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江苏高考地理二轮讲义:命题主题十 人地协调理论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江苏高考地理二轮讲义:命题主题十 人地协调理论01
    2020江苏高考地理二轮讲义:命题主题十 人地协调理论02
    2020江苏高考地理二轮讲义:命题主题十 人地协调理论03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江苏高考地理二轮讲义:命题主题十 人地协调理论

    展开
    
    命题主题十 人地协调理论

    高频考点总揽
    高考命题切入点
    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常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及防治措施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
    资源、能源问题
    资源、能源开发条件评价
    资源、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常见生态问题的分布、产生原因、危害及保护措施

    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

    (2019·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  )
    A.人口总数减少  B.老龄化加剧
    C.平均年龄减小 D.劳动力增多
    2.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增长 B.医疗水平
    C.机械增长 D.生育观念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的是人口占比变化,无法根据图示信息比较人口总数,A错误;由图可知2016年该城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不足7%,不存在老龄化问题,B错误;2000年16~40岁人口占比最高,约占80%,2016年21~50岁人口占比最高,说明人口平均年龄增加了,C错误;2000年该城市25岁及以下人口占比较大,该年龄段多数人口还没有参加工作,2016年25岁以上人口占比较大,该年龄段多数人口已经工作,故选D。第2题,2000年至2016年,该城市人口平均年龄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呈加速发展态势,大量劳动力人口涌入城市,C正确。2000年至2016年,0~5岁人口占比呈下降态势,人口自然增长率低,A错误;劳动力人口的增加与医疗水平、生育观念没有直接关系,B、D错误。
    答案:1.D 2.C
    (2018·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3~4题。

    3.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4.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0~4岁、5~9岁年龄段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比例相当,说明人口性别比失衡几乎不受生育观念影响。青壮年年龄段,男性人口比例大大超过女性人口比例,主要是受产业结构影响,该国需要的男性人口劳动力较多。政局动荡和自然灾害对人口性别比影响较小。第4题,由图可知,青壮年年龄段,男性人口比例大大超过女性人口比例。西亚由于石油开发,吸引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北美、西欧属于发达地区,人口性别比较均衡。南美属于欠发达地区,人口以迁出为主。因此,该国最可能位于西亚。
    答案:3.C 4.B
    (2017·高考江苏卷)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
    A.京→冀 B.闽→川
    C.桂→黔 D.粤→湘
    6.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
    A.要素综合性 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 D.条件相似性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最粗的箭头是从广东省指向湖南,即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方向是“粤→湘”。第6题,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中,除了广东与四川不相邻外,其余红包单向流量都发生在相邻省份之间,反映了地理空间的邻近性。此图为单个人文地理要素的分布图,因而其不能反映地理要素综合性或地理环境复杂性。红包收发体现的是经济现象中的资金流动,广东与广西、广东与湖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这样的资金流动并不能反映地理条件相似性。
    答案:5.D 6.C
    (2017·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区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7~8题。

    7.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区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8.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
    解析:第7题,由统计图可知,天津、北京和上海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均大于6%,而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小于2%,说明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A项正确;贵州、广西、湖北、湖南等中西部省区,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均小于5%,B项错误;广东城镇和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均小于4%,C项错误;辽宁、黑龙江、吉林等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均小于城镇,D项错误。第8题,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就业机会少,大量农村中青年人口向城市或东部发达地区迁移,造成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相对上升,A项错误,B项正确;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人口死亡率较高,会降低农村老年人口占比,C项错误;人口密度对人口结构(包括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影响较小,D项错误。
    答案:7.A 8.B

    掌握常见人口问题的分析方法
    (1)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2)人口年龄结构问题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
    构变化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问题
    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
    (3)人口性别结构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某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鉴定胎儿性别。
    (4)人口文化结构即人口素质过低产生的问题
    人口素质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差,可能给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缺乏开发利用新资源的知识和能力;对资源的利用往往不充分,甚至产生全社会对资源的浪费性使用。
    掌握多角度分析人口迁移影响的方法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具体如下表所示。
    对象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迁出地
    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技术、文化等的交流和联系
    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迁入地
    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城市化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但随着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不断调整,加快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就业结构
    伴随人口迁移,就业结构会出现新的变化。例如,若学龄儿童迁入较多,则迁入地就应增加中小学的师资力量
    [方法技巧]
    分析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分析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一般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找差距。一般来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具体如下图所示。

    (2)看发展。主要分析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的流量和流向改变。具体如下图所示。

    人口迁移的距离和规模,与交通工具的发展、交通路线的布局有很大关系。例如,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之所以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3)析结构。主要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对人口迁移的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才迁入;伴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普通劳动人口迁移方向发生了变化。

