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
-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分册一专题三名篇名句默写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分册一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增分方案第三步第1讲读诗技法和选择题的解法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分册一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增分方案第三步第3讲诗歌的表达技巧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分册一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增分方案第一步第2讲宋代诗人(词人)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分册一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增分方案第一步第1讲唐代诗人 学案 0 次下载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讲义:分册一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增分方案第三步第2讲诗歌的形象
展开第2讲诗歌的形象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歌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的。因此,鉴赏古代诗歌,首先要把握诗歌形象。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鉴赏能力,即把握形象特点,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考点一 事物形象(意象)[是什么——由教材知]回扣教材请指出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所用的意象。提示: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回之鸟。认知考点事物形象,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事物形象包括两类:①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②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如“雁”往往与两情交往、思乡念亲和孤独连在一起。 [怎么考——由高考知]1.(2012·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野 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答: 解析:题干中的“颔联”明确了鉴赏的范围,“野菊形象”明确了鉴赏的对象。第一步,解答时要结合意象的固有内涵分析,菊花在古诗词中是高洁的象征。在这首诗中,注释的内容和颔联也表明了野菊的这一内涵。另外,“在野”点明了野菊生长的地点,“幽色”点明了野菊的颜色,“妙香”点明了野菊的气味。第二步,将“物”与“人”巧妙地连接起来。野菊高洁,正是为了说明人像野菊一样,也具有高洁的品格。答题时联系菊花的常见内涵,抓住反问句,便可得出野菊的形象。参考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欣赏而减掉自己的幽香。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野菊应该嘲笑东篱下被人赏识的家菊,因为它还媚求陶渊明的赏识。2.(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 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 解析: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前,第二个“酒”出现在作书后。作书前,诗人把“酒”比作进军的旗鼓,把“笔”比作杀敌的刀槊,以书前喻战前,是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给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作书后,诗人以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心情,表现出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饮之惬意,瞬间胜利之迅疾,狼烟尽扫之自豪。参考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我的胸中藏有数不尽的用兵韬略,但却因找不到报国的门路而白白浪费了这些惊人的才华。我只好在醉中作草书,以酒作为旗帜战鼓,以笔作为大刀长矛,笔势奔放急骤,像是银河从天而泻一般。在端溪石砚中磨出浓浓墨汁,烛光与墨色相互映射,下笔纵横飞舞,气势磅礴。转眼间,我收起书卷,又端起酒杯,如同看见了山河万里清平的气象。 [怎么答——内化方法]一、答题方法1.鉴赏方法——因“物”寻“志”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鉴赏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即先要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析。在鉴赏中,要注意根据色调、色彩、时令等,辨析意象特征:(1)关注时令、色彩。古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2)关注冷暖色调。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要注意修饰事物形象的副词、形容词。暖色调物象,例如红花、暖阳等,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例如黑云、枯草等,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2.审题、答题规范——关注提问方式,答题紧扣“物”“志”鉴赏物象题的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如“该诗(联、阕)描绘了泉的什么形象?”。答题时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二、答题模板三、知识拓展常见意象内涵松梅菊竹寓高洁,借月把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落叶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寓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这样练——创意设计]读懂强化练1.下列对上面《野菊》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阳有赏菊的习俗,首联写野菊在世默默无闻,既未被文人采用以登上文坛,更未受世俗钟爱。B.“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两句,既写形态又写精神,对野菊的姿色、芳香和品性作了生动的描绘。C.颈联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一枝黄”比喻“淡黄色的野菊花”,“一枝黄”与“半山碧”色彩互相映衬,画面优美。D.(衔接教材)本诗所写菊花之形象与陶诗笔下菊花之形象有区别:陶诗笔下的“菊”有献媚邀宠的一面。解析:选C C项,“比喻”应改为“借代”。2.