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教师用书:第2部分专项1 热点题型 分类解读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145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教师用书:第2部分专项1 热点题型 分类解读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145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教师用书:第2部分专项1 热点题型 分类解读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145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教师用书:第2部分专项1 热点题型 分类解读
展开专项一 热点题型 分类解读
(对应学生用书第110页)
题型1 坐标图解类
[答题模板]
[题型示例]
某研究小组探究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曲线1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日温与夜温相同)某植物茎的生长速率,曲线2表示日温26 ℃时,不同夜温该植物茎的生长速率(两组实验均为每天24小时适宜光照)。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光下叶绿体内ADP和Pi的转移方向为________。
(2)在5~25 ℃范围内,曲线2始终高于曲线1的原因是两条曲线的________(填“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或“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存在差异所致。
(3)曲线1所示实验组的自变量是________,曲线2从最高点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流程】
(1)识标明变量:曲线1的自变量为日温与夜温,曲线2的自变量为夜温。因变量为茎的生长速率。
(2)明点求突破:曲线2拐点的含义是夜温较高,呼吸速率增大,消耗的有机物增加。
(3)析线理关系:5~25 ℃范围内,曲线2始终高于曲线1,说明曲线2的净光合速率一直变大。
(4)先分后合巧辨析:曲线1表明在不存在昼夜温差时积累的有机物一直在增加,联系曲线2可知昼夜恒温时不一定比昼夜存在一定温差更有利于植物茎的生长。
【尝试解答】 ________
答案:(1)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 (2)光合作用 (3)日温和夜温(或温度) 夜间温度高,呼吸作用强,消耗有机物多,一天中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少
[对点专练]
1.(2019·资阳市高三二模)将菠菜叶肉细胞浸润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点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KNO3溶液浓度相等
B.AB段细胞内的水分子只向外扩散,BC段水分子只向细胞内扩散
C.BC段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BC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AB段细胞失水过多导致细胞死亡
A [AB段细胞内的水分子向外扩散的多,BC段水分子向细胞内扩散的多,B错误;BC段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下降,则吸水能力逐渐降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错误;BC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AB段细胞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使得细胞液浓度增加,D错误。]
2.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最弱
B.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5
C.氧浓度为c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D [O2吸收量代表有氧呼吸强度,而CO2释放量代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强度。因为有氧呼吸中O2吸收量等于CO2释放量,故某氧气浓度时对应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差值就代表无氧呼吸的强度。故氧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最弱;氧浓度为c时,细胞呼吸最弱,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氧浓度为b时,O2吸收量为3,CO2释放量为8,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3/6即1/2,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8-3)/2即5/2;氧浓度为a时,O2吸收量最少,所以此时有氧呼吸强度最弱。]
题型2 表格分析类
[答题模板]
[题型示例]
(2019·河北示范性高中联考)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多种环境因素对水稻光合作用影响的活动中,测得水稻吸收(用“+”表示)或释放(用“-”表示)CO2的速率(单位:m·h-1)随温度变化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条件 | 温度 | |||||
10 ℃ | 20 ℃ | 30 ℃ | 35 ℃ | 40 ℃ | 45 ℃ | ||
A | 黑暗 | -5 | -10 | -18 | -34 | -40 | -34 |
B | 适当遮阴,CO2浓度为0.03% | 3 | 5 | 0 | -16 | -24 | -24 |
C | 全光照,CO2浓度为0.03% | 5 | 8 | 4 | 2 | 0 | -14 |
D | 全光照,CO2浓度为1.22% | 10 | 20 | 40 | 28 | 12 | 0 |
(1)A组数据可表示水稻的________随温度变化的情况。由表中数据可知,影响水稻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相同温度下,C组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B组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对水稻进行光照、黑暗处理各12小时,根据表格中信息,应选择光照为________、CO2浓度为________、光照下温度为________和黑暗下温度为________的条件,以保证水稻内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多。
