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必修1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优质课教案及反思
展开《钠与水的反应》
一、教学背景:
1. 课标要求: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培养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2.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助于更好的建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
“钠”作为活泼金属的典型代表,其性质非常活泼,可以在常温下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具有强还原性。本节钠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为以后学习其他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3.学情分析:
知识背景:学生已经知道燃烧条件,也知道碱能使指示剂变色,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和偏移。这些作为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钠与水的反应。
心理背景:高一学生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本节采用新闻视频引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唤起他们自主求知的欲望。但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只停留在简单的感性认识上,还不能达到透过实验现象去分析本质的程度,因此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4.教材整合:
本节教材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一些金属(如铁、铝、铜)不能与热水反应,引出了金属钠与水的反应。通过实验现象直接得出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教材这样的设计比较直接,但学生理解起来会出现困难:为什么生成的气体是氢气?一般从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角度的解释又比较抽象,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气态产物为氢气,本次教学中,特别设计实验来验证,使现象更加具体直观。之后,再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钠的强还原性,为日后学习其他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打下基础。最后,以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为例,拓展钠与盐的水溶液反应的顺序问题,深入理解钠与水的反应。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和学生特点,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
2.理解钠与盐溶液反应的一般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钠与水反应、气体验证、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三个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归纳结论的能力。
2.通过生动多样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充分体会化学实验在学习中的功能性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新闻引课,感受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利用好化学原理对社会安全的积极作用。
2.通过不断发现问题,再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目标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
难点:钠与盐溶液的反应的实质
四、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境法:创设出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保持学习热情。
问题引导法: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实验探究法:以实验现象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强调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性作用。
学法:
观察归纳法:归纳总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培养收集挑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类比迁移法: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扩展迁移触类旁通。
五、教学准备:
素材准备:
新闻视频、设计并录制实验视频、多媒体课件、录课软件
实验准备:
金属钠、烧杯、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酚酞、蒸馏水、注射器、酒精灯、火柴、石棉网、CuSO4溶液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0.5min | 播放视频: 新闻节目《第1时间》:储存200公斤金属钠的厂房漏雨,导致下雨天厂房发生起火爆炸。 提出问题: 我们都知道水作为火的“克星”常用来灭火,可为什么在新闻里雨水遇到金属钠却引起了火灾甚至爆炸呢?钠和水究竟是如何反应的呢?生成的产物又是什么呢? | 聆听思考 引发兴趣 | 与生活贴近的新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与普遍认知的冲突,引领学生探求新知。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实验演示 提出问题1min | 实验演示: 从煤油中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除去表面氧化膜,切取绿豆大小,投入到事先滴加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仔细观察现象。
解释原因: 钠的密度比水小,钠的熔点低,且反应放热,钠与水反应剧烈,生成气体和碱性物质。
大胆推测,提出问题: 根据元素守恒可以推知,钠与水反应生成的碱性物质为氢氧化钠,那么生成的气体到底是氢气还是氧气呢? |
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出现象:浮、熔、游、响、红
得出结论:钠可以和水发生反应
思考怎样验证产物气体
| 训练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能用规范语言表述现象,并通过现象进一步归纳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初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渗透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思想。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探究实验解决问题 2min
突出重点 | 探究实验: “爱化学”学习小组同学根据气体是否可燃,设计实验验证气体
得出结论:突出重点
2Na + 2H2O = 2NaOH + H2↑
原理解释:利用双线桥法,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电子得失,钠作还原剂,水作氧化剂。
提出问题:你发现钠能引发火灾的原因了吗? | 体会探究实验的设计意图: 1.根据氢气不纯易爆炸的特点,反应需要生成纯净氢气,且容易收集。因此选用注射器。 2. 因为氢气可以燃烧而氧气不能,因此只需验证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可燃。
观察现象:气体可燃,所以产物为氢气。
联系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分析火灾原因:由于金属钠与水反应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氢气和热量,这些热量使氢气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大量氢气迅速燃烧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 通过实验探究验证气体产物的过程,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从得失电子角度理解钠与水的反应,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探索本质的能力。
利用化学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体会利用好化学原理对社会安全的积极作用。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创设情境突破难点1.5min
突破难点 | 创设情境: 两位同学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你能帮助他们吗? 提出问题: 将钠投入到CuSO4的水溶液中,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 小敏认为可以观察到红色金属铜生成,小红认为可以观察到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 解决问题: 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结论——生成氢氧化铜。 总结规律: 当钠和盐的水溶液反应时,都是钠先与水发生反应,再考虑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盐溶质之间的反应。 规律应用: 尝试解释FeCl3溶液中加入之后生成红褐色沉淀的原因。 | 学生犹豫不决,两种说法看似都有道理。
提供多种思维角度,引发学生思考。
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出一般性规律,并通过练习再次巩固。
|
以实验现象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强调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性作用。
体会由“特殊” 到“ 一般” 再到“ 特殊”的哲学思想。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的创新点在于: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2.设计不同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课本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氢气验证实验”和“Na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用实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在学习中的功能性地位。
4.教学语言生活化,贴近学生,易于接受。
不足之处:
对于课堂的事先预设不够,以后需要不断改进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获奖教学设计,共4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精品教学设计,共11页。
化学必修1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1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精品教学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