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9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复习 第12单元 物态变化课时训练(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复习 第12单元  物态变化课时训练(含答案)第1页
    2019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复习 第12单元  物态变化课时训练(含答案)第2页
    2019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复习 第12单元  物态变化课时训练(含答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年中考物理一轮专项复习 第12单元 物态变化课时训练(含答案)

    展开

    课时训练(十二) 物态变化(限时:30分钟)填空1.图K12-1是林红同学在物理课上做的实验:她先用布将眼睛蒙上,再将左、右手分别放在热水和冷水中浸泡1 min,然后一起放入温水中,结果右手感到该温水较热,左手感到该温水较凉。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使同学们认识到               ,实验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法。 图K12-1图K12-22.[2018·烟台]小明在做“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设计了如图K12-2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案,实验应选用    方案,其优点是          ,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3.[2018·淮安]如图K12-3甲所示,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时,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在第8 min末,试管里的冰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图K12-34.[2018·攀枝花]将一瓶饮料在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用毛巾擦干后过一会儿又会变湿,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5.[2018·广东]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造成的;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    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儿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    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6.林红同学做了“纸锅烧水”实验。她将适量的水装入纸锅后,放到火上加热(没有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一会儿水沸腾了,但纸锅并没有燃烧,如图K12-4所示。纸锅没有燃烧,是因为水沸腾时仍要继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且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没有燃烧。 图K12-4图K12-57.[2018·恩施州]如图K12-5所示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生活中      (选填“露”“冰”或“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二、选择题8.[2018·枣庄]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9.[2018·无锡]如图K12-6所示是“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蜡烛应碾碎后放入试管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热均匀D.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蜡烛是晶体图K12-6图K12-710.[2018·安徽]图K12-7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 min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C.在第30 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在第10 min到第25 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11.[2018·滨州]如图K12-8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图K12-8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 ℃的酒精温度计B.图乙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12.[2018·北京]如图K12-9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图K12-9A.图甲: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图乙: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图丙: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图丁: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13.[2018·宜昌]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现“雾”或“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14.林红同学把几粒樟脑丸放在衣柜里,气味清香,用于防虫、防蛀、防毒。过一段时间樟脑丸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如图K12-10所示。这种物态变化是              (  )图K12-10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蒸发15.[2018·呼和浩特]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16.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地干预天气,如图K12-11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12-11A.飞机在播撒干冰的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B.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C.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D.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机翼下方的压强三、简答题17.[2018·江西]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 ℃,沸点约为184.4 ℃。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热水加热;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为400~600 ℃)。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方式A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方式A的合理之处。      四、实验探究题18.[2018·临沂]如图K12-12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K12-12(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像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    (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19.[2018·荆州]如图K12-13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图K12-13(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方式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图乙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①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丙分析可知m1    (选填“>”“<”或“=”)m2 20.林红同学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中:(1)如图K12-14甲所示,下部有少量的碘颗粒,当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碘锤”下部时,会看到“碘锤”内出现     ,而碘颗粒将    (选填“增加”或“减少”)。停止加热,并在“碘锤”上部滴入适量冷水,你会看到“碘锤”内的    减少,而“碘锤”的    (选填“上部”“下部”或“整个玻璃壁”)出现大量碘颗粒,此现象说明碘凝华    热。 图K12-14(2)细心的林红却发现在实验中出现了液态碘,她猜想:固态碘很可能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难以说明碘升华了。她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为800 ℃,碘的熔点为113.7 ℃,水的沸点是100 ℃。为了验证碘确实升华了,她改进了实验,用水浴法加热“碘锤”,如图乙所示,果然只看到了固态碘和气态碘之间的变化,没有液态碘的出现,这是因为                     
    参考答案1.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区分温度高低的 对比2. 使物质均匀受热 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3. 固液共存态 不变4.液化 放热5.液化 蒸发 熔化6.吸收 保持不变 [解析] 因为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装水的纸锅放到火上加热,纸锅内的水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达到沸点,沸腾过程中水仍要继续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并且水的沸点小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没有燃烧。7.升华 凝华 8.C 9.D 10.B 11.B 12.B13.D [解析] 玻璃上的“雾”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雾”和“冰花”都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14.C 15.B 16.C17.方式A,碘在热水中加热,标准气压下热水的最高温度为100 ℃,碘的熔点为113.7 ℃,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过程为升华,故方式A更好。方式B中,酒精灯外焰温度为400~600 ℃,高于碘的熔点113.7 ℃,碘吸热可能先熔化再汽化,故不能说明碘发生了升华现象。18.(1)使物质均匀受热 (2)2 (3)保持不变 晶体(4)CD[解析] (4)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该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比较图像中AB段与CD段可知:加热2 min,在CD段温度升高得低,由Q=cmΔt可知,该物质在CD段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19.(1)自下而上 (2)相平 (3)液化 (4)低于 ②<[解析] (3)温度计上的小水滴是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4)由图像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98 ℃,不到100 ℃,所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小明的实验中,水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沸点,而加热的装置相同,所以小明实验时用的水的质量更小,即m1<m220.(1)紫色气体 减少 碘蒸气 上部 (2)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沸水的温度最高为100 ℃,达不到碘的熔点,碘无法熔化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