    (2019·无锡调研测试)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与变化,我国的人口出生状况也发生着变化。2016年和2017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分别为12.95‰、12.43‰。下表示意2016年和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常住人口出生率情况。据此回答1~2题。
    省级行政区
    2016年常住人口出生率(‰)
    2017年常住人口出生率(‰)
    2017年常住人口出
    生率与上年比较(‰)
    山东
    17.89
    17.54
    -0.35
    广西
    13.82
    15.14
    1.32
    青海
    14.70
    14.42
    -0.28
    广东
    11.85
    13.68
    1.83
    湖北
    12.04
    12.60
    0.56
    重庆
    11.77
    11.18
    -0.59
    上海
    9.00
    8.10
    -0.90
    辽宁
    6.60
    6.49
    -0.11
    1.有关该期间我国常住人口出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辽宁省位于经济发达区,生育意愿低
    B.山东省城市化进程减慢,生育意愿高
    C.广东省外来人口生育意愿高的群体多
    D.我国人口政策导致整体生育意愿降低
    2.推测上海市在常住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情况下,人口总数上升的直接原因是(  )
    A.生活、医疗水平高 B.人口迁移
    C.死亡率持续下降 D.经济发达
    解析:第1题,辽宁省虽然位于经济发达区,但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青壮年人口偏少,育龄妇女数量少,因而出生率低,A错;城市化进程对生育意愿没有直接影响,B错;广东省外来人口多,一些来自中西部地区的育龄妇女生育意愿高,C对;2016年起我国开始实行全面二孩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整体生育意愿,但2017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比2016年低,整体生育意愿降低,说明这不是人口政策导致的,D错。第2题,人口总数变化的直接原因有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上海市经济发达,吸引的外来人口较多,人口迁入使上海市人口总数上升,B对。经济发达和生活、医疗水平高是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对人口增长主要产生间接影响,A、D错。上海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死亡率呈上升趋势,C错。
    答案:1.C 2.B
    2000-2010年,安徽的常住人口为负增长,上海的常住人口增长了约40%;2014年之后,安徽常住人口增速大大超过上海。下图示意安徽近年来常住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3~5题。

    3.2000-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
    B.交通便捷,便于人口迁入
    C.人口基数大,出生人口多
    D.医疗条件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
    4.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安徽近年来(  )
    A.出生人口减少 B.机械化水平提高
    C.承接了产业转移 D.人口老龄化加重
    5.安徽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  )
    A.增加环境人口容量 B.促进经济发展
    C.增加农村劳动力 D.降低人口出生率
    解析:第3题,上海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业岗位多,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迁入,因此常住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交通便捷是人口迁移的辅助条件,不是主要原因;上海经济发达,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已达到较低水平,人口自然增长不是其常住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选A。第4题,从图中可以判断,近年来安徽常住人口持续增加,说明人口外迁现象减少,一些劳动力选择留在本省就业,可以判断安徽承接了产业转移,使得本省就业岗位增加。选C。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可以判断,安徽增加的人口主要是劳动年龄人口,这样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与区域本身的人口数量无关;劳动年龄人口主要留在城市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不会增加农村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的增加,会提高出生率。选B。
    答案:3.A 4.C 5.B
    下图为我国S市人口变化图。据此回答6~8题。

    6.推测该市可能是(  )
    A.深圳 B.石家庄
    C.沈阳 D.上海
    7.与2000-2010年相比,1980-1990年间S市人口增长较慢的原因是(  )
    A.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B.经济低迷迟缓
    C.严格执行户籍管理制度
    D.生育成本过高
    8.2014年后,人口新变化可能给S市带来的人口问题是(  )
    A.交通压力减轻
    B.人口老龄化加剧
    C.闲置房屋增多
    D.将出现逆城市化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该市1978年人口约为1 100万,目前人口为2 400万人左右,选项中的城市只有上海在图示时间段有这样的人口规模,故D项正确。第7题,与2000-2010年相比,1980-1990年间S市人口增长较慢的原因是严格执行户籍管理制度,人口流动量少,C项正确;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出生率,不影响人口迁移,A项错误;上海市经济发展迅速,B项错误;与2000-2010年相比,1980-1990年间生育成本较低,D项错误。第8题,2014年后,人口新变化是迁入人口数量减少,总人口呈下降趋势,可能给S市带来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B项正确;交通压力减轻、闲置房屋增多不是人口问题,A、C项错误;迁入人口减少,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D项错误。
    答案:6.D 7.C 8.B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019·高考江苏卷)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
    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
    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
    解析:第1题,夜间城市人口大多进入睡眠状态,户外活动最少,但PM2.5浓度仍然较高,说明户外活动减少对污染物沉降没有明显影响,A错误;城市降水日变化不明显,10时以后降水增多的情况不确定,B错误;10时以后由于城市受太阳辐射影响增大,加上人为原因排热增加,气温上升迅速,热岛效应增强,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污染物扩散,C正确;白天城市车流量远大于夜间,但夜间PM2.5浓度并不比白天低,说明PM2.5浓度与车流量无直接关系,D错误。第2题,东北地区重工业比重大,加上冬季取暖,燃烧消耗的煤炭资源量大,SO2排放量大;华东地区轻工业占比高,燃烧消耗的煤炭资源量较东北少,SO2排放量较小,A正确。东北地区人口密度比华东地区低,但SO2浓度高,B错误;华东地区资源贫乏,所需要的能源、原料多从外地调入,但大气SO2浓度相对较高,故大气SO2浓度与当地的资源条件无关,C错误;两区域人们的出行方式相似,D错误。
    答案:1.C 2.A
    (高考江苏卷)图1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图2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读图回答3~4题。(双选)

    图1

    图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美、日、德三国人均GDP变化率均低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
    B.美、日、德三国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同步增长
    C.美、日、德三国单位GDP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
    D.1971-2008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中国
    4.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
    B.加快发展新能源
    C.加强科技创新
    D.缩减生产规模
    解析:第3题,由图1可以看出,美、日、德三国人均GDP变化率高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美、德两国人均GDP增长的同时,人均碳排放变化率为负值,并不同步增长;由图2可以看出,美、日、德三国单位GDP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中国。第4题,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的使用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加快发展新能源可以减少碳排放,加强科技创新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也可以减少碳排放。人口数量的多少与单位GDP碳排放无关,缩减生产规模不利于经济发展,也是不现实的。
    答案:3.CD 4.BC