下列对上面《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E.(链接教材补加)这首诗和李白的《蜀道难》一样,都运用了贴切生动的比喻和奇特丰富的想象。解析:选D D项,第三联应理解为“在端溪石砚中磨出浓浓墨汁,烛光与墨色相互映射,下笔纵横飞舞,气势磅礴”,这是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渲染出诗人纵横走笔的磅礴气势。考点针对练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感遇十二首(其四)①张九龄孤鸿海上来,池潢②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③患人指,高明④逼神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注] ①本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时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做宰相,与牛仙客一起把持朝政,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②池潢: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③美服:华美的服饰,指尊贵之人。④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西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以大海衬托孤鸿,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B.诗的三至六句以双翠鸟营巢三珠树、珍木巅上,影射李林甫、牛仙客窃据高位,终将被“金丸”射中。C.“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两句在艺术技巧上继承了屈原《离骚》的写法,以美草香花比喻品质高洁。D.这首诗在结构上首尾照应,布局缜密,首尾写鸿雁,中间六句“侧见”领起,写“翠鸟”的招摇及对它的警告。解析:选C C项,“在艺术技巧上继承了屈原《离骚》的写法,以美草香花比喻品质高洁”错,这里没有运用香草美人的技巧,而是运用典故,告诫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外露,就怕别人将你作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2)这首诗塑造孤鸿形象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答: 解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写孤鸿是为了写自身。前两句写孤鸿经历风浪,遇事后小心警惕,联系注释可知,这是表现诗人被李林甫、牛仙客等人排挤出朝廷的孤独失落和内心的警惕。三至六句写双翠鸟高高营巢在珍贵的三珠树上,自以为安乐,实际上是嘲讽李林甫、牛仙客窃据高位,不可一世。然后诗人借孤鸿的口吻对他们提出警告——“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忠告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外露,就怕别人将你作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两句,以鸿雁的口吻道出自己不慕名利,希望退隐之意。参考答案:诗人以孤鸿自喻,托物言志。以孤鸿的失群、寂寞象征自己被排挤出朝堂、无人支持的孤独和失落;以孤鸿的翱翔苍穹与双翠鸟的占据宝树高位做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身居高位的李林甫、牛仙客之流的讽刺和警告;借助孤鸿之口,流露出自己看淡名利、有意退隐的情感。 孤傲的鸿雁自惊涛骇浪的海上而来,却连护城河也不敢眷顾。但是就在连鸿雁不敢眷顾的地方,鸿雁侧目见到了两只华丽的翠鸟正在华美的三珠树上栖息。珍贵之木的高处啊,难道不怕猎人的金弹丸?身着华美服饰要担心他人的指责与打压,高明之位会让神鬼都深感厌恶。今日的我在冥冥之中遨游,那些猎人虽然渴望猎取,可又将从何处去猎取呢?考点二 人物形象[是什么——由教材知]回扣教材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塑造了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提示:塑造了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主人公形象。2.《琵琶行》一诗中塑造的人物是琵琶女,其形象特征是技艺高超、年老色衰、沦落江湖;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白居易),其形象特征是怀才不遇、沦落江湖、忧愁痛苦。认知考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两大类。抒情主人公形象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是“诗化了的作者”;而对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则要分析其肖像、动作、神态、性格、情感、处境等,因为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怎么考——由高考知]1.(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答: 解析:分析诗人的性格,除知人论世外,须从理解诗句传达的情感入手。首联诗人明显是化用王勃的名句抒情,所以了解王勃的名句,理解其传达的情感是关键。王勃原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苏轼化用这两句,显然也有此意。根据以上分析,概括诗人性格,并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我们隔着云海遥遥相望,见不到面已经多年了,哪会因这次远行而添悲伤呢?你应该不辞远道骑马的辛劳,冒着风雪到那里去,让骄傲的胡人见识见识不可多得的人才。你置身沙漠要时常回头望望自己的国家,思恋湖山时做梦也要梦到杭州的湖光山色。要是单于问起你的家世来,你可别把自己说成是中原的第一流人物呀!2.(2014·山东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答: 解析:(1)从诗中“楚酒”“山瓢”等意象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特点。陈居士的兴趣爱好:饮酒。(2)从人物的情态、举止等描写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特点。“三日醉”“愁时引睡”等情态描写,表现陈居士的性格特点:洒脱、豪放。“亭角寻诗”“推户寻诗”等细节描写,表现陈居士的形象特点:高雅的情趣追求。(3)从注释“居士:指文人雅士”和身份等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居士:指文人雅士”透露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文人,有雅趣。参考答案: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楚酒使人倦怠,我接连醉了三天,谁料到春雨过后鲜花竟红遍满园。可惜没有人能画出我惆怅的影像,在亭角寻觅诗句却只有清风把两袖涨满。 请不要嘲笑我好酒贪杯,苦恼中只有它能催我入睡。醒来时推门出去寻觅诗句,伴着明月在高耸的大树间徘徊。[怎么答——内化方法]一、答题方法“两要”“三抓”鉴赏人物形象(一)两要1.要区分形象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区分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2.