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9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补上一课2

    2019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补上一课2第1页
    2019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补上一课2第2页
    2019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补上一课2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补上一课2

    展开

    理清两大代谢的物质、能量关系,把握相关曲线及三率测定,全取高考拉分题第一步研析内涵、明点析线,宏观微观并举,点悟解题切入点1.常考曲线分析2.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常用表示方法1)微观点悟     2)归纳总结总光合速率O2产生速率CO2固定(或消耗)速率有机物产生(或制造、生成)速率净光合速率O2释放速率CO2吸收速率有机物积累速率呼吸速率黑暗中O2吸收速率黑暗中CO2释放速率有机物消耗速率3.常考曲线分析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特别提醒】 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曲线交点处表示此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不要认为净光合速率曲线与呼吸速率曲线交点处也表示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此时总光合速率恰恰是呼吸速率的2倍。第二步研析题型,变换视角,全取高考拉分题视角1 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及呼吸速率的计算1.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的叶片均分成4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再光照1 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有机物变化,得到如图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植物在27 时生长最快,在29 30 时不表现生长现象B.该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所给的4个温度中都是29 C.27 28 29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相等D.30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都是1 mg/h解析 暗处理后有机物减少量代表呼吸速率,4个温度下分别为1 mg/h2 mg/h3 mg/h1 mg/h,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有机物增加量代表1 h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量和2 h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的差值,所以4个温度下总光合速率(有机物制造量)分别为5 mg/h7 mg/h9 mg/h3 mg/h。该植物在29 时生长最快,4个温度下都表现生长现象;该植物在29 条件下制造的有机物量最多;该植物在30 条件下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3 mg/h,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为1 mg/h答案 B2.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CO2浓度等条件下,某同学对甲、乙两种高等植物设计实验,测得的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光照强度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CO2吸收量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甲植物13115.5乙植物393015注:光照强度单位为klxCO2吸收量或释放量单位为[mg·100 cm2·h1]A.本实验中,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CO2浓度属于无关变量B.光照强度为1 klx时,甲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ATP由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薄膜C.光照强度为3 klx时,甲、乙两植物固定CO2速率的差为1.5 mg/100 cm2·hD.甲、乙两植物相比较,甲植物更适合在弱光下生长解析 本实验中,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CO2浓度属于无关变量,光照强度为自变量,A正确;光照强度为1 klx时,甲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叶绿体中ATP产生于类囊体薄膜,消耗于叶绿体基质,因此叶绿体中ATP由类囊体薄膜移向叶绿体基质,B错误;光照强度为3 klx时,甲的真正光合速率=115.516.5 mg/100 cm2·h),而乙的真正光合速率=15 mg100 cm2·h),因此甲、乙两植物固定CO2速率的差=16.5151.5 mg100 cm2·h),C正确;甲、乙植物比较,甲植物更适合在弱光下生长,这是因为甲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和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光照强度均比较小,D正确。答案 B视角2 曲线图中3个常考点(光为O点、补偿点、饱和点)的移动问题1.2014·四川理综,6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B.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C.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D.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解析 由题图可知,两种植物单作和间作时的呼吸速率(与纵轴的交点)不同,桑树间作时呼吸速率较大,大豆单作时呼吸速率较大,A项错误;桑树间作时光饱和点大,大豆单作时光饱和点大,B项错误;间作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在较低光照强度下,间作提高了大豆的光合速率,但在较高光照强度下,间作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C项错误;大豆开始积累有机物的最低光照强度(与横轴的交点)单作大于间作,D项正确。答案 D2.如图为植物处于25 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30 ,将温度由25 提高到30 时,则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C.B点表示此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D.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解析 由图知,A点时光照强度为0,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分别为25 30 ,将温度由25 提高到30 时,呼吸作用增强,光合作用减弱,A点上移,B点为光补偿点,B点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相同,因而B点右移;升高温度但光照强度不变时,释放的氧气量减少,D点上移。