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人教版(四川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人教版(四川专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8讲资源跨区域调配
展开
第38讲 资源跨区域调配
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
2017级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水平3-4]
1.结合资料,说出自然资源的基本含义[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以某两个相关区域为例,从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方面,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主 干 知 识 整 合]
一、自然资源的基本含义
1.含义: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分类自我再生的性质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
1.西气东输
(1)西气东输的线路
①一线工程线路: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经甘、宁、陕、晋、豫、皖、苏最后到达上海。
②二线工程线路:主干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
(2)西气东输的原因
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我国能源构成中一直以煤炭为主,大量使用煤炭,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北煤南运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③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总体上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目前东北、华北地区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
[易误辨析] 1.与西气东输一线相比,三线有何优势?
提示 气源地来源广,气源更加充足;覆盖面更广,效益优势更加明显。
2.南水北调
(1)地理背景:分东、中、西三条线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
(2)南水北调有三个方案比较
方案
东线方案
中线方案
西线方案
路线
从扬州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京广铁路送水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水源区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
长江上游
供水区
黄淮海平原
华北地区
西北地区
评价
优点
利用京杭运河,工程量较小
可自流供水
可自流供水
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需抽水北送
需挖掘渠道的工程量大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
[易误辨析] 2.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提示 ①中线基本可自流供水,运营成本低;②管道输水,沿线不易受污染; ③水源地水量充足,水质较好。
3.西电东送
线路(主力电源)
对输入地的影响
对输出地的影响
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
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
[易误辨析] 3.西电东送中线与北线相比有哪些优势?
提示 中线以水电为主,水电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
4.晋煤外运
地理背景:铁路是山西煤炭外运的主要途径。东到海港的铁路线分为北、中、南三大通道。如下图:
类型
主要线路
东西运
煤通道
通往东北
集通线、京包—京沈线、滨洲线
通往
华北
京包—京沈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京石—京沪线(在天津港出口)、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等
南北运
煤通道
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沿海运
煤通道
以海港为枢纽
5.南粮北运
全国主要粮食物流通道示意图
2008年北方粮食生产已全面超越南方,农业中国经千年形成“南粮北运”的格局已经彻底改变。曾经肥沃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从传统的粮食主产区,蜕变成了现代的工业城。东北地区、新疆、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游地区则承担起了粮食主产区的重任,形成了“北粮南运”的新格局,并且这一格局在进一步增强。
6.中国四大石油进口通道
中国进口石油通道的基本格局已经确立,即主要由四大通道构成:一条海上通道和三条陆上通道——东北(中-俄)通道、西北(中国-中亚)通道、西南(中-缅、中巴)通道。其中西南通道的建设缓解了中国进口非洲和中东油气时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
考点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和线路选择
【例1】 (经典高考题)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1)~(2)题。
年份
“水银行”买入
“水银行”卖出
价格
(美元/m3)
水量
(亿m3)
价格
(美元/m3)
水量
(亿m3)
1991
0.10
10.12
0.14
8.15
1992
0.04
2.34
0.06
1.97
1993
0
0
1994
0.04
2.72
0.06
2.09
(1)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错因诊断] ①不会根据河流水系特征判断河流流向;②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不全面,如1993年为什么没有水买卖。
[解题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文本信息“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图像信息“该州中部和南部聚落密集”“地势北高南低”;表格信息“1993年没有水资源买卖”。
第二步,思维路径:第(1)题,“北水南调”解决的是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可断定北部水资源较丰富,而南部需求量大。第(2)题,1993年水资源没有买卖的原因是中南部水资源充足。
第三步,筛选答案:(1)B (2)D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分析如下:
2.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
(1)开源: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求替代资源。
(2)节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节约意识,治理环境污染。
3.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选择
消费能力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线路长短施工难度
线路长(短),地质复杂(稳定),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
对环境影响
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
