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9届《新动力高考突破》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章第3节世界主要国家

    2019届《新动力高考突破》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章第3节世界主要国家第1页
    2019届《新动力高考突破》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章第3节世界主要国家第2页
    2019届《新动力高考突破》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章第3节世界主要国家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届《新动力高考突破》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1章第3节世界主要国家

    展开

    3节 世界主要国家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日本(对应学生用书第211)[识记基础梳理] 读日本简图,填写下列内容。1范围:由A北海道岛、B本州岛、C四国岛、D九州岛四个大岛及数千个小岛和周围的海域组成。2地形特点3气候4资源:森林、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5农业: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规模、产量最大。6工业主要分布地区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五大工业区a京滨工业区b名古屋工业区c阪神工业区d北九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带的原因(1)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分布于沿海;(2)日本矿产资源短缺,需要从国外进口;(3)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依赖出口。[运用考向通关] 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 000 mm,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 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5)除了材料二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 [解析] (1)题,读图可知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地形以山地为主,而且是季风气候,可得出其河流长度、流域面积、流速、流量季节变化等主要河流特征。第(2)题,从河流特征可综合分析:航运价值低是由于河流短小、流速快造成的;流量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第(3)题,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太平洋沿岸为偏南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雨量大;而日本海沿岸为背风坡,降水少。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显得较为紧张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濑户内海南北两侧都有山脉,冬、夏季风影响都较小,故河流的降水补给均  较少。第(5)题,注意是要求按河流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其水资源开发机构可以进行的工作有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统筹安排供水、发电、防洪等,制定政策与措施。 [答案] (1)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 (2)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 (3)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 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4)在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 (5)维护流域生态环境;统筹安排供水、发电、防洪等任务;制定流域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政策与措施等。考点二| 印度(对应学生用书第212)[识记基础梳理] 读印度简图,填写下列内容。1主要地形区A喜马拉雅山脉、B恒河平原、C德干高原。2主要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旱灾害频繁。69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10月~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3主要农作物  种类分布水稻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东北部山坡黄麻恒河三角洲4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1)优势: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 (2)涉及领域:信息技术、会计、金融、保险、制药、工业设计等。 (3)产业特点: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等。5四大城市[运用考向通关]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1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2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1          图2 (1)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2)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3)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解析] (1)题,读图可知,黄麻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其地形特征从地形、地势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结合黄麻产区的气候、地形条件可分析出其水文条件。第(3)题,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可以从原料、交通、市场、劳动力等因素进行分析。 [答案] (1)()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海拔低于200 m),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2)水网密集,水量丰富,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沤黄麻。 (3)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考点三| 俄罗斯(对应学生用书第213)[识记基础梳理] 读俄罗斯简图,填写下列内容。1四大地形区:图中a东欧平原b西西伯利亚平原,c中西伯利亚高原d东西伯利亚山地。2四大河流:伏尔加河,e鄂毕河,叶尼塞河,f勒拿河。发源于我国的是鄂毕河。3气候 (1)总体特点:由于所处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因此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主要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的北冰洋沿岸为寒冷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南部地区为温带草原气候。4农业 (1)生产条件 优势:耕地面积广大。劣势:纬度高、气温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2)主要农业地带:东欧平原南部、顿河流域 (3)主要农产品:小麦甜菜、向日葵、亚麻。5资源与工业 (1)自然资源:森林、水能、矿产资源丰富。 