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展开学习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重点) 3.掌握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重难点)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1.原始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
(1)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以渔猎和采集活动为生。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很强,人类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与环境是一种依赖关系。
2.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开始改造自己周围的环境,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
(2)环境问题:多为生态破坏。
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
(1)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2)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等,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原则
①含义: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②原则
4.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
(1)生态文明的含义: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文明状态。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含义: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则滋养人类、哺育人类、启迪人类。
(3)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
①现代化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前提,发展必须是绿色的。
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要通过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实现现代化。
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转变观念
(1)人类需要转变的观念:消费观、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伦理道德观。
(2)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调整行为
(1)政府行为
①概念:政府行为是国家的管理行为,诸如调整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等。
②要求: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市场行为
①概念: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市场规律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
②要求:调整传统的商品模式,尽可能地满足绿色发展需要。
(3)公众行为
①概念: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居家休闲、旅游等方面的行为。
②要求:绿色消费,保护环境。
3.发展绿色科技
(1)作用: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要求: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保值增值,强调发展清洁生产方式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提倡文明的、适度的消费方式。
4.加强国际合作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
(2)《21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1)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环境的变化。( )
(2)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属于公平性原则中的代内公平。( )
(3)“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
(4)清洁生产没有废弃物的产生。( )
(5)可持续发展要靠公众行为的调整才能得以实现,下列属于公众应该做的事情是( )
A.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
B.为了节省时间,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快餐盒、打火机等
C.选购无氟冰箱、节能荧光灯等
D.绝对不用一次性物品,包括注射器等
[提示](1)×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 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属于公平性原则中的代际公平。
(3)√ “竭泽而渔”就会使鱼无法持续生存,违背了持续性原则。
(4)× 清洁生产并不是完全没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出,其基本思想是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控制和治理,由终端处理转变为对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的处理,从而尽可能减少产生环境污染。
(5)C [选购无氟冰箱可以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使用节能荧光灯可以节省能源。]
在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块太阳石,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块圆形巨石直径为3.6米、重25吨,表面用繁复的文字符号和图画形象地雕刻出阿兹台克太阳历:太阳石中间的人像是给生命以力量的太阳神;周围4个圆图分别代表了太阳时代前的4个时代;内环20个不同的图标标志了太阳历每个月的20天;外环的“V”字符号象征着带给大地能量的阳光;环绕巨石的两条巨蛇则象征羽蛇神和火神。它充分反映了古印加文明对太阳神的崇拜。
问题1 (综合思维)古印加文明时期为什么会崇拜太阳神?
提示:古印加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既崇拜又敬畏。
问题2 (综合思维)古印加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如何?
提示: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归纳总结]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拓展延伸] 人类社会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后工业文明时期,由于许多国家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人口迅猛增长后速度下降,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人类在寻找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从而谋求人地关系的协调。但是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仍很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仍很突出。
1.右图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完成(1)~(2)题。
(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
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D.建坝与筑路
(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1)B (2)C [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2019年2月20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名为《世界青年报告:青年人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报告说,全球现有12亿15岁至24岁的青年人,占总人口的16%。他们积极参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人类实现发展目标至关重要。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由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共同达成,涵盖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新的可持续发展议程呼吁世界各国在人类、地球、繁荣、和平、伙伴的5个关键领域采取行动,在未来15年内应对世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三项相互联系的元素,即经济增长、社会包容性和环境可持续性。
问题1 (综合思维)《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推行的目标实施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提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2 (地理实践力)联合国倡导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得到了193个会员国的积极响应,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提示:共同性原则。
问题3 (综合思维)应对世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三项相互联系的元素,其中的联系是什么?
提示:经济增长是条件;环境可持续性是基础;社会包容性是目的。
[归纳总结]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具体如下图所示。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回答(1)~(2)题。
(1)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 )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 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2)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
(1)D (2)A [第(1)题,①说明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②造成了森林的破坏;③导致人口增加过快;④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维护了资源的更新,避免了资源的过度使用。第(2)题,公平性既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公平。]
材料一 环境问题之所以造成人地关系的紧张,归结起来,有两个层面上的原因:一个是思想观念层面上的,一个是社会行为层面上的。人类必须首先转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包括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等。这种观念的转变将是根本的、深刻的,它会带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变。
材料二 清洁生产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下图是我国河南某酒精厂的清洁生产流程图。
问题1 (综合思维)有的同学认为“赠送贺卡、使用一次性木筷或纸巾等不是什么大事,我不用别人照样用,厂家照样生产,我们对此无能为力,所以该用还要用”。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想法?
提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保护环境是地球上的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应从我做起,免赠、少赠贺卡,免用一次性餐具。
问题2 (人地协调观)为了满足个别人的消费需求,各种野生动植物成为各大商家和消费者的新宠,你认为这样合适吗?为什么?
提示: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不合适。因为人类的不合理消费,市场的不恰当行为,很有可能破坏人与自然生物界的和谐与平衡的关系。若过度消费其他生物,则会带来更多的生态破坏,产生更多环境失衡问题,最终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问题3 (区域认知)清洁生产属于哪种社会行为的调整?其主体是什么?
