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人文地理 第1章 第17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案
展开
第17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程内容]
结合资料,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思维导图]
1.人口迁移概念及国内外人口迁移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前
“二战”后
特点
①旧大陆—新大陆
②已开发国家—未开发国家
①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②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方向
①欧洲—美洲、大洋洲
②非洲—美洲
③中、日、印等国家—南亚、美洲
①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
②20世纪70年代以来,迁入石油产区(西亚)
原因
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
②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①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
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性
影响
①开发了新大陆;
②传播了工业文明;
③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①缓和迁出国国内人口压力,增加侨汇流入,但人才流失;
②增加迁入国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但造成社会压力和不安定因素
(3)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
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当代
1949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规模较小,频率较低
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变化多样,自发迁移流量增大
经济欠发达→经济发达;内地→沿海;山区→平原;农村→城市
补充点拨 美国的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
迁移时间
迁移原因
迁移特点
第一次
19世纪中期
南北战争
人口大规模西移
第二次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
第三次
20世纪20~60年代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第四次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环境恶化、资源开发
东北部人口迁往南部和西部
易错易混 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民工流”现象
(1)“民工流”产生的原因
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②城乡或地区之间出现巨大的收入差距;
③国家推出农民进城等一系列政策。
(2)“民工流”的特点
①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大省是民工主要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
②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
③流动不稳定;
④文化素质偏低。
(3)“民工流”的变化
近几年出现“回流”现象和“民工荒”。一方面,东部沿海招工难;另一方面,民工找工作难,纷纷返乡或向中西部转移。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偏低;其次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内地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动方向改变。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拓展延伸 影响人口迁移主要因素的实例
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气候);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的人口移动(水);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土壤);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移入(矿产资源);洪水、地震等导致的人口大规模迁移,西非的环境难民(自然灾害);“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经济发展);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交通和通信);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文化教育);军人家属的从军(婚姻家庭);印巴分治时期,两国间的人口迁移;“二战”后,犹太人从欧洲迁入巴勒斯坦地区(宗教);“上山下乡”、三峡移民(国家政策);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我国历史上人口重心的南移(战争);“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政治变化)。
方法技巧 人口迁移原因答题模板
(2019·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政府采取了“生态移民”的举措,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自治区北部。
安置“生态移民”的迁入地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
(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和设问中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依据是什么?
答案 从图中可知宁夏南部河流少、景点少、城市少;从材料中可知宁夏中南部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
(2)破题:你在回答上题时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用到哪些技巧和方法?
答案 人口容量受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影响较大;运用城市区位的知识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迁入区适合人口迁入的条件。
(3)解题:解答上题从哪些方面分析(描述)?
答案 解答上题,可以从地形、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方面分析,也可以从经济水平、人口密度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分析。
考向一 结合统计数据考查人口迁移的特征
(2018·全国文综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A错;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B错;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C对;图中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D错。第2题,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且三市的人口都没有超过3 000万,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故选D。
(2018·海南地理)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 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据此完成3~4题。
3.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4.2013年后该省( )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经济欠发达,大量人口外出务工,从而导致人口大量减少,故B正确、D错误。外出求学不会使人口在某年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故A、C错误。第4题,图中显示,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说明人口迁入率增加,而以前安徽省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因此人口回流现象明显,故C正确、A错误。图中没有信息显示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及老龄化问题,故排除B、D。
考向二 结合区域背景资料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全国文综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5~6题。
5.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6.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5.A 6.C
解析 第5题,根据题干材料知,上海市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第6题,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说明这些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就业机会多。与上海相比,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较差,且生态环境不是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综合思维 分析人口迁移影响的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全国文综Ⅱ)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答案 (1)C (2)B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
(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和设问中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依据是什么?
答案 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略高于四川;上海迁入人口比重大于广东;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浙江和江苏的迁出人口比重相近;安徽的迁入人口比重小于天津,但迁出人口比重大于天津。
(2)破题:你在回答上题时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用到哪些技巧、方法?