    掌握“环境问题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掌握三大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主要问题
    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
    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废弃物经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生态破坏
    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资源短缺
    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大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掌握某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分析思路
    (1)分析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
    (2)了解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交通、科技、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
    (3)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
    (4)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①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
    ②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
    ④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⑤促进对外开放。
    ⑥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
    ⑧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空气质量指数(AQI)是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数,其数值越大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读我国沿海三个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统计图,回答1~3题。

    1.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指数始终大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双选)(  )
    A.经济发达 B.产业结构
    C.居民生活 D.法律法规
    2.三个地区空气质量指数夏季最低,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B.夏季台风的频繁影响
    C.夏季空气湿度大、降水多
    D.夏季太阳辐射强
    3.不利于降低图示各地区空气质量指数的措施是(  )
    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开发新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治理污染,节能减排
    D.改分散供暖为集中供暖
    解析:第1题,京津冀地区重化工业比重偏大,消耗能源、原料多, 生产技术较落后,能源浪费严重;冬季当地居民生活燃煤量大,大气污染严重,B、C正确。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发达,A错误;法律法规适用于全国各个地区,D错误。第2题,图示三个地区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夏季风强弱无明显差别,A错误;台风对京津冀地区的影响较小,发生频率也很低,B错误;图示各地区夏季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空气湿度大、降水多,加上空气对流强烈,空气中污染物扩散快,C正确;太阳辐射对大气污染没有直接影响,D错误。选C。第3题,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重化工业比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新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A、B不符合题意;治理污染,节能减排可直接减少大气污染物含量,C不符合题意;北方冬季气候寒冷,普遍需要供暖,南方冬季较温暖,一般不需要供暖,所以集中供暖只对京津冀地区有效,D符合题意。选D。
    答案:1.BC 2.C 3.D
    (2019·苏州质量抽测)产业生态化是指产业生态系统模仿自然生态循环,通过不同企业或工艺流程间的耦合及资源共享,追求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产出的最小化。下图示意2005-2015年广州市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演变过程。据此回答4~6题。

    4.广州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年增长率最高的时段是(  )
    A.2005-2007年  B.2007-2009年
    C.2009-2011年 D.2013-2015年
    5.广州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的演变,会导致广州(  )
    A.城市规模扩大 B.失业人口增多
    C.生态环境转好 D.植被覆盖增加
    6.2008年广州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金融危机,生产效率下降
    B.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发展
    C.工业发展迅速,能源紧张
    D.交通建设落后,交通拥堵频发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广州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2005-2007年由约0.18变为约0.4,2009年与2007年相比基本无变化,2009-2011年由约0.4变为约0.6,2013-2015年由约0.8变为约0.9,因此2005-2007年的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年增长率最高。第5题,读图可知,2005-2015年广州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材料可知,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上升表示资源利用率提高、废弃物产出减少,由此可以推断广州生态环境转好。第6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广州市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冲击,生产要素得不到充分利用,生产效率下降,造成单位经济产出的资源消耗量增加,广州市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有所下降,A对。重工业发展、能源紧张和交通拥堵频发等对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的影响是长期的,不会造成只有2008年出现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下降,B、C、D错。
    答案:4.A 5.C 6.A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2019·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植被 D.坡向
    2.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

    解析:第1题,甲、乙两地分别布局在河流沟谷两侧的山坡上,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坐落在甲地,考虑的有可能是坡向问题。甲面朝太阳方向,处于阳坡,采光较好,而乙地处于背向太阳方向的阴坡,采光较差,选D。二者地形相差不大,都位于山脊,有一定坡度,并且都靠近水源和植被,因此A、B、C错误。第2题,改造之后的等高线和原先的等高线相比,要看三处变化:靠近N一侧,也就是建筑物海拔相对高的一侧,改造后的等高线相对原来的等高线变得更加密集,而在建筑物海拔相对低处变得稀疏,高密低疏则先陡坡再缓坡。靠近M一侧,等高线又变得密集,因此变化后的地形剖面图应当是先陡坡再缓坡再陡坡,地势整体下降。选B。
    答案:1.D 2.B
    3.(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图1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图1
    材料二 图2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
     
    图2
    (1)瓜达尔港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2)喀什和瓜达尔两地气候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喀什终年干燥少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中巴铁路建设难度较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印度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繁华的古代城市不断受到沙漠的蚕食。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绿洲地区发展的启示是什么?
    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瓜达尔港位于阿拉伯海沿岸,距离波斯湾与霍尔木兹海峡较近,邻近印度洋主航线和世界石油产地,是其最主要的区位优势。(2)气候特点应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由所给的喀什与瓜达尔的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喀什最冷月的气温低于0 ℃,冬季寒冷,夏季最高气温大于25 ℃,夏季炎热,喀什夏季降水较多;瓜达尔最冷月的气温在18 ℃以上,所以终年炎热,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喀什降水量少的原因主要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再加上周边地区山地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3)由图可知,中巴铁路要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并经过沙漠地区,所以建设过程中难度较大的自然原因是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高寒与冻土以及穿越沙漠。(4)印度河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有冰川融水补给,流经巴基斯坦的过程中主要是雨水补给。(5)干旱地区解决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等。
    答案:(1)邻近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邻近印度洋主航线和世界主要石油产地)。
    (2)喀什冬冷夏热,瓜达尔终年炎热 喀什夏季降水偏多,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 深居内陆 地形闭塞
    (3)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部分路段气候高寒,冻土广布;部分路段沿线沙漠广布(任答3点)
    (4)雨水 冰川融水
    (5)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任答3点)

    掌握“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三大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太阳活动的异常;地球上的气候本来就是冷暖干湿交替变化的,现在正处于温暖的间冰期。
    ②人为原因:矿物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破坏植被,致使森林等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影响
    ①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②导致干旱、暴雨和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③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④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最终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3)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①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开发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等。
    ②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术。
    ③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侵。
    ④加强国际合作。
    [方法技巧]
    1.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消耗量激增。