主要有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2)四大工业区的区位比较:工业区主要工业部门优势区位条件圣彼得堡工业区造船、电子、化工、宇航临波罗的海,有优良的港口莫斯科工业区汽车、钢铁、电子周围铁、石油丰富,铁路运输便利乌拉尔工业区钢铁、机械、石油矿产资源丰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矿产资源丰富俄罗斯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原因俄罗斯领土东西绵长,地广人稀,经济发达,工业重心在欧洲部分,而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运量大,内河航运欠发达;公路运输不适合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运用考向通关]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1)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2)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解析] (1)题,流经平原的河流,水流平缓,冲蚀和搬运能力弱,河水含沙量小;流经山区、高原的河流,流速较快,侵蚀、搬运作用明显,因而河水含沙量大。第(2)题,鱼类资源的丰富程度取决于鱼类饵料(浮游生物)的丰富程度和水温的高低。因此,从纬度高低、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多少等方面入手分析即可。 [答案] (1)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2)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考点四| 澳大利亚(对应学生用书第214)[识记基础梳理]  读澳大利亚简图,填写下列内容。1位置和范围 (1)位置:主要位于10°S40°S之间,及115°E150°E之间,南回归线130°E穿过本区中部。东临甲太平洋,西临乙印度洋 (2)范围: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丙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的一些岛屿。 (3)重要性: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的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会处,因此在国际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2地形与河流 (1)三大地形区方位主要地形区地形特点东部A大分水岭纵贯南北,一般海拔在8001 000 m以上中部B大自流盆地地形平坦,海拔在200 m以下,多自流井西部广阔的低矮高原海拔在8001 000 m,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 (2)河流、湖泊:C墨累河为全国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大分水岭西侧,向西南注入印度洋。D艾尔湖,为地势最低处。3气候与植被 (1)特点:热带面积广大,分布呈半环状。 (2)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自然带形成原因东北沿海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北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夏季受西北风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影响,为干季广大内陆和西北沿海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全年少雨,西北沿海又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降温减湿影响东部沿海亚热带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4经济发展状况 (1)发达的农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发达的工矿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5人口和城市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澳大利亚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1)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2)临海、交通便利。(3)开发历史悠久。[运用考向通关]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图3为图1三地的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23 (1)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评价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 (2)说明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3)比较地和地水资源的异同点。 [解析] (1)题,从图1可以看出,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地在中西部,出口地为东亚。出口的条件一般从资源本身、交通条件、市场供求等方面分析。第(2)题,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交替,夏季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多雨的湿季。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第(3)题,从降水看,地水资源明显多于地,处虽然降水少,但地下水丰富。 [答案] (1)地理分布:生产地在西澳大利亚州的中西部;主要出口地为东亚。优越条件:铁矿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矿山接近大型矿石输出港;距离东亚市场较近。 (2)地夏季降水集中;地冬季降水集中。成因: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 (3)相同点:两地都有丰富的地下水。不同点:地水资源总量比地少,地表水终年缺乏。地地表水较为丰富,集中在冬季。考点五| 美国(对应学生用书第216)[识记基础梳理]读美国简图,填写下列内容。美国示意图美国地形图1范围和位置 (1)范围 (2)位置:本土主要位于30°N50°N之间,以及70°W120°W之间,40°N100°W线穿过本区中部。东临甲大西洋,西临乙太平洋2地形和河湖 (1)地形与地形区地形主要地形区地形特点形成原因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海岸山、A落基山等平行山脉海拔高,在1 000 m以上板块碰撞挤压中部以平原为主西部为大草原,东部为B密西西比平原地形平坦,海拔低密西西比河冲积而成东部以山地为主C阿巴拉契亚山海拔相对较低,多在1 000 m以下流水等外力侵蚀 (2)河流:D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纵贯中部平原,航运便利。 (3)湖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群,是由过去冰川作用形成的。面积最大的是苏必利尔湖,除密歇根湖完整属于美国外,其他四个均为美加共有。3气候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太平洋沿岸:气候带南北狭长分布,自北而南分布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3)墨西哥湾沿岸:亚热带湿润气候。4美国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美国大陆横剖面示意图 (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两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景象。 (2)东部山地的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但因东部山地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来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山地,进入内陆。 (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南北上,天气闷热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剧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如图所示:5美国的专业化农业生产 分布发展条件乳畜带五大湖及东北部地区气候较冷,无霜期短,生长期短;土地较贫瘠,不宜种植粮食,但适宜发展畜牧业;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畜产品市场广阔玉米带乳畜带以南,中央大平原中北部地势低平,土层深厚;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约半年;大豆、玉米轮作小麦区中部、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北部是春小麦、中部是冬小麦棉花带35°N以南热量充足;无霜期200天以上;春季降水多,秋季干燥,适合棉花生长畜牧和灌溉农业区西部落基山高原盆地干旱少雨;面积广阔,占全国1/3以上;多天然牧场6美国三大工业基地三大工业区东北部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分布范围落基山脉以东的北部地区落基山脉以东的南部地区落基山脉以西的地区自然条件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以西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广阔的平原密西西比河以西及墨西哥湾沿岸的石油、天然气科迪勒拉山系的多种金属矿、加利福尼亚南部的石油、丰富的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主要工业部门汽车制造、钢铁、化学以及军事工业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宇航、电子、飞机等工业主要工业城市纽约、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休斯敦、亚特兰大、达拉斯洛杉矶、旧金山(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西雅图[运用考向通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图a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b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 (3)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 (4)指出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后的开发利用方向。 [解析] (1)题,地形特征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地势特点。根据该地等高线的数值可以看出该地的主要地形,根据东西部的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地势状况。第(2)题,形成雨、雾的条件包括:充足的水汽、使水汽凝结的气温条件等。由图可知,该地位于西风带(39°42°,大陆的西岸),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地形的抬升作用,加上寒流(加利福尼亚 寒流)的影响形成较多的雨雾。第(3)题,评价类题目要从有利、不利两方面说明。从气候条件看,杭州与阿克塔相比,气温年较差大,这是不利条件;从降水看,杭州夏季降水量大于阿克塔,这是有利条件。第(4)题,从题干材料活化石”“材质优良”“最有价值”“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等可以得出开发利用的方向,既有经济价值,也有观赏价值、研究价值和环保价值。 [答案] (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2)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3)有利条件:夏季降水较多。不利条件: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4)提供工业原料;发展旅游;开展科学研究;改善环境。考点六| 巴西(对应学生用书第218)[识记基础梳理] 读巴西简图,填写下列内容。1位置 绝大部分位于20°S之间,东临大西洋。2地形与气候  面积占全国的气候类型巴西高原2/3热带草原气候亚马孙平原1/3热带雨林气候3河流 亚马孙河——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世界第二长河。4人口 (1)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2)人种:混血种人为主,原有居民是印第安人。 (3)语言:葡萄牙语为通用语言。5农业 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首位。6矿产与工业 (1)资源: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水能丰富,与巴拉圭合建了伊泰普水电站。 (2)工业及分布: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发展迅速,工业主要分布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东南沿海地区。7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1)分布:亚马孙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 (2)开发: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开发计划,使热带雨林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3)保护:制定了《我们的大自然计划》保护热带雨林。[运用考向通关]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 巴西地形示意图 巴西和中国农业状况对比表耕地面积(万公顷)年份国家   20062008201020122014巴西6 1006 5008 0007 8009 400中国12 17812 17213 53913 51613 859 注:巴西粮食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60%,中国约占70%粮食产量(万吨)年份国家   20062008201020122014巴西11 66013 80014 00016 30019 300中国49 80052 87054 64058 95060 710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1)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 (2)据图2、图3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 巴西1月降水量分布图 图3 巴西7月降水量分布图 (3)巴西在20168月成功举办了第31届夏季奥运会,吸引了大量游客来到巴西,这给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解析] (1)题,粮食增产要从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由表中中国、巴西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的对比可以看出,巴西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低,农业技术发展的潜力大。由图1可以看出,巴西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 000以下,且主要位于热带地区,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大。第(2)题,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巴西1月降水量较多,7月降水量相对较少。巴西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1月两种气候区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较多;7月热带草原气候区主要受信风带控制,南部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量较少。第(3)题,有利影响主要有促进政府加大投资,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促进文化交流等。不利影响主要有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带来治安隐患等。 [答案] (1)后备耕地数量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单产较低,农业技术发展潜力大。 (2)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有利: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不利: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