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设计
展开江南中学化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 2.1化学能与热能 | 授课人 |
| ||||
课时安排 | 1 课时 | 课型 | 新授 | 授课时间 |
| ||
课标依据 |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通过生产、生活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 ||||||
教材分析 | 本节课的教学是围绕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而展开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教材先从化学键知识入手,说明化学键与能量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然后分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储存与化学反应吸收还是放出能量的关系,为后面强调“与质量守恒一样,能量也是守恒的”的观点奠定了基础。 在第二部分中教材通过三个实验,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提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强调了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相互转化及其研究过程,学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科学方法。 在第三部分中教材为了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图文并茂地说明了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能量观。 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有所了解,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学习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之后,从本质上认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 ||||||
学情分析 | 高一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对电池也有所了解。学生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学生对本节课会有所期待。 | ||||||
三维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获得化学能与热能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化学实验。 2.形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 ||||||
过程与方法 1.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化学能与热能的探究性的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2.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完成科学探究实验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能与热能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能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和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掌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 ||||||
教学难点 设计探究实验引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 |||||||
教法 与 学法 | 教学时先复习上节课知识→启发学生理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这些能量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能变化→进入实验探究教学→提出“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吸热,而有的化学反应放热” 的问题→进入理论思考教学→提出人类如何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问题→进入实际应用教学。
| ||||||
教学资源 |
| ||||||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批注 | ||||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先复习巩固 阅读33页文字提出问题 实验2-1铝与盐酸反应 [推进新课] 师:请同学们回答实验P33页实验2-1实验目的? 生:实验目的 1.了解铝与盐酸反应中热量变化的情况;
2.学会观察和测定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方法。 。 [合作探究] 师:用投影展示内容,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1:到黑板上写出。
在反应过程中将要看到什么现象? 生2:预测
用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你将采取哪些简单易行的办法来了解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生3:讨论得出多种方案。 生4:
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 (本来是演示实验,但没有找到稀盐酸) (1).用砂纸打磨铝条; (2).取试管并加入2~3mL 6mol/L的盐酸溶液 (3).得出溶液在反应前后的温度。 实验2-2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师:(找学生演示 实验2-2并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用投影片展示。 1.为什么要Ba(OH)2·8H2O晶体研磨成粉末?
生1:以便与NH4Cl晶体充分接触,发生化学反应。 生:开始演示实验2-2 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最后一个实验:对实验进行原理性抽象──为什么强酸与强碱发生反应时都会放出热量?
HCl+NaOH=NaCl+H2O, H+ + OH- = H2O (将盐酸换成醋酸,实验现象明显,也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板书] [课堂小结] 热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些化学反应表现为向环境放出热量, 有些化学反应表现出向环境吸热。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导入】 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爆炸。 这是因为反应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放出大量的热,使周围气体急剧膨胀。 [进一步思考] 反应中的热量由何而来? 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新知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2----p33,完成课堂练习册p27预习点一、预习点二(1)的相应填空。
1、从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能量的变化:H2+Cl2=2HCl
问题: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什么呢?
2、从能量的的观点来分析
能量公式化
E(反应物)=E(生成物)+Q
(能量守恒定律)E(反应物)-E(生成物)=Q
Q>0为放热反应 Q<0为吸热反应
【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
【作业布置】 练习册
|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境,激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为下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获得知识 巩固重点内容培养设计实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情境导入
自主学习,掌握新知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
| |||||
当堂检测 有效练习 | 课时一: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辨析下列说法的正误: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 (2)水的汽化是吸热反应,水结成冰是放热反应。( )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全部是以热的形式呈现。( ) (4)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 2.化学反应的发生必然伴有能量的转化,其最根本原因是( ) A.化学反应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B.化学反应中旧的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的化学键的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C.化学反应通常需要加热等条件才能发生 D.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结果是放热还是吸热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
4、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 B的能量一定高于D 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 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 能发生
5、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 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 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2Q1+ Q2 > 4Q3 B. 2Q1 + Q2 < 4Q3
C. Q1 + Q2 < Q3 D. Q1 + Q2 = Q3
6.某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为60 kJ,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那么反应物总能量可能是( ) A.50 kJ B.30 kJ C.80 kJ D.20 kJ
| ||||||
作业布置 | 练习册 | ||||||
板书设计 | 第一课时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实验2-1铝与盐酸反应 实验2-2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实验2-3酸碱中和反应 第二课时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E(反应物)=E(生成物)+Q
E(反应物)-E(生成物)=Q
Q>0为放热反应 Q<0为吸热反应
| ||||||
教学反思 | 课时一:这节课,最大的失败之处,有以下几点。导入没有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走实验时安排不妥当,没有分配好各自的任务,还犯了一些知识性错误。 课时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通过以往的一些实验能够感受到,再加本节课内容较少,学生较易掌握,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后再根据练习进行巩固。 | ||||||
备注 |
| ||||||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能的利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