    (2)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开源”和“节流”
    ①“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拓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②“节流”的具体举措:增强节约意识;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2.自然灾害的分布描述、成因分析及防灾措施
    (1)自然灾害分布的一般描述
    ①空间分布:集中分布在……地区,由……向……减少(或增加)。
    ②时间分配:主要发生在……季,……季多发,……季较少。
    (2)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
    主要从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综合分析。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等方面;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方面;滑坡、泥石流需要结合内、外力作用综合分析。
    (3)防灾措施
    ①工程措施:修建各种防灾、减灾工程,如在河流沿岸建防洪大提、防护林、实施护坡工程等。
    ②非工程措施: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培养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应急机制,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等等。

    下图是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图。读图回答1~2题。

    1.修筑梯田种水稻,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  )
    A.地形条件 B.气候条件
    C.土壤条件 D.水条件
    2.有关该农业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生产规模大
    C.水利工程量大 D.商品率高
    解析:第1题,云南红河谷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宜种植水稻,B对,D错。山地地势起伏大,需要修筑梯田才能种水稻,增加了生产成本,A错;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土壤受淋溶作用强,比较贫瘠,C错。第2题,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梯田保水性差,需要建设大量的水利工程,C对。梯田农业种植面积小,农田分散、规模小,难以使用机械作业,机械化水平低,但可以投入较多劳动力精耕细作,产量较高,A、B错;尽管水稻种植业单产高,但由于人口稠密,当地稻米消费量大,为自给农业,商品率低,D错。
    答案:1.B 2.C
    风暴潮是由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读图回答3~5题。

    3.据图推测该日影响渤海湾的天气系统最可能为(  )
    A.热带气旋 B.温带气旋
    C.副热带高压 D.亚洲低压
    4.该日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位置在渤海湾的(  )
    A.东南部 B.东北部
    C.西北部 D.西南部
    5.除剧烈的大气扰动外,本次渤海湾风暴潮发生的原因还有(双选)(  )
    A.正值天文大潮
    B.位于浅海大陆架
    C.入海河流正处于汛期
    D.围海造陆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等深线和海面水位可知,渤海湾该日海水异常升高,应当出现了风暴潮。根据文字材料判断,该日的天气系统可能是台风或温带气旋,但渤海湾的纬度高,且该季节几乎不会发生台风,最可能为温带气旋。故选B。第4题,海面水位越高,风暴潮灾害越严重。读图可知,渤海湾西南部海面水位最高,风暴潮灾害最为严重。故选D。第5题,风暴潮的成因与当时的天气系统、海湾的环境状况、天文潮汐等有密切关系。从日期看,该日为农历正月十八,正值天文大潮时期;此时温带气旋活跃;渤海湾海水浅,易推高潮水;此时入海河流正值枯水期。
    答案:3.B 4.D 5.AB

    资源、能源问题

    (2018·高考江苏卷)“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据此回答1~2题。(双选)
    类型
    面积比重(%)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杨树林
    25.0
    18.7
    18.5
    15.6
    13.7
    杂阔林
    44.7
    48.4
    52.6
    53.6
    55.8
    经济林
    20.6
    21.5
    21.9
    22.7
    23.4
    其他
    9.7
    11.4
    7.0
    8.1
    7.1
    1.“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  )
    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B.提高造林存活率
    C.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D.提高林地生产力
    2.“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森林覆盖率降低
    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
    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
    解析:第1题,由文字材料可知,杨树林以用材为主,杂阔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经济林以果品生产为主;从表格中可明显看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人工造林面积比重最大的是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因此,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应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而不是获取产品,提高林地生产力,故A、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水热条件较好,造林存活率高,且从材料中看不出造林存活率低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第2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面积逐渐增加,果品供应能力有所增强,故C选项错误。造林结构发生变化,并不意味着造林面积减少、森林覆盖率降低,故B选项错误。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面积比重降低,可能导致木材供需缺口加大;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面积比重增大,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故A、D选项正确。
    答案:1.AC 2.AD

    掌握“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条件评价
    (1)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区域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资源储量和开采条件(资源丰富、埋藏浅或露天、地质条件好的地区易开采)、市场条件(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的地区优先开采)、交通运输条件(对外交通便利的地区优先开采)。
    (2)能源资源开发的分析思路
    能源资源的开发可从基础好、拉动强、有保证三方面分析。
    ①基础好
    ②拉动强
    ③有保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等。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分析思路
    (1)衰落原因
    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传统产业衰落。
    (2)转型措施
    ①实行战略性转移。这类城市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②发展第三产业。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山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④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9年2月25日,中国石化新闻办发布消息,顺北油气田的顺北鹰1井完成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世界先进的超深井钻井技术。
    材料二 顺北油气田位于塔里木盆地中西部,原油品质高,平均埋藏深度超7 300米,具有超深、超高压、超高温的特点,资源量达到17亿吨,其中石油12亿吨、天然气5 000 亿立方米。
    (1)简述顺北鹰1井油气资源开发可能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
    (2)简析顺北鹰1井油气资源开发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3)有关专家预测,海洋油气特别是深海油气,将是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重点。试阐述其理由。
    解析:(1)根据文字材料可知,顺北鹰1井位于塔里木盆地中西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且该地沙漠广布,昼夜温差大、水资源短缺、风沙灾害严重;顺北油气田油气资源的平均埋藏深度超7 300米,说明埋藏深,地质条件复杂。(2)从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增加收入等角度综合分析。(3)结合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从资源储量、资源分布、市场需求、开采技术、运输成本等角度分析。
    答案:(1)地处塔里木盆地中西部,风沙灾害严重;夏热冬寒且昼夜温差大;油气资源埋藏深且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水资源短缺。
    (2)加快了资源的开发,实现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改善西部基础设施;带动能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推进西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3)陆地油气资源日渐枯竭;海洋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不断增加;海洋油气资源与我国东部经济带(主要能源消费市场)距离较近,运输成本较低;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和开采技术比较先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17·高考江苏卷)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下图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2.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
    A.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
    B.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
    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
    D.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距离此次沙尘暴发生地太远,B项错误;从图中沙尘暴的分布范围可知,此时盛行风向最可能为偏西风、偏北风,故其沙源最可能来自甲地和丙地;丁地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排除D项。第2题,扬尘、沙尘暴导致大气中颗粒物增多,加重大气污染,影响大气能见度,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流感病毒传播与扬尘天气无关;扬尘及沙尘暴中的颗粒物呈碱性,可以中和大气的酸性,降低酸雨危害。
    答案:1.AC 2.BD

