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展开地理 学科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 农业的区位选择 | 授课时间 |
| ||||
教师姓名 |
| 学生年级 | 高二 | 课 时 |
| ||
课程标准描述 |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 ||||||
考试大纲描述 | 农业区位因素 | ||||||
教材内容分析 | 本节通过对农业区位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体现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同时,本节还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区位理论的基本学习和研究方法,为今后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 ||||||
学情分析 | 本节所展现的图片和材料,如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等,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这些都是比较陌生的,学生对农业的了解还不够。鉴于此,本节课应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采用活动讨论法,并辅以对比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指导学生的学习。 | ||||||
学习目标 | 1.通过阅读教材P42图文材料,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通过完成教材P43--44“活动”题,学生能够准确说明农业区位选择与农业区位因素的相互关系; 3.利用图文材料,学生能够准确归纳分析农业地域(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 | ||||||
重点 |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的影响。 2.学会运用所学的农业区位分析法分析农业案例。 | ||||||
难点 | 结合实例,运用农业区位理论正确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 ||||||
评价任务 | 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学生能够准确说明农业区位选择与农业区位因素的相互关系; 3.学生能够准确归纳分析农业地域(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 | ||||||
导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效果及问题预设 | ||||
导 | 在前面两章中,我们已学习了人口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发展势必需要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这就需要发展农业。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说出大米和羊奶是哪一种图片所示的农业生产的? |
学生回答导入问题。阅读《导学提纲》中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
所有同学明确学习任务。 | ||||
思 | 教师下班观察
| 学生阅读教材,在教材上圈点,完成《导学提纲》“基础感知”和“深入学习”内容 | 100%的同学能够完成完成《导学提纲》“基础感知”内容;60%“深入学习”内容的探究问题。 | ||||
议 | 教师聆听观察、再次复备 | 学生起立,分组讨论 | 80%的同学能够参与讨论并理解难点 | ||||
展 | 教师聆听,引导学生发言 | 小组推荐中心发言人回答,其他小组可适当补充 |
| ||||
评 | 教师点评、归纳总结
| 学生认真听讲,与教师互动,做好笔记 | 80%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农业区位选择与农业区位因素的相互关系,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 | ||||
检 | 教师评讲总结
| 学生独立完成“堂测”作业
|
| ||||
堂测设计 | 《全品学练考·导学案》P22课堂随练1-6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 ||||||
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合格[ ] 不合格[ ]
组长(签字):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二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二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