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测试题
展开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类型、发展总趋势。 2.理解并掌握区域发展中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重点) 3.分析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
1.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与空间结构演化
(1)衡量指标
①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②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空间结构演化
①影响因素: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相关。
②发展趋势: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2.区域发展阶段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①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②经济特点: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③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2)工业化阶段
①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②经济特点: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③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①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②经济特点: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③区域发展状态: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1)人均收入高的地区即为发达地区。 ( )
(2)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合理开发利用能源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 )
(3)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地区,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 ( )
(4)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 ( )
(5)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 )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B.第三产业增长速率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C.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提示:(1)×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人均国民收入只是其中一项,衡量区域发展水平需综合考虑。如中东一些以出口石油为主要收入的地区,虽然收入高,但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技术水平较低,因此不能看作是发达地区。
(2)√ 能源资源利用合理则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以统一协调发展。利用不合理则区域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恶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3)×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地区,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开发手段落后,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但对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是工业化阶段。
(4)√ 我国大部分地区第二产业在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处于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
(5)C [A项叙述属于工业化阶段;B项叙述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项不符合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
衡量区域发展的指标与发展趋势 |
材料 2018年6月8日至9日,七国集团峰会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度假胜地沙勒瓦知名的黎世留庄园举行。七国集团是由当今世界最发达的七个国家(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组成。
问题1 (区域认知)当今世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划分的指标是什么?
提示: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问题2 (区域认知)七国集团成员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提示:经济发展水平高,将其经济发展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上综合考虑,十分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展;开放性强,与外界保持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
[归纳总结]
1.区域发展指标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区域发展水平与对外经济联系
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有多种衡量方式,采用不同的衡量方式所得结果不同,一般情况下往往采用多个指标进行衡量,然后进行加权处理。据此完成(1)~(2)题。
(1)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指标是( )
A.教育程度 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C.预期寿命 D.人口总量
(2)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
(1)B (2)C [第(1)题,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中最主要的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2)题,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不一定高,这还要考虑到人口的数量;高收入地区也不一定是发达地区,例如西亚的产油国家;第三产业比值越高,一般来讲区域发展的水平越高。]
区域发展阶段 |
材料 旅游业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带动性产业,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发展工业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鞍山工业、抚顺矿业集团西露天矿、沈飞航空博览园、大连明清家具艺术品有限公司、大连珍奥生命园等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蒸汽机车博物馆、铸造博物馆、海州露天矿等工业旅游项目都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热捧。
问题1 (区域认知)辽宁的老工业部门有哪些?发展工业有哪些有利的区位条件?
提示: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化学、造船等部门。有利条件: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
问题2 (综合思维)辽宁当时处于工业发展的哪个阶段?
提示:工业化阶段。
|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 工业化阶段 |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很少 | 有所提高 | 达到较高的水平 |
产业构成 | 农业为主,工业很少 | 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 第三产业为主,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主导 |
劳动力分布 | 农业为主 | 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 第三产业为主 |
工业化状态 | 起步阶段,以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为主体 | 工业化、城市化加速 | 以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为主 |
区域内部经济差异 | 比较小,缺乏中心城市 | 中心城市,工业基地兴起 | 发展差异逐渐缩小 |
交通线路 | 数量少,分布稀疏 | 交通建设显著加快 | 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形成 |
对外开放程度 | 封闭 | 较大 | 对外联系大幅度增长 |
发展状态 | 低水平均衡状态 | 不均衡状态 | 高水平均衡状态 |
2.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A—B—C B.B—C—A
C.C—A—B D.B—A—C
(1)B (2)C [第(1)题,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人地关系的矛盾不明显。第(2)题,C点的第一产业比重最大,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A点的第二产业有明显的优势,属于工业化阶段;B点的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故正确的顺序是C—A—B。]
