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5.1、5.2《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PPT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5.1、5.2《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PPT课件01
    5.1、5.2《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PPT课件02
    5.1、5.2《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PPT课件03
    5.1、5.2《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PPT课件04
    5.1、5.2《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PPT课件05
    5.1、5.2《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PPT课件06
    5.1、5.2《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PPT课件07
    5.1、5.2《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PPT课件08
    还剩4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五石之瓠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五石之瓠课文配套课件ppt,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文白对译,读准字音,《老子》四章,文脉图解,文章主旨,文本研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虚词。2.初步领悟老庄的唯物辩证思想;体会老庄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3.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
    老子(生卒年不详),即李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庄周(约前369—前286),著名哲学家,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家贫,身居陋巷,曾借粟于监河侯(官名),自织草鞋,穿粗布衣服,拒绝楚威王的厚币礼聘,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被称为“老庄哲学”。
    《老子》又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其书是否为老子所著,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书中所述基本反映了他的思想。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乱世。诸侯征战不已,暴君佞臣杀人如麻。他的志向抱负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他希望在精神上天马行空、无所羁绊,以精神的自由去解放作为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
    老  庄老庄,是老子和庄子的并称,也指老学与庄学的合称,借而代指道家老庄学派的学说。道家分黄老派、关尹派和庄列派。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老子著有《道德经》,庄子著有《庄子》(别名《南华经》),其核心思想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实际上继承发展并且阐释老子的思想。
    6.文化常识诸子百家: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中影响较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
    《<老子>四章》主要阐述四方面的辩证思想,即“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道者不处”,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知人者智”;慎终如始。《五石之瓠》借助寓言说明,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主动探寻规律,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它。
    任务一 理解文章内容1.通读《<老子>四章》全文,概括每则选文的内容要点。点拨:第1则,通过列举分析典型的日常生活用品,阐明了“无之以为用”的道理。第2则,通过列举一系列的社会人生现象,剖析了“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危害,从反面证明了“无我”的重要性,阐明了无为立身的主张。第3则,强调了加强自我修为的重要性。人要有自知之明,要经常反省自己,要不断地战胜自己的弱点,要抑制贪欲,坚守本分,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应该追求的东西。第4则,老子告诉我们做事要有预见性,要见微知著,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要把握大小、高下、远近等一系列对立项之间的逻辑关系,重视“小”“下”“近”,注重积累;要始终如一,坚持到底。
    2.《<老子>四章》第1则中是如何阐释“有”和“无”的关系的?有什么现实意义?点拨:老子通过车毂、埏埴与凿室这三个例子来说明问题,指出事物是有形的,也就是“有”,而体现它们自身价值的却是无形的空间,也就是“无”。“有”和“无”的关系,就是“利”和“用”的关系。老子反复讲述有与无的关系,就是为了让人们明白“有无相生”“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道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被眼前看到的表象所迷惑,而忽略了真正的事实。
    3.探究“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这段话的深刻含意。点拨:在此,老子以辩证的观点告诫人们应如何修身养性。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现象作比喻,说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这些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虽然在短期内似乎有效果,但最终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个人修身是这样,那么为政呢?也应该这样,即“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些表现及其结果往往是对立的、相互矛盾的。反过来,当然要提倡自谦、自省、自警。可见,老子强调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主张“无为而治”的为政之道。
