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新一线大一轮中图版讲义:模块一第二章第六讲内力作用与地貌
展开第六讲内力作用与地貌
(对应学生用书P1)
一、地质作用
1.定义: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的统称。
2.分类
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1.岩浆活动
2.地壳运动
分类
3.地震
(1)成因:地球内部能量急剧释放的表现。
(2)按发生原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冲击地震、诱发地震。
(3)震级与烈度: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表面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用烈度表示。
4.变质作用
岩石变质作用―→变质岩
【注】 准确理解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
(1)同时存在,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结果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
(2)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
(3)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联】 (1)“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对于复杂的褶皱,不能仅从地表形态上区分,而应根据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
(2)背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
【点】 常见的变质岩类型
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的结构和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新的岩石,即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及原有岩石如下:
原有岩石 | 花岗岩 | 石灰岩 | 页岩 | 砂岩 |
形成变质岩 | 片麻岩 | 大理岩 | 板岩 | 石英岩 |
考点一 地壳运动与构造理论 (对应学生用书P2)
(一)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
运动类型 | 水平运动 | 垂直运动 |
岩层运动方向 |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
对地形的影响 |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
举例 |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
(二)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
板块运动 | 张裂 | 相撞 | |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 ||
边界类型 | 生长边界 | 消亡边界 | |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 形成裂谷或海洋 |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
举例 |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 |
图示 |
[典题精研]
[典例] (2018·全国卷Ⅲ·节选)贝加尔湖(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 km。据此完成(1)~(2)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贝加尔湖比较狭长,而且与东部山地落差较大,结合题干信息“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断出贝加尔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集水形成的。第(2)题,由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该地区地壳还在不断下沉,湖盆加深,C对。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处于内陆,降水稀少,A错。入湖径流增多只会导致湖泊水量增多,与贝加尔湖湖水深度关系不大,B错。入湖泥沙增多会导致湖水深度变浅,D错。
[答案] (1)A (2)C
(变设问) 芬兰是千湖之国,下列湖泊与该国多数湖泊成因相似的是( )
A.贝加尔湖 B.密歇根湖
C.长白山天池 D.维多利亚湖
解析:选B 芬兰大多数湖泊与密歇根湖成因相似,都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贝加尔湖是断裂下陷形成的,长白山天池是火山湖,维多利亚湖是盆地积水形成的。
[集训冲关]
如图为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地的宏观地形是( )
A.海岭 B.海沟
C.地堑 D.裂谷
2.下列板块边界,最符合图意的是( )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解析:1.B 2.D 第1题,甲处在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交界带上,是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之下俯冲形成的海沟;海岭是海底火山;地堑是岩层相对两侧岩层下降形成的凹陷带;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凹陷带。故B正确。第2题,图示是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之下俯冲,大陆地壳被抬升形成山地;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是陆上山脉和海岭,与图示不符;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形成的是岛弧链,与图示不符;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是海岭,与图示不符;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是安第斯山,与图示相符。故D正确。
地形变速率是指每年地表产生变形变位的速度,如图为我国南方局部地区地形等变速率线(mm/年)图。完成3~4题。
3.与西侧相比,台湾东侧地壳上升速率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沉积较快 B.风力沉积较快
C.火山喷发强烈 D.地壳抬升较快
4.受地形变化影响,图示河流河口地区可能( )
A.三角洲面积缩小 B.地表趋于崎岖不平
C.河流下切更强烈 D.海水侵蚀作用增强
解析:3.D 4.D 第3题,与西侧相比,台湾东侧地壳上升速率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东侧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抬升较快,D对。沉积形成在地势低洼地区,不是地壳上升速率较快的原因,A、B错。火山喷发强烈形成火山地貌,不是地壳上升,C错。第4题,受地形变化影响,河流落差会减小,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携带到河口的泥沙减少,图示河流河口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可能会增强,D对。三角洲可能向内陆移动,面积不一定缩小,A错。地表趋于平坦,B错。河流下切减弱,C错。
