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设计
展开课时2 氧化剂和还原剂
目标与素养:1.了解氧化剂、还原剂及表现的性质。(宏观辨识与变化观念)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如守恒规律、强弱规律、转化规律等。(科学探究与证据推理)
一、氧化剂和还原剂
1.含义及关系
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1)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生成的物质。
(2)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生成的物质。
4.氧化性和还原性
(1)氧化性和还原性
——
——
(2)基本概念的关系
①氧化剂氧化性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②还原剂还原性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微点拨:
氧化还原反应中各概念间的关系
二、生产、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被氧化为氧化产物。 ( )
(2)在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可以是两种也可以是一种物质。
( )
(3)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非金属单质只有氧化性。 ( )
(4)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数目越多,该金属的还原性越强。
( )
[答案] (1)× (2)√ (3)× (4)×
2.下列反应中,水作还原剂的是( )
A.2Na+2H2O===2NaOH+H2↑
B.CaO+H2O===Ca(OH)2
C.3NO2+H2O===2HNO3+NO
D.2F2+2H2O===4HF+O2
[答案] D
3.在下列反应中:
K2Cr2O7+14HCl(浓)===2KCl+2CrCl3+3Cl2↑+7H2O
(1) 元素被氧化, 是氧化剂。
(2) 是氧化产物, 发生氧化反应。
(3)在参加反应的盐酸中,起还原剂(被氧化)作用的HCl与起酸性作用的HCl的质量比为 。
[答案] (1)氯 K2Cr2O7 (2)Cl2 HCl (3)3∶4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比较
2.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判断
1.有A、B、C、D四种物质,已知它们能发生下列反应:
①A2++B===B2++A ②A2++C===C2++A
③B2++C===C2++B ④C2++D===D2++C
由此可推知,各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氧化性:A2+>B2+>C2+>D2+
B.氧化性:D2+>C2+>B2+>A2+
C.还原性:A>B>C>D
D.还原性:D>C>A>B
A [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比较的一般规律是
+―→+
根据上述关系,由①知,氧化性:A2+>B2+,还原性:B>A;由②知,氧化性:A2+>C2+,还原性:C>A;由③知,氧化性:B2+>C2+,还原性:C>B;由④知,氧化性:C2+>D2+,还原性:D>C。综合①~④可得,氧化性:A2+>B2+>C2+>D2+,还原性:D>C>B>A。]
2.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16H++10Z-+2XO===2X2++5Z2+8H2O
②2A2++B2===2A3++2B-
③2B-+Z2===B2+2Z-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发生反应Z2+2A2+===2A3++2Z-
B.Z2在①③反应中为还原剂
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XO>Z2>B2>A3+
D.X2+是XO的还原产物
B [A项,根据方程式③可知Z2的氧化性强于B2,根据方程式②可知B2的氧化性强于A3+,所以溶液中可发生反应Z2+2A2+===2A3++2Z-,正确;B项,Z2在①③反应中分别为氧化产物和氧化剂,B错误;C项,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XO>Z2>B2>A3+,C正确;D项,①中X元素的化合价由+7降低到+2,X2+是还原产物,D正确。]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的其他两条依据
(1)根据反应条件来判断
当不同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与同一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时,反应越易进行,则对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之越弱。
(2)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
同一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被不同氧化剂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例如:2Fe+3Cl22FeCl3 Fe+SFeS
氧化性:Cl2>S。
判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此类似。
氧化还原反应的三条重要规律及应用 |
1.守恒规律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
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2.价态规律
(1)高低规律
元素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
元素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元素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
应用: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2)归中规律
①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高价态+低价态―→中间价态,遵循“只靠拢,不交叉”的规律。有下列三种情况:
②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应用:判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
(3)歧化规律
同种元素的中间价态生成高价态和低价态,即中间价态―→高价态+低价态。
3.先后规律
(1)同一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混合,还原性强的先被氧化。
(2)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混合,氧化性强的先被还原。
应用: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或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3.用0.1 mol·L-1的Na2SO3溶液30 mL恰好将2×10-3 mol 的XO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