    掌握“生态环境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掌握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
    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时,往往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着手,其中成因与防治措施是分析的重点。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
    世界上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可根据区域特征总结如下:①在湿润的山地丘陵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易引发水土流失;②在干旱的灌溉农业区,不合理灌溉,容易产生土地盐碱化;③在草原牧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产生土地荒漠化;④在原始森林区,人类滥伐森林,造成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⑤在湖泊、沼泽分布区,人类围湖造田,排干沼泽,容易产生湿地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①自然原因:区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一个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因此,在分析自然原因时,往往考虑气候、地形、植被的类型及覆盖率、地表沉积物等。
    ②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水平、政策导向等。
    (3)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角度
    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还沼等。
    建: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走廊、草方格沙障、森林公园、打坝淤地工程等。
    改:改变经济结构,改坡为梯;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等等。
    法:健全环保法律和法规;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尕拉拉错位于巴颜喀拉山主峰附近,地处无冰川分布的多年冻土区,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发育了大片沼泽,是黄河源区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下图)。考察发现,在高原不断抬升的背景下,该区域沼泽萎缩与流经该区域的河流有着直接的关系。

    (1)指出尕拉拉错所在地区沼泽的补给水源。
    (2)说明高原地形与黄河源区沼泽形成的关系。
    (3)推测在高原持续抬升背景下,该区域沼泽萎缩与流经该区域河流之间的关系。
    (4)请对恢复该地沼泽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理由。
    解析:(1)据图判断尕拉拉错所在地区沼泽的补给水源有河水、山地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该地无冰川分布,无冰川融水补给。(2)沼泽形成主要与地形地势、补给量、蒸发量、下渗量等有关。(3)地形会对河流的侵蚀、流速、流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沼泽水源的补给,引起沼泽的退化。(4)恢复沼泽的措施可以从恢复沼泽的生态环境、增加补给量、提高沼泽地区的地下水水位等方面分析。
    答案:(1)雨水与季节性积雪融水;过境河流泛滥补给。
    (2)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高原地形,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势较为平坦,水流较缓;沼泽南部高山积雪融水多。
    (3)高原持续抬升,过境河流流速加快,河流下切侵蚀加剧;沼泽所在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表水的下渗增加;沼泽植被退化,涵养水源能力进一步下降;部分支流溯源侵蚀加剧,导致沼泽区地表水外泄,地表水减少引起沼泽面积不断萎缩;支流侵蚀导致连片沼泽的完整性被破坏,沼泽碎片化严重。
    (4)筑坝截流,可以降低流速,防止河流进一步下蚀;开挖沟渠,引河水补给退化严重的沼泽或地势低洼地带;回灌地下水,提高地下水水位;保护植被,提高其涵养水源的能力。

    下图示意我国某时段出生人口数量状况。据此回答 1~3题。 

    1.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1988年我国(  )
    A.人口数量最多     
    B.人口死亡率最低
    C.人口出生率较高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2.影响1988-2003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人口生育概念 B.人口迁移方向
    C.人口基数 D.人口政策
    3.虚线圈内年份人口出生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婚育年龄人口数量增多
    B.国家政策鼓励生育
    C.环境承载力大幅度上升
    D.医疗卫生条件提高
    解析:第1题,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为正值,因此人口数量在持续增加,故1988年我国人口数量不是最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1988年我国人口死亡率不是最低;从图中可以看出1988年我国出生人口数较多,而该年份人口基数不是特别大(相对于现在而言),因此1988年我国人口出生率较高,选C。第2题,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1988-2003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明显下降。选D。第3题,1988年前后出生的人口在虚线圈内时段时正值婚育年龄,导致该时段出生人口数量明显上升;我国目前实行的全面二孩政策只是放宽了对生育子女数量的限制,并没有鼓励生育;目前我国环境承载力与人口数量变化无关;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水平较高,且保持稳定,其对新生人口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大。选A。
    答案:1.C 2.D 3.A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原名留镇,历史上曾种满柳树,又称为“柳村”。后来由于生态承载的压力和当地人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索取,柳村的生态状况一度恶化,形成“柳村无柳,河比田高”的局面,故改名“河田”。下图为河田镇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4~6题。