考点二 地质构造及实践意义 (对应学生用书P2)
(一)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 | 褶皱 | 断层 | ||
背斜 | 向斜 | |||
判 断方法 | 从岩层形态上判断 |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判断 |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 ||
图示 | ||||
构 造 地 貌 | 未侵蚀地貌 | 常形成山岭 |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
侵蚀后地貌 |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 ||
图示 |
(二)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向斜 | 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
断层 | 地下水出露成泉 |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
煤矿 | 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 |
油、气 |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
避开断层 | 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 |
隧道避开向斜 | 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 |
隧道选在背斜 | 背斜的岩层呈天然拱形 |
[典题精研]
[典例] (2018·海南高考)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断层是X区和Y区的界线,两区存在的主要差异是X区各个岩层的海拔整体低于Y区,但X区和Y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却高度一致,可推知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也高度一致。后来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表层的玄武岩层,再后来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整体出现断裂,同时X区岩层整体相对下沉而Y区岩层整体相对上升,从而导致图示区域出现分异,故D选项正确。第(2)题,依据上题推理过程,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理应厚度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故C选项正确。
[答案] (1)D (2)C
1.(变设问) 下列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断层是受强大挤压力所致
B.与图中X地形相似的是华北平原
C.与图中Y地形相似的是长白山
D.图中地形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解析:选D 图中岩层没有发生弯曲,并且平直说明没有受到强大挤压力。X地形是断裂陷落而形成的,华北平原为河流冲积而成。Y地形为断块山,长白山为火山。图中地形既受内力作用也受外力作用。
2.(变题型) 图示地貌的形成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X相对下沉、Y相对上升。
解析:根据各岩层的相对位置首先判定先发生沉积作用,后发生岩浆活动,最后发生断层,形成图示地貌。
答案:沉积作用 岩浆活动 岩层(地壳)断裂
[集训冲关]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数字序号代表不同岩层。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图中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断层E形成时间早于岩层⑤
B.形成②③的内力作用相同
C.①受外力作用堆积形成山
D.岩层④断裂发生明显位移
2.研究地质构造对生产实践的意义是( )
A.a地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油、储气条件
B.b地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c地适宜建坝蓄水开发河流水能
D.d地有丰富的地表水可供开发
解析:1.D 2.A 第1题,断层E切断岩层⑤,说明它晚于岩层⑤,A错。②为岩浆岩,是岩浆活动形成的,③为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B错。①为火山喷发形成,C错。岩层④被断层E切断且明显发生位移,D对。第2题,a地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A对。b地为喷出岩,不是花岗岩,B错。c地有断层不适宜建大坝,C错。d地为喀斯特地貌,地表水缺乏,D错。
读某地岩层与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画的甲—丁四条河流中,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该河( )
A.发育于断层处,岩层破碎,侵蚀成河
B.发育于地堑处,地势低,汇水成河
C.发育于向斜处,地势低,汇水成河
D.发育于背斜处,岩层破碎,易侵蚀成河
解析:3.B 4.D 第3题,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图中所画的甲—丁四条河流中,甲、丙、丁都位于向斜构造部分,向斜槽部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不易形成河流,A、C、D错误。乙位于背斜顶部,易侵蚀成谷地,出现河流,B正确。第4题,该河发育于背斜处,岩层破碎,易侵蚀成河,C错,D对。图示岩层没有错动,没有断层形成,A、B错。
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图,回答5~6题。
5.Ⅳ单元地貌是(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死火山
6.Ⅱ单元地貌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 )
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
B.岩浆活动—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
D.流水侵蚀—褶皱弯曲—风力堆积
解析:5.C 6.A 第5题,Ⅳ有断层,Ⅳ应为断块山。第6题,Ⅱ单元岩层背斜顶部出现侵蚀缺失,后由于断裂陷落,下沉接受流水沉积而形成沉积物。
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常见图示]
图1 地质地貌示意图 | 图2 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 | 图3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 |
[判读技巧]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
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