答案 人口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概念;人口数量增长受人口基数、人口增长率的影响;人口迁移对于迁入地的影响。
考向一 结合新情境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1.(广东文综)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答案 C
解析 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减少了春运长途客运量,故选C。返乡就业或创业,多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能够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促进家乡经济发展,故不选A、B。外出务工、返乡就业,促进了内地家乡与沿海务工地之间的文化交流,故不选D。
考向二 结合空巢家庭等人口热点现象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山东文综)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据此完成2~3题。
2.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3.“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答案 2.C 3.A
解析 第2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所以吸引了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因此,城乡收入差距大是影响我国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第3题,当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就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现象,导致当地耕地撂荒,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并且加剧了农村老龄化的进程。
(江苏地理)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从三角坐标图可以看出,2000年到2010年,0~14岁人口比例下降,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65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所以②③正确。
“四步法”判读平面三角坐标图
(1)做轴: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中的①②③。
(2)划线: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射线。
(3)读数:读出上述射线与三个坐标轴交点的数值,即为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0~14岁约为28%、15~64岁约为55%、65岁及以上约为17%。
(4)验证:将读出的三个数据求和,如果得数为100%,则读数正确。
(2020·益阳期末)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图中国家②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实行计划生育 B.鼓励生育
C.采取移民政策 D.鼓励人员出国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在三角坐标图中,c表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其中国家③高达20%,老龄化问题最严重,故选C。第2题,a表示0~14岁的少年儿童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图中国家②的0~14岁人口比重达60%,说明该国人口增长迅速,必须采取(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
图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某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图乙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根据图甲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B.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C.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D.减少劳务人员输出
4.在图乙中,①②③④四点所示的人口年龄构成情况与图甲所示国家1995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相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3.B 4.B
解析 第3题,结合图甲可知,该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降低,人口保持负增长状态,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所以该国今后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采取措施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第4题,读图甲可知,图乙中②点与图甲所示国家1995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相符。
下面分别为“我国A市人口年龄结构图”(M为2004年资料,N为2014年资料)“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从业人员构成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市老年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出 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③自然灾害频发 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⑤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④⑤
6.有关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产业结构影响到了迁入人口性别结构
D.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工业结构的升级
答案 5.D 6.C
解析 第5题,读取两个时间的数据,M(25%,70%,5%)、N(15%,75%,10%)。对比可发现未成年人比重下降,成年人、老年人比重上升,老龄化现象明显。本市青壮年人口以迁入为主,自然灾害频发与老年人口增加关系不大。第6题,根据题中资料,无法判断当地人口数量,故A错。引起我国人口流动和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B错。从就业人员构成看,该市重工业比重小,轻工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发达,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吸引了大量女性迁入就业,C正确。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其工业部门以劳动力密集型的轻工业为主,并未出现产业升级,D错。
7.下图中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其中X、Y、Z分别表示某国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
(2)说出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 (1)A国少年儿童比重大,人口增长过快;B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2)A国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高,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压力较大,社会问题频发。B国死亡率高,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低,导致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
(3)A国应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B国应鼓励生育或接纳移民,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2019·淄博实验中学4月诊断)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口流动规模越来越大,重庆曾是全国人口流出最多的省区。但自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开始下降。下图示意“2016年重庆市各区人口的流动状况”。据此完成1~3题。