    任务二 把握思想观点4.《<老子>四章》告诉了我们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点拨:①任何事物内部都有相关和相对的因素,而那些对立的因素也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要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事物。②为人处世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我夸耀。③要正确地了解别人和认识自我,战胜自我。④要想成就大的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⑤凡事都应该有敏锐的预见力。⑥做事慎终如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5.《五石之瓠》中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各有什么用意?点拨: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6.对于《五石之瓠》中惠子和庄子的大瓠之争,应如何理解?点拨:这里蕴含着对“有用”和“无用”的认识问题。庄子认为只要不凝滞于物,则大小皆为可用,这是有用。有用必须超然物外,优游于忘我之境。当然,最好是无用,无用则无害,也无困苦,就可以逍遥自在,绝对自由了。因而无用就是大用,这是庄子追求的思想境界。而惠子则基于对现实的认识,自然限于一般的理解和困惑。
    任务三 赏析艺术特色7.《<老子>四章》在语言表达和道理阐释方面有哪些鲜明的特点?点拨:(1)行文凝练畅达,采用大量的韵语。文中运用了排比和对偶,语句简短精练又充满哲理。(2)设喻生动、形象,使抽象的道理浅显易懂。如,选文第1则以“车”“器”“室”设喻,形象地阐明了对一切事物起决定作用的是“无”的道理;选文第4则以“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设喻,形象地阐明了任何事情都要从开头积累才能成功的道理。
    8.《五石之瓠》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了庄子和惠子怎样的形象特点?点拨:反映了庄子的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随顺自然;惠施则是斤斤计较,锱铢必争。9.从《<老子>四章》和《五石之瓠》来看,《老子》和《庄子》在风格特色上有何明显不同?点拨:从表达技巧上来说,《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曲达旨意,增强说理的趣味与效果。
    《五石之瓠》讲了一个“不龟手之药”的故事,请结合课文并联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带给你的人生启迪。点拨:观点1:同样的东西,由于眼光和见识不一样,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就大不一样。宋人只知道漂洗业需要他家生产的不龟手之药治疗皮肤冻裂。那个外地人见识就比宋人广多了,他成功地游说吴王让他持不龟手之药的药方带兵去跟越人打仗,结果他大败越人。吴王论功行赏,划割一块土地让外地人做了小君王。可怜的宋人却还在守着那贫穷的漂洗业。目光短浅、见识鄙陋的人,永远不会有长久的发展。
    观点2 :有时换个思维方式,就可能化腐朽为神奇。那个买宋人制不龟手之药的药方的外地人就善于转变。在惠子面前,庄子也善于转变,当惠子拿着一个大葫芦派不上用处时,庄子告诉惠子:你可以把这么个大葫芦绑在腰上做个腰舟,让自己逍遥地漂浮在江湖之上。世上很多事,其实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利弊相当,福祸相随。人的命运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是需要我们学会换一种思维方式去思考。观点3:要发现并利用自己的长处。宋人干漂洗业实在没有什么独到之处,而生产不龟手之药却是他的独到之处,可惜他没有发现,以致把自己的长处拱手让人。
    编写寓言故事《五石之瓠》以寓言的形式告诫我们:对待事物,要主动探寻规律,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它。寓言是以假想的故事或通过对事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说明某种道理,以达到教育和讽刺目的的一种文体。编写寓言故事一定要把握其体裁特征:1.故事情节生动吸引人,意在表现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2.借助夸张、拟人、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3.力求所讲故事有趣味,通俗易懂。
    迁移练笔编写一则寓言故事。注意语句要通顺连贯,说明某种道理。
    示例:给  予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了老板。老板舍不得他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很不情愿地答应了。但大家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我送给你的礼物。”老木匠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等我们发觉自己的处境时,却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文言文分析综合与鉴赏评价
    “分析综合与鉴赏评价”是文言文考查内容理解的重要题型。1.设题形式一般都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让考生判断分析概括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2.历年高考题的文言文选文都侧重于历史传记文体;此题主要是考查对人物的事迹、品行、思想以及和其他人物的关系等的理解。3.命题者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①时空颠倒,移花接木;②妄加推断,节外生枝;③曲解词义,解说失实;④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1.全面理解,重点把握。这是阅读文言文材料最基本的能力要求。首先要能够从宏观上对全文的内容有整体了解,了解文中人物的主要事迹以及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明白故事的来龙去脉以及故事折射出来的人物性格。然后重点掌握一些关键信息,如重要的时间点、文中表达重要意思的实词、人物的语言等。2.依文索义,正确分析。选项一般都是对文中信息的直述或转述,在判断这些选项正误的时候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再结合上下文语境正确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切记不可凭印象主观臆断,而不去核对原文。另外,选项在转述信息时可能会和原句表述有一些不同,判断正误就要辨析选项的这种变化是否合理。
