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鲁教版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单元活动 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展开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单元活动 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
本节教材分析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是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最新发展,在当今社会日益普及,例如在许多学生的家庭用车中就有定位仪的使用。本节课要让学生明确全球定位系统的构成与优点;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学会使用“GPS手持机”。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构成、定位导航原理、优越性及其应用领域。
2.了解GPS手持机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使用GPS手持机,看懂其显示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利用高科技成果激发学科学、用科学和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和热情。
(二) 教学重点
1.全球定位系统的构成。
2.全球定位系统在军事、民用两方面的应用。
3.学会使用GPS手持机。
(三)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GPS手持机
(四)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建议安排1课时。
在教学的过程中,建议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图片,并且加以解释和说明,让学生明白全球定位系统的构成和原理。可以借助数学模型进行原理的分析,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已经学习过立体几何,理解起来不是很难。
对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部分,教师可以多找几个具体的全球定位系统应用的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感性上的认识。这部分的知识难度不是很大,因此教师不必过多的讲解,只需要把案例展示给学生,最后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就可以。可以介绍一下未来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前景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部分“学用GPS手持机”可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教师应该先详绌介绍GPS手持机的各个功能键和使用方法,以及在应用时的注意事项。然后可以把学牛分组进行操作练习,要切实注意仪器的保护和学生的安全。考虑到全球定位系统虽然在生产、生活中日益普及,但从大多数中学的现有条件来看,近期仍难以提供一个现实的情境,更多的时候只好采用模拟现实的方法进行教学。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使用了全球定位系统的单位,如公交公司、出租汽车公司、港务局等,实地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构成、功能和使用等方面的情况。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
今天我们来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与交通运输的关系。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空间科技的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人造地球卫星的不断发射,利用卫星定位测量已成为现实。
定位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卫星定位技术,卫星多普勒测量到现在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在美国,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与“阿波罗”飞船登月,航天飞机升空,共同给列为20世纪“三大航天工程”。
介绍完GPS的由来及时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
导入二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世界著名饮料公司——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之所以在全球畅销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不断推出新的营销策略来吸引消费者。最近,该公司又推出了一种内附全球定位系统(GPS)芯片的可乐罐,消费者可以借此“随时随地传信息”与该公司兑奖中心取得联系。但是,美国军方却对此感到紧张万分,生怕这种新型可乐罐会“窃听”军事机密,因此明令禁止士兵和军官携带这样的可乐罐进入军事禁区。
什么是GPS?它又什么作用?
必修二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教案: 这是一份必修二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教案,共2页。
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城市和地理环境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城市和地理环境第三节 城市空间结构教案,共3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单元活动 学用地理统计图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单元活动 学用地理统计图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