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 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
2.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
A.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 B.污染严重,水质差
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 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
3.③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 )
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
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 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
解析 第1题,图中①资源调配线路为西气东输线路,资源主要来自新疆和中亚。该线路没有经过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穿越了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目标市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第2题,②资源调配线路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够自流,水质较好,但需开挖新的河道,成本较高。第3题,③资源调配线路是西电东送南线工程,输送电能相对于输送煤炭而言,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答案 1.D 2.C 3.A
考点二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与意义
【例2】 (2015·广东文综)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材料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尝试自解] (1)
(2)
[错因诊断] ①答案漏要点,不完整,如漏答对生物、旅游的影响;②答题过于模板化,没有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解题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文本信息“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图像信息“沿湖地区城市多”。
第二步,思维路径:第(1)题,南水北调工程对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既有自然方面(水量、气候、生物),又有社会经济方面(航运、养殖、旅游)。第(2)题,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工业布局、强化监督制度、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
第三步,写出答案:(1)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扩大,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2)禁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加强对沿岸工业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1)分析思路
(2)答题术语
对调入地区
对调出地区
资源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
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皖电东送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经皖南、浙北、江苏到达上海,全长656千米,是我国首条1 000千伏同塔双回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读皖电东送线路示意图,回答4~5题。
4.皖电东送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善淮南资源浪费状况 B.加快当地重工业发展
C.加强区际联系 D.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5.该工程有利于淮南( )
A.减轻环境污染 B.促进经济发展
C.科技水平的提高 D.彻底解决交通运输压力
解析 第4题,安徽省煤炭资源丰富,而上海市对能源需求量大,安徽省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第5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皖电东送有利于淮南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答案 4.D 5.B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1.我国石油(原油)资源区域间的流动是区域资源调配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1)指出我国石油资源最主要的流动方向。
(2)当前,在我国石油资源流场中,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案 (1)从北部、西部向南、向东流动。
(2)铁路、管道和远洋运输。
1.(2019·济宁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缅油气管道分布图。
材料二 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2013年7月28日中缅油气管道(从中东进口,再通过管道输送)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
(1)结合图文材料从地质、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工程建设不利的自然条件。
(2)与传统的海上油气运输航线相比,铺设中缅油气管道有哪些好处?
(3)试述中缅油气管道的开通对我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解析 第(1)题,对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工程经过地区地质、地形和气候特征的了解是解题的基础。地壳运动活跃导致断裂发育多,不利于管道铺设和运营安全;地形起伏大,山河相间的地形增大工程建设成本;多暴雨和山洪增大管道铺设的困难,增加工程难度等。第(2)题,注意对比分析海运的不足和管道运输的优势即可。第(3)题,注意从“我国能源安全”“经济发展”两方面分析。能源安全威胁之一来自海盗对海运通道的破坏以及战时敌对国家对海上运输的破坏。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石油作为重要工业原料对工业的影响。
答案 (1)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经过众多山地河流(或山河相间的地形),地势起伏大;雨季多暴雨,容易引起滑坡和泥石流。
(2)可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增加油气运输量;不受天气、气候影响等。
(3)可增加我国能源供给的多样性,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减小能源风险;保障能源安全;可增加中国和缅甸的经济贸易联系;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等。(任答两点)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工程”,位于郑州荥阳市境内黄河河段。历时4年零7个月,工程队克服了重重障碍,于2010年9月穿黄隧洞工程全线贯通,实现了北上的江水与黄河立体交叉,互不干扰。