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
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
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
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3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如图3中丙)。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
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图3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1中左侧岩层Ⅰ的存在。图2、图3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应用体验]
[典例] (2016·浙江高考·节选)如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下题。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1.从文字中获取关键信息
(1)“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根据地层分布判断地质构造。
(2)“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阶地高低与地壳抬升幅度有关。
2.从图表中获取解题信息
[答案] C
(2018·北京高考)如图所示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解析:选C 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A错误;据图可知,花岗岩没有发生错动位移,说明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错误;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岩石变质,C正确;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D错误。
(2018·江苏高考)如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2~3题。
2.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
3.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
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 D.第四系
解析:2.A 3.A 第2题,根据图中从甲地到乙地地层新老关系可判断,中间新(P)两侧老(C),为向斜构造;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从甲地到乙地地势为低—高—低。故选A。第3题,图中显示,丙处为泥盆系地层,直接出露地表,在此处往下钻探,只能发现比它更古老的地层,即志留系地层。
如图为武夷山脉某地岩层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上图中( )
A.③处因地壳张裂形成谷地
B.①处因地壳褶皱凹陷形成谷地
C.④处因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D.⑤处因地壳褶皱隆起形成山地
5.上图中④⑥两处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 )
A.由地壳水平运动挤压形成
B.由地壳水平运动拉张形成
C.由地壳垂直运动断裂形成
D.在岩浆运动产生的顶托力作用下形成
解析:4.C 5.A 第4题,③处因发生断层,受外力侵蚀而形成谷地,A错。①处因岩层断裂下沉,形成地堑构造,形成谷地,B错。④处为背斜构造,其顶部易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谷地,C对。⑤处中间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因槽部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D错。第5题,④⑥两处中间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是地壳水平运动挤压形成的,故选A。
[课时跟踪检测](对应检测卷P281)
一、选择题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与东西向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为向斜谷,河流自北向南流
B.甲处为背斜谷,河流自南向北流
C.若等高距为100 m,图示区域最大高差接近1 000 m
D.若等高距为100 m,陡崖最大相对高度接近200 m
2.图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褶皱 断层 岩浆侵入 沉积 岩浆喷出
B.褶皱 岩浆侵入 断层 沉积 岩浆喷出
C.沉积 褶皱 岩浆喷出 断层 岩浆侵入
D.沉积 褶皱 岩浆侵入 断层 岩浆喷出
3.图中形成岩浆岩的岩浆可能源于( )
A.岩石圈 B.下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
解析:1.B 2.D 3.C 第1题,从图中可知甲处为背斜,并且发育了河流为背斜谷,根据等高线可知河流自南向北流。第2题,图中的地质作用是先发生沉积作用形成岩层,然后受挤压作用形成褶皱,发生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1,后又发生断层将已形成岩层切断,最后发生岩浆喷出形成岩浆岩2。第3题,岩浆可能来源于软流层。
(2019·青岛五校联考)华山由花岗岩构成,山体形态如刀削斧劈般绝壁陡立。读华山和渭河平原地质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示地区主要地质构造是( )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塌陷
5.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岩浆入侵—流水沉积—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岩浆入侵
C.地壳下陷—流水沉积—岩浆入侵
D.岩浆入侵—断裂抬升—流水侵蚀
解析:4.C 5.D 第4题,结合图示信息,图中华山岩体相对上升,两侧岩体相对下降,满足断层断裂和错位的两个特征,故选C。第5题,由材料可知,华山由花岗岩构成,而花岗岩为侵入岩,因此首先应该是岩浆入侵,然后是断裂使地块相对上升形成地垒,最后是外力(流水、风力等)对山地进行侵蚀,故选D。
(2019·南阳检测)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沉海昏,立吴城”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 600多年。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沉积岩
B.庐山的隆起主要是由于断裂抬升
C.P地的地质地貌是背斜谷
D.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西移
7.结合材料判断,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 )
A.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
