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三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三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导学案,共5页。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昆虫的性外激素可以诱导性个体前来交尾,分泌性外激素的器官是( )A.脑神经分泌细胞 B.咽侧体C.前胸腺 D.体表的腺体 2.蝴蝶在从受精卵→幼虫→蛹→成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要受到( ) A.保幼激素的调控B.蜕皮激素的调控C.脑激素的调控D.以上三种激素的共同调控 3.蜜蜂在维持其个体发育及蜂群种内互助过程中,除受神经调节外,还要受下列哪些物质调节( )A.脑激素、性外激素 B.内激素、外激素C.保幼激素、蜕皮激素D.脑激素、蜕皮激素 4.一些蝶类昆虫的幼虫对农作物危害大,而成虫危害小,如果想减少它们对农作物的危害,我们应该向农田喷洒( ) A.性外激素 B.保幼激素 C.脑激素 D.蜕皮激素 5.利用性外激素或人工合成性外激素类似物防治害虫的优越性表现在( ) A.对害虫准确地预测预报B.干扰雌雄昆虫的正常交配C.生物防治、以虫治虫,有效地消灭大量害虫D.节省农药,不污染环境 6.当蚜虫受到七星瓢虫袭击时,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告知同伴不要前来,这种化学物质属于( )A.蜕皮激素 B.告警外激素C.脑激素 D.性外激素 7.某蔬菜种植区的菜经常遭到菜青虫的严重危害,如果用人工的方法防治,最好选用( )A.农药 B.性引诱剂 C.保幼激素 D.蜕皮激素 8.关于动物激素在生产上运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喷洒保幼激素减轻松毛虫对松林的危害B.阉割猪以促进育肥C.用保幼激素类似物喷洒蚕体可增产蚕丝D.用性引诱剂可以干扰雌雄个体间害虫正常交配 9.某地区由于自然灾害,桑叶产量大幅度下降。下列为减少损失而采取的措施中,可行的措施是( )A.处死部分蚕的幼虫 B.喷洒蜕皮激素类似物C.喷洒性外激素类似物 D.喷洒保幼激素类似物10.有关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田间释放适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联系,但不能达到彻底杀死全部害虫的目的B.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如保幼激素)提高(蚕丝的)产量C.在渔业上,使用催情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对环境及其他生物没有影响D.用动物激素防治害虫,可以减少农药的施用量,有益于保护环境 11.用非常少的昆虫激素,可以把位于5英里外的标志蛾吸引而来,由此可见,一定条件下昆虫激素可以用来( )A.控制调节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B.调节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C.控制昆虫,从而达到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目的D.影响糖类、脂质、蛋白质的代谢 12.法布尔做过以下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间被丛林包围的房子里,把一只雌性天蚕蛾扣在纱笼里,周围撒满樟脑,尽管外面狂风暴雨,仍有几十只雄蛾扑向纱笼。此现象说明( )A.由于外面雨水的驱赶B.雌虫分泌的性外激素能诱导性个体前来交尾C.由于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影响D.由于昆虫内激素的控制 13.为探究肾上腺激素对鱼体体色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向5尾体色一致的小型鲫鱼腹腔内注射0.5 mL肾上腺激素溶液,然后置于背光处,2 h后发现鲫鱼肤色变淡。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A.实验变量是肾上腺激素,观测指标是肤色深浅的变化B.缺少对照组,对照组应与实验组同时注射等量蒸馏水C.可以得出肾上腺激素使皮肤色素细胞减少的结论D.为使实验现象明显,应选择肤色较浅的鱼作为实验材料 14.为研究昆虫性外激素在预测预报虫情方面的作用,某课题组进行了下列探究实验:材料用具:棉铃虫雌蛾,有机溶剂,小烧杯,研钵,水盆。实验步骤:①捕获数只棉铃虫的雌蛾,剪取它们的尾部,放在研钵中加有机溶剂(如酒精)研碎,倒入1号小烧杯中;2号小烧杯中则只倒入等量的有机溶剂。②将两个小烧杯分别架在盛有清水的水盆上方,天黑时放在地理位置条件相似的两块棉花地里。③次日早晨观察水盆中被诱来淹死的棉铃虫数量。请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剪取雌蛾尾部并研碎,且加入有机溶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号小烧杯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3)哪个水盆中被诱杀的棉铃虫较多?________。(4)诱杀的棉铃虫是雄蛾还是雌蛾?试解释其中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昆虫能通过特殊的腺体分泌信息激素,这些信息激素可以通过空气传播。通常是雌性分泌信息激素引诱雄性,只有极少数的昆虫种类是雄性分泌信息激素来引诱雌性。请设计实验来验证雌蛾能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材料用具:成熟的雌蛾6只,铁丝笼3个(大小约0.5 m×0.5 m×0.5 m),窗纱(大约5 m2),遮光布(大约3 m2,能阻止性外激素在空气中扩散)。(1)方法步骤:①将3个铁丝笼进行编号处理,A、B笼子只包裹窗纱、C笼子包裹窗纱后再用遮光布包裹。