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第3节第2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第3节第2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1页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第3节第2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2页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第3节第2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章 行星中的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章 行星中的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共13页。
    2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了解昼夜交替及地方时产生的原因会判读晨线和昏线。(重点、难点) 2.理解地方时、区时、日期的相关计算。(重点、难点) 3.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的影响。一、昼夜交替和时差1昼夜交替(1)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线AOB晨线(2)形成原因(3)周期:1太阳24小时。(4)晨昏线()概念:半球与半球的分界线()意义: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分界线。[特别提醒] 假如地球不自转只有公转也有昼夜更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2时差(1)地方时(2)规律(3)时区与区时名称区时时区属性时间范围产生各个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关系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3.国际日界线(1)目的: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2)内容: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分界线。(3)意义:今天昨天的分界线。[特别提醒] 日期分界线除国际日界线外还有自然分界线即零点时刻线(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产生2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1)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相同。 (  )(2)北京时间就是指北京的地方时。  (  )(3)180°经线时日期一定要变更。  (  )(4)30°N纬线上自西向东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向高纬地区偏移。 (  )(5)同一经线上      (  )A.自转线速度相同    B.自转角速度相同C.地方时相同     D.昼夜长短相同提示(1)× 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而形成的。而昼夜交替除昼夜现象的原因外还有地球的自转。(2)× 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或中央经线的地方时)(3)× 为了避免把一些国家和地区划分为两个日期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而是有一定的弯曲故过180°经线时日期不一定要变更。(4)× 在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移故在30°N纬线上自西向东运动的物体应向低纬度偏移。(5)C [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昼夜交替  现如今的智能手机几乎都有晨昏线功能让整个地球白天和黑夜的分界一目了然个地区的昼夜交替变得无比直观。更有趣的是盯着屏幕看你会发现晨昏线随着时间的流逝缓缓移动看着世界上的某些角落暗了某些角落又即将迎来曙光时间流逝的感觉变得无比鲜活。下图为昼半球和夜半球图。问题1 (地理实践力)观察手机地图上显示的晨昏线你会发现晨昏线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什么?提示自东向西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问题2 (综合思维)地球上存在晨昏线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地球本身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在自转过程中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形成昼半球背离太阳的一面形成夜半球则昼、夜半球之间的界线形成晨昏线。问题3 (地理实践力)观察图示说出太阳光线与晨昏线的关系并判断图示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提示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图示晨昏线是晨线。[归纳总结]                       1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线()上晨线、昏线各占一半纬度最高的两点为其分界点。(2)晨昏线()是过球心的大圆平分地球和赤道。(3)晨昏线()所在平面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4)晨昏线()自东向西每小时移动15°(5)晨昏线()上各点太阳高度同为但地方时不一定相同。(6)晨昏线()在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时与极圈相切。2晨昏线的判断方法晨线和昏线判断的依据是地球自转方向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首先要明确自西向东中的东与西两个方向。 晨线昏线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分界线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的分界线方位法夜半球东侧(昼半球的西侧)的昼夜分界线夜半球西侧(昼半球的东侧)的昼夜分界线时间法经过赤道上地方时为6点的那条昼夜分界线经过赤道上地方时为18点的那条昼夜分界线图示1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1)(2)题。(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昼夜的交替 四季的更替 运动物体偏向 地方时差异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2)图中P(  )A.位于晨线上     B.位于昏线上C.当地时间6时日出     D.当地时间8时日出(1)C (2)A [(1)图中只能演示出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不能演示出四季的更替和运动物体偏向。第(2)图中P点应位于晨线上。]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一轮船在太平洋海域自西向东航行一孕妇产下一名女婴姐姐时间是202015113020分钟后又产一女婴妹妹。奇怪的是妹妹的年龄却比姐姐的大。参考国际日期变更线示意图讨论下列问题。问题1 (综合思维)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时刻、日期有什么区别?提示自东向西穿越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自西向东穿越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东西两侧的时刻共同使用相同的区时。问题2 (综合思维)根据材料计算出姐姐”“妹妹的生日并解释妹妹年龄比姐姐大的理由。    提示姐姐出生的时间是202015是在日界线以西出生的;妹妹的出生时间是202014是轮船自西向东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之后变更的日期。单纯按照日期数值妹妹似乎比姐姐大。[归纳总结]                       1地方时(1)早晚判断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的甲、乙(如上图)相比乙地相对位置偏乙地时刻较早。(2)同一经线等时上图中甲、丙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3)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经度差:同减异加(同为东经或西经相减;一个东经和一个西经相加)时间差:东加西减(同在东经度或同在西经度时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边用加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西边用减;一地东经度一地西经度求东经度地点用加)如图中甲与丁的经度相隔60°地方时相差4个小时东加西减原则计算若丁地的地方时为6则甲地为2时。2区时 时区的推算时区中央经线的推算区时的计算公式X÷15°n(X为已知的某地经度n为求得的整数为余数)中央经线=n×15°(n为已知的某时区数)TmTn±mn两地的时区差(TmTn为区时)说明①△<7.5°时区数为n>7.5°时区数为(n1)X为东(西)经度则n为东(西)时区n为东(西)时区则中央经线为东(西)经度。中央经线经度数分别加、减7.5°得到时区的经度范围东+西-Tm>24则区时为减去24日期加一天。Tm<0则区时为加上24日期减一天示例98°E所在的时区:98°÷15°6因为8°>7.5°所以时区数为东七(61)西九区中央经线=9×15°135°W范围为127.5°W1425°W北京时间8时时西五区的区时:T西五区=800(85)=-5241900日期比北京时间晚一天3.