当植物缺镁时,光合作用减弱,B点将向右移动。答案 B3个关键点的移动规律如图所示,ABD依次表示光为0点、补偿点与饱和点,其移动规律归纳如下:1)细胞呼吸加强时,其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均增加(离O点越远),图示A点下移,反之,细胞呼吸减弱时,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均减小(离O点越近),图示A点上移。2)若改变的条件有利于光合作用时,补偿点应左移(靠O点越近),即B点左移,而饱和点(D点)应右移(曲线图上C点向右上移)。3)若改变的条件不利于光合作用(如缺Mg2,温度变的不适宜等)时,补偿点(即B点)应右移,饱和点(D)应左移(曲线图上即C点向左下移)。   视角3 结合曲线模型分析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典例】 2017·北京卷,2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025 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慧眼识图 获取信息]答案 D【即学即练】下列关于曲线的描述,正确的(  )A.1中,两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是净光合速率为0时的温度B.2中,C点对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量等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C.3AB两点为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点D.若呼吸作用的原料全部为葡萄糖,则图130 10 h需消耗葡萄糖15 mg解析 图1中,虚线表示的是净光合速率,实线表示的是呼吸速率,A错误;图2C点表示整个植物体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但对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叶绿体消耗的CO2量大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B错误;图3AB两点都表示CO2浓度变化的转折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正确;由图1可知,30 时植物呼吸作用每小时产生3 mg CO2,根据呼吸作用的总反应式可推知:6CO2C6H12O6,设1 h需消耗葡萄糖x mg,则(6×44/3180/xx2.045 mg/h,则10 h约需消耗葡萄糖20.45 mgD错误。答案 C模型1 气体体积变化法——测定光合作用O2产生的体积或CO2消耗的体积[实验原理]1)甲装置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由于NaOH溶液吸收了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左移的距离表示植物的O2吸收速率,可代表呼吸速率。2)乙装置在光照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由于NaHCO3溶液保证了容器内CO2浓度的恒定,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右移的距离表示植物的O2释放速率,可代表净光合速率。3)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4)物理误差的校正: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即用死亡的绿色植物分别进行上述实验,根据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对原实验结果进行校正。【典例1 如图是在一定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不考虑装置中微生物的影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烧杯中盛放NaHCO3溶液,可用于测定一定光强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B.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NaOH溶液,可用于测定植物无氧呼吸的强C.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一定光照强度下真正光合速率D.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植物有氧呼吸的强度解析 NaHCO3溶液可以维持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恒定,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是装置中氧气量的变化造成的,可以代表净光合速率,A正确;NaOH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不能用来测定无氧呼吸的强度,B错误;烧杯中盛放清水,一定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吸收CO2量与释放O2量相等,有氧呼吸消耗O2量与产生CO2量相等,不能测定真光合速率,C错误;在单位时间内,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等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无论有氧呼吸强度多大,U形管中液面都不会发生变化,D错误。答案 A【典例2 利用以下装置可探究某绿色植物的生理作用。假如该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呼吸作用的底物均为葡萄糖,且不能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应    (填打开关闭)活塞,记录有色液滴的位置。2)忽略装置内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可利用装置      来探究该植物的呼吸作用类型,此时应对实验装置进行      处理,若            ,则该植物在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也进行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该植物的根尖细胞内,能产生CO2,但不伴随ATP合成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忽略装置内其他微生物的干扰,最好选择装置      来验证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在暗反应阶段中,CO2需要转化成      才能被[H]还原。解析 1)可通过该装置中有色液滴的移动情况来反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故需记录有色液滴的位置(或所在的刻度);另外,装置必须密闭,即要关闭活塞。(2)可利用装置甲和装置乙来探究该植株的呼吸作用类型,实验时一定要对装置进行完全遮光处理,装置甲内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植株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若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则有色液滴向左移;装置乙内无吸收CO2的溶液,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特点可知,若植物进行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则装置乙中的有色液滴会向右移。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有CO2产生,但不产生ATP。