    4.“柳村无柳,河比田高”的原因是(  )
    A.土地盐碱化 B.土地荒漠化
    C.山体滑坡 D.水土流失
    5.河田镇生态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快速发展 B.不合理放牧
    C.坡地开垦 D.水源缺乏
    6.为解决河田镇的生态问题,当地政府可以(  )
    A.将人口搬迁到河流沿岸
    B.禁止在东部地区进行耕作
    C.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D.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
    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河田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且该地大部分地区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因此该地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D正确;土地盐碱化主要发生在降水较少的平坦地区,A错误;土地荒漠化在降水较多的地区出现较少,B错误;山体滑坡不会造成河比田高,C错误。选D。第5题,据上题分析可知,河田镇主要的生态问题为水土流失,城镇快速发展与水土流失关系不大,水源短缺不会导致水土流失,A、D错误;该地区不是我国主要的牧区,放牧少,B错误;该地气候条件好,适合发展种植业,开垦坡地容易导致水土流失,C正确。选C。第6题,河流沿岸部分地区地势起伏较大,盲目地将人口搬迁到河流沿岸并不恰当,A错误;东部部分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适合发展种植业,B错误;喷灌和滴灌技术多用于气候干旱地区,C错误;根据当地的地形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D正确。选D。
    答案:4.D 5.C 6.D
    (2019·镇江联考)水质量(水资源)承载力指在某一历史发展阶段,水质量(水资源)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支撑能力。当水质量承载力大于1时,说明水质量承载状况超出水质量最大承载能力,水质易趋向变差。河水中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与水质量承载力有密切的关系。下图为2006-2009年赣江流域水质量(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 

    7.影响赣江流域水质量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双选) (  )
    A.总氮 B.总磷
    C.径流量 D.化学需氧量
    8.提高赣江流域水质的主要途径有(双选)(  )
    A.压缩资源型产业规模
    B.推广“处方”农业
    C.加强污水防治力度
    D.实施跨流域调水
    解析:第7题,水体中总氮含量、总磷含量和化学需氧量越大,水质越差。图中四个年份的总氮、总磷的水质量承载力都大于1,严重影响水质,因而总氮、总磷含量是影响赣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第8题,根据上题分析,河水的总氮、总磷含量是影响赣江水质的主要因素,推广“处方”农业,可以减少氮肥、农药的使用以及农业污水的排放,B对;加强污水治理力度,也能提高水质,C对。资源型产业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压缩其规模不利于经济的发展,A错;跨流域调水没有减少水体污染物的排放量,不能有效解决水污染问题,D错。
    答案:7.AB 8.BC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加盖了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木质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顺着水流到达拟建廊桥附近,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如图为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图及廊桥景观图。据此回答9~10题。

    9.当地采伐与晾干木材的季节分别是(  )
    A.夏季、春季 B.冬季、春季
    C.夏季、秋季 D.冬季、秋季
    10.与甲处相比,在乙处重建廊桥并能够保留至今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流域内植被增多,洪涝灾害减弱
    B.地处山脊地带,地势较平缓开阔
    C.河道平直且较宽阔,河流流速平稳
    D.所选木材质地坚硬,耐侵蚀冲击
    解析:第9题,山区交通不便,夏季降水丰富,河水水位高,流速快,便于采伐区的木料顺河流流至桥址;秋季降水较少,天气干燥,利于木料晾干,C正确。第10题,图中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导致河流流速加快,水位暴涨,对桥体冲击大,桥体易受损;乙处河道平直且较宽阔,河流流速平稳,冲击较小,桥体不易受损,故能保留至今,C正确。
    答案:9.C 10.C
    (2019·江苏部分学校仿真考试)月干燥频率是指记录年代中月可能蒸发量×0.67大于月降水量出现的次数与统计年数的比值再乘以100%,该值不小于50%时为干燥月。月湿润频率是指记录年代中月降水量大于月可能蒸发量出现的次数与统计年数的比值再乘以100%,该值不小于50%时为湿润月。月干燥频率和月湿润频率之和小于50%时,则为过渡月。可能蒸发量是指下垫面保持充分湿润时的陆面最大可能蒸发量。下图是我国某观测站多年平均月干湿频率变化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该观测站最有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B.成都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珠江三角洲
    12.该地7月份干湿频率呈现图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西南季风 B.东北信风
    C.副热带高压 D.盛行西风
    13.该地1-4月湿润频率较高的根本原因是(  )
    A.气温低 B.降水量大
    C.蒸发量大 D.锋面活动频繁
    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该地7、8月份月干燥频率较高,即此时段的降水量较小,而冬春季节比较湿润,应位于会出现伏旱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故选C。华北平原冬春季节干燥,A错误;成都平原夏季较湿润,B错误;珠江三角洲全年降水较多,不会出现伏旱,D错误。第1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份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蒸发量较大,降水量较小。C 正确。第13题,该地1-4月湿润频率较高,说明该地基本上每年1-4月降水量都大于可能蒸发量。气温低,会导致可能蒸发量比较小,但降水量未知;降水量大,但可能蒸发量未知;蒸发量大不会导致湿润频率较高,A、B、C错误。冬春季节,长江中下游平原锋面活动频繁,降水量大,可能蒸发量小,导致该地1-4月湿润频率高,D对。
    答案:11.C 12.C 13.D

    一、单项选择题
    (2019·江西八所重点中学联考)2019年央视和地方春晚《“儿子”来了》《飞越老人院》等小品再次聚焦中国的老龄化现象及其带来的问题。读201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图(含预测),完成1~2题。