要知人论世回顾平时对作者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政治主张的了解,可以初步断定人物的形象特征。如前面T1,根据以前对苏轼的了解,可知苏轼的性格是乐观、旷达、豪迈的。结合注释,可以明确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二)三抓1.抓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2.抓描写,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如前面T2,“楚酒困人三日醉”一句中“醉”就是一个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洒脱”。3.抓意图,注意联想古人写诗时,常通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的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析。二、答题模板三、答题术语形象类型教材链接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爱恨情长、感时伤别柳永的《雨霖铃》。历经磨难、坚持追求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寂寞愁苦、身世飘零李清照的《声声慢》。 [这样练——创意设计]读懂强化练1.上面《送子由使契丹》的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F.(链接教材补加)本诗用典方式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致,都属于用事。解析:选BD 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D项,“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错。这两项都是从苏轼要求弟弟苏辙谦虚处世的角度分析的。结合诗歌内容及注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的安全的考虑,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2.下列对上面《寻诗两绝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B.“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景色,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反衬了陈居士的孤独。C.第一首绝句中,作者畅饮了楚地的美酒,酣醉三日不醒,此时小园里的花儿,经历了雨水的洗拂,洗出了分外明艳的红色。D.第二首绝句中,作者强调了美酒的作用。酒这个东西,在忧愁之时,能让你酣然大睡,其功至高至奇,切切不可轻忽。E.(衔接教材)这两首绝句,是陈与义自述其创作情状的,“陈居士”和《饮酒》中的陶渊明相似。解析:选B B项,“反衬了陈居士的孤独”理解错误。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是月下美景,衬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考点针对练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梅花引·荆溪阻雪蒋 捷①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②,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③。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注] ①蒋捷是南宋词人,本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②灯晕舞:昏暗的灯光摇晃不定。③木棉裘:以木棉为絮的冬衣。(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词首句“白鸥问我泊孤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白鸥的口,说出了词人孤舟夜泊的境况。B.“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巧用反问,回答了前句提出的问题,词人泊船是因为受到大雪阻挡。C.“花外楼,柳下舟”两句虚实结合,写了词人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借繁华景物抒发愉悦之情。D.“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渲染了词人此刻所处的环境之恶劣:天色昏黄,雪花纷飞,冰冷刺骨。E.(衔接教材)这首词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样,都传达了对破家亡国的伤痛之情。解析:选CE C项,“花外楼,柳下舟”两句回忆了词人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只是虚写,也没有抒发愉悦之情。E项,这首词传达的是对破家亡国的伤痛之情,而辛词传达的是想要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悲愤情感。★(2)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中“我”的形象。答: 解析:首先简要概括“我”的特点,“阻雪”暗示“我”的处境,“锁眉头”“愁”暗示“我”的心情,“冷清清”表明了“我”的心境。由此可以概括“我”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最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忆旧游”“愁”等是理解情感的关键。参考答案:本词刻画了一位因雪阻而滞留他乡的愁苦、孤寂的游子形象。词中,词人紧锁眉头(神态)。“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的心灵独白(心理),写出了无限的愁绪无以排遣,想象梅花和雪也该和“我”一样满腹惆怅吧。同时写出了雪中的凄凉之景,侧面烘托出了词人的这一形象,表现了词人惜别怀远之情。那自由自在的白鸥问我:“怎么在这儿停舟?是被迫身留,还是愉悦心留?若是愉悦心留,又为何愁云锁眉头?”江风拍打着船窗的小帘,灯影儿摇曳不休。独对孤灯闲影,冷清清、无聊赖,忆念旧时游。呵!旧游呵,旧游!今日可否仍在心头?只记得花外有楼柳下系舟。梦魂呵,梦魂!梦魂儿飞不到,让寒水空自流。漠漠的黄云,将木棉衣湿透。都说没有人似我一般愁,今夜飞雪,有梅花似我一般愁。 考点三 景物形象(意境)[是什么——由教材知]回扣教材试比较“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意境上的不同。提示:前句意境属豪放类,雄浑开阔。借助“平野”“大江”等阔大意象,营造雄浑开阔的意境,借以表达作者的渺小与孤独。后句意境属婉约类,凄清冷寂。早上醒来,不见情人,但见杨柳稀疏,晓风习习,残月斜照,整个画面显得孤独冷清,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后的凄凉伤感。认知考点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即意象,在前面已讲解),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怎么考——由高考知]1.(2018·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 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重点词语的含义,如“平畴”指平旷的田野,“怀新”指孕育着新的生机。