南水北调穿黄工程线路规划了A、B两种方案,说明A方案较B方案更合理的理由。
答案 方案B穿越黄河大堤和沁南滞洪区,工程复杂;方案A穿黄距离短,工程量小,技术难度不大,建设成本较低,建设工期较短。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水文情况非常复杂,为确保穿黄工程万无一失,长江设计院和黄委会设计院分别独立设计渡槽凌空穿黄和隧洞遁地穿黄两个方案,并进行综合研究比选。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选择了隧洞穿黄方案下图示意南水北调穿黄隧道示意图。
(1)说明南水北调工程最终选择隧洞方案穿越黄河的理由。
(2)指出南水北调穿黄隧道工程建设需要克服的工程障碍。
解析 第(1)题,选择隧洞方案,可以避开河势影响,实现引水自流;避免外界温度、气候等气象条件的影响,耐久性更好;隧洞在地下建设,可以避开与黄河规划的矛盾;减少对黄河水文的影响,避免对黄河航运造成影响,形成接近地面的检修条件。渡槽凌空穿黄,技术难度高,检修难度大,不能自流引水,耗能多。第(2)题,南水北调穿黄隧道工程建设,是在黄河河床底下开凿隧洞,黄河河床下地质复杂;黄河河底是堆积地层,疏松易塌方,开凿难度大;地下水压高,容易渗水,技术要求高;防冻防冰保证隧道安全。
答案 (1)避开河势影响,实现引水自流;避免外界温度、气候等气象条件的影响,耐久性更好;避开与黄河规划的矛盾;减少对黄河水文的影响;避免对黄河航运造成影响;形成接近地面的检修条件。
(2)黄河河床底下复杂的地质;黄河水文变化对工程的影响;堆积地层,疏松易塌方;地下水压高,容易渗水;防冻防冰保证隧道安全。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兰郑长管道始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1~2题。
1.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交通便捷
C.市场需求量大 D.运营成本低
2.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
①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 ②有利于油品安全、平衡、高效运输 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油库扩建,归根结底是因为市场需求量大。第2题,我国能源短缺,输油管线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答案 1.C 2.B
(2019·广东广州五校联考)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西气东输管道没有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补充气源
C.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4.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 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
解析 第3题,图中西气东输管道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主要是因为这里是我国陆上天然气分布区之一,可以为西气东输补充气源,但这会增加管道建设成本,与保护东部生态环境无关。第4题,从图中可以直接判断出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特征为西多东少;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油气资源消费量大,我国油气资源的消费特征为西少东多。
答案 3.B 4.A
(2018·河北衡水中学摸底联考)我国对石油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2020年将上升至60%。中俄输油管道的开通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管道穿越大小兴安岭和嫩江河谷441 km的多年冻土区,冻土和湿地具有共生关系,在修建和运营过程中,将对沼泽湿地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完成5~6题。
5.中俄输油管道的开通对我国的影响是( )
A.解决了我国能源紧缺的状况 B.彻底改变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C.实现我国原油供应的多元化 D.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6.输油管道工程对冻土和湿地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暖季湿地对冻土的冷却功能降低 B.冷季对冻土的保温功能升高
C.提高湿地植被覆盖度 D.湿地的泥炭层快速的变薄
解析 第5题,中俄输油管道的开通对我国的影响是缓解了我国能源紧缺的状况,不能解决,A错。改善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能彻底改变,B错。实现我国原油供应的多元化,利于能源稳定,C对。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改善,不是根本解决,D错。第6题,冻土和湿地具有共生关系,在修建和运营过程中,将对沼泽湿地产生一定的影响。输油管道工程对冻土和湿地的影响,是破坏湿地冻土区的环境,暖季湿地对冻土的冷却功能降低,A对。冷季对冻土的保温功能降低,B错。降低了湿地植被覆盖度,C错。湿地的调节功能下降,泥炭层可能变薄,但不是快速的变薄,D错。
答案 5.C 6.A
读“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回答7~8题。
7.“引江济淮”工程以长江作为水源地的原因有( )
①可自流到淮河 ②水源充足 ③距离较近 ④水质洁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引江济淮”工程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破坏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B.加剧淮河枯水期水位下降
C.有效缓解长江水资源短缺状况 D.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解析 第7题,“引江济淮”以长江作为水源地,因为长江水质洁净、水源充足,且距离较近;“引江济淮”工程经过山脉,因此水不可以自流,所以②③④正确。第8题,“引江济淮”工程可有效缓解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状况;“引江济淮”工程以长江作为水源地,长江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引江济淮”工程有利于减轻淮河枯水期水位下降;有利于保护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答案 7.B 8.D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被彻底改变了。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化 B.城市化地区差异
C.人口分布变化 D.土地生产力差异
10.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铁路运输
C.生产水平 D.市场需求
解析 第9题,南方粮食主产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量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变为种植利润更高的花卉、蔬菜等;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耕地被占用,土地价格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种植粮食生产成本上升。东北地区相比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没有南方产粮区快,人均耕地多,适宜发展种植业。选B正确。第10题,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大,“北粮南运”依靠的是交通运输才能到达南方市场;铁路运量大、适合长途运输,运费较低,且铁路运输到南方不需中途中转其他交通方式,运粮适宜选择铁路运输。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铁路运输。选B正确。
