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化学苏教版选修4精品教案
苏教版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课时练习,共4页。
系列微专题3: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中和滴定操作不仅适用于酸碱中和反应,还可迁移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测定。1.原理: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或者间接滴定一些本身并没有氧化性或还原性,但能与某些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的物质。2.试剂:常见的用于滴定的氧化剂有KMnO4、I2、K2Cr2O7等。常见的用于滴定的还原剂有亚铁盐、草酸、维生素C等。3.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指示剂有三类:(1)氧化还原指示剂。(2)专用指示剂,如在碘量法滴定中,可溶性淀粉溶液遇碘标准溶液变蓝。(3)自身指示剂,如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时,滴定终点时溶液呈现高锰酸钾溶液的浅红色。4.实例(1)KMnO4滴定H2C2O4溶液原理:2MnO+6H++5H2C2O4===10CO2↑+2Mn2++8H2O。指示剂:酸性KMnO4溶液本身呈紫红色,不用另外选择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2)Na2S2O3滴定碘液原理:2Na2S2O3+I2===Na2S4O6+2NaI。指示剂:用淀粉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的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已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和草酸钠、二氧化硫等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C2O+H+―→CO2↑+Mn2++H2O(未配平)。现称取草酸钠(Na2C2O4)样品1.34 g溶于稀硫酸中,然后用0.20 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其中的杂质不跟高锰酸钾和稀硫酸反应),达到终点时消耗了15.00 mL的高锰酸钾溶液。①KMnO4溶液应盛放在________(填“酸”或“碱”)式滴定管中。②判断滴定达到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样品中草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2)请写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二氧化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①KMnO4溶液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管,应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②KMnO4溶液本身有颜色,在草酸钠没有被消耗完之前,溶液是无色的,当草酸钠反应完后,溶液中因存在MnO而呈浅红色;③由得失电子守恒原理得2n(Na2C2O4)=5n(KMnO4),n(Na2C2O4)=7.5×10-3mol,w(Na2C2O4)=7.5×10-3mol×134 g·mol-1÷1.34 g×100%=75%。(2)KMnO4与SO2反应时,SO2被氧化成SO,MnO被还原为Mn2+。答案:(1)①酸 ②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③75%1.中和滴定是一种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的定量分析方法。实际工作中也可利用物质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进行类似的滴定分析,这些滴定分析均需要通过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下列对几种具体的滴定分析(待测液置于锥形瓶内)中所用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的溶液颜色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用标准酸性KMnO4溶液滴定Na2SO3溶液以测量其浓度:KMnO4——浅红色B.利用“Ag++SCN-===AgSCN↓”原理,可用标准KSCN溶液测量AgNO3溶液浓度:Fe(NO3)3——浅红色C.利用“2Fe3++2I-===I2+2Fe2+”,用FeCl3溶液测量KI样品中KI的百分含量:淀粉——蓝色D.利用OH-+H+===H2O来测量某盐酸的浓度时:酚酞——浅红色C [A中利用过量KMnO4本身的颜色来确定终点;B中利用Fe3+能与KSCN结合成Fe(SCN)3,浅红色为终点;C中只要反应一开始就有I2生成,溶液就呈蓝色,无法判断终点;D中酚酞由无色滴定到浅红色为终点。]2.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S2O+I2===2I-+S4O)。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________;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_______及二氧化碳。(4)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mg·L-1。 (5)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定结果偏________(填“高”或“低”)。解析:(1)取水样时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能保证所取水样中溶解氧量与水体中实际溶解氧量基本相同,以减小实验误差。(2)根据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反应生成MnO(OH)2,可写出固氧的反应为O2+2Mn(OH)2===2MnO(OH)2。(3)由于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无需用容量瓶,只需粗略配制,故配制Na2S2O3溶液时,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量筒;所用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这样能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和CO2,且能杀菌。(4)根据Ⅱ可知MnO(OH)2能将水样中的I-氧化为I2,滴定过程中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在滴定终点前淀粉遇I2变蓝,达到滴定终点时,I2完全被消耗,溶液蓝色刚好褪去。根据关系式O2~2MnO(OH)2~2I2~4Na2S2O3,结合消耗n(Na2S2O3)=a mol·L-1×b×10-3L=ab×10-3mol,可求出100.00 mL水样中溶解氧的质量为ab×10-3mol×32 g·mol-1=8ab×10-3 g=8ab mg,则该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8ab mg÷0.100 00 L=80ab mg·L-1。(5)滴定完成时,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读取的Na2S2O3为标准液体积偏小,根据关系式O2~4Na2S2O3,可知测定的溶解氧的含量偏低。答案:(1)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2)O2+2Mn(OH)2===2MnO(OH)2(3)量筒 氧气(4)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 80ab(5)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微专题49 酸碱中和滴定与图像的拓展-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文件包含微专题49酸碱中和滴定与图像的拓展-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原卷版doc、微专题49酸碱中和滴定与图像的拓展-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0)mL,海带中碘含量的测定,请根据要求填空,0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苏教版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第1课时课时练习,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