1.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大量人口流动对该区的主要影响是( )
A.区域经济发展缓慢
B.使城市出现空心化现象
C.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D.增加区际之间交通压力
2.2016年重庆市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
A.具有明显回流现象
B.流动人口均为青壮年
C.流动人口生活条件较好
D.均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3.形成2016年重庆市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交通条件改善 B.东部地区经济下滑
C.重庆人口政策限制 D.重庆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 1.C 2.A 3.D
解析 第1题,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地矛盾较突出,大量人口迁出,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强化区域发展目标。第2题,依据图文材料,2015年后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开始下降;过去重庆是全国人口流出最多的省区,但2016年重庆的流入人口远大于流出人口,说明重庆人口流动具有明显的回流现象。第3题,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地位的提升,吸引大量人口回流或迁入。
(2020·泰安一中学情诊断)读“21世纪以来我国各大区域人口迁移关系图”,完成4~5题。
4.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 中部到西部 B.西部到东部
C.东部到西部 D.中部到东部
5.由图可知( )
A. 西部地区内部迁移比重较小
B.中部成为净迁入地区
C.社会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D.自然条件导致东、中、西部人口迁移的差异
答案 4.D 5.C
解析 第4题,读图分析可知,我国三大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关系中,由中部地区迁往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最大,为52%,因此为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故答案选D项。第5题,读图分析可知,西部地区内部迁移比重占49%,较大,A错误;读图分析可知,中部地区人口迁出的总比重(52%+31%)大于迁入的总比重(34%+26%),为净迁出区,B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由中部到东部为当前我国主要的人口迁移方向,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因此社会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C正确;经济因素导致东、中、西部人口迁移的差异,D错误。
(2019·河南阶段性测试)1866年初,12名淘金华工来到新西兰南岛奥塔戈区(如下图),开启了持续数十年的新西兰华工淘金热。截至1869年底,已有3 200多名华工从中国广东的番禺等地,乘坐帆船历时3个多月辗转踏上这片传说中的“新金山”土地。其时欧洲开矿者已经相继离开,淘金华工的到来使几近废弃的克卢萨河流域等地的金矿再度风光一时。到1896年,这股淘金热才走向终结,淘金华工或是重返故土,或是转向达尼丁、克赖斯特彻奇(基督城)、惠灵顿和奥克兰等地。据此完成6~7题。
6.华工的到来对克卢萨河流域等地的影响是( )
A.增加当地人就业压力
B.降低环境承载力
C.加剧当地人口老龄化
D.导致性别比失衡
7.淘金华工转向达尼丁、克赖斯特彻奇(基督城)、惠灵顿和奥克兰等地,主要从事的产业最可能是( )
A.邮政等服务业
B.果蔬种植、洗衣、杂货等行业
C.远洋航运业
D.宗教文化产业
答案 6.D 7.B
解析 第6题,一般说来,人口大量流入会影响迁入地就业状况,但由材料可知,华工到来时,欧洲开矿者已经相继离开,对当地人就业压力影响较小,A错。人口迁入并没有直接降低该地区环境承载力,相反,如果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可能提高环境承载力,B错。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入,会减轻当地人口老龄化,C错。前来淘金的华工主要是男性,大量华工的到来会导致克卢萨河流域等地的性别比失衡,D对。第7题,淘金华工受教育水平低,文化素质低,最可能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故选B。
(2019·河南安阳模拟)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是四川省的三个传统农区。下表示意“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以下简称‘三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2014年)”。据此完成8~10题。
类别
年龄
农村人口年龄结构
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
<45岁
58.5%
23.2%
45~60岁
25.2%
43.6%
>60岁
16.3%
33.2%
8.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形成原因是( )
A.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劳动力投入量大
B.计划生育政策下人口出生率低,增长缓慢
C.生活、医疗条件改善,人均寿命延长
D.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大,人口迁移率高
9.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土地流转加快,家庭土地流转比例降低
B.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
C.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
D.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增强
10.针对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现状,三县应( )
A.全面放开农村生育政策,增加劳动力供应
B.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C.实施大规模休耕养田制度
D.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答案 8.D 9.C 10.B
解析 第8题,表格显示,三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较多,但是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所占比例并不高,这说明年轻人很多外出到城市打工,该现象是由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大导致的,据此选D。第9题,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使得三县青壮年劳动力从事农业的人员减少,人地矛盾有所缓解,由于缺乏青壮年劳动力,会刺激家庭土地流转比例上升;加快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专门化经营转变;会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会促使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减弱,据此选C。第10题,针对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偏老化的现状,三县应全面落实农村生育政策,但短时间内不会增加劳动力供应;要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应对偏老化的现状;实施大规模专门化生产制度;通过一定措施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据此选B。
(2019·深圳模拟)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11~13题。
1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1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1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C.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答案 11.B 12.A 13.C
