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节 化学键教学设计
展开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三节 化学键
一.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 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二. 能力目标:
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四.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2.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五. 知识分析:
写出下列微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一)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例如:
1. 原子的电子式: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
例如:锂原子 铍原子: 硫原子:
2. 阳离子的电子式:不要求画出离子最外层电子数(除复杂阳离子如等要用中括号外),只要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电荷字样阳离子。
3. 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于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电荷字样。
例如:氧离子: 氟离子:
电子式是用“元素符号+最外层电子”来表示的,一般要求要表明成对的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并注意对称。
,,,,,,
(二)离子键
1. 形成过程:
原子结构示意图 | 通过什么途径达到稳定结构 |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
|
|
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2. 概念:
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注意:此静电作用不要理解成吸引作用。
讨论的形成过程。
注意:只用“”表示形成过程,而不用“=”。
3. 形成条件:
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4. 离子键的影响因素:
则离子键越强
5. 存在物质:离子化合物。如强碱、大多数盐以及典型的金属氧化物等。
注意: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的相同离子不得合并讨论:请同学们从原子结构上分析,氢原子是怎样结合成氢分子的?
(三)共价键
1. 形成过程:
请注意比较氢原子与氦原子的结构:
在形成氢分子时,电子不是从一个氢原子转移到另一个氢原子中,而是在两个氢原子间共用,形成共用电子对,从而两个氢原子都达到了稳定结构,形成氢分子。
2. 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讨论的形成过程。
书写下列分子电子式;
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时,比较复杂,将共用电子对用一根短线表示,得到结构式,写出下列分子的结构式:
3. 类型:
共价键
(1)非极性共价键(非极性键)
(2)极性共价键(极性键)
4. 形成条件:
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
5. 存在物质:
不仅存在于非金属单质和共价化合物中,也存在于有些离子化合物中。
例如:练习:
1. 请用电子式表示出下列物质并在指出其中的化学键的类型:
、四核10电子的分子、三核18电子的分子书写电子式注意:
(1)分清键型(是离子键还是共价键)
(2)形成离子键时,要标电荷;形成共价键时不标电荷
(3)成键后的原子或离子,一般为8电子稳定结构
2. 判断:
(1)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2)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3)在气态单质分子里一定有非极性共价键
(四)化学键概念:
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实验表明:水加热分解需以上,破坏需。加热使氢分子分成氢原子,即使以上,分解率也不到1%,破坏需。
说明:破坏化学键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
1. 类型:
化学键
2. 化学反应的实质:
设问:、在形成之前有没有化学键,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的形成过程分为两步:
(1)、分子中原有化学键断裂;
(2)中新的化学键的形成。
结论: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典型例题】
[例1] 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钠原子与氯气反应生成食盐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B. 在氧化钠中,除氧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
C. 任何离子键在形成过程中必定有电子的得与失
D. 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后,体系的能量降低
精析: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当它失去1个电子后可以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使体系的能量降低,所以A、D项均正确;在离子化合物中除阴阳离子电荷之间的静电引力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所以B项正确;一般说来形成离子键有电子的得失,但也有例外如等铵盐的形成。
答案:C
错解分析:
(1)误答B,是因为对静电作用认识片面。
(2)误答A项,是因为不懂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例2] 推断出由1个原子核与10个电子构成的粒子有 , , ,
;由2个原子核10个电子组成的中性粒子化学式为 ;由3个原子核10个电子组成的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由2个原子核10个电子组成的阴离子的化学式为 。
精析:由1个原子核与10个电子构成的粒子首先从10个电子1个原子核的中性粒子,找出氖,然后再向氖的两侧发散,找出含有10个电子的简单离子:、……这种抓住10个电子为核心的发散思维能力应重视。
由2个原子核组成的10电子粒子,也要抓住10电子这个核心去想。由于是由2个原子核组成,显然不能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简单离子,肯定是通过共用电子对而达到10电子结构的,思维应向共价化合物方向扩散,显然只能选择与原子序数为1的氢形成的共价化合物,推出为氟与氢的化合物,依次类推3核的为,4核的为……等共价化合物。抓住氢化物,还能推出10电子的多核离子;这些氢化物分子中如能电离出氢离子(不带电子),就能形成10电子的多核阴离子,如水电离的;这些氢化物分子中如能结合氢离子,就能形成10电子的多核阳离子,如。依次类推,也可以写出很多单核或多核的18电子粒子;但发散也应注意条件,如有的原子很难得失电子,不能硬写,如写、则错了。还有的物质不是电解质(如)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最好还是别写。
答案:
[例3] M元素的1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该2个电子转移到Y元素的2个原子中去,形成离子化合物Z。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Z的熔点较低 B. Z可以表示为
C. Z一定溶于水中 D. M形成价阳离子
精析:依题意,形成Z的过程可表示为:
故Z的化学式为;又知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熔、沸点一般都很高,且有的型化合物(如)难溶于水。
答案:D
小结:解答本题的难点就在于找到型离子化合物中有没有不溶于水的事例。许多学生熟知的等大多数物质均易溶于水,不溶于水的事例较少,如果找不到这个反例,就会出现错选。
[例4] A、B、C、D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E,D的L层电子数等于K,M两个电子层上电子数之和。
(1)A为 元素,B为 元素,C为 元素。D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D的原子组成符号为 ,它的最高价为 价。
(2)用电子式表示A、B两元素形成的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C、D两元素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
(3)写出E和A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精析:B、C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且生成淡黄色固体,则B为氧,C为钠。A原子序数小于氧,且最外层4个电子,则A为碳。D为硫。
答案:
(1)碳 氧 钠
(2)
(3)
[例5] 氮化钠()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它与水作用可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的电子式 ,该化合物是由 键形成的。
(2)与盐酸作用生成 种盐,其电子式分别是 。
(3)中两种粒子的半径大小关系是 。
(4)与水反应属于 反应。
精析:
(1)位于ⅠA族,易失去一个电子成为价的,N位于ⅤA族,易得到三个电子成为价的,所以应属于离子化合物。
(2)与反应时,与盐酸电离出结成,再进一步与反应生成,与形成,故可生成两种盐。
(3)是离子化合物,其中粒子为和,属于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4)与水反应时,生成是与水中结合形成的,则便与形成溶液,为复分解反应。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节 化学键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三节 化学键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投影小结,思考与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第1节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第1节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教案及反思,共11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及反思,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