【思维流程】
(1)识表:第二列为实验条件,表中数据1为不同条件下的水稻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数据2为设置的不同温度。
(2)析表:① B与C组的单一变量是光照强度。②黑暗下温度为10 ℃,呼吸速率最小,全光照、CO2浓度为1.22%、温度为30 ℃时净光合速率数值最大。
(3)作答:①在温度和CO2浓度都相同的情况下,C组的光照强度强于B组的,C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较多,促进了C3的还原,使暗反应加快,光合速率升高,所以表格中在相同温度下,C组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B组。②要求水稻内有机物积累的最多,则光照的净光合速率与黑暗条件下的呼吸速率的差值应该最大。
【尝试解答】 ________
答案:(1)呼吸速率 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
(2)在温度和CO2浓度都相同的情况下,C组的光照强度强于B组的,C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较多,促进了C3的还原,使暗反应加快,光合速率升高
(3)全光照 1.22% 30 ℃ 10 ℃
[对点专练]
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以烟草叶圆片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 实验步骤 | 现象 | 目的 | ||
第一步 | A试管 | NaHCO3稀溶液3 mL | 1 cm2的烟草叶片各5片 | 叶片浮于水面 | 对照 |
B试管 | 蒸馏水3 mL | ||||
第二步 | A试管 | 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液体内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 | 叶片沉于底部 | 确保实验初始状态相同 | |
B试管 | |||||
第三步 | A试管 | 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日光下,光照一段时间 | ① | ③ | |
B试管 | ② | ||||
第四步 | A试管 | 将这两支试管置于暗培养箱中一段时间 | 叶片沉于底部 | 验证叶片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消耗 | |
B试管 |
(1)将表中序号对应的答案写出: 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解释第三步和第四步中A试管叶片位置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B试管中加的是蒸馏水,缺乏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因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强度极低,因而叶片沉在试管底部,而A试管叶片则会由于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的缘故,慢慢浮到水面上来,第三步的目的是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中有气体产生。
(2)光照下,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增加,叶片上浮。而在黑暗条件下, 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叶肉细胞间隙的O2,放出CO2溶于NaHCO3稀溶液中,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叶片下沉。
答案:(1)叶片沉于底部 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中有气体产生
(2) 光照下,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叶肉细胞间隙中的O2增加,叶片上浮 黑暗中,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叶肉细胞间隙的O2,放出CO2溶于NaHCO3稀溶液中,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叶片下沉
题型3 情景给予类
[答题模板]
[题型示例]
抗癌药物3-BrPA运输至细胞内需要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的协助。MCT1是 MCT1基因表达的产物。下图表示 3-BrPA作用于癌细胞的机理,表格中数据是用相同剂量3-BrPA处理5种细胞所得的实验结果。据此推断错误的是( )
| MCT1基因表达水平 | 死亡率 |
正常细胞 | 0 | 0 |
癌细胞1 | 中 | 40% |
癌细胞2 | 低 | 30% |
癌细胞3 | 高 | 60% |
癌细胞4 | 0 | 0 |
A.正常细胞和癌细胞4死亡率为0的原因是MCT1基因没有表达
B.癌细胞3死亡率最高是因为只有它具有控制合成MCT1的基因
C.MCT1可能是载体,3-BrPA主要作用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
D.细胞中的MCT1含量越高,越有利于3-BrPA进入细胞
【思维流程】
(1)获取信息:①3-BrPA运输至细胞内需要MCT1的协助;②MCT1基因表达的产物是MCT1;③题干图示表示3-BrPA作用于癌细胞的机理;表格中数据是用相同剂量3-BrPA处理5种细胞所得的实验结果。
(2)提取信息:①图示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属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MCT1基因在5种细胞中的表达程度不同,表中死亡率与表达程度呈正相关。
(3)运用信息:①正常细胞和癌细胞4中 MCT1基因没有表达,因此抗癌药物3-BrPA无法被MCT1协助进入细胞,二者死亡率为0。②癌细胞3死亡率最高是因为它具有的MCT1基因的表达水平高。③由图可推断MCT1协助3-BrPA进入细胞,可能是载体。
【尝试解答】 ________
答案:B
[对点专练]
1.人体骨髓中存在少量属于多能干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MSC),下图为MSC分裂、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细胞中的DNA和RNA与MSC中的相同
B.MSC不断增殖分化,所以比组织细胞更易衰老