解析 第11题,由材料可知,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给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所以B正确。第12题,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因此他们可以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乡村人口红利升级,所以A正确。第13题,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占比上升,而“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最先带来的,所以C正确。
14.(2020·宜昌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4月14日,美国协同英法联合对叙利亚发起军事打击,叙利亚局势进一步恶化,引发了严重的难民危机,大量叙利亚难民涌入欧洲。下图为叙利亚难民入欧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科斯岛属于希腊,位于爱琴海的东南部,距离土耳其西南部海岸约20 km,是叙利亚难民进入欧洲的最近通道。
材料三 截至2017年底,在德国注册难民申请者数量共186 644人。据悉,入境德国的难民申请者大多数来自叙利亚,其次来自伊拉克、阿富汗和土耳其等国。
(1)从气候角度分析叙利亚难民经爱琴海进入欧洲可能遇到的危险。
(2)德国应不应该接收大量的难民?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答案 (1)途经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难民在船舱中容易因中暑、缺少淡水等原因导致疾病甚至死亡;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海上风浪大,易发生沉船事故。
(2)应该。理由:大量难民涌入德国,可以增加德国的劳动力数量;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德国经济发展。或不应该。理由:大量难民涌入,会影响德国的社会安定;难民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会加重社会负担。
15.(2019·安徽六校联考)某债券研究团队发布的《2016中国人口迁移跟踪》报告称,最近6年我国总人口增加了4 180万,其中约15%的新增常住人口分布在一线城市,逾40%分布在二线城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概括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2)判断我国外来人口净流入比重最高的城市并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3)为应对人口大量涌入的不利影响,试为这些城市提出可行的合理措施。
答案 (1)人口净流入城市趋势集中,增幅分化;发达地区城市的吸引力强,常住人口依然向一、二线城市集中;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增长较强。
(2)广东东莞。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3)通过政策控制人口;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卫星城等。
[课程内容]
结合资料,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思维导图]
1.人口迁移概念及国内外人口迁移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前
“二战”后
特点
①旧大陆—新大陆
②已开发国家—未开发国家
①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②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方向
①欧洲—美洲、大洋洲
②非洲—美洲
③中、日、印等国家—南亚、美洲
①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
②20世纪70年代以来,迁入石油产区(西亚)
原因
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
②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①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
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性
影响
①开发了新大陆;
②传播了工业文明;
③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①缓和迁出国国内人口压力,增加侨汇流入,但人才流失;
②增加迁入国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但造成社会压力和不安定因素
(3)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
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当代
1949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规模较小,频率较低
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变化多样,自发迁移流量增大
经济欠发达→经济发达;内地→沿海;山区→平原;农村→城市
补充点拨 美国的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
迁移时间
迁移原因
迁移特点
第一次
19世纪中期
南北战争
人口大规模西移
第二次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
第三次
20世纪20~60年代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第四次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环境恶化、资源开发
东北部人口迁往南部和西部
易错易混 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民工流”现象
(1)“民工流”产生的原因
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②城乡或地区之间出现巨大的收入差距;
③国家推出农民进城等一系列政策。
(2)“民工流”的特点
①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大省是民工主要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
②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
③流动不稳定;
④文化素质偏低。
(3)“民工流”的变化
近几年出现“回流”现象和“民工荒”。一方面,东部沿海招工难;另一方面,民工找工作难,纷纷返乡或向中西部转移。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偏低;其次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内地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动方向改变。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拓展延伸 影响人口迁移主要因素的实例
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气候);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的人口移动(水);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土壤);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移入(矿产资源);洪水、地震等导致的人口大规模迁移,西非的环境难民(自然灾害);“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经济发展);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交通和通信);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文化教育);军人家属的从军(婚姻家庭);印巴分治时期,两国间的人口迁移;“二战”后,犹太人从欧洲迁入巴勒斯坦地区(宗教);“上山下乡”、三峡移民(国家政策);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我国历史上人口重心的南移(战争);“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政治变化)。
方法技巧 人口迁移原因答题模板
(2019·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政府采取了“生态移民”的举措,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自治区北部。
安置“生态移民”的迁入地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
(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和设问中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依据是什么?
