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原子的构成课时1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7090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3.2 分子和原子 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4.1 原子的构成 学案1 学案 0 次下载
- 4.1 原子的构成课时2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4.1 原子的构成 学案2 学案 0 次下载
- 4.2 元素 学案 1 学案 0 次下载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学案设计
展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了解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学习重点:原子的结构
学习难点:原子的结构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 不可分。
【自主探究】
1、原子的构成
看课本图4-1和70页内容,填空:
⑴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 和核外带 电的 构成的
阅读表4-1,完成以下问题:
⑵原子核又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质子带 电荷
原子核
中子 电荷
阅读表4-2和70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⑶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带 电,核外电子带 电,它们所带的电荷 ,电性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⑷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有何关系? 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何关系?
核电荷数= =
⑸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也就是原子的种类由 决定。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 等于中子数
②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 ,一般的氢原子无
⑹分析表4-1,了解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你有什么发现?
每个质子(中子)的质量都 电子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拓展延伸】
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用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大多数的α粒子能顺畅地穿透金箔;少数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偏转;极少部分粒子遇到了坚硬的不可穿透的质点,反弹回来。 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
笔记:
学习小结:
规律总结:
(1)原子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当质子数改变,其原子的种类也随之改变,此变化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称之为核变化;
(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易错点分析:
(1) 同种原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2) 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普通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3.其他
课后作业: 点拨课时训练《原子的构成》
当堂测试:
1、在原子结构中不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
A 、质子 B、中子 C 、电子 D、.原子核
2、某些花岗石材料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50 B、86 C、136 D、222
3、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原子核
4、不显电性的一组粒子是( )
A.质子、中子、电子 B.原子核、原子、分子 C.中子、电子、原子 D.中子、原子、分子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
A、质子上 B、中子上 C、电子上 D、原子核上
拓展训练:
6、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德·泽维尔(Ahmed Hzewail)开创了化学研究新领域,他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7、反质子、正电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分别与质子、电子的质量、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欧洲的科研机构曾宣称已制造出了反氢原子,那么,根据你的理解,下列关于反氢原子的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两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8. 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取一极薄的金箔,用一高速运动的氦核射击,结果发现大多数氦核通过了金箔,极少数氦核发生偏转或被弹回。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结合排列 B、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C、相对于金原子而言,金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 D、金原子质量与氦核质量相当
9、道尔顿在著作中说:“一切物质都是由数量巨大的、极微小的粒子(原子)构成的,这些粒子间通过引力互相结合,我们不能创造原子,不能分裂原子,我们能实现的变化,无非把原先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开,或原先分开的原子结合起来.”有人对其观点作如下修正,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一切物质”应改为“有的物质”;
②“变化”只能指“化学变化”而不能指其他任何变化;
③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应指明不能用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方法“创造”或“分裂”原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学案,共2页。
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反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学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