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上册5.4 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教案及反思
展开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正确解读有关统计图表,从中得到必要的、准确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决策.
2.通过具体情形和统计图表的分析,了解一些数据表示方式可能给人造成的直观误导,提高对统计图表的认识能力.
重点
正确解读统计图表,能够从统计图表中获取准确、必要的信息.
难点
对误导类统计图的分析、判断和识别.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各种形象性的图表,反映了被描述对象的重要内容、变化情况和特点.它们被称为图表的信息.怎样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呢?本节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预习导学”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探究点一: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统计图表反映了被描述对象的重要内容和数据情况,它简单明了,有利于我们把握数据的特点,统计图还能直观、生动地传递信息.
多媒体出示人口普查相关视频,并出示问题1:2011年4月29日,某报在刊登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时,还附发了下面一组统计图:
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1)上图中是从哪几个方面反映我国大陆人口构成情况的?
(2)上图中哪几项把第六次与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作了对比?
解:(1)从男性、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及城镇、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两方面反映我国大陆人口构成情况.
(2)总人口、60岁及以上老人的人数、流动人口这三项把第六次与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作了对比.
出示赤潮相关视频,引导学生阅读赤潮小材料,学习课本例题.
例 根据课本图5-12中的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11年这些海域共发生赤潮多少次?
(2)哪个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最少?哪个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最多?你认为哪些海域的环境需要重点治理?
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全国部分沿海省(直辖市)赤潮发生的次数,所以这些海域赤潮共发生的次数是:26+17+14+6+4+3+2+2+2+1=77(次).
(2)在这些海域中,发生赤潮的次数以浙江省最多,达到26次,海南省最少,为1次,从赤潮发生的次数多少来看,浙江,辽宁,广东等省海域的环境需要重点治理.
归纳总结:由统计图表获取信息的步骤:
(1)看统计图表特征;
(2)读统计图表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
(3)寻找出统计图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或规律;
(4)对统计图表的数据与信息作分析、推测,为对解决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提供依据.
特别提醒:图表反映的信息有两类,一是能直接从图表中看出,二是需要通过具体分析思考才能得出.
探究点二:不当统计图的误导
问题2:A市晚报刊出了该市几种报纸发行量的统计图及其附带的说明(见课本问题2).
A市2010年报纸发行量统计图
(1)从图中你得到了怎样的信息,你同意晚报的宣传吗?
(2)根据图中A市几种报纸的发行量,时报刊出了另一幅统计图:
A市2010年报纸发行量统计图
想一想:(1)比较晚报和时报刊出的两幅统计图,有什么感受?该市几家报纸发行量的差别大吗?
(2)为什么两幅统计图表示的数据相同,给人的感觉却不一样?
归纳:某些统计图的绘制并不准确,特别有些纵坐标刻度不是从“0”开始的统计图往往会引起直觉错误,从而导致人们对问题作出不合理甚至错误的判断.
注意:(1)要避免统计图的误导,首先要仔细观察统计图,其次要关注数据的来源、收集方式及描述形式,这样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等一定要重视它的普遍性、代表性、公正性,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夸大局部的作用.
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
1.扇形统计图
例1 如图是某班对40名学生上学出行方式调查的扇形统计图,问:
(1)该班乘坐公交车上学的有______人;
(2)表示骑自行车上学的扇形对应的圆心角是______度.
解析:(1)该班乘坐公交车上学的有40×40%=16(人);(2)表示骑自行车上学的扇形对应的圆心角是360°×30%=108°.故答案为:16,108.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利用班的总人数乘以乘坐公交车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得出公交车上学的人数,圆周角乘以骑自行车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等于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
2.条形统计图
例2 为了筹备元旦联欢会,班长对全班50名同学喜欢吃哪种水果做了问卷调查,小明将班长的统计结果绘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一人可以喜欢吃多种水果
B.喜欢吃葡萄的人最多
C.喜欢吃苹果的人数是喜欢吃香蕉人数的3倍
D.喜欢吃香蕉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0%
解析:A.因为共有50名学生,而统计图中的数据之和是30+10+20+40=100>50,所以正确;B.从统计图的高低判断,喜欢吃葡萄的人最多,正确;C.喜欢吃苹果的人数30人,是喜欢吃香蕉的人数20人的1.5倍,不正确;D.喜欢吃香蕉的人数20人,全班50人,所以20÷50=40%,正确.
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解题的关键是读懂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根据图中数据进行正确计算.特别注意此题中,一个人可以喜欢吃好几种水果.
3.折线统计图
例3 如图是某国产品牌手机专卖店今年8~12月高清大屏手机销售额折线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相邻两个月高清大屏手机销售额变化最大的是( )
A.8~9月
B.9~10月
C.10~11月
D.11~12月
解析:根据折线图的数据,分别求出相邻两个月的高清大屏手机销售额的变化值,比较即可得解.8~9月,30-23=7万元,9~10月,30-25=5万元,10~11月,25-15=10万元,11~12月,19-15=4万元,所以,相邻两个月中,高清大屏手机销售额变化最大的是10~11月.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运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根据图中信息求出相邻两个月的高清大屏手机销售额变化量是解题的关键.
4.几种统计图的综合
例4 某学校对七年级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创建文明城市”知识答题,成绩分为1分,2分,3分,4分共4个等级,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这些学生中得2分的人数为( )
A.8 B.10 C.9 D.9
解析:先求出抽取的总人数,再求出得3分的人数,即可求出得2分的人数.抽取的总人数为12÷30%=40,得3分的人数为40×42.5%=17,得2分的人数为40-3-17-12=8.
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解题的关键是能从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中得出准确信息.
5.不当统计图的误导
例5 如图所示是2010年~2014年甲、乙两个公司产品销售情况统计图.由统计图可知,销量增速较快的公司是( )
A.甲公司 B.乙公司
C.一样快 D.无法确定
解析:若横坐标被“压缩”,纵坐标被“放大”,则给人造成统计量的变化速度加快的错觉,反之,就会给人造成统计量的变化速度减慢的错觉.本题两个公司的增速一样快.
方法总结:绘制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不要造成直观产生的错觉.
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课本P180~181练习第1~3题.
《·》“随堂演练”部分.
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正确解读统计图表,能够从统计图表中获取准确必要的信息;学会对误导类统计图的分析判断与识别.
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P181~183习题5.4第1~5题.
《·》“课时作业”部分.
数学七年级上册5.4 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5.4 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5.4 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沪科版七年级上册5.4 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学习新知,课堂训练,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沪科版5.4 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沪科版5.4 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