答案 9.B 10.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2018·浙江11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印度河是南亚大河,年输沙量4.8亿吨,河口潮差达4.2米。其流域灌溉农业发达,灌溉用水约占径流量的4/5,灌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平原地区。下图为印度河流域示意图。图中甲城和乙地分别是巴基斯坦棉纺织工业中心和棉花生产基地。
材料二 巴基斯坦人口众多,80%的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使印度河流域灌溉用水得到保证,灌溉面积扩大。
(1)从发展灌溉农业的角度,分析巴基斯坦实施“西水东调”工程的必要性。(10分)
(2)从自然灾害角度,评价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对印度河三角洲产生的影响。(10分)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必要性可以从供求的角度进行分析。注意本题限定从发展灌溉农业的角度,要结合材料三和地图信息作答。第(2)题,评价工程对区域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作答。本题限定从自然灾害角度,结合材料三,本工程主要是为了保证灌溉用水,所以减少了入海径流,也就减少了洪涝的威胁,这是有利的一面。不利方面因入海径流减少,会导致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加剧;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威胁加剧等。
答案 (1)径流量西多东少;径流量年内变化大;东部地形平坦,扩大灌溉面积的潜力大;东部更干旱,更需要灌溉用水;保障冬季灌溉用水,增加农作物熟制。
(2)有利:洪水灾害威胁减轻。
不利:海水入侵或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威胁加剧。
12.在晋、陕、内蒙古三个省级行政区的交界,因蕴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而被称为“乌金三角”。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乌金三角”地区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 “乌金三角”地区某城市工业结构及其变化图。
(1)“乌金三角”地区作为我国“西电东送”北线的重要电力输出地,这里建设电站的自然优势条件有哪些?(6分)
(2)实施“西电东送”工程,把“乌金三角”地区的电力调往京津唐地区会对电力输入地区带来哪些好处?(8分)
(3)根据材料二,简析该城市面临的节能减排的压力。(6分)
解析 第(1)题,从资源(煤炭)、水源(河流多)、地形(平坦)等方面来分析。第(2)题,从缓解能源紧张、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等方面来阐述。第(3)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来看,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大,且呈上升趋势;能源利用中煤炭占绝对地位,故减排压力大。
答案 (1)该区域有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水源丰富;地形相对平坦,适合火电站的建设。(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缓解输入地电力紧张的问题;利于输入地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调整,进而改善环境质量。
(3)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大,且煤炭、油气等工业比重呈上升趋势;能源利用中煤炭占绝对地位;这种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能耗大、排污大,使节能减排压力大。
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
2017级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水平3-4]
1.结合资料,说出自然资源的基本含义[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以某两个相关区域为例,从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方面,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知 识 体 系 构 建]
[主 干 知 识 整 合]
一、自然资源的基本含义
1.含义: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分类自我再生的性质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
1.西气东输
(1)西气东输的线路
①一线工程线路: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经甘、宁、陕、晋、豫、皖、苏最后到达上海。
②二线工程线路:主干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
(2)西气东输的原因
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我国能源构成中一直以煤炭为主,大量使用煤炭,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北煤南运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③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总体上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目前东北、华北地区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
[易误辨析] 1.与西气东输一线相比,三线有何优势?
提示 气源地来源广,气源更加充足;覆盖面更广,效益优势更加明显。
2.南水北调
(1)地理背景:分东、中、西三条线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
(2)南水北调有三个方案比较
方案
东线方案
中线方案
西线方案
路线
从扬州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京广铁路送水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水源区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
长江上游
供水区
黄淮海平原
华北地区
西北地区
评价
优点
利用京杭运河,工程量较小
可自流供水
可自流供水
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需抽水北送
需挖掘渠道的工程量大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
[易误辨析] 2.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提示 ①中线基本可自流供水,运营成本低;②管道输水,沿线不易受污染; ③水源地水量充足,水质较好。
3.西电东送
线路(主力电源)
对输入地的影响
对输出地的影响
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
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
[易误辨析] 3.西电东送中线与北线相比有哪些优势?