日期变更线(日界线)(1)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自然日界线:即0(24)时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24)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24)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人为日界线: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作国际日界线。自西向东过国际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国际日界线要加一天。日期变更如下图示意:(2)日期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点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点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1图示法求时间即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及其地方时再标出所求经线计算出两地经度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如下图所示:2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1)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2)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3判断全球日期(今天和昨天)分界问题的方法(1)一般情况下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今天的区域;从0时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为昨天的区域。(2)特殊情况下太阳直射经线全球处于同一天;太阳直射180°经线全球分为两天且各占一半;当0时经线在东经区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旧的一天占一大半;当0时经线在西经区时新的一天占一大半旧的一天占一小半。(3)180°经线上的地方时(X)就是新的一天的时间范围。例如180°经线的地方时是12则新的一天的时间范围就是12小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为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为12读太阳光照图回答(1)(2)题。(1)图中地方时相同的点是    (  )A.①③     B②③C.④⑤     D③④(2)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  )A.12     B0时或24C.18     D6(1)C (2)B [(1)地方时相同的点应位于同一经线上。由图可知④⑤位于同一经线因此地方时相同。第(2)由图可知赤道上经线距离昏线相差30°而此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其所在经度为30°E位于东二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此时应为0时或24时。]3下图中D地此时是20191221的正午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然后又继续航行10到达目的地C(32°N)据此回答(1)(2)题。(1)轮船出发时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  )A.等于1/2     B.大于1/2C.小于1/2     D.全球同在一天(2)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    (  )A.20201616     B2020158C.20201516     D2020168(1)A (2)C [(1)图示时刻180°经线为120°经线为00时经线与国际日界线相对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第(2)C地位于120°W轮船到达时C地时间计算如下:2019122112时+16日-1日+4小时=20201516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历史研究表明长江入海口在水的冲动及三角洲地质的影响下均在向南漂移现今被崇明岛划分成的北支河槽日渐丧失泄潮功能日益淤浅渐趋衰亡。可以预见如今的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终将与历史上的镇江的瓜洲”“泊洲一样被北岸大陆所吞没现今的崇明岛偏南的长兴、横沙等年轻小岛也将随之取代成为新的河口沙坝。问题1 (综合思维)长江入海口不断向南漂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长江位于北半球自西向东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岸冲刷严重北岸淤积明显。问题2 (人地协调观)如果在北半球的河流上新设港口应该优先考虑河流的哪岸?为什么?提示右岸。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严重河水较深适宜建港。[归纳总结]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原因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特点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表现河岸不对称、大气中的气流运动方向改变、大洋中洋流运动方向改变左右手法确定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方法:面向物体的运动方向手心向上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四指指向运动方向则拇指所指方向即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4下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图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回答(1)(2)题。(1)该段河流位于(  )A.南半球     B.北半球C.赤道上     D.南回归线上(2)若该段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该段河流需要特别加固的河堤是(  )A.东岸河堤     B.南岸河堤C.西岸河堤     D.北岸河堤(1)B (2)D [(1)图可知该段河流右岸冲刷严重所以该段河流位于北半球。第(2)由于该段河流位于北半球右岸冲刷严重又因为该段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所以右岸为该段河流的北岸故该段河流需要特别加固北岸河堤。] (教师独具)我们观看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时间大多在晚上而巴西现场却是白天。据此回答12题。1造成中巴两国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C.纬度不同     D.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2造成地球上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是个不发光的球体     B.地球是透明的C.地球被太阳照亮一半     D.地球的自转1B 2.D [1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时差。第2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由于地球自转对着太阳的一面被太阳照亮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晚上。]读下面的日照图完成34题。3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BC在昼半球 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DAB是昏线4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  )A.120°E  B100°W    C20°W  D60°E 3A 4.D [3按照地球自转的方向可以判断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D点将进入昼半球;D点和E点的纬度不同自转的线速度不同但角速度相同。第4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位于180°经线以西120°60°E]如图表示我国北方的一条河流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岛。读图完成56题。5该沙岛最后将与河的哪岸连接在一起(  )A.MBNC.沙岛将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变D不能确定6地球上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移的方向均为(  )A.向东     B.向西C.向南     D.向北5B 6.A [5在我国河流流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所以泥沙将沉积在N该沙岛最后将与河的N岸连接在一起。第6地球上由低纬度向高纬度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但都是向东偏移。](教师独具)教材P17读图思考1中时区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中央经线。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即东西十二区。2如果中时区为24则北京时间为次日8纽约所在时区的区时为当日的19时。3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加上一天。  

    相关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教案设计,共14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共9页。

    高中地理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共1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