综合思维:认识大庆市在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差异
材料 大庆因石油而生,因石油而兴,因石油而闻名于世。然而,就在外界的印象仍仅停留在石油这个“标志物”的时候,大庆这座年轻而又业绩斐然的资源型城市却在主动进行转型探索。近年来,大庆以“油头化尾”为主线加快经济转型步伐,在重构产业、重组要素、重聚动能、重塑环境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明显成效,经济从“一油独大”转向多业并举,城市从单纯的矿区转向宜居和现代化。
读大庆油田石油产量增长示意图,回答(1)~(2)题。
(1)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5 000万吨,下列各说法中,在该阶段最可能存在的是 ( )
A.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微弱
B.大庆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C.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D.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2)从图中可以看出,自1995年以后,大庆油田石油产量不断下降。为避免矿竭城衰的命运,大庆正在进行二次创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
A.做大石化产业,以化补油
B.发展多种经营,以多补主
C.强化畜牧产业,以牧补农
D.将老城区人口外迁,减轻城市压力
(1)B (2)D [第(1)题,由图可看出,1976年大庆处于发展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资源被大量开采,导致资源面临枯竭,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第(2)题,将老城区人口外迁,减轻城市压力之后给其他城市或地区带来人口压力,带来新的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教师独具)
题组1 衡量区域发展的指标与发展趋势
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1~2题。
1.图中反映的城市化与人均GDP的关系是( )
A.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B.某阶段人均GDP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
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水平的主要动力
D.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
2.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 )
A.印度 B.中国
C.日本 D.德国
1.A 2.C [从图上曲线可以看出,四个国家明显分为两组,一组是德国和日本,一组是中国和印度,这代表了两类国家,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第1题,从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两者相互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总的来说,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相应越高,不存在某阶段的负相关问题。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均GDP水平,这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发达国家自“二战”以来,随着人均GDP的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市化进程发展很快。第2题,从图上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在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方面,日本增长是最快的。]
题组2 区域发展阶段
若下图表示区域先后发展的三个阶段。读图,完成下题。
3.下列特点属于乙阶段的是( )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
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
C [乙处于工业化阶段,该阶段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区域内部差异加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交通运输显著发展,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读北京市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1978~2011年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波动较大
B.第二产业比重下降迅速,不占重要地位
C.第三产业持续上升,占主导地位
D.进入21世纪后,北京的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出现稳定迹象
5.从区域发展阶段看,目前北京市处于的发展阶段是(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区域发展的起步阶段
4.D 5.C [第4题,从图中分析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特点得出答案。第5题,结合北京市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以及北京市的发展水平,可以确定北京市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教师独具)
教材P9活动
1.匹兹堡的位置特点:位于美国东北部地区,开发历史悠久;靠近五大湖区,水陆交通便利;位于阿巴拉契亚山地,煤炭资源丰富。
2.匹兹堡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是无烟煤,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无烟煤炼铁技术才逐渐成熟。
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由农业生产为主转变为非农业生产为主。
4.略
教材P11活动
1.芝加哥等城市的地理区位特点:位于五大湖沿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原因分析:(1)空间结构的变化: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还没有形成网络;区域发展成长阶段,出现了铁路运输,交通线路密集。总之,交通运输线路由简单到复杂,由线状逐渐发展成网络状。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初期阶段主要为乡村地域,农业用地面积大;区域发展成长阶段,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减少,工业用地面积增加。(2)产业结构的变化:由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以非农产业为主。(3)原因:工业化、城市化、交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的问题: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失业率升高等。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就业困难、交通压力加重等使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
4.不同意。理由:由于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在环境较差地区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结合当地的资源和劳动力,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一样可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问题:避免植被破坏导致土地沙化;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避免大水漫灌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避免因工程建设和采矿扰动地层,导致地震等。
教材P11~12活动
1.①资源枯竭、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②钢铁生产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转移,加上钢铁的替代产品大量出现,出现世界性钢铁过剩;③石油和核能利用导致能源结构的变化,煤炭工业衰退;④环境污染,新建企业不愿在此建厂,原有企业大量外迁,导致失业人数增加;⑤环境污染、经济衰退,导致人口外迁。
2.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有的发展优势将丧失,人地关系恶化。
3.(1)上海市的发展要克服的限制性因素:能源等矿产资源不足、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严重。
(2)上海市增强城市发展活力的措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解决能源不足问题;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因水资源浪费和污染导致的水资源短缺;改善市内交通运输情况,缓解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合理规划,建设卫星城,解决城市问题。
湘教版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精练: 这是一份湘教版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精练,共10页。
高中湘教版第四节 数字地球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第四节 数字地球综合训练题,共8页。
湘教版湘教版必修3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湘教版必修3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同步练习题,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