提示 中线以水电为主,水电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
4.晋煤外运
地理背景:铁路是山西煤炭外运的主要途径。东到海港的铁路线分为北、中、南三大通道。如下图:
类型
主要线路
东西运
煤通道
通往东北
集通线、京包—京沈线、滨洲线
通往
华北
京包—京沈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京石—京沪线(在天津港出口)、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等
南北运
煤通道
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沿海运
煤通道
以海港为枢纽
5.南粮北运
全国主要粮食物流通道示意图
2008年北方粮食生产已全面超越南方,农业中国经千年形成“南粮北运”的格局已经彻底改变。曾经肥沃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从传统的粮食主产区,蜕变成了现代的工业城。东北地区、新疆、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游地区则承担起了粮食主产区的重任,形成了“北粮南运”的新格局,并且这一格局在进一步增强。
6.中国四大石油进口通道
中国进口石油通道的基本格局已经确立,即主要由四大通道构成:一条海上通道和三条陆上通道——东北(中-俄)通道、西北(中国-中亚)通道、西南(中-缅、中巴)通道。其中西南通道的建设缓解了中国进口非洲和中东油气时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
考点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和线路选择
【例1】 (经典高考题)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1)~(2)题。
年份
“水银行”买入
“水银行”卖出
价格
(美元/m3)
水量
(亿m3)
价格
(美元/m3)
水量
(亿m3)
1991
0.10
10.12
0.14
8.15
1992
0.04
2.34
0.06
1.97
1993
0
0
1994
0.04
2.72
0.06
2.09
(1)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错因诊断] ①不会根据河流水系特征判断河流流向;②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不全面,如1993年为什么没有水买卖。
[解题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文本信息“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图像信息“该州中部和南部聚落密集”“地势北高南低”;表格信息“1993年没有水资源买卖”。
第二步,思维路径:第(1)题,“北水南调”解决的是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可断定北部水资源较丰富,而南部需求量大。第(2)题,1993年水资源没有买卖的原因是中南部水资源充足。
第三步,筛选答案:(1)B (2)D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分析如下:
2.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
(1)开源: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求替代资源。
(2)节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节约意识,治理环境污染。
3.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选择
消费能力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线路长短施工难度
线路长(短),地质复杂(稳定),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
对环境影响
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
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 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
2.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
A.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 B.污染严重,水质差
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 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
3.③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 )
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
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 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
解析 第1题,图中①资源调配线路为西气东输线路,资源主要来自新疆和中亚。该线路没有经过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穿越了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目标市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第2题,②资源调配线路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够自流,水质较好,但需开挖新的河道,成本较高。第3题,③资源调配线路是西电东送南线工程,输送电能相对于输送煤炭而言,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答案 1.D 2.C 3.A
考点二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与意义
【例2】 (2015·广东文综)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材料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尝试自解] (1)
(2)
[错因诊断] ①答案漏要点,不完整,如漏答对生物、旅游的影响;②答题过于模板化,没有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解题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文本信息“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图像信息“沿湖地区城市多”。
第二步,思维路径:第(1)题,南水北调工程对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既有自然方面(水量、气候、生物),又有社会经济方面(航运、养殖、旅游)。第(2)题,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工业布局、强化监督制度、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
第三步,写出答案:(1)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扩大,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2)禁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加强对沿岸工业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1)分析思路
(2)答题术语
对调入地区
对调出地区
资源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
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皖电东送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经皖南、浙北、江苏到达上海,全长656千米,是我国首条1 000千伏同塔双回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读皖电东送线路示意图,回答4~5题。
4.皖电东送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善淮南资源浪费状况 B.加快当地重工业发展
C.加强区际联系 D.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5.该工程有利于淮南( )
A.减轻环境污染 B.促进经济发展
C.科技水平的提高 D.彻底解决交通运输压力
解析 第4题,安徽省煤炭资源丰富,而上海市对能源需求量大,安徽省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第5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皖电东送有利于淮南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答案 4.D 5.B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1.我国石油(原油)资源区域间的流动是区域资源调配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1)指出我国石油资源最主要的流动方向。
(2)当前,在我国石油资源流场中,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案 (1)从北部、西部向南、向东流动。
(2)铁路、管道和远洋运输。
1.(2019·济宁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缅油气管道分布图。
材料二 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2013年7月28日中缅油气管道(从中东进口,再通过管道输送)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
(1)结合图文材料从地质、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工程建设不利的自然条件。
(2)与传统的海上油气运输航线相比,铺设中缅油气管道有哪些好处?
