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展开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学习目标:1.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重点) 3.通过图表资料分析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差异,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重难点)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1.调配背景
2.典型案例——西气东输
(1)工程组成: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地区 | 能源消 费量 | 能源生 产量 | 影响 | 措施 |
东部 地区 | 大 | 小 | 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 能源的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 |
西部 地区 | 小 | 大 | 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客观需要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1)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2)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3)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特别提醒]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但不是新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的40%左右,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2)发挥经济、技术优势,推动相关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
地区 | 原因 | 具体影响 |
东部地区 | 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 | 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
沿线农村地区 | 推广使用天然气 | 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
(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解决资源短缺的唯一途径。 ( )
(2)西部地区一直是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重点区域。 ( )
(3)我国区域能源资源的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是基本匹配的。 ( )
(4)西气东输工程可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 )
(5)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 )
A.缓解能源紧缺 B.改善水体质量
C.促进减排降污 D.保证能源安全
提示:(1)× 解决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是开源节流。具体包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资源和跨区域调配资源;防止浪费和污染等。
(2)× 西部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重点区域。
(3)×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应相对紧缺,而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需求量较小。
(4)√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可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5)C [西气东输可以缓解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减排降污,改善环境质量。]
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我国区域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很不匹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存在着显著差异。
图甲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的比例
图乙 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图丙 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
问题1 (综合思维)分析图甲,比较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占比状况,分析我国西气东输的原因。
提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受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总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存在着显著差异是西气东输的原因。
问题2 (人地协调观)根据图乙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分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环境的影响。
提示: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为主,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问题3 (综合思维)根据图丙回答天然气资源在我国的分布特点,分析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崎岖不平,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普遍落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西部地区人口较少,工农业发展落后,市场需求量有限。
[归纳总结]__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
2.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
西气东输工程的区位条件
1.有利条件
(1)资源优势:塔里木盆地是主要气源地,可确保稳定供气30年;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川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为补充气源地。
(2)技术保障:已建立了地质勘探、开发、输送、炼制及辅助生产和生活等基本配套的现代工业体系,能够提供较好的技术保障。
(3)市场广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利用天然气的空间广阔。
2.不利条件
(1)管线长:输气距离远,管线长,工程量大。
(2)地形障碍:经过不同的地势阶梯,地势起伏大,地貌复杂。
(3)河流障碍:多次跨越河流,工程艰巨。
(4)环境脆弱:经过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
1.我国天然气资源在西部地区分布非常丰富。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 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
A.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
B.改善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
C.发展西部地区的油气工业
D.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2)制约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①勘探、开发资金短缺问题 ②西部人少,工农业相对落后,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 ③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远不能满足大批量油气产田的生产和外运需要 ④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 ⑤中西部地区地貌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东部地区不再开采石油、天然气
B.东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量递减,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导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C.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将会成为我国开发的重点
D.西部地区将大力开采石油、天然气,供应资源日益短缺的东部地区
(1)D (2)A (3)A [第(1)题,我国东部地区能源开采后备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而把开发的重点转移到能源丰富的西部。第(2)题,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开发的既有自然条件也有社会经济条件,题干问的是社会经济条件。第(3)题,东部地区主力油气田的开采已到了中后期,增产难度加大,导致东部地区供需日益突出,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但对于东部油气田,不是不再开采,而是实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
2.区域发展阶段可分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西气东输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调配工程。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终点城市所处发展阶段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且分布稀疏
B.经济发展水平低且对外开放程度低
C.高新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D.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差异逐渐扩大
(2)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线工程缓解了长江三角洲的能源短缺
B.二线工程可能降低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
C.三线工程的能源输送方式为铁路运输
D.三线工程加剧了珠江三角洲的大气污染
(1)C (2)A [第(1)题,读图,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终点城市为上海,上海为我国经济发达城市,高新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第(2)题,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对西部地区来说增加了就业机会,对输入区来说缓解了能源紧张状况,减轻了大气污染,促进了经济发展,三条线路均为管道运输。]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2018年10月31日,国家“天然气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广州压气站压缩机增输工程建成投产。
2011年以来,西气东输先后在广东省建成西二线干线、广深支干线、广南支干线等多条大口径长输天然气管道,管道总里程达到831公里。截至2018年10月31日,西气东输已累计向广东省内分输天然气250亿立方米,惠及8个城市和地区。
该项工程的建成,不仅可以增强天然气资源调配的灵活性,保障供需平衡,实现天然气的有序利用,而且能够确保广东地区气源在冬季发挥“南气北送”市场保供作用,也保障了珠三角的供气安全,可全面改善广东省能源结构和环境。
问题1 (地理实践力)分析日常生产生活中所用的能源,判断西气东输前后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所用的能源有何变化?
提示:以前所用的能源以煤炭、石油为主,西气东输后天然气的消费比重提高,能源消费多样化。
问题2 (综合思维)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发展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原因。
提示:西部地区通过资源的输出换来了资金、技术,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同时扩大了就业,提高了收入。
问题3 (人地协调观)西气东输为广东输气,为其带来的主要环境效益是什么?
