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岳阳楼记》 教案 6 次下载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醉翁亭记》 教案 6 次下载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诗词三首》 教案 5 次下载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故乡》 教案 7 次下载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的叔叔于勒》 教案 10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2*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1.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白描的写法。
2.整体感悟,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蕴。
3.联系作者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在西湖。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了西湖春夏的美。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艳妖娆的西湖。那么,寒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湖心亭看雪》。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绝代文学名著。
目标导学二:朗读训练,通文顺字
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
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
节奏划分示例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奏划分思考
“拥/毳衣/炉火”为什么不能划分成“拥毳衣/炉火”?
明确:在本句中,“拥”字引起后面两个名词,若不在“拥”字后面停顿,“炉火”一词便失去了“动语”。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能否划分为“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明确:可以,将“舟中人”看作一个定中结构,即可如此划分节奏。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
导学目标三:结合注释,疏通文义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
2.疑问探究:文中说“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白”字怎么会被用来指酒杯呢?请结合资料做大胆猜想!(展示资料链接)
字源演变
猜想:白,是一个会意字,从字体演变的过程来看,其甲骨文像极了俯视时的酒杯杯口,可能正因此,“白”字就被用来代指了酒杯。
3.请同学翻译全文。
4.下面一段翻译,时有争论,请说说你的意见。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一:雾气中的松树白汽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人两三粒罢了。
译文二: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一片白色,湖面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小草的小船,船中像米粒一般大小的两三个人罢了。
明确:译文一的翻译略显“顾名思义”,未注意名词活用,而译文二则注意到此点,翻译显得准确通畅。
目标导学四:解读痴人,品味痴人
1.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评价张岱。
明确:痴!
2.阅读第一段,说说你发现张岱有哪些“痴”的表现。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明确:“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天寒地冻,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冬寒之态可见一斑,但是作者仍要独往看雪,可见他的痴。且一般而言,即便冬日出游也不会选在晚上,作者却在“更定”出发,更见了他的痴。
3.有人说,作者也不是独往,因为还有舟子陪同,你怎么看待“独往”这个问题?
明确:作者出游是为“看雪”,从人数上看,作者确实不是独往,但从目的上看,舟子未有作者那般的思想与审美情趣。这特立独行的孤傲,也便可说是“独往”了!
4.指名学生读第一段第1—3句,读出张岱的“绝”的心情,“独”的心境。
目标导学五:欣赏雪景,品味文本艺术特征
1.阅读第一段第4、5句,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雪景的。
明确:作者先总写一句,摄取了一个“上下一白”的全景,十分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接着变换视角,特写一个个诗意盎然的镜头,写长堤,“长堤一痕”;写湖心亭,“湖心亭一点”;写小舟,“余舟一芥”;写人,“舟中人两三粒”。
2.作者写雪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作者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物我合一。
【教学提示】
白描手法: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神的一种写作手法。
3.写景句中,“天与云与山与水”一句三个“与”字,是否显得重复拖沓?
明确:三个“与”字写出天、云、山、水万物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的浩大景象。去掉的话,仿佛物与物之间有了界线似的,分开了,没有那种天地苍茫的意境。
【教学提示】
可去掉三个“与”字,再请同学朗读,感受和不去掉“与”字时的异同。
目标导学六:深度探究,把握主旨
1.作者“独游”,却没想到湖心亭竟还有两人客游于此,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何会有这样的心情?
明确:作者的心情是十分喜悦的,“强饮三大白而别”,“强饮”说明作者本不能喝,但现在因为心情之高兴不得不喝,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
2.本文语言简练,不肯点下赘笔,但是作者为何要在开篇点明“崇祯”年号呢?又为何点出客是金陵人呢?这样写有什么深意吗?
提示:金陵是南京,明朝开国之都。
明确:作者在文中除了表达出自己的孤傲高洁,也含蓄地表达了故国之思。
主旨总结: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读来觉得这简直不是文章,而纯粹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感通,孤独者与天地的感通,因为作者把很多会于心的东西流于言外,用旷达和幽静共同酿制了一种近乎纯美的意境。
3.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文中作者“痴”的思想感情。
目标导学七:把握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大雪: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客:名词作动词,客居)
3.与余舟一芥(芥:小草,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古今异义】
1.余住西湖(古义:我。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名词,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文中代指酒。今义:白色)
3.是日更定矣[古义:这。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
【教学提示】
更多文言现象请参见《我的积累本》。
三、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景:苍茫孤寂 白描手法
人:遗世独立
情:故国之思 对比手法
可取之处
以朗读穿插全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言语感,提高学生对文意的把握能力。探究性问题比较详尽,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不足之处
雪景品析的部分,讲解有些仓促,没有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品读白描之美。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问题研讨,对比阅读,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