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含答案解析) 练习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二节 创造人与自然和和谐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二节 创造人与自然和和谐学案,共6页。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1.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的是(  )A.用芦苇、秸秆作原料造纸B.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C.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D.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  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群落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B.为了增加当地物种的多样性,可以大量引进外来物种C.昆虫多数以植物为食,它们的存在对植物的多样性是一种威胁D.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下述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A.将湿地开垦成为农田B.自然保护区内引入外来物种C.农业生产减少农药使用量D.禁止捕捞海洋鱼类  4.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是(  )A.开发优质新品种B.引导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C.多开垦荒地、围湖造田、建立人造小平原D.研究和开发生态农业  5.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的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6.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战略B.可持续发展考虑了人类的长远发展C.可持续发展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永恒主题D.可持续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主线的     7.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下列哪些措施(  )A.从现在起,严禁砍伐森林B.大量开采矿产资源,发展工业生产,提高综合国力C.保护与人类共存的各种生物D.各国独立处理酸雨、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 8.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B.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使用价值C.建立植物园和水族馆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D.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是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重要原因 9.为挽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措施一般不选用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B.迁地保护C.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D.引入被保护动物天敌的天敌 10.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11.如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森林的两种开发模式,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完全砍伐后再种植的树通常具有一样的树龄B.选择性砍伐使森林变得更有层次和多样性C.选择模式更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D.进行大面积砍伐,让其自身恢复  12.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13.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据图回答: (1)人工湿地中的水生植物从上而下分别有芦苇等挺水植物,绿藻等浮游植物,黑藻等沉水植物,形成了该群落的________结构。图中芦苇、绿藻、黑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2)该系统中,如果有过量污水流过则不能被充分净化,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3)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若将其改造为湿地公园,则群落的演替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  14.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请回答:(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________。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非生物因子。(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组水样中的氧气含量________于乙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那么这条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15.下图1为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示意图,图2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光合作用总量减去呼吸作用总量)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图1             图2(1)图1中鹰和蛇的关系为________。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_______克。(2)从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来看,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大于图中c点放牧量,生物多样性会______。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来看,草地对水土的保持、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________价值。  
    答案解析1.答案为:C;解析:[用芦苇、秸秆作原料造纸与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属于直接价值;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属于间接价值。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  2.答案为:D;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各种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基因库。引入外来物种需要谨慎,否则会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态平衡,一种生物的灭绝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3.答案为:D;解析:[不能将湿地开垦成为农田,要退耕还林、还草;自然保护区要慎重引入外来物种,否则会造成生态入侵;利用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应适量捕捞海洋鱼类,不是完全禁止捕捞海洋鱼类。]  4.答案为:C;解析:[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从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上着手,选用优质新品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同时,研究和开发生态农业,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5.答案为:B;解析:[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外在原因,包括乱捕滥猎、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外来物种的入侵、环境污染等;栖息地破碎化形成的小种群容易灭绝,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也是导致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6.答案为:D;解析:[可持续发展强调自然、社会、经济持久而协调的发展,它为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了一个准则,考虑了人类的长远发展,要强调的是天人合一而不是人定胜天。] 7.答案为:C;解析:[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根本原则。酸雨、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问题,不可能由一个国家单独治理完成;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8.答案为:D;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反对盲目、掠夺式开发,不反对合理利用,故A错;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故B错;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建立植物园和水族馆为易地保护,故C错;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导致生态系统营养结构退化,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故D正确。] 9.答案为:D;解析:[引种应当谨慎,随意引种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加入当地食物链后,打破原来较为稳定的营养结构。外来物种在入侵地往往因无天敌制约而迅速繁殖,对原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破坏较大。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育是在动物数量少、自然繁殖困难等情况下采取的保护措施。]  10.答案为:B;解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可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无机环境;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二者均具有各自的规律,A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可反复利用,B错误;退耕还林、还草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C正确;人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保持其相对稳定,D正确。]  11.答案为:D;解析:[对物种多样性保护,并不意味着不开发不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森林更有层次和多样性,这样更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森林可持续发展,完全砍伐后再种植的树具有一样的树龄。]  12.答案为:D;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改造后的生态系统水生植物较多,应是增加了湿地面积,从而使植物多样性加大,气候条件得到改善,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提供生产、生活物质,故选D。] 13.答案为:(1)垂直 生产者(2)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3)太阳能和化学能 次生演替(4)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解析:(1)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而题干的描述说明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中的芦苇、绿藻等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2)当有大量的污染流过湿地时,并没有充分净化,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3)输入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太阳能和化学能(人为的添加),在原有生物的基础上出现的演替,是次生演替。(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其中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  14.答案为:(1)无机盐(矿质元素) 光 氧气(2)乙 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下降 大 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使水中含氧量升高(3)蓝藻 浮游动物 鱼(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1)湖泊中蓝藻爆发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的N、P等含量过高。由于蓝藻大量生长覆盖在湖泊的表面,使湖泊中缺少水草赖以生存的光和氧气,因此导致水草死亡。(2)早晨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氧气的含量低,水体的pH较低,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下午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氧气的含量升高,水体的pH升高。(3)包含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蓝藻浮游动物人。  15.答案为:(1)竞争和捕食 875 (2)降低 间接解析:(1)由图可知,鹰和蛇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求至少需要消耗植物的量,按能量最大能量传递效率来算,即5÷20%÷20%+5÷20%÷20%+5÷20%÷20%÷20%=875。(2)长期处于图中大于c点的放牧量,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小于0,则生物多样性会降低;草地对水土的保持、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   

    相关学案

    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二节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导学案及答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要求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需从我做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五章 人与环境第一节 人类影响环境学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五章 人与环境第一节 人类影响环境学案,共6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导学案,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