提示: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
[归纳总结]__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中、西部、东部社会经济和环境都存在影响,具体如下表所示:
1.有利影响
| 中、西部地区 | 东部地区 | |
社 会 经 济 | 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 |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 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 |
产业结构调整 | 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步伐,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 | 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 | |
基础设施建设 | 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 配套工程的建设,将极大地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 |
生态环境 | 缓解沿线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 | 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改善大气环境 |
2.不利影响
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易造成破坏。
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建设的意义分析
从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分析:
效益 | 调入地区 | 调出地区 |
经济 效益 | 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获得经济效益 | 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扩大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 |
社会 效益 |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 | 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
有利于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 | ||
生态 效益 | 发展经济,减轻污染,保护生态 |
3.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工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工程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B.有利于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C.线路途经地区能源十分短缺
D.促进工程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2)该工程对沿线地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减少四川省的酸雨发生
B.干线主要经过东部经济地带
C.对沿线地区造成极大的生态破坏
D.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的能源消费结构
(1)C (2)D [第(1)题,天然气管道工程具有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线路的建设能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能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改善东部环境质量,同时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线路途经的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十分丰富。第(2)题,该工程没有经过四川省;干线主要经过西部和中部经济地带;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沿线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但不是极大的破坏;该工程能提高珠江三角洲的天然气消费比重,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4.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石油、天然气、煤炭、风能等的开发利用步入了快车道。相继实施了西气东输、疆电外送等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据此回答(1)~(2)题。
(1)“疆电外送”和西气东输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是( )
A.调整产业结构 B.加剧环境污染
C.缓解能源紧张 D.促进资源开发
(2)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不会改变。在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中,新疆的主要任务有( )
①加强煤、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②开发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③建立多个能源战略储备基地
④加强同中亚等地的能源合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C (2)D [第(1)题,注意关键词“直接影响”,故A错,C正确;有利于调入区环境质量改善,B错;D项是对调出区的影响。第(2)题,开发核能、建立能源战略储备基地应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任务;新疆可加强能源矿产的勘探和开发、开发太阳能、风能;邻近中亚,可加强与中亚的合作。]
案例探究——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了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了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见下图:
核心 素养 | 内容 |
区域 认知 | 三条主要调水线路 东线:长江—京杭运河—天津。 中线:长江—丹江口水库—北京。 西线:雅砻江、大渡河、通天河—黄河 |
综合 思维 | 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水多而有余,北方水少而不足;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需求量巨大而水资源十分匮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
综合思维 | 南水北调的主要意义: (1)社会效益:改善受水区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2)经济效益:促进受水区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增加受水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趋势,控制地面沉降 |
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读河南省地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下题。
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交通 D.城市
A [调水工程应尽量避开起伏大的地形,地形是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的主要影响因素。]
(教师独具)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如图)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读图,回答1~2题。
1.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 ( )
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B.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
C.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
D.黄河、长江、珠江流域
2.该工程建设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显著影响是 ( )
A.加快新疆天然气资源的开采,促进其经济发展
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D.促进中国和中亚地区国家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
1.D 2.C [第1题,青藏高原是我国第一级阶梯,“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并没有经过;此外,也没经过阴山和寒带地区。第2题,二线工程是从中亚土库曼斯坦运输油气,不会加快新疆天然气的开采;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不在该工程的显著影响范围内;天然气为清洁能源,输入能源短缺的珠三角,既可以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短缺,还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珠三角污染;管道运输并不能带动人口流动,对于促进各国人民社会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微弱。]
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3~4题。
3.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我国东北地区——①
B.我国华北地区——②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
D.我国西北地区——④
4.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A.①→② B.④→①
C.③→④ D.②→③
3.C 4.D [从图中可知,①表示资源储量小,需求量小;②表示资源储量大,需求量小;③表示资源储量小,需求量大;④表示资源储量大,需求量大。第3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当地能源资源贫乏,符合图中③所示特征。第4题,②地资源丰富,但需求量小,资源供大于求;③地资源贫乏,但需求量大,资源供不应求。因此最有可能产生资源②→③的跨区域调配现象。]
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完成5~6题。
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 ②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
6.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能缓解北方地区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5.B 6.D [第5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可从调水量的季节不均、开挖调水河道和穿越黄河等角度分析。第6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状况,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7.读晋、陕、内蒙古煤炭南运通道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A能源输出港是 ( )
A.天津港 B.青岛港
C.黄骅港 D.秦皇岛港
(2)煤产区的煤主要靠铁路运输和海上运输。图中数字①②所表示的运输通道分别沿哪条铁路线到达A、B两港?
(3)试分析图中煤炭运输终点地区的能源输入与该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解析] 由A、B港所处位置可知,A为秦皇岛港,B为日照港。结合地理位置分析可知,①为大秦线,②为焦兖日线。结合主要铁路发挥的功能、煤炭产区与消费区的分布情况,综合分析煤炭调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 (1)D (2)①沿大秦铁路线(大秦线);②沿焦作—兖州—日照铁路线(焦兖日线)。
(3)图中煤炭运输通道主要到达我国主要工业区和经济特区,如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海南经济特区。这些地区工业发达,但能源短缺,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就要从能源产区输入大量能源,以满足当地工业发展的需求。
(教师独具)
教材P84思考
1.天然气的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大,上市难,回收周期长等原因造成。
2.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煤炭的缺点逐渐明显,加之天然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因此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定提高。
3.通过比较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预测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教材P84活动
1.西部天然气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等。这些地区气候干旱,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给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相对东部地区来说,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3.西部地区技术力量较弱,且缺乏相应研究的配套设施,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技术要求较高。
4.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对能源的需求较少,形不成促使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市场动力。
教材P86思考
1.西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东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高,资源从西部输送到东部,不仅西部会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高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
2.不应该。西部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进口天然气比较,其开发利用的优势是价格低,而其他方面多为劣势,若提高价格,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就会失去比较优势,继而失去市场。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教学设计,共14页。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5章章末小结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本册综合教案,共9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综合与测试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综合与测试教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