A.+1 B.+2 C.+3 D.+4
D [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设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x,则有0.1 mol·L-1×0.03 L×(6-4)=2×10-3 mol×(7-x),解得x=4。]
4.已知G、Q、X、Y、Z均为含氯元素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转化关系(未配平):
①G→Q+NaCl
②Q+H2OX+H2
③Y+NaOH―→G+Q+H2O
④Z+NaOH―→Q+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氯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A.G、Y、Q、Z、X B.X、Z、Q、G、Y
C.X、Z、Q、Y、G D.G、Q、Y、Z、X
A [由①得出Q中氯元素价态高于G,因为G必需介于Q和-1价的Cl之间,-1价为氯元素的最低价;将该结论引用到③,Y介于Q与G之间,故有Q价态高于Y,Y价态高于G;分析②:H2O中的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则Q中的氯元素转变为X中的氯元素,化合价必升高,则得出X价态高于Q;最后分析④:Z介于Q、X之间,则X价态高于Z,Z价态高于Q。]
5.向含有硝酸铜、硝酸锌、硝酸铁[Fe(NO3)3]、硝酸银各0.1 mol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0.1 mol铁粉,充分搅拌后,铁溶解,溶液中不存在Fe3+,同时析出0.1 mol银。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氧化性:Zn2+>Cu2+>Fe3+>Ag+
B.Fe3+的氧化性大于Cu2+
C.反应后,溶液中Cu2+与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1 mol铁可还原2 mol Fe3+
A [根据题意,加入0.1 mol Fe,先还原Ag+和Fe3+,故Ag+、Fe3+的氧化性比Cu2+、Zn2+的强。]
用电子守恒法解题的一般步骤
(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2)找准相应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注意化学式中的粒子个数)。
(3)根据题中给出物质的物质的量和电子守恒列等式:
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
系列微专题2: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配平方法
1.配平原则
2.化合价升降法配平的一般步骤(以C与浓HNO3反应为例)
(1)标注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2)求升降总数
(3)根据升降数目的最小公倍数确定氧化剂、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进而确定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化学计量数。
(4)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C+4HNO3(浓)CO2↑+4NO2↑+2H2O
(5)检查两守恒:原子守恒和电子守恒。
3.三种配平技巧
(1)倒配法:适用于氧化剂与还原剂为同一物质。如:
3S+6KOH===2K2S+K2SO3+3H2O。
(2)补加法:适用于部分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物质反应。如:
3Cu+8HNO3===3Cu(NO3)2+2NO↑+4H2O。
(3)电荷守恒法:适用离子方程式。如:
2MnO+10Cl-+16H+===2Mn2++5Cl2↑+8H2O。
(1) NH3+ O2 NO+ H2O;
(2) MnO2+ HCl(浓) MnCl2+ Cl2↑+ H2O;
(3) Cl2+ KOH KCl+ KClO3+ H2O;
(4) Fe+ H++ NO=== Fe2++ NO↑+ H2O。
[答案] (1)4 5 4 6 (2)1 4 1 1 2
(3)3 6 5 1 3 (4)3 8 2 3 2 4
1.吸入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由此推断Na2SeO3的作用是 ( )
A.作还原剂
B.作氧化剂
C.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
A [活性氧具有强氧化性,NaSeO3具有还原性,作还原剂。]
2.已知反应:
①Cl2+2KBr===2KCl+Br2;
②KClO3+6HCl===3Cl2↑+KCl+3H2O;
③2KBrO3+Cl2===Br2+2KClO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BrO3>KClO3>Cl2>Br2
B.①中KCl是氧化产物,KBr发生还原反应
C.③中1 mol氧化剂参加反应得到电子2 mol
D.反应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
A [B项,KCl为还原产物,KBr发生氧化反应;C项,1 mol 氧化剂得到(5-0)mol e-;D项,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3.24 mL 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 0.02 mol·L-1的K2Cr2O7(重铬酸钾)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
A.+2 B.+3 C.+4 D.+5
B [令其化合价为+x价,根据电子守恒知20×0.02×2×(6-x)=24×0.05×(6-4),解之:x=3。]
4.焊接钢铁时常用的焊药为氯化铵,其作用是消除焊接处的铁锈。发生的反应体系中共有六种物质:NH4Cl、FeCl3、N2、Fe2O3、Fe和X。
(1)根据题意,可判断出X是 (写化学式)。
(2)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 ,若反应生成3 mol N2,则Fe2O3能 (填“失去”或“得到”) mol电子。
[解析] (1)根据焊药为氯化铵,其作用是消除焊接处的铁锈可知反应物为NH4Cl、Fe2O3,则该反应的生成物为FeCl3、N2、Fe和X,根据元素守恒可知X中含有H、O元素,则X为H2O。
(2)由反应物和生成物可知,NH4Cl+Fe2O3―→Fe+FeCl3+N2↑+H2O,该反应Fe元素的化合价由+3降低为0,N元素的化合价由-3升高到0,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可配平该方程式。
(3)由该方程式可知,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NH4Cl;Fe元素的化合价从+3降低到0,得到3个电子,若生成3 mol N2,则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 mol×3×2=18 mol。
[答案] (1)H2O
(2)6NH4Cl+4Fe2O3===6Fe+2FeCl3+3N2↑+12H2O
(3)NH4Cl 得到 18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案及反思,共7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案及反思,共11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