答案 从图中可知宁夏南部河流少、景点少、城市少;从材料中可知宁夏中南部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
(2)破题:你在回答上题时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用到哪些技巧和方法?
答案 人口容量受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影响较大;运用城市区位的知识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迁入区适合人口迁入的条件。
(3)解题:解答上题从哪些方面分析(描述)?
答案 解答上题,可以从地形、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方面分析,也可以从经济水平、人口密度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分析。
考向一 结合统计数据考查人口迁移的特征
(2018·全国文综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A错;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B错;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C对;图中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D错。第2题,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且三市的人口都没有超过3 000万,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故选D。
(2018·海南地理)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 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据此完成3~4题。
3.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4.2013年后该省( )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经济欠发达,大量人口外出务工,从而导致人口大量减少,故B正确、D错误。外出求学不会使人口在某年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故A、C错误。第4题,图中显示,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说明人口迁入率增加,而以前安徽省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因此人口回流现象明显,故C正确、A错误。图中没有信息显示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及老龄化问题,故排除B、D。
考向二 结合区域背景资料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全国文综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5~6题。
5.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6.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5.A 6.C
解析 第5题,根据题干材料知,上海市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第6题,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说明这些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就业机会多。与上海相比,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较差,且生态环境不是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综合思维 分析人口迁移影响的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全国文综Ⅱ)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答案 (1)C (2)B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
(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和设问中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依据是什么?
答案 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略高于四川;上海迁入人口比重大于广东;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浙江和江苏的迁出人口比重相近;安徽的迁入人口比重小于天津,但迁出人口比重大于天津。
(2)破题:你在回答上题时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用到哪些技巧、方法?
答案 人口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概念;人口数量增长受人口基数、人口增长率的影响;人口迁移对于迁入地的影响。
考向一 结合新情境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1.(广东文综)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答案 C
解析 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减少了春运长途客运量,故选C。返乡就业或创业,多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能够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促进家乡经济发展,故不选A、B。外出务工、返乡就业,促进了内地家乡与沿海务工地之间的文化交流,故不选D。
考向二 结合空巢家庭等人口热点现象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山东文综)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据此完成2~3题。
2.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3.“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答案 2.C 3.A
解析 第2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所以吸引了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因此,城乡收入差距大是影响我国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第3题,当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就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现象,导致当地耕地撂荒,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并且加剧了农村老龄化的进程。
(江苏地理)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从三角坐标图可以看出,2000年到2010年,0~14岁人口比例下降,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65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所以②③正确。
“四步法”判读平面三角坐标图
(1)做轴: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中的①②③。
(2)划线: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射线。
(3)读数:读出上述射线与三个坐标轴交点的数值,即为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0~14岁约为28%、15~64岁约为55%、65岁及以上约为17%。
(4)验证:将读出的三个数据求和,如果得数为100%,则读数正确。
(2020·益阳期末)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图中国家②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实行计划生育 B.鼓励生育
C.采取移民政策 D.鼓励人员出国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在三角坐标图中,c表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其中国家③高达20%,老龄化问题最严重,故选C。第2题,a表示0~14岁的少年儿童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图中国家②的0~14岁人口比重达60%,说明该国人口增长迅速,必须采取(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