(3)装置甲内无CO2,而装置丙内有CO2,且CO2浓度在一段时间内不变,故这两套装置适合用于验证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答案 (1)关闭 (2)甲和乙 完全遮光 装置甲中的有色液滴向左移,装置乙中的有色液滴向右移 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3)甲和丙 C3模型2 黑白瓶法——测溶氧量的变化通过净光合作用强度和有氧呼吸强度推算总光合作用强度的试题是常见题型,掌握常见的黑白瓶问题的测定原理,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具体方法如下:1黑瓶不透光,测定的是有氧呼吸量;白瓶给予光照,测定的是净光合作用量。总光合作用量(强度)=净光合作用量(强度)+有氧呼吸量(强度)。2)有初始值的情况下,黑瓶中O2的减少量(或CO2的增加量)为有氧呼吸量;白瓶中O2的增加量(或CO2的减少量)为净光合作用量;二者之和为总光合作用量。3)在没有初始值的情况下,白瓶中测得的现有量-黑瓶中测得的现有量=总光合作用量。【典例3 下表所示是采用黑白瓶(不透光瓶可透光瓶)法测定夏季某池塘不同深度水体中,初始平均O2浓度与24小时后平均O2浓度比较后的数据。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水深/m1234白瓶中O2浓度/g·m231.501黑瓶中O2浓度/g·m21.51.51.51.5A.水深1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24小时产生的O23 g/m2B.水深2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光合速率等于所有生物的呼吸速率C.水深3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D.水深4 m处白瓶中藻类植物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黑瓶中水生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白瓶中水生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黑瓶中所测得的数据即为正常的呼吸消耗量。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水深1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产生的O2量=31.54.5g/m2)。水深2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光合速率=1.51.53.0[g/m2·d],呼吸速率为1.5 g/mm2·d)。水深3 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光合作用量等于呼吸作用量,即1.5 g/m2。水深4 m处白瓶中藻类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白瓶中藻类植物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案 D模型3 半叶法——测定光合作用有机物的产生量本方法又叫半叶称重法,即检测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干物质产生总量,常用于大田农作物的光合速率测定。在测定时,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分别测定两半叶的干物质重量,进而计算叶片的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典例4 某研究小组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片的光合速率进行测定。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速率,其单位是mg/dm2·h)。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MA表示6 h后叶片初始质量-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消耗量;MB表示6 h后(  )+(    )-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消耗量。2)若MMBMA,则M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真正光合速率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方法也可用于测定叶片的呼吸速率,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叶片A部分遮光,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仍可照常进行呼吸作用。叶片B部分不做处理,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分析题意可知,MB表示6 h后叶片初始质量+光合作用有机物的总产量-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消耗量,MA表示6 h后叶片初始质量-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消耗量,则MBMA就是光合作用6 h有机物的总产量(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 h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由此可计算真光合速率,即M值除以时间再除以面积。答案 (1)叶片初始质量 光合作用有机物的总产量 (2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 h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3M值除以时间再除以面积,即M/(截取面积×时间)4)将从测定叶片的相对应部分切割的等面积叶片分开,一部分立即烘干称重,另一部分在暗中保存几小时后再烘干称重,根据二者干重差即可计算出叶片的呼吸速率。模型4 叶圆片称重法——测定有机物的变化量本方法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叶片中淀粉的生成量,如图所示以有机物的变化量测定光合速率(S为叶圆片面积)。净光合速率=(zy/2S呼吸速率=(xy/2S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xz2y/2S【典例5 某同学欲测定植物叶片叶绿体的光合速率,做如图所示实验:在叶柄基部做环剥处理(仅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于不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1 cm2的叶圆片烘干后称其重量,测得叶片叶绿体的光合速率是(3y2zx/6g·cm2·h1)(不考虑取叶圆片后对叶片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温度微小变化对叶片生理活动的影响)M处的实验条件是(  )A.下午4时后在阳光下照射3小时再遮光3小时B.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6小时C.下午4时后在阳光下照射6小时D.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3小时解析 依据选项,逆向推导,符合题干信息的就为正确选项。依题意,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为(yx/6g·cm2·h1),还需测定呼吸速率,所以遮光3小时,呼吸速率为(yz/3g·cm2·h1),光合作用速率=(yx/6+(yz/3=(3y2zx/6g·cm2·h1)。答案 D模型5 叶圆片上浮法——定性检测O2释放速率本方法通过利用真空技术排出叶肉细胞间隙中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CO2放出O2,由于O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在细胞间积累,结果使原来下沉的叶片上浮。