    1.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老龄化的特点有(  )
    ①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增长速度快
    ②老年人口高龄化显著、趋势加快
    ③地区发展不均衡,出现城乡倒置现象
    ④受政策驱动,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更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为应对当前及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下列最根本的措施是(  )
    A.及时调整生育和退休政策
    B.大力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
    C.转变全社会的观念,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
    D.完善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解析:第1题,图示2010-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约13%上升至约30%,老年人口比重上升速度快;结合我国总人口绝对数量大的情况,可算出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也很大,①对。由图可知,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速度慢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即80岁及以上老人占全体老年人人口的比重下降,高龄化并不显著,②错。受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大量劳动人口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从乡村向城市迁移,导致一些落后地区老年人口比重较发达地区高、部分乡村地区老年人口比重较城市地区高,③对。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升、人们寿命延长,以及人口出生率低等因素有密切关系,④错。第2题,当前及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最突出的不利影响是社会养老负担重,因此,大力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是最根本的措施,B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及时调整生育政策和退休政策并不能大幅增加人口出生率和劳动力,也不能扭转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负担过重问题,A错。关怀老年人、完善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也要以经济为支撑,C、D错。
    答案:1.C 2.B
    浙江省是全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衢州以种植业为起点,创建了“猪粪收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一体化大循环模式的生态循环农业。下图为衢州市区域闭合大循环农业模式流程图。据此回答3~4题。

    3.衢州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可以(  )
    A.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B.提高城市化水平
    C.减少化肥使用量 D.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体现了(  )
    A.人定胜天思想 B.可持续发展思想
    C.地理环境决定论 D.人地相关论
    解析:第3题,由衢州一体化大循环模式的生态循环农业可知,种植业主要使用有机肥料,C对。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并没有减少土地利用,也不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A、D错;发展农业生产并不能直接提高城市化水平,B错。第4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求人们注重环境保护,协调好人地关系,发展生态文明,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B对。在人定胜天思想影响下,人们只顾资源开发,会破坏绿水青山,A错;地理环境决定论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轻视了人的作用,C错;人地相关论对人地关系思想的认识层次不如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刻,D错。
    答案:3.C 4.B
    生物治沙是将10余种具有治沙功能的沙漠藻(生存在沙漠中的藻类,药用价值高)组成混合液体,像打农药一样喷洒在沙漠表面,借助水分让其繁殖生长,几个月内就会在沙漠表面形成几厘米至十厘米不等的藻类结皮层,形成土壤。与机械治沙和化学治沙相比,生物治沙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据此回答5~7题。
    5.与其他治沙方式相比,生物治沙(  )
    A.资金投入少 B.见效快
    C.治沙效果好 D.适用范围广
    6.喷洒沙漠藻组合液的最合适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使用沙漠藻治沙可以(  )
    A.消除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
    B.实现治沙与扶贫的融合发展
    C.大幅降低沙漠地区的风速
    D.增大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
    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生物治沙能够形成土壤,有利于改变当地的土壤环境,治沙效果较好,C正确。第6题,据材料可知,沙漠藻需要有水分才能生长,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温低,不适合沙漠藻生长;春季气温回升,水分增加,此时喷洒沙漠藻组合液,经过春季和夏季,有利于结皮,形成土壤,A正确。第7题,沙漠藻治沙并无法消除沙漠,A错误;沙漠藻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治沙的同时,还能增加居民收入,实现治沙与扶贫融合发展,B正确;沙漠藻贴地生长,对风速影响小,C错误;有沙漠藻的地区比热容大于无沙漠藻的地区,生物治沙可能会起到减小沙漠地区昼夜温差的作用,D错误。
    答案:5.C 6.A 7.B
    (2019·太原阶段性测评)气象学上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5 ℃ 称为高温。2018年的夏天可谓“火力十足”,高温天气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历史罕见。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城市2018年高温日数与多年平均高温日数。据此完成 8~9 题。

    8.2018年我国罕见高温天气产生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
    B.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C.夏季风较正常年份弱
    D.全球气候持续变暖
    9.与图中其他城市相比,重庆的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最长,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地形地势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解析:第8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弱直接影响我国夏季的气温和降水状况。2018年副高势力较强,位置异常偏北偏西,致使江淮地区较常年梅雨期短。我国北方一些地区7、8月由于副高位置异常,也出现副高控制下的罕见高温天气,A选项正确。副高势力强,则夏季风较正常年份强,C选项错误;城市热岛效应强弱的季节变化明显,但没有明显的年际变化,B选项错误;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是短期的因素,而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是长期的因素,D选项错误。第9题,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再加上位于四川盆地,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夏季热量不易扩散,所以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更长,B选项正确。河流交汇处,地表水丰富,空气中水汽含量大,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所以这里云雾较多,太阳辐射较弱,A选项错误;重庆与图中其他城市均位于季风气候区,大气环流差异小,C选项错误;目前,人类活动的强度不足以影响持续高温天气的形成,D选项错误。
    答案:8.A 9.B
    二、双项选择题
    (2019·南京、盐城一模)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入沪。读上海市外来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数量对比分布(2010年)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
    A.近郊区人口密度远大于中心区
    B.中心区地价昂贵,外来人口迁入少
    C.近郊区经济活动活跃,外来人口迁入多
    D.远郊区迁入人口主要从事农业活动
    11.外来入沪人口对上海区域发展的影响有(  )
    A.扩大就业机会 B.增加交通和环境压力
    C.推动城郊农业现代化 D.促进文化交流
    解析:第10题,根据图中中心区和近郊区面积及人口构成图可知,图中中心区人口密度大于近郊区人口密度;由图可知,近郊区外来人口柱高,说明近郊区经济活动活跃,外来人口迁入多。中心区地价昂贵,外来人口迁入少;远郊区人口较多,也有一定外来人口迁入,但农业生产活动不是主要产业。第11题,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会对上海市的交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是交通拥挤、环境质量下降等,但同时可以促进与外部地区的文化交流;外来人口增多,不会扩大就业机会;农业现代化依靠的是科学技术,不是外来人口。
    答案:10.BC 11.BD
    (2019·高考江苏卷)“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  )
    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
    C.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13.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  )
    A.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
    B.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
    C.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
    D.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
    解析:第12题,根据材料“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可知,该地地形平坦;由图可知该地水网密布,精耕细作,自给自足,故选AC。第13题,发挥该地历史文化价值,首先要保护留存的文化遗产;另外发展特色旅游业,利于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故选CD。拆迁和建设规模化小区都会破坏川西林盘原有的特色。
    答案:12.AC 13.CD
    三、非选择题
    14.(2019·合肥质量检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末次冰盛期(末次冰期的全盛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最近的一个极端寒冷期。在末次冰盛期内,受季风环流变化的影响,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与现今差异较大,同一个时期古人类遗址内石器制品数量减少。下图示意末次冰盛期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