    3.审准题干,抓住关键。做题之前首先要弄清题干要求,到底是让选正确的还是选错误的,切忌根据平时做题的印象去对待。抓住关键就是指在判断各选项正误时一定要找到可靠的依据。不管是归纳内容要点,还是概括文章中心,其信息来源都是原文,只有在文章里找到依据才能做出判断。
    参考《<论语>十二章》和2019年全国卷Ⅰ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综合相关内容的能力。C项,“重新得到重用”错,贾谊答复询问后,文帝对其才华大加赞赏,并让其担任梁怀王的太傅,但贾谊之前担任“长沙王太傅”,而文帝对贾谊所提建议“不听”,所以不能说明受其重用;且“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与“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前后次序颠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非但边兵耗费而已/吏部以常调除漕司/僚佐皆年老资高者为之/类不称职/臣谓凡知钱谷/利害能使国用饶足/而不伤民者/B.非但边兵耗费而已/吏部以常调除漕司僚佐/皆年老资高者为之/类不称职/臣谓凡知钱谷利害/能使国用饶足/而不伤民者/C.非但边兵耗费而已/吏部以常调除漕司/僚佐皆年老资高者为之/类不称职/臣谓凡知钱谷利害/能使国用饶足/而不伤民者/D.非但边兵耗费而已/吏部以常调除漕司僚佐/皆年老资高者为之/类不称职/臣谓凡知钱谷/利害能使国用饶足/而不伤民者/
    答案:B解析:“漕司”指政府部门,“除”意思是“任命为”,两者搭配不当;“僚佐”才是“除”的宾语,所以第二处应在“僚佐”与“皆”之间断开,由此排除A、C两项。“利害”不能作“能使”的主语,它与“钱谷”是并列结构,所以应在“利害”后面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隋、唐以后渐少。B.路,宋金时的行政区划,最初是为征赋税、运漕粮而分的区域,后来有了行政区划的性质。C.《孝经》,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著作,它以孝为中心,集中阐述了儒家“孝”的伦理思想。D.谥,古代皇帝、诸侯、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据其生前事迹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答案:D解析:D项错在“褒扬”,谥号有褒有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肃心存仁爱。代理大名少尹时,他认真审理关押在狱中的几千人,释放了其中大部分人;担任济南尹时,对当时有关部门使用重法感到痛心。B.梁肃才干卓越。大乱后军粮不足,皇帝命他担任转运副使筹措军粮,他下令数个盐场允许百姓用米换盐,既解决了粮食问题,又让百姓得了好处。C.梁肃尽忠尽言。他忠于朝廷,尽管皇帝有时并不听他的话,但他总是只要有建议就提出来。皇帝对此十分赞赏,还以他作对比批评了其他大臣。D.梁肃重视孝道。他认为皇帝的亲军相当于汉代羽林军,皇帝应当让这些军人读《孝经》以明孝道,进而明白做臣子的道理,皇帝赞同并照做了。
    答案:B解析:B项错在“大乱后军粮不足,皇帝命他担任转运副使筹措军粮”。皇帝任命他担任转运副使在前,大乱后粮食不足在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宜亲择,不可委之宰相,恐树私恩,塞言路也。(2)梁肃以治入异等,遂至大任,廉吏亦可以劝矣。参考答案:(1)陛下应该亲自挑选,不能把这事委托给宰相,担心这样会让宰相施予私人恩惠,堵塞了进言之路。(2)梁肃因为善于治理进入优秀官员行列,于是担任了高官,廉能的官员可以借此勉励自己了。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关键点是“宜”,应该;“委”,交给;“树”,施与;“塞”,堵塞;“异等”,古代对官吏的评价,即优秀;“遂”,于是;“劝”,勉励。
    参考译文梁肃,字孟容,是奉圣州人。天眷二年,他考中了进士,调任平遥县主簿,升任望都县令。因为清廉,他被召入朝廷担任尚书省令史。他又代理大名府少尹。正隆末年,大名境内盗贼兴起,官府把那些陷身于盗贼中而无法辩白自己的数千平民百姓,都抓起来关进大名监狱。梁肃到任后,经过考察得到实情进行审理,放出了十分之八九。他改任大兴府少尹。梁肃上疏说:“当今国家财力匮乏,不仅是边境军队耗费的。吏部按常规任命各漕司的官员,都是让年龄大资历高的人去担任,大都不称职。我认为,凡是懂得钱粮事务和知道怎样做能使国家用度充足而且不伤害百姓的人,允许他们上书推荐自己。朝廷从中选择那些可以任用的,授予他们职务。每五年吏部派官员视察财用的增减情况而升降他们的职位。”皇帝未予批复。梁肃被任命为河北东路转运副使。这时正值窝斡变乱之后,军粮不足,皇帝下诏让梁肃筹措边兵的军粮。梁肃发布命令
    要求肇州、北京、广宁的盐场,允许百姓以米换盐,军队和百姓都得到了好处。梁肃转任吏部尚书。梁肃上疏谈论御史台的进谏事务,奏书的基本意思是:“台官从大夫到监察,谏官从大夫到拾遗,陛下应该亲自挑选,不能把这事委托给宰相,担心这样会让宰相施予私人恩惠,堵塞了进言之路。”皇帝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梁肃推荐了同安县的主簿高旭,高旭被任命为平阳酒使,梁肃上奏说:“明君任用人才,就像使用器物一样。高旭是个儒生,他的长处在于治理百姓,如果让他管理酒的买卖,不是他能胜任的。”皇上说:“对。”过了很久,他担任了济南尹,上疏说:“刑罚的严重,在今天达到了极点。如今太平时间长了,应该使用中刑,但有关部门仍然使用重刑,我实在为此痛心。”他又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帝对侍臣说:“梁肃因为善于治理进入优秀官员行列,于是担任了高官,廉能的官员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图文课件ppt,共1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示范课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与学法,学习课时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境导入,学习活动,活动二反复诵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精品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当察乱何自起,其未兆易谋,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故不孝不慈亡,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能不龟手一也一样,故有道者不处相处,自伐者无功夸耀,解析处为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5.1、5.2《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PPT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