根据在相同时间内上浮叶片数目的多少(或者叶片全部上浮所需时间的长短),即能比较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 【典例6 取生长旺盛的绿叶,利用打孔器打出一批直径为1 cm的叶圆片,将叶圆片细胞间隙中的气体排出后,平均分装到盛有等量的不同浓度NaHCO3溶液的培养皿底部,置于光温恒定且适宜的条件下(如图甲),测得各组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时间(如图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类囊体薄膜上水的分解速率逐渐增大B.CD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绿体基质中C3的生成速率逐渐减小C.CD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单个叶圆片有机物的积累速率逐渐减小D.AD如果增加光照强度或温度,都能明显缩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时间解析 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时间不断延长,说明氧气生成速率不断提高,因此类囊体薄膜上水的分解速率逐渐增加,A正确;CD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时间不断延长,说明氧气生成速率在降低,即光合速率减弱,因此叶绿体基质中C3的生成速率逐渐减弱,B正确;细胞氧气的净释放就表示有机物的积累,CD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时间不断延长,说明氧气释放速率在降低,即表示单个叶圆片有机物的积累速率逐渐减小,C正确;题中提出装置置于光温恒定且适宜的条件下,因此此时如果增加光照强度或温度,都会使光合速率降低,导致叶圆片上浮至液面的时间延长,D错误。答案 D模型6 间隔光照法——比较有机物的合成量光反应和暗反应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相对独立进行,由于催化暗反应的酶的催化效率和数量都是有限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光反应的速率比暗反应快,光反应的产物ATP[H]不能被暗反应及时消耗掉。持续光照,光反应产生的大量的[H]ATP不能及时被暗反应消耗,暗反应限制了光合作用的速率,降低了光能的利用率。但若光照、黑暗交替进行,则黑暗间隔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时积累的光反应的产物,持续进行一段时间的暗反应。因此在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制造的有机物相对多。【典例7 2015·全国卷29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 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 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回答下列问题: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    (填高于”“等于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_______________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    ,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    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解析 1)对比CD两组实验,C组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D组只有光照,故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高于D组。分析C组和D组实验,可推知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光照,这些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2)对比ABC三组实验,在总光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的增加,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也增加。究其根本原因是光照与黑暗的交替频率越高,光下产生的还原型辅酶ATP越能及时利用并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答案 1)高于 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 光照 基质2)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 ATP和还原型辅酶专题专练1.2017·安徽省淮北市高三考试)某研究小组在温室大棚内测得某植株体在适宜温度、CO2浓度为0.03%时,光照强度与CO2吸收量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B为光补偿点,D为光饱和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D段、DE段分别表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B.植物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总量=S1S2S4,实际光合作用吸收CO2的总量=S2S3S4C.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该植物有机物的积累D.当适当提高大棚内的CO2浓度时,B点将向右移,D点将向左移解析 图中CD段是二氧化碳吸收量,是净光合量,DE段是二氧化碳释放量,是呼吸量,可以用CDDE表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DE表示呼吸作用强度,A错误;看图可知植物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总量为S1S2S4,实际光合作用吸收CO2的总量=S2S3S4B正确;该温度条件已是适宜温度,再提高温度不利于有机物积累,C错误;适当提高大棚内的CO2浓度时,光合速率加快,光补偿点减小,B点将向左移,同时光饱和点增大,D点将向右移,D错误。答案 B2.2018·福建泉州市联考,9某生物科研小组,从鸭绿江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六对黑白瓶中,剩余的水样测得初始溶解氧的含量为10 mg/L,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将它们分别置于六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温度保持不变,24小时后,实测获得六对黑白瓶中溶解氧的含量,请根据其记录数据(如下表)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光照强度/klx0(黑暗)abcde白瓶溶氧量/mg·L131016243030黑瓶溶氧量/mg·L1333333A.黑瓶中的生物呼吸消耗氧气,但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B.光照强度为a时,白瓶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初始溶解氧量相等,说明此光照强度下植物仍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当光照强度为c时,白瓶中植物产生的氧气量为21 mg/L·24 hD.