(3)试述中缅油气管道的开通对我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解析 第(1)题,对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工程经过地区地质、地形和气候特征的了解是解题的基础。地壳运动活跃导致断裂发育多,不利于管道铺设和运营安全;地形起伏大,山河相间的地形增大工程建设成本;多暴雨和山洪增大管道铺设的困难,增加工程难度等。第(2)题,注意对比分析海运的不足和管道运输的优势即可。第(3)题,注意从“我国能源安全”“经济发展”两方面分析。能源安全威胁之一来自海盗对海运通道的破坏以及战时敌对国家对海上运输的破坏。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石油作为重要工业原料对工业的影响。
答案 (1)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经过众多山地河流(或山河相间的地形),地势起伏大;雨季多暴雨,容易引起滑坡和泥石流。
(2)可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增加油气运输量;不受天气、气候影响等。
(3)可增加我国能源供给的多样性,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减小能源风险;保障能源安全;可增加中国和缅甸的经济贸易联系;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等。(任答两点)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工程”,位于郑州荥阳市境内黄河河段。历时4年零7个月,工程队克服了重重障碍,于2010年9月穿黄隧洞工程全线贯通,实现了北上的江水与黄河立体交叉,互不干扰。
南水北调穿黄工程线路规划了A、B两种方案,说明A方案较B方案更合理的理由。
答案 方案B穿越黄河大堤和沁南滞洪区,工程复杂;方案A穿黄距离短,工程量小,技术难度不大,建设成本较低,建设工期较短。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水文情况非常复杂,为确保穿黄工程万无一失,长江设计院和黄委会设计院分别独立设计渡槽凌空穿黄和隧洞遁地穿黄两个方案,并进行综合研究比选。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选择了隧洞穿黄方案下图示意南水北调穿黄隧道示意图。
(1)说明南水北调工程最终选择隧洞方案穿越黄河的理由。
(2)指出南水北调穿黄隧道工程建设需要克服的工程障碍。
解析 第(1)题,选择隧洞方案,可以避开河势影响,实现引水自流;避免外界温度、气候等气象条件的影响,耐久性更好;隧洞在地下建设,可以避开与黄河规划的矛盾;减少对黄河水文的影响,避免对黄河航运造成影响,形成接近地面的检修条件。渡槽凌空穿黄,技术难度高,检修难度大,不能自流引水,耗能多。第(2)题,南水北调穿黄隧道工程建设,是在黄河河床底下开凿隧洞,黄河河床下地质复杂;黄河河底是堆积地层,疏松易塌方,开凿难度大;地下水压高,容易渗水,技术要求高;防冻防冰保证隧道安全。
答案 (1)避开河势影响,实现引水自流;避免外界温度、气候等气象条件的影响,耐久性更好;避开与黄河规划的矛盾;减少对黄河水文的影响;避免对黄河航运造成影响;形成接近地面的检修条件。
(2)黄河河床底下复杂的地质;黄河水文变化对工程的影响;堆积地层,疏松易塌方;地下水压高,容易渗水;防冻防冰保证隧道安全。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兰郑长管道始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1~2题。
1.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交通便捷
C.市场需求量大 D.运营成本低
2.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
①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 ②有利于油品安全、平衡、高效运输 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油库扩建,归根结底是因为市场需求量大。第2题,我国能源短缺,输油管线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答案 1.C 2.B
(2019·广东广州五校联考)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西气东输管道没有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补充气源
C.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4.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 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
解析 第3题,图中西气东输管道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主要是因为这里是我国陆上天然气分布区之一,可以为西气东输补充气源,但这会增加管道建设成本,与保护东部生态环境无关。第4题,从图中可以直接判断出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特征为西多东少;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油气资源消费量大,我国油气资源的消费特征为西少东多。
答案 3.B 4.A
(2018·河北衡水中学摸底联考)我国对石油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2020年将上升至60%。中俄输油管道的开通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管道穿越大小兴安岭和嫩江河谷441 km的多年冻土区,冻土和湿地具有共生关系,在修建和运营过程中,将对沼泽湿地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完成5~6题。
5.中俄输油管道的开通对我国的影响是( )
A.解决了我国能源紧缺的状况 B.彻底改变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C.实现我国原油供应的多元化 D.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6.输油管道工程对冻土和湿地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暖季湿地对冻土的冷却功能降低 B.冷季对冻土的保温功能升高
C.提高湿地植被覆盖度 D.湿地的泥炭层快速的变薄
解析 第5题,中俄输油管道的开通对我国的影响是缓解了我国能源紧缺的状况,不能解决,A错。改善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能彻底改变,B错。实现我国原油供应的多元化,利于能源稳定,C对。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改善,不是根本解决,D错。第6题,冻土和湿地具有共生关系,在修建和运营过程中,将对沼泽湿地产生一定的影响。输油管道工程对冻土和湿地的影响,是破坏湿地冻土区的环境,暖季湿地对冻土的冷却功能降低,A对。冷季对冻土的保温功能降低,B错。降低了湿地植被覆盖度,C错。湿地的调节功能下降,泥炭层可能变薄,但不是快速的变薄,D错。
