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6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选修6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共2页。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教学建议一、充分利用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示意图本节主要从人地关系这个问题入手,对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历程进行梳理,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人与环境关系的实质。归根结底,人与环境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不协调,则出现环境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人类发展阶段示意图,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二、联系可持续发展案例,学习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观比较抽象,学习时联系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案例,以丰富教学内容。采用直观教学、活动教学、讲练结合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夯实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地理学习兴趣;通过材料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比较联系法等发展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意识。参考资料一、中国古代的人地关系思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公孙丑》,体现的是人定胜天的思想。“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出自荀况《天论》,他主张在与大自然斗争中努力掌握大自然的规律来改造地理环境,体现了天人相关论的思想。“地者政之本也,辨于土而民可富”出自《管子·地员》。“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出自《齐民要术·种谷·第三》,都主张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三种人地关系理论人地关系理论产生前提核心思想产生结果理论评价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低,对地理环境依赖性强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束缚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对人地关系的一种极端认识人类中心论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为提高,人类陶醉于“伟大的胜利”之中,自认为能为所欲为人可以超越自然环境,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人类的能动的反作用可以决定一切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恶化,并反作用于人类自身,影响到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对人地关系的另一种极端认识人地协调论进入20世纪60年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开始反思并意识到以往经济行为所存在的问题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是建立在对人地关系正确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指导人地关系研究及实践的新思维观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优质教学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探究1,活动探究2,活动探究3,活动探究4,活动探究5,活动探究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精品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探究1,活动探究2,活动探究3,活动探究4,活动探究5,活动探究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1.1 地球自转的意义 教案,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