    (1)与现今相比,指出末次冰盛期中国东部季风区大陆自然带位置特点。
    (2)分析末次冰盛期以来中国大陆以东海岸线变化的原因。
    (3)研究表明,现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末次冰盛期成为温带草原带的重要原因是夏季风弱。请从下垫面性质和海陆位置的角度分析现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末次冰盛期夏季风弱的原因。
    (4)自然带的变化影响食物的获取进而影响文明的演进。大地湾石器遗址在末次冰盛期石器制品数量明显减小,试分析其地理原因。
    解析:(1)通过比较末次冰盛期和现今相同自然带的分布,可判定末次冰盛期中国东部季风区大陆自然带位置特点。例如,图示末次冰盛期温带草原带主要位于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区,与现在大致位于内蒙古高原的温带草原带相比,分布明显偏南、偏东。(2)图示末次冰盛期海岸线位置明显比现在偏东,因此末次冰盛期以来海岸线不断后退,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大量融化、海平面大幅上升有关。(3)主要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距海远近对夏季风势力的影响 。东亚夏季风主要是夏威夷高压与亚洲低压之间的气压梯度力作用造成的,末次冰盛期的亚欧大陆,地面积雪、冰川和冻土分布面积广,地面辐射提供给大气的热量比较少,亚洲低压势力弱,夏季风弱。(4)主要分析气候变化对环境承载力产生的影响。末次冰盛期大地湾石器遗址所在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动物南迁,环境承载力下降,单位面积上人口减少,因此大地湾石器遗址中石器制品数量明显减少。
    答案:(1)位置偏东、偏南。
    (2)气温升高,大量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陆地,海岸线后退。
    (3)末次冰盛期亚欧大陆雪线降低,冰川和冻土覆盖面积增大;夏季,冰面反射太阳辐射增强,冰川冻土融化吸收热量多,夏季陆地增温慢,亚洲低压势力减弱,吸引夏季风的能力降低;黄河中下游地区与海洋距离增大,夏季风减弱。
    (4)气温降低,降水减少,自然带由温带森林草原带变为温带草原带;渔业资源减少,植物生物量减少,动物南迁,食物数量减少,单位面积生活的人数量减少,因此大地湾石器遗址中石器制品数量明显减少。(或单位面积资源量不足;采集和渔猎需要更大面积、更长距离,单位面积生活的人数量减少。)
    15.(2019·石家庄质量检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查瑞光伏电站位于阿根廷胡胡伊省西部高查瑞地区,是阿根廷首个也是南美洲最大的光伏电站项目,该项目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国与阿根廷两国元首见证签署的。高查瑞地区平均海拔超过4 000米,当地没有医院,没有学校,一半以上的家庭没有通电,是阿根廷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但该地区是全球最适合发展光伏发电的地区之一。2018年4月,由中企承建的高查瑞3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正式开工,项目采用世界先进光伏发电技术,借鉴高海拔地区的建设经验,例如配电部分选用全封闭环境的预制舱,舱内设备模块化设计、工厂化定制和现场组合化拼装,实现“即装即用”。项目建成后,将结束胡胡伊省一直从其他省份购买电力的历史,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下图示意高查瑞光伏电站位置。

    (1)分析高查瑞地区适合发展光伏发电的自然条件。
    (2)说明高查瑞光伏电站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
    (3)说明高查瑞光伏电站配电部分施工选用预制舱技术对项目建设的益处。
    (4)从能源和环境角度,简述高查瑞光伏电站建成后的积极影响。
    解析:(1)影响光伏发电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太阳辐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天气、海拔和日照时长等。(2)结合图文信息主要从自然条件(位置、地形、气候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通信和生活设施等)方面分析高查瑞光伏电站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如根据“平均海拔超过4 000米”,可迁移我国青藏高原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施工场址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不足,自然条件恶劣,施工人员易发高原反应等。(3)主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根据材料可知预制舱的舱内设备模块化设计,说明其技术先进,可保障项目质量;根据“工厂化定制”“即装即用”可推知,选用预制舱能减少现场施工的工作量,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4)“能源”角度的积极影响主要分析对能源价格、结构的影响。“环境”角度的积极影响主要分析对节能减排的生态意义。
    答案:(1)高查瑞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洁净,透明度高。晴天多,阴雨天少,日照时间长;纬度较低,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高原地区地势平缓,荒漠面积广阔,适宜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土地资源丰富。
    (2)高查瑞光伏电站位于荒漠高原地区,位置偏远,交通运输条件差;自然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场址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施工人员易发高原反应);基础设施缺乏,通信、生活不便。
    (3)预制舱技术先进,可保障项目质量;设备“即装即用”,可减少施工的工作量,降低施工难度,缩短建设时间。
    (4)节省购买外省电力费用,降低电价,保障当地电力供应(缓解当地用电紧张状况);调整当地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江苏高考地理二轮讲义:命题主题十 人地协调理论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