B.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
C.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
D.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
解析:6.B 7.A 第6题,根据图例判断,图示范围内的岩石有花岗岩,属于岩浆岩,A错;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形成的是断块山,B对;图示P地的地形开阔,不是谷地,C错;根据图示指向标可知,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向东南移,D错。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没有受到人为破坏,A对、C错;图示区域地质条件不稳定,环境变迁较大,B错;图中显示背斜顶部已被侵蚀,D错。
(2019·太原名校检测)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和地层界线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示地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成因分别是( )
A.背斜山地 外力作用
B.背斜谷地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C.向斜谷地 内力作用
D.向斜山地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9.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陡崖的高差可能有1 190 m
B.乙处地层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处可能发育河流
D.丁处为天然大理石最佳开采点
解析:8.D 9.A 第8题,由图可知,该地区地层年代中间新两翼老,因而地质构造为向斜。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图示地区为山地,故该地区地貌类型为向斜山地。向斜山地是岩层发生褶皱后,向斜构造的两翼被侵蚀形成的,所以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第9题,由图可知甲处为陡崖,有3条等高线重叠,且等高距为300 m,根据陡崖高差计算公式可得出甲处陡崖垂直高度范围为600~1 200 m,A对。由图可知乙处为花岗岩,不可能存在化石,B错。丙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应为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C错。丁处为大理岩分布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开采大理岩难度大且易引起崩塌等地质灾害,D错。
如图为长江三峡段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对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地质构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背斜 B.②—地垒
C.③—地堑 D.④—向斜
11.从岩性和地质条件分析,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建水坝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0.A 11.D 第10题,图中①②两地中间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A正确;③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④地为岩浆侵入。第11题,从地质条件分析,①②两地为背斜,不适宜建水坝;从岩性分析,③地是页岩及石灰岩,不适宜建水坝,④地是侵入型岩浆岩,岩性坚硬,最适宜建水坝,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读下面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质构造是:甲______;乙________;丁________。
(2)如果在该地区进行钻井,有可能在________地找到石油、天然气,在________地找到地下水。
(3)甲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地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流,该地区计划在此处修建一座水库,你认为合适吗?简述你的理由。
解析:第(1)题,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乙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丁处岩层断裂、错位,判断为断层。第(2)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甲处为背斜,可能有石油或天然气分布;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乙处为向斜,可能有地下水。第(3)题,背斜顶部的缺失主要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从上面分析可知,甲处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而缺失。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丁处有断层,修建水库易出现渗漏;水库储水后区域地壳压力增大,使地层不稳定,可能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且工程难度较大,因此此处不适合修建水库。
答案:(1)背斜 向斜 断层
(2)甲 乙
(3)顶部岩层受张力易被侵蚀
(4)不合适。因为丁处位于断层附近,修建水库易漏水,地层不稳定,易滑坡,工程难度大。
13.岩层的空间方位通常用倾角和倾向来描述。如下图中“”表示岩层与水平面成50°夹角且向东倾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图中画出A—B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并在垂直剖面图上画出岩层分布情况。
(要求:用粗实线表示岩层分界;用符号表示岩层名称;先用铅笔作图再用黑色水笔描黑。)
(2)从地形形态看,年轻的褶皱地区,向斜往往形成________,背斜往往形成________。
(3)从地表形态看,甲处为________。从地质构造看,甲处为________。
(4)简析甲处地表形态的成因。
解析:第(1)题,首先在图中标出A-B一线与等高线的各个交点,然后根据各个交点的海拔和与A、B的位置关系画出地形剖面图;然后在图中标出A-B一线与岩层分界线的各个交点,然后根据各个交点的位置及相连两交点之间的岩层类型画出岩层的分布。第(2)题,年轻的褶皱地区,受外力作用小,因而向斜成谷背斜成山。第(3)题,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的方向凸出,因而为山脊;甲处岩层中间新两侧老,因而为向斜。第(4)题,甲处地貌为向斜山,主要与向斜槽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有关。
答案:(1)
(2)谷地或盆地 山岭 (3)山脊 向斜
(4)向斜槽部的岩石受到挤压,岩性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形成凸起的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