答案 5.C 6.A
读“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回答7~8题。
7.“引江济淮”工程以长江作为水源地的原因有( )
①可自流到淮河 ②水源充足 ③距离较近 ④水质洁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引江济淮”工程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破坏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B.加剧淮河枯水期水位下降
C.有效缓解长江水资源短缺状况 D.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解析 第7题,“引江济淮”以长江作为水源地,因为长江水质洁净、水源充足,且距离较近;“引江济淮”工程经过山脉,因此水不可以自流,所以②③④正确。第8题,“引江济淮”工程可有效缓解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状况;“引江济淮”工程以长江作为水源地,长江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引江济淮”工程有利于减轻淮河枯水期水位下降;有利于保护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答案 7.B 8.D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被彻底改变了。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化 B.城市化地区差异
C.人口分布变化 D.土地生产力差异
10.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铁路运输
C.生产水平 D.市场需求
解析 第9题,南方粮食主产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量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变为种植利润更高的花卉、蔬菜等;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耕地被占用,土地价格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种植粮食生产成本上升。东北地区相比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没有南方产粮区快,人均耕地多,适宜发展种植业。选B正确。第10题,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大,“北粮南运”依靠的是交通运输才能到达南方市场;铁路运量大、适合长途运输,运费较低,且铁路运输到南方不需中途中转其他交通方式,运粮适宜选择铁路运输。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铁路运输。选B正确。
答案 9.B 10.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2018·浙江11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印度河是南亚大河,年输沙量4.8亿吨,河口潮差达4.2米。其流域灌溉农业发达,灌溉用水约占径流量的4/5,灌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平原地区。下图为印度河流域示意图。图中甲城和乙地分别是巴基斯坦棉纺织工业中心和棉花生产基地。
材料二 巴基斯坦人口众多,80%的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使印度河流域灌溉用水得到保证,灌溉面积扩大。
(1)从发展灌溉农业的角度,分析巴基斯坦实施“西水东调”工程的必要性。(10分)
(2)从自然灾害角度,评价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对印度河三角洲产生的影响。(10分)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必要性可以从供求的角度进行分析。注意本题限定从发展灌溉农业的角度,要结合材料三和地图信息作答。第(2)题,评价工程对区域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作答。本题限定从自然灾害角度,结合材料三,本工程主要是为了保证灌溉用水,所以减少了入海径流,也就减少了洪涝的威胁,这是有利的一面。不利方面因入海径流减少,会导致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加剧;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威胁加剧等。
答案 (1)径流量西多东少;径流量年内变化大;东部地形平坦,扩大灌溉面积的潜力大;东部更干旱,更需要灌溉用水;保障冬季灌溉用水,增加农作物熟制。
(2)有利:洪水灾害威胁减轻。
不利:海水入侵或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威胁加剧。
12.在晋、陕、内蒙古三个省级行政区的交界,因蕴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而被称为“乌金三角”。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乌金三角”地区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 “乌金三角”地区某城市工业结构及其变化图。
(1)“乌金三角”地区作为我国“西电东送”北线的重要电力输出地,这里建设电站的自然优势条件有哪些?(6分)
(2)实施“西电东送”工程,把“乌金三角”地区的电力调往京津唐地区会对电力输入地区带来哪些好处?(8分)
(3)根据材料二,简析该城市面临的节能减排的压力。(6分)
解析 第(1)题,从资源(煤炭)、水源(河流多)、地形(平坦)等方面来分析。第(2)题,从缓解能源紧张、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等方面来阐述。第(3)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来看,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大,且呈上升趋势;能源利用中煤炭占绝对地位,故减排压力大。
答案 (1)该区域有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水源丰富;地形相对平坦,适合火电站的建设。(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缓解输入地电力紧张的问题;利于输入地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调整,进而改善环境质量。
(3)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大,且煤炭、油气等工业比重呈上升趋势;能源利用中煤炭占绝对地位;这种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能耗大、排污大,使节能减排压力大。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