只有在理想环境中才能达到环境容纳量C.环境容纳量的出现受空间和资源的限制D.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时,增长率最大  4.如图所示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增长曲线。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A.EF段          B.DE段          C.CD段          D.BC段  5.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6.有关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7.在含有5 mL培养液的培养瓶中放入少量酵母菌菌种,然后每隔一天统计一次酵母菌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酵母菌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B.酵母菌种群在第4天增长速率达到最大C.在第4天至第6天中,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该瓶内酵母菌种群的K值为400  8.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锥形瓶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内的种群数量先于内的开始下降D.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各不相同  9.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马歇尔和沃伦发现几乎所有患有胃炎和胃溃疡的病人的身体里都含有幽门螺杆菌,他们在实验室培养测定的细菌生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在b~c段按J型曲线增长B.在b~d段按S型曲线增长C.在c~d段种内斗争最激烈D.在d~e段种内斗争最激烈    10.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d段波动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可能会使生态系统的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效果可能适得其反D.自然界的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会被突破 11.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涝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12.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B.t2~t3时间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t5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4D.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t4 13.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在D~E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不变  14.下图甲是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乙是研究人员对某草场进行生态学调查后绘制的某昆虫种群λ值的变化曲线(未发生迁入迁出)。请分析回答:图甲          图乙(1)图甲中A曲线表示种群在________的环境中增长。(2)图甲中B曲线呈________型,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的个体数量。(3)图乙中该昆虫在0~5年间,种群数量呈现图甲中________(填AB)曲线型增长,可推测该昆虫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____。(4)该昆虫种群数量在第15年________(填不能)达到最小值,在第20~25年种群数量________(填增多”“不变减少)。  15.下图表示不同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曲线表示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段,t3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请判断并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________点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此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依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过程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记录数据;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培养;连续观察七天并取样计数,每天在不同时间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请纠正该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可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血细胞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现将1 mL酵母菌样品加99 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滴在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大方格80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34个,则上述1 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________个。为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小误差,你认为采取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答案为:D;解析:[在Nt=N0·λt中,λ-1表示该种群的增长率;种群的K值受环境因素影响,在优越环境中,K值将增大;在鱼类养殖中,使捕捞后的剩余量接近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快后慢,最后为0,故处于不同的种群密度下可以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2.答案为:B;解析:[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可能不适应变化的环境而被淘汰,也可能因环境优越、缺少天敌而呈J型增长;对于呈S型增长的生物种群来说,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的数量在K/2左右。]  3.答案为:C;解析:[对于一个特定的种群来讲,环境容纳量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在自然条件下,环境容纳量也是存在的,并且与空间和资源有关。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时,增长率为零。]  4.答案为:A;解析:[一个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的初期,由于生活空间大,生活资源十分丰富,天敌少,竞争者少,种群将呈J型增长。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上升,生活空间和食物资源减少,种内竞争加剧,从而使种群增长减缓,并趋于停止。]  5.答案为:C;解析:[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丰富、环境条件适宜,A错误;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下降,B错误;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第37天种群密度达到最大)有关,C正确;第1~37天,成虫数量呈S型增长,D错误。]  6.答案为:D;解析:[营养条件、pH和温度等的变化都会影响种群数量。]  7.答案为:B;解析:[酵母菌种群在第4天时,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不再继续增加,而是在K值上下波动。]  8.答案为:D;解析:[相同体积的培养液,由于空间和资源相同,种群达到的K值相同,接种数量的多少,只影响达到K值的时间。] 9.答案为:D;解析:[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候是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候。c~d段种群数量最大,故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在d~e段,种群的生态斗争最激烈,但此时主要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 10.答案为:D;解析:[cd段种群数量曲线围绕最大值K上下波动,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如果捕杀老鼠后,其数量在b点附近,老鼠反而会大量增长;在一个特定环境中K值基本是稳定的,但是如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K值也会被突破,并且会随着环境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如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其环境容纳量。]  11.答案为:C;解析:[分析题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K/2时种群净补充量最大;对有害动物的控制应在K/2以前,投入低、效率高;人群具有一般种群的特点,但其数量的变化主要受人口政策及人的意识水平控制;鱼类的捕捞在K值处的日捕获量最大,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  12.答案为:D;解析:[图中两条曲线都是S型曲线对应的增长速率曲线;t2对应K/2点,t3对应K点,t2~t3种群数量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t5时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种内斗争最剧烈,因此限制种群数量的制约作用大于t4;种群数量最大时增长速率为0,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3,乙种群为t5。]  13.答案为:B;解析:[图示A点东亚飞蝗数量急剧上升,此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病虫防治工作应在A点所示时间之前进行,A选项正确;图示A~B段种群数量仍然在上升,但种群增长速率呈下降趋势,B选项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使种群性别比例失调,从而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降低,C选项正确;在D~E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增长速率为0,D选项正确。] 14.答案为:(1)食物及空间资源充足,没有敌害(或理想条件下)(2)S 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3)A 增长型(4)不能 不变解析:(1)图甲中A曲线表示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可推知该种群在食物及空间资源充足,没有敌害的理想环境中增长。(2)图甲中B曲线呈S型;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量。(3)图乙中该昆虫在0~5年间,种群λ>1且保持不变,可推知该种群数量在此期间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即J型增长,所以图乙中该昆虫在0~5年间,种群数量呈现图甲中A曲线型增长,而且可推测该昆虫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是增长型。(4)图乙中在10~20年间,λ值都小于1,表示该昆虫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所以该昆虫在第15年的种群数量不是最小值,而是在第20年达到最小值;在第20~25年间,λ值都等于1,表示该昆虫种群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15.答案为:(1)cd 受到食物、空间、天敌等因素的限制 不是,受到环境(食物、天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2)b 既能捕获较多数量的个体,又能使鱼类种群数量尽快地增长和恢复(3)增加老鼠的生存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环境的容纳量降低解析:(1)在cd段,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个体间争夺食物、空间等生存条件,种内斗争最激烈。在此段(从t3开始)由于食物、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故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2)若题图表示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每次捕捞后鱼的数量应保持在K/2(即b点),此时种群的增长最快,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3)灭鼠时若只是杀死一部分老鼠,鼠种群数量下降到c点以下,但很快又恢复到c点。若降低环境容纳量(即K值),如清除垃圾、储藏好食物,可有效地控制鼠害。 16.答案为:(1)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再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温度或25 下培养;每天计数酵母菌时间要固定 (2)1.7×108 多次取样、取平均值(3)养料、温度、pH及有害代谢废物等解析:(1)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再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温度或25 下培养;每天计数酵母菌时间要固定。(2)a、b、c、d、e 5个大方格80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34个,则每个小室内平均有酵母菌34/80个,据此估算400个小室中共有酵母菌(34/80)×400=170个。1 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170÷0.1×1000×100=1.7×108个。为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小误差,可多次取样、取平均值。(3)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养料、温度、pH及有害代谢废物等。   

    相关学案

    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五章 人与环境第一节 人类影响环境学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五章 人与环境第一节 人类影响环境学案,共6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导学案,共7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三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三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导学案,共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