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这两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参考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先师孔子留遗训,“君子忧道不忧贫”。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日落之时相伴归,取酒慰劳左右邻。掩闭柴门自吟诗,姑且躬耕做农民。2.(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金陵望汉江李 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 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 解析:第一问考查描写了什么景象,要指出写到了哪些景物,具体描绘画面内容,并指出画面的特点。第二问是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考查,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诗歌前四句写诗人在金陵看到长江远去的浩大气势:长江绵延曲折长达万里,分出的多条支流就如同巨龙盘踞;江水四溢,在中华大地上泛滥,波涛汹涌,迅疾奔流,水势浩瀚,气势宏大。这样写,既渲染了长江下游的雄壮气象,也为下文歌颂大唐盛世蓄势。参考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长江绵延曲折长达万里,分出的多条支流就如同巨龙盘踞。江水四溢,在中华大地上泛滥,波涛汹涌,迅疾奔流,水势浩瀚,气势宏大。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须沧海垂钓而罢竿了。 [怎么答——内化方法]一、必备知能鉴赏诗歌景物形象“3要”1.要明确写景的主要技巧如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渲染烘托等表现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远近高低等角度位置变化,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描写方法。2.要掌握表现写景特色的名词术语如有声有色、清新明丽、宁谧清幽、淡泊悠远、空灵飘逸、宏大壮观、博大雄浑等。3.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果题干要求概括景物特点或者只问写了哪些景象,则只需要提炼出景物并简要概括出特点即可。如果题干明确要求结合诗句分析,就需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描述或者分析,拟写的答案要包含景物、景物特征、所用手法技巧、景物的表达效果,有时还要提及表达的情感等。二、答题模板1.画面描述“3步骤”2.意境赏析“4步骤”三、答题术语动景类活泼、热烈、喧闹、热闹、繁丽、富庶……静景类恬静、幽静、清幽、静谧、明净、澄清……悲凉类清冷、寥落、萧条、冷寂、孤寂、寂寥……苍茫类辽阔、宏阔、壮丽、高远、深远、雄浑……细腻类朦胧、缠绵、清新、清丽、淳朴、和谐…… [这样练——创意设计]读懂强化练1.下列对上面《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E.(链接教材补加)诗中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描写,和《归园田居》一样,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解析:选A A项,“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的说法不当。诗中“先师”指孔子。前两句陈述孔子的遗训,即作为一个士人,应该以追求“道”为终极目标,不应该为贫穷而担忧,真正担忧的应是难以追求和实践的对“道”的要求。诗人立志躬耕,并非“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而是诗人觉得孔子的遗训可记而不可及,孔子的理想、精神难以企及,这也是诗人一种自谦的说法。2.下列对上面《金陵望汉江》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用典自然,文辞大气,气势磅礴,最后用“任公子东海钓巨鱼”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喻言江汉宁静,地无巨寇,则王者之征伐可除也”的理想。B.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写出了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切中题旨,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C.后四句并不是单纯而热烈地歌颂盛世,在一派祥和安宁之中,也透露出英雄末路的淡淡悲哀。D.(衔接教材)这首诗和郦道元的《三峡》一样,都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雄奇险拔的景色。解析:选C C项,“也透露出英雄末路的淡淡悲哀”理解错误,这首诗表达的是盛世才子的惆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考点针对练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晚书山家屋壁贯 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注]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 (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1)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暗颂了村民的勤劳。B.“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C.“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解析:选C C项,“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与诗意不符。★(2)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答: 解析:解答第一问时要用优美的语言把前三句的景象描绘出来,要结合诗句中的意象,要概括意境的特点。“如家禽”说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水香”“桑柘深”等展现了景物静谧、青翠,物产丰富的特点,由此可以解答第一问。解答第二问时首先要结合诗句内容,因为是开篇的写景句,所以要考虑其在营造氛围、引起下文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还要结合诗歌的情感分析其作用,因为田园生活如此美好,所以自然有作者对这种生活的肯定与向往之情。参考答案:第一问:前三句写池塘里蒲草森森,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桑树和柘树到处都是,显得翠色葱茏,描绘了山村晚春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的景象。第二问:渲染了山村静谧安恬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和谐安宁的山村生活做了铺垫;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黑压压一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鸳鸯在水中嬉戏好像家禽。村前村后田间地头桑柘多茂盛,东邻西舍界限分明彼此不相侵。养蚕女在前面清澈的溪中洗茧,牧童吹着短笛穿衣在水中洗浴。山翁好客热情挽留我一住再住,笑着指点西坡说瓜豆就要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