提示:市场行为。主体是一般企业。
问题4 (综合思维)清洁生产与传统生产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提示: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控制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传统生产通常不考虑生产的每个环节所造成的污染,或者仅仅关注某个环节对环境的污染,如生产环节或产品消费环节对环境的污染。
问题5 (人地协调观)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有什么意义?
提示: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节约了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归纳总结]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传统观念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区别
2.三种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社会行为
3.发展绿色科技—循环经济
[拓展延伸] 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差异
4.“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1)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一般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进行环境保护,一旦出现了环境问题,又不能及时、充分解决;同时,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2)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但发达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更大,至今依然是世界有限资源的主要消耗者和污染源。因此发达国家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承担更大的责任。
3.下图为甜菜制糖废水的末端处理示意图。读图,完成(1)~(4)题。
(1)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的特点是( )
A.自然资源随着科技进步将变得具有无限性
B.资源的价格应反映资源开发所耗费的劳动力成本
C.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
D.资源的价格应为资源开发的劳动力价格加上资源本身的价值
(2)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发展观B.环境观
C.伦理道德观D.消费观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该过程( )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种效益的和谐统一
C.提高了糖的产量和质量
D.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提高
(4)应用新流程后该厂附近最适合布局( )
A.罐头厂B.啤酒厂
C.造纸厂D.养牛场
(1)D (2)C (3)B (4)D [第(1)题,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不具有无限性;资源的价格不仅指开发资源所耗费的劳动力成本;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要求人们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自然资源同样具有价值。第(2)题,可持续发展的伦理道德观认为,人只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废弃物可以再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但没有达到零排放;产生糖与动物饲料,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对于糖的产量和质量影响不大;正是技术的进步才实现了清洁生产,因果倒置。第(4)题,图中的产品之一动物饲料没有被利用,因而可在该厂附近建设养牛场。]
地理实践力——发展现代农业,支持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我国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在此要求下,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那大“中国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19°31′N、109°34′E,平均海拔168.7米),是海南省首个“中国农业公园”创建项目,其核心区总面积约13.75万亩,有83个自然村,总人口约2.75万人。下图示意儋州市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局部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那大镇创建“中国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有( )
①美丽的乡村风景 ②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 ③浓郁的农耕文化 ④完备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2)那大“中国农业公园”适宜布局的园区是( )
A.小麦种植园B.苹果采摘园
C.傣族风情园D.古村文化园
(3)创建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可以推动当地农民( )
A.就地创业,增加收入
B.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粮食产量
C.积极外迁,改善生活
D.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城市化水平
(1)A (2)D (3)A [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因此那大镇创建“中国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一是有美丽的乡村风景,二是有浓郁的农耕文化。第(2)题,那大“中国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19°31′N,109°34′E,平均海拔168.7米),小麦属于北方的作物,苹果属于温带的水果;傣族在云南;古村文化园适宜布局在那大“中国农业公园”。第(3)题,创建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可以利用农业和当地的农耕文化发展旅游业,能够就地创业,增加收入。]
题组1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读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完成1~2题。
甲 乙
1.在图甲阶段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草原退化 ②水土流失 ③酸雨危害 ④全球变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2.产生于图乙所示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有( )
①天命决定一切 ②自然主宰人类 ③人定胜天
④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A 2.B [第1题,图甲阶段为农业社会时期,由于大规模开垦土地,会导致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第2题,图乙所示阶段为工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早期,人类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不惜一切代价,改变自然面貌,开始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企图成为自然的主宰。这一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必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自然和谐相处。]
“光盘”行动倡导人们在就餐时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据此回答3~4题。
3.“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减少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持续发展B.经济持续发展
C.社会持续发展D.生活持续发展
4.若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就是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
3.B 4.A [第3题,“光盘”行动实际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是经济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第4题,每个人都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行列里,对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题组2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读某生态工业园区示意图,完成5~6题。
5.据图判断,甲、乙、丙三工厂分别是( )
A.板材厂、水泥厂、硫酸厂
B.板材厂、硫酸厂、水泥厂
C.水泥厂、硫酸厂、板材厂
D.硫酸厂、板材厂、水泥厂
6.关于该生态工业园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心生产企业是火电厂
B.园区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C.制药厂原料可再生
D.废弃物均实现了循环利用
5.B 6.C [第5题,炼油厂产生的废弃物——硫黄,被回收利用后,可用来制作硫酸,故乙为硫酸厂;火电厂产生的灰渣,可用来制作水泥,故丙为水泥厂;石膏是制板材的原料之一,故甲为板材厂。第6题,该生态工业园区的核心企业是火电厂和炼油厂,A项错误;该工业园区减少了部分废弃物的排放,而居民区等仍会产生废弃物,且这部分废弃物并没有经过循环利用,因此B、D两项错误;制药厂用农产品作原料,农产品属于生物资源,为可再生资源,C项正确。]
P125探索
漫画中的人正在锯木劈柴烧火,这样做会导致船沉人亡,他们乐在其中,还没有意识到。
P126上思考
资源开采的速度超过了可再生资源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发现替代品的速度,导致资源短缺;排放废弃物的程度超过了环境对污染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污染,不可逆的生态环境退化的速度超过了人类建设新环境地速度,从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退化。
P126下思考
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
P127思考
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消耗与短缺、贫困与疾病盛行等问题。因此人类必须向自然生态规律回归,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企盼新的文明出现来解决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以及社会危机。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际和代际之间的公平性、共生性的原则出发,从文明的延续、转型和价值重铸的角度来认识,生态文明必将超越和替代工业文明。