图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某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图乙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根据图甲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A.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B.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C.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D.减少劳务人员输出
4.在图乙中,①②③④四点所示的人口年龄构成情况与图甲所示国家1995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相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3.B 4.B
解析 第3题,结合图甲可知,该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降低,人口保持负增长状态,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所以该国今后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采取措施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第4题,读图甲可知,图乙中②点与图甲所示国家1995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相符。
下面分别为“我国A市人口年龄结构图”(M为2004年资料,N为2014年资料)“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从业人员构成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市老年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出 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③自然灾害频发 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⑤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④⑤
6.有关A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C.产业结构影响到了迁入人口性别结构
D.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工业结构的升级
答案 5.D 6.C
解析 第5题,读取两个时间的数据,M(25%,70%,5%)、N(15%,75%,10%)。对比可发现未成年人比重下降,成年人、老年人比重上升,老龄化现象明显。本市青壮年人口以迁入为主,自然灾害频发与老年人口增加关系不大。第6题,根据题中资料,无法判断当地人口数量,故A错。引起我国人口流动和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B错。从就业人员构成看,该市重工业比重小,轻工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发达,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吸引了大量女性迁入就业,C正确。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其工业部门以劳动力密集型的轻工业为主,并未出现产业升级,D错。
7.下图中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其中X、Y、Z分别表示某国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
(2)说出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 (1)A国少年儿童比重大,人口增长过快;B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2)A国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高,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压力较大,社会问题频发。B国死亡率高,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低,导致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
(3)A国应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B国应鼓励生育或接纳移民,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2019·淄博实验中学4月诊断)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口流动规模越来越大,重庆曾是全国人口流出最多的省区。但自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开始下降。下图示意“2016年重庆市各区人口的流动状况”。据此完成1~3题。
1.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大量人口流动对该区的主要影响是( )
A.区域经济发展缓慢
B.使城市出现空心化现象
C.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D.增加区际之间交通压力
2.2016年重庆市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
A.具有明显回流现象
B.流动人口均为青壮年
C.流动人口生活条件较好
D.均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3.形成2016年重庆市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交通条件改善 B.东部地区经济下滑
C.重庆人口政策限制 D.重庆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 1.C 2.A 3.D
解析 第1题,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地矛盾较突出,大量人口迁出,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强化区域发展目标。第2题,依据图文材料,2015年后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开始下降;过去重庆是全国人口流出最多的省区,但2016年重庆的流入人口远大于流出人口,说明重庆人口流动具有明显的回流现象。第3题,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地位的提升,吸引大量人口回流或迁入。
(2020·泰安一中学情诊断)读“21世纪以来我国各大区域人口迁移关系图”,完成4~5题。
4.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 中部到西部 B.西部到东部
C.东部到西部 D.中部到东部
5.由图可知( )
A. 西部地区内部迁移比重较小
B.中部成为净迁入地区
C.社会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D.自然条件导致东、中、西部人口迁移的差异
答案 4.D 5.C
解析 第4题,读图分析可知,我国三大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关系中,由中部地区迁往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最大,为52%,因此为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故答案选D项。第5题,读图分析可知,西部地区内部迁移比重占49%,较大,A错误;读图分析可知,中部地区人口迁出的总比重(52%+31%)大于迁入的总比重(34%+26%),为净迁出区,B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由中部到东部为当前我国主要的人口迁移方向,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因此社会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C正确;经济因素导致东、中、西部人口迁移的差异,D错误。
