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案
展开《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铜仁市民族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
②.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引入】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都有些什么联系?这就是本节所要研究的课题。 【板书】二、元素周期律 【讲述】钟表记时,从零点到24点为一天,再从零点到24点又为一天。一年经历春、夏、秋、冬等这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周期性。那么元素周期表中100多号元素元素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也会体现这样的周期性吗? |
倾听、思考、交流 |
复习旧知识,引发新知识。
|
【科学探究】 1.请同学们画出核电荷数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图。 2.请同学们画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纵坐标的柱状图。 【思考与交流】 通过柱状图你能找出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何规律? 【板书】 1、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科学探究】 结合投书本P14页表格中各元素原子半径,请同学们用一个小球表示原子,画出前1~18号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或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的原子半径为纵坐标,绘出折线图。 【思考与交流】 通过以上图形,你能找出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如何变化?由此你能得出何结论?
【板书】 2、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变化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 | 画核电荷数1~18号元素的课外电子排布图,寻找规律。
归纳回答: 以核电荷数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例发现,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除H、He元素外,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重复出现从1递增到8的变化。
观察数字的变化、绘图、交流、总结 归纳回答: 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由锂到氟,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由钠到氯,原子半径由大到小。 |
从学生熟悉的元素入手,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亲切感,
培养学生化抽象为形象的思维能力和制图能力。
培养学生处理数据能力、归纳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
【思考与交流】 ①.电子层数相同时,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是什么? 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 归纳总结: 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 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吸引力越大,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
培养学生叙述的准确性 |
【思考与交流】 通过观察表中的数据,画出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纵坐标的用不同颜色的笔绘出直方图或折线图。对于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 【板书】 3、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变化规律: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 观察、分析、讨论、交流。 最高化合价: 3~7:+1逐步升到+5 11~17:+1渐升到+7 负化合价: 6~9:-4逐步升到-1 14~17:-4逐步升到-1 总结: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且有以下量的关系: │最高正价│+│负价│=8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表达能力。 |
【总结】 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均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
倾听,回顾。 |
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 |
[设问] 元素的性质是由元素原子的哪一部分决定的?那么元素性质是否也会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周期性变化呢?这是我们下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预习并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它们的变化规律。 |
学生思考、推论、预习下一课时,并设计证明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方案 |
引发学生思考,为下一课时作为铺垫 |
四、【板书设计】
§1-2 元素周期律
二、元素周期律
1、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
电子的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2、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大小
呈周期性变化。
3、元素主要化合价变化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主要化合价
变化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五、【教学反思】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常常进行教学反思不仅能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还能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教学过程中我常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备课时的反思
通过比较人教版、鲁科版、苏教版、美国高中教材四个版本教材。在上课之前,我不停问自己:关于元素周期律这节课,我应该交给学生哪些理论知识?他们具备哪些相关知识?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目标的达成?怎样才能提高综合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思考,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设置了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方法。
首先分析教材,结合四套教材的优点,设置教学方案。在元素周期律这节课中,它实质上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其次,考虑学生基本情况。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具备化学素养不高。但是在初中对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都有大致的了解,而且通过高一上《化学必修1》的学习,以及在第一章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结构的了解和碱金属元素、卤素等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原因的认识。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归纳总结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采取多种方式归纳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一规律。
第三设计教学思路和方法。我想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元素周期表,所以本节课应以元素周期表为切入点,引入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体现周期性,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处理教材→绘制图形→寻找规律→归纳总结等课堂教学方式。启发、引领学生一步步逼近结论,而不是按传统教学那样,把“结论”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或是将知识简单粗暴地“复制”到学生头脑中。这样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大小、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这一抽象的理论知识。
二、课堂情况的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提前发放导学案让学生进行预习,结合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如:钟表计时、一年四季的轮回等周期性变化现象引入,提出目前发现的100多种元素之间的某些性质或结构有无周期性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观察、分析书本第14~15页表中数据的变化,绘制图形、归纳总结元素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同时,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绘制坐标图,其他学生在导学案上绘制。充分挖掘并利用他们所绘制的坐标图,展示其优点,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心理素质。
课后,我通过访谈、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大多数学生表示这节课比较能深刻地理解元素周期律这一抽象、枯燥的内容。他们还表示,在板书时我将重难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把它们标示出来,更能明确在课堂上要学什么,重点学什么,如何去克服难点……。学生的话像蜜一样甜在心里,这使我感觉肩膀上的任务更重了。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一生不懈的追求,同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去伪存真、扬长避短,以教书育人育己为毕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案设计,共27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案设计,共8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