当光照强度为d时,再增加光照强度,白瓶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不会增加解析 黑瓶中的生物呼吸消耗氧气,但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A正确;光照强度为a klx时,白瓶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初始溶解氧量相等,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刚好用于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B错误;当光照强度为c时,白瓶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即为总光合作用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消耗量=(2410)+721 mg/L·24 h),C正确;当光照强度为d时,再增加光照强度,瓶中溶解氧的含量也不会增加,即白瓶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不会增加,D正确。答案 B3.2018·山西四校联考,31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并回答问题: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将装置甲、乙的玻璃钟罩遮光处理,放在温度等相同的环境中。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将装置甲、乙放在光照充足、温度等相同的环境中。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3)实验操作30分钟后,记录甲、乙装置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目的装置实验30分钟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测定植物呼吸作用   (填左移右移0.5厘米右移1.0厘米测定植物净光合作用   (填左移右移2.5厘米右移1.0厘米4)实验分析: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 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 g。那么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是    g/小时,白天光照12小时,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    g(不考虑昼夜温差影响)。答案 3)左移或右移 右移 (413 2404.2017·江西省吉安最后一卷)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根据光合作用相关实验和细胞代谢方面的知识回答如图有关问题:1)若将甲装置用来探究CO2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则还应该再增加一个装置,做法是将NaHCO3溶液换成等量为    溶液,其他条件同该装置。2)图乙装置可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该图的材料及设置,可以确定该实验的无关变量为            (写出两种即可)。3)采用半叶法对菠菜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图丙)的大致过程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U)遮光,另一部分(V)不遮光,并设法使两部分之间的物质不发生转移。用适宜强度的光照射6 h后,在UV的对应部位截取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UMV。若MMVMU,则M表示V中被截取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U处叶肉细胞内所发生的生理过程,用反应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4)图丁是恩格尔曼实验装置改装示意图,光线先通过三棱镜再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后照射到玻片上的水绵,一段时间后,水绵周围好氧细菌分布无显著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解析 1)若将甲装置用来探究CO2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则还应该再增加一个装置,做法是将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1%NaOH溶液,其他条件同该装置。(2)图乙装置可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自变量只有光照强度,其他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如温度、清水的量、CO2的含量等都属于无关变量,各组设置要相同。(3)根据题意分析,用适宜强度的光照射6 h后,在UV的对应部位截取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UMV。若MMVMU,则M表示V中被截取部分6 h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U处的叶肉细胞遮光,只能进行呼吸作用,用反应式可表示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4)因为色素提取液吸收了红光和蓝紫光,水绵不同部分的光合作用变化不大,所以光线先通过三棱镜再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后照射到玻片上的水绵,一段时间后,水绵周围好氧细菌分布无显著变化。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答案 1)(1%NaOH (2)温度、清水的量、CO2的含量等36 h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4)色素提取液吸收了红光和蓝紫光,水绵不同部分的光合作用变化不大 叶绿体5.2017·百校联盟高考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下面两个实验。实验:包括以下三组实验:第一组:取一个三角瓶,编号为,加入100 mL富含CO2的清水;适宜温度下水浴保温;放入用直径为1 cm的打孔器从生长旺盛的绿叶上打取并用注射器抽取完叶内气体的小叶圆片10片,将三角瓶置于日光灯下;记录叶片上浮所需时间。第二组:取一个三角瓶,编号为,除用黑纱布(可透弱光)包裹三角瓶外,其余处理与第一组相同。第三组:取一个三角瓶,编号为,加入100 mL普通清水,其余处理与第一组相同。实验:通过某方法制备了菠菜完整的叶绿体悬浮液。将叶绿体悬浮液均分为AB两组,并仅在A组中加入适量磷酸(Pi)。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用14CO2供其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放射性,结果发现A14C标记有机物的量明显高于B组。请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2)浸没(下沉)于水中的叶圆片上浮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片密度变小,叶片上浮。3)实验预期结果:叶圆片上浮最快的是第    组。4)实验A14C标记有机物的量明显高于B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CO2浓度和光照强度(顺序可以交换) (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导致叶肉细胞间隙的氧气(或气体)增加 (3)一4)充足的磷酸(Pi)有利于光反应阶段形成ATP,而充足的ATP促进暗反应阶段C3还原形成(CH2O),从而促进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