(2019·河南阶段性测试)1866年初,12名淘金华工来到新西兰南岛奥塔戈区(如下图),开启了持续数十年的新西兰华工淘金热。截至1869年底,已有3 200多名华工从中国广东的番禺等地,乘坐帆船历时3个多月辗转踏上这片传说中的“新金山”土地。其时欧洲开矿者已经相继离开,淘金华工的到来使几近废弃的克卢萨河流域等地的金矿再度风光一时。到1896年,这股淘金热才走向终结,淘金华工或是重返故土,或是转向达尼丁、克赖斯特彻奇(基督城)、惠灵顿和奥克兰等地。据此完成6~7题。
6.华工的到来对克卢萨河流域等地的影响是( )
A.增加当地人就业压力
B.降低环境承载力
C.加剧当地人口老龄化
D.导致性别比失衡
7.淘金华工转向达尼丁、克赖斯特彻奇(基督城)、惠灵顿和奥克兰等地,主要从事的产业最可能是( )
A.邮政等服务业
B.果蔬种植、洗衣、杂货等行业
C.远洋航运业
D.宗教文化产业
答案 6.D 7.B
解析 第6题,一般说来,人口大量流入会影响迁入地就业状况,但由材料可知,华工到来时,欧洲开矿者已经相继离开,对当地人就业压力影响较小,A错。人口迁入并没有直接降低该地区环境承载力,相反,如果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可能提高环境承载力,B错。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入,会减轻当地人口老龄化,C错。前来淘金的华工主要是男性,大量华工的到来会导致克卢萨河流域等地的性别比失衡,D对。第7题,淘金华工受教育水平低,文化素质低,最可能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故选B。
(2019·河南安阳模拟)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是四川省的三个传统农区。下表示意“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以下简称‘三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2014年)”。据此完成8~10题。
类别
年龄
农村人口年龄结构
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
<45岁
58.5%
23.2%
45~60岁
25.2%
43.6%
>60岁
16.3%
33.2%
8.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形成原因是( )
A.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劳动力投入量大
B.计划生育政策下人口出生率低,增长缓慢
C.生活、医疗条件改善,人均寿命延长
D.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大,人口迁移率高
9.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土地流转加快,家庭土地流转比例降低
B.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
C.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
D.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增强
10.针对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现状,三县应( )
A.全面放开农村生育政策,增加劳动力供应
B.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C.实施大规模休耕养田制度
D.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答案 8.D 9.C 10.B
解析 第8题,表格显示,三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较多,但是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所占比例并不高,这说明年轻人很多外出到城市打工,该现象是由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大导致的,据此选D。第9题,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使得三县青壮年劳动力从事农业的人员减少,人地矛盾有所缓解,由于缺乏青壮年劳动力,会刺激家庭土地流转比例上升;加快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专门化经营转变;会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会促使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减弱,据此选C。第10题,针对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偏老化的现状,三县应全面落实农村生育政策,但短时间内不会增加劳动力供应;要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应对偏老化的现状;实施大规模专门化生产制度;通过一定措施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据此选B。
(2019·深圳模拟)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11~13题。
1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1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1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C.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答案 11.B 12.A 13.C
解析 第11题,由材料可知,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给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所以B正确。第12题,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因此他们可以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乡村人口红利升级,所以A正确。第13题,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占比上升,而“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最先带来的,所以C正确。
14.(2020·宜昌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4月14日,美国协同英法联合对叙利亚发起军事打击,叙利亚局势进一步恶化,引发了严重的难民危机,大量叙利亚难民涌入欧洲。下图为叙利亚难民入欧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科斯岛属于希腊,位于爱琴海的东南部,距离土耳其西南部海岸约20 km,是叙利亚难民进入欧洲的最近通道。
材料三 截至2017年底,在德国注册难民申请者数量共186 644人。据悉,入境德国的难民申请者大多数来自叙利亚,其次来自伊拉克、阿富汗和土耳其等国。
(1)从气候角度分析叙利亚难民经爱琴海进入欧洲可能遇到的危险。
(2)德国应不应该接收大量的难民?请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答案 (1)途经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难民在船舱中容易因中暑、缺少淡水等原因导致疾病甚至死亡;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海上风浪大,易发生沉船事故。
(2)应该。理由:大量难民涌入德国,可以增加德国的劳动力数量;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德国经济发展。或不应该。理由:大量难民涌入,会影响德国的社会安定;难民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会加重社会负担。
15.(2019·安徽六校联考)某债券研究团队发布的《2016中国人口迁移跟踪》报告称,最近6年我国总人口增加了4 180万,其中约15%的新增常住人口分布在一线城市,逾40%分布在二线城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概括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2)判断我国外来人口净流入比重最高的城市并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
(3)为应对人口大量涌入的不利影响,试为这些城市提出可行的合理措施。
答案 (1)人口净流入城市趋势集中,增幅分化;发达地区城市的吸引力强,常住人口依然向一、二线城市集中;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增长较强。
(2)广东东莞。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3)通过政策控制人口;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卫星城等。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