②夜幕降临后,将A、B、C笼子等距离放在适宜场所,距离大约30~50 m,再将捕获的雌蛾分别放入B、C笼子中,每个笼子中放3只,A笼子中________(填“放”或“不放”)。③待2~3 h后,观察__________________。(2)现象和结论:(3)讨论:①性外激素有何作用?实验中的对照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农业生产中利用它如何防治害虫?有何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答案为:D;解析:[昆虫的性外激素属于外激素,是由体表的腺体分泌到体外的一类挥发性物质;而脑神经分泌细胞、咽侧体、前胸腺是昆虫的内分泌细胞或器官,分泌内激素。] 2.答案为:D;解析:[蝴蝶的发育过程主要受脑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的调控。其中保幼激素主要是使虫体保持幼虫状态;蜕皮激素促进蜕皮,出现成虫状态;脑激素可控制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的分泌。] 3.答案为:B;解析:[外激素的作用主要是在同种个体之间传递化学信息,影响蜜蜂种内互助行为;内激素调节蜜蜂的个体发育。] 4.答案为:D;解析:[应该向农田喷洒蜕皮激素,使昆虫尽快向成虫转化,以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 5.答案为:D;解析:[根据题意,利用性外激素或人工合成性外激素类似物防治害虫的优越性在于节省农药,不污染环境。A、B、C都属于无关选项。] 6.答案为:B;解析:[蜕皮激素和脑激素属于昆虫内激素,不作用于昆虫个体之间。性外激素的作用是诱使异性个体前来交尾。当蚜虫受到威胁时,释放的化学物质对其他同伴起警示作用,属于告警外激素的作用范畴。] 7.答案为:D;解析:[大多数昆虫的幼虫以植物的根、茎、叶为食,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选用保幼激素会使幼虫期延长,给农作物带来严重的危害。用昆虫的性外激素制成的性引诱剂只能对成虫个体起作用,而对幼虫不起作用。用农药防治害虫会带来环境污染。最好的防治方法是用蜕皮激素类似物喷洒在植物的茎叶上,使害虫提前变态,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繁殖能力下降,从而减少对蔬菜的危害。] 8.答案为:A;解析:[减轻松毛虫对松林危害应喷洒蜕皮激素。] 9.答案为:B;解析:[昆虫的保幼激素有使昆虫保持幼虫性状的作用,虽然将保幼激素喷洒在蚕体上,可以使蚕的幼虫期延长,提高蚕的吐丝量,但由于自然灾害,桑叶减产,蚕的幼虫是以桑叶为食的,故此法不可行。只有喷洒蜕皮激素类似物使蚕的幼虫尽快吐丝结茧,进入不吃不动的蛹期,减少对桑叶的需求量,从而减少损失。] 10.答案为:C;解析:[在田间释放适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联系,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所在地,致使雌、雄虫不能正常交尾,因而不能产生后代,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但是不能彻底杀死全部害虫,A对。在渔业上可以使用催情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但也可能对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C错。] 11.答案为:C;解析:[昆虫的外激素一般是由体表腺体分泌到体外的一类挥发性的化学物质,直接散布到空气、水及其他媒介物上,并作为化学信号来影响和控制同种的其他个体,起着在个体间传递化学信息的作用。人工合成的外激素类似物可以吸引并消灭有害昆虫,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12.答案为:B;解析:[在个体间传递信息的是外激素,在异性之间传递信息的可确定是性外激素。] 13.答案为:A;解析:[生物实验必须要有对照实验,此题实验组为注射肾上腺激素的一组,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由于缺少对照,不能得出C项的结论,为使体色变化明显,应选用体色较深的鱼作为实验材料。] 14.答案为:(1)提取性外激素(2)对照(3)1号(4)雄蛾。雌蛾的外分秘腺能够分泌性外激素,引诱雄蛾前来交尾解析:性外激素是成虫(多为雌性虫)的腹部末端或其他部位的腺体所分泌的一种外激素。性外激素的作用是引诱同种异性个体前来交尾。将雌蛾尾部剪碎加有机溶剂提取(并研碎)以获取性外激素,利用其灵敏度高、易挥发的特点可诱捕或诱杀异性昆虫,预测预报虫情。 15.答案为:(1)②不放 ③每一个笼子的情况,记录观察到的现象(2)①周围无雄蛾 ②周围有雄蛾 ③周围无雄蛾 ④雌蛾能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3)①性外激素有吸引同种异性个体前来交尾的作用。对照组是A笼和C笼 ②农业生产中,一般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干扰雌、雄虫正常交尾。优点是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等解析:验证性实验所遵循的原则是: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③等量原则。依题干可确定实验变量为性外激素。选取同种生长发育状况相近的雌蛾,为保证单一变量,其中一个用遮光布包裹,使得性外激素不能通过空气传播,观察到现象不同即可得出相应结论。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五章 人与环境第一节 人类影响环境学案,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导学案,共7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二节 创造人与自然和和谐学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