C.MSC凋亡是其细胞中相关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MSC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C [据图分析,MSC为多能干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其先进行细胞分裂产生了更多的MSC,再经过细胞分化形成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肌细胞和成骨细胞。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组织细胞中的DNA与MSC细胞中的DNA相同,但RNA不同,A错误;组织细胞是MSC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因此组织细胞比MSC细胞更容易衰老,B错误;细胞凋亡是一个自然的、与凋亡有关的基因程序性表达的正常生理现象,是细胞主动的、其基因有选择性表达的过程,C正确;动物细胞的分化是渐变的、不可逆的,D错误。]
2.(2019·武汉市高三调研)HIV是逆转录病毒,其RNA在逆转录酶作用下生成病毒cDNA。AZT(叠氮胸苷)是碱基T的类似物,能取代T参与碱基配对,并且AZT是逆转录酶的底物,可阻断新病毒的形成,但不是细胞中DNA聚合酶的合适底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ZT可作为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B.AZT可与碱基A发生互补配对
C.AZT不会抑制细胞中DNA的复制
D.AZT参与细胞中DNA的转录过程
D [AZT是逆转录酶的底物,参与的是逆转录过程,而不参与细胞中DNA的转录过程,D错误。]
题型4 实验探究类
[答题模板]
[题型示例]
(2019·安徽毛坦厂中学高三联考)胰岛B细胞在分泌胰岛素的同时会分泌C肽,并且细胞外液中C肽的浓度不受外源性胰岛素的影响,血浆中C肽的浓度可更好地反映胰岛细胞的功能。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能促进受损的胰岛B细胞恢复功能,这种现象称为“胰岛B细胞休息”。为验证该现象,研究人员用成年健康小鼠为材料进行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实验步骤:
①取若干只小鼠随机均分为A、B两组后用链脲佐菌素处理,以构建胰岛B细胞受损的小鼠模型,这些小鼠的血糖浓度________。
②给A组(实验组)小鼠注射较高浓度的________(填“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葡萄糖”)溶液,对B组小鼠的处理是注射________________。
③将上述两组小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
④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血浆中________的浓度。
(2)实验结果与分析:
若测得的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则可验证“胰岛B细胞休息”现象。
【思维流程】
(1)审准目的、原理和要求:本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B细胞休息”,实验原理是胰岛B细胞分泌C肽, 细胞外液中C肽的浓度不受外源性胰岛素的影响,血浆中C肽的浓度可更好地反映胰岛细胞的功能。
(2)确定和处理三种变量:自变量是外源胰岛素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小鼠血浆中C肽浓度,无关变量有所取小鼠的数量及健康状况、实验组中胰岛素溶液和对照组中生理盐水的用量以及小鼠的培养条件等。
(3)完善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①链脲佐菌素处理的目的是构建胰岛B细胞受损的小鼠模型,因此用链脲佐菌素处理的小鼠的血糖浓度较高。②实验组注射较高浓度的胰岛素,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能促进受损的胰岛B细胞恢复功能,因此测得A组小鼠的血浆中C肽的浓度高于B组小鼠。
【尝试解答】 ________
答案:(1)①较高(或比健康小鼠的高) ②胰岛素 等量的生理盐水 ④C肽
(2)A组小鼠的血浆中C肽的浓度高于B组小鼠的
[对点专练]
科研人员为证明利用赤霉素处理来鉴定含sd-1基因矮秆水稻的方法是否可行,选择多种矮秆水稻中的4个品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见下表:
处理方法 | 品种 | 短秆基因 | 与对照组相比幼苗株高对赤霉素的敏感度 | 与对照组相比成熟植株株高对赤霉素的敏感度 |
15 ppm赤霉素溶液处理 | Ⅰ | sd-1 | + | + |
Ⅱ | sd-1 | - | + | |
Ⅲ | sd-g | + | + | |
Ⅳ | sd-t | + | - | |
50 ppm赤霉素溶液处理 | Ⅰ | sd-1 | + | + |
Ⅱ | sd-1 | + | + | |
Ⅲ | sd-g | + | + | |
Ⅳ | sd-t | + | - |
(“+”表示敏感,“-”表示不敏感)
回答下列问题:
(1)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霉素配制为溶液后在常温下易分解,所以该实验中使用的赤霉素溶液应在配制好后低温保存或________,以防止赤霉素分解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2)实验中自变量除水稻品种(或矮秆基因类型)外还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的结果说明这种鉴定矮秆水稻含有sd-1基因的方法是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的;同时发现可用赤霉素处理来鉴定含________基因矮秆水稻,为保证该方法的可行性需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外,还应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1)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由于常温下赤霉素溶液易分解,为了防止赤霉素分解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应使用赤霉素溶液在配制好后低温保存或现配现用。
(2)本实验中自变量有水稻品种、赤霉素溶液浓度和植株的生长发育期。
(3)由表中数据可知,除了品种Ⅱ在15 ppm赤霉素溶液处理幼苗株高表现不明显之外,其余的都对赤霉素敏感,因此利用苗高对赤霉素敏感与否来判断矮秆水稻是否含有sd-1基因是非常困难的。而含sd-t基因的水稻在成熟期对赤霉素不敏感,在幼苗期敏感,说明含sd-t基因的水稻品种可用赤霉素处理来证明。为保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可适当增加实验的矮秆水稻品种、扩大赤霉素溶液浓度范围和赤霉素溶液处理植物的不同发育阶段。
答案:(1)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现配现用
(2)赤霉素溶液浓度和植株的生长发育期
(3)不可行 sd-t 增加实验的矮秆水稻品种、扩大赤霉素溶液浓度范围和赤霉素溶液处理植物的不同发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