P128思考
绿水青山作为生态资源、生态环境,本身就具有经济价值或能够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际上大多数的生产活动过程,本质上都是在从事将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的过程。
二者关系:绿水青山(环境)是金山银山(经济)的基础,金山银山(经济)是绿水青山(环境)的条件。
P129上思考
(1)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2)使用可再生材料制成的办公用品、生活用品:
(3)节约能源和资源;
(4)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饮食习惯;
(5)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6)在居室、庭院中种植多叶植物;
(7)爱护每一块绿地;
(8)动员周围的人为环保尽心尽力;
(9)亲近大自然,和我们的动植物和谐相处;
(10)关心并积极参与科技事业,使之成为改善环境状况的动力;
(11)从事每项活动前,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采取预防措施。
P129下思考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尊重各国主权,照顾各国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发达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较高的发展阶段,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才能达到更高的生态环境阶段;而发展中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开始关注资源和生态问题。
P131思考
1.按每人每天0.6千克食物计算:1 300 000 000 000千克÷(0.6千克/人×365)=5 936 073 059人
2.结合自己现实情况回答。
P131作业题
1.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环境恶化又会阻碍这些国家的发展。因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从公平性原则看,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国政府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我国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
2.河北张家口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发电,促进经济发展;风能、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持续发展;发展风能、太阳能发电能提高居民收入,达到脱贫致富,社会持续发展。
3.(1)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相当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金山银山相当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2)绿水青山是重点、是根本。
(3)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浙江一些地方发生了对绿水青山造成破坏的现象,为此,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环境的治理与生态的修复工作,重新恢复绿水青山。特别是近年来,浙江省大力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行动、“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等工作,对破坏了的环境进行深入广泛的整治,擦洗了浙江大地上的污垢,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重塑了绿水青山的美丽景象。早春时节的浙江大地,满目绿水青山,令人流连忘返。2015年羊年春节,仅杭州、嘉兴、湖州三市,接待的中外游客就超过了7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71亿元。
公平性原则
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和责任公平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
共同性原则
全球协调一致共同奋斗,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时期
生产力水平
人地关系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原始
文明
低下且发展缓慢
被动地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
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
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农业
文明
耕作、灌溉技术得到发展,对自然的开发利用
程度加大
人类试图改造自然,对自然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加
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农业自然资源
环境遭到破坏,如大规模地开垦耕地使大面积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农田扩张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等
工业
文明
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极大地提高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
化
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
环境问题日趋尖锐,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步从局部扩展到全球
现代
文明
空前
发展
重新认识人地关系,提出人地协调的新型伙伴关系
在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探求人地和谐统一,推动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逐步趋向协调,环境问题逐步得到控制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
例证
公平
性原
则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我国的扶贫攻坚计划
持续
性原
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我国沿海渔场实行伏季休渔制度;牧场实行轮牧制度;倡导节约用水
共同
性原
则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与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联合国举行气候峰会,应对气候变暖;建立世界环保联盟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观念
传统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
发展观
发展就是经济增长,GDP是唯一衡量标志
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追求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技进步
资源观
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其价格只反映开发利用所耗费的劳动,忽视资源本身的价值
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
环境观
只认识到自然资源的价值,忽视自然环境的价值
要达到具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式,以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以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伦理
道德
观
人类是自然界的中心,是使万物臣服的精灵
人类只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
消费观
鼓励消费以刺激生产
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生产时尽量少投入、多产出,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
社会行为
政府行为
市场行为
公众行为
含
义
概念
国家的管理行为
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
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主体
行为
国家及其各级的各种组织机构
市场主体,如企业、个人等
公众
环境效应
其政策和规划行为,尤其是涉及资源开发利用或经济发展的规划行为,往往对环境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企业的生产活动一般会直接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公众造成的环境问题比重增大,加剧了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标
依靠政策、法规、机制保障
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调整价值观和生活习惯
项 目
含 义
循环经济
①农业资源得以再生;②综合效益突出;
③实现良性循环
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
工业
清洁生产
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的一种模式。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配置,二是清洁的工艺,三是清洁的产品
农业
生态农业
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项 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
资源利用率
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
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处置
污染和废弃物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反复循环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
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导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主干知识点的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教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节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人口空间分布与发展预测,国土资源监察,车辆导航调度,旅游信息查询,城市规划与评价,数据库的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