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创新教学案:第十七讲第54课时区域发展阶段
展开第54课时 区域发展阶段
1.区域发展阶段划分
2.长江中下游农业的发展
考点 区域发展阶段
假设下图是一个海岛国家,其经济的空间发展形态由海岸逐渐向内陆发展的过程。据此完成(1)~(3)题。
(1)第一阶段除了沿海一些小港口或贸易站外,大部分居民最主要的经济活动是( )
A.传统自给农业 B.采集资源以供出口
C.专业化农牧业 D.工业开始兴起
(2)第二阶段中,a与b两港口腹地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农业商业化 B.工业兴起
C.腹地人口增加 D.建立运输路线
(3)第四阶段中,f都市的发展超过海港都市,而成为国家的首要大都市,其原因最可能是( )
A.f位置最适中 B.f资源最丰富
C.国家经济结构转型 D.沿海港口因淤浅而没落
获取和解读信息 | 调动和运用知识 |
(1)第一阶段,岛内主要为落后地区及其聚落。 (2)第二阶段,a与b港口城市发展速度较快。 (3)f位于内陆地区,f都市成为其首要大城市。 | (1)早期经济发展落后,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其产业以渔业为主。 (2)由于交通线路的建设,使得港口的腹地范围扩大。 (3)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f的发展。 |
答案 (1)A (2)D (3)C
1.区域发展阶段
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阶段 | 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 |
初期 | 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 一、三、二或一、二、三 |
中期 | 随着工业化的加快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 二、一、三或二、三、一 |
后期 |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 三、二、一 |
3.产业结构的描述
答题方向 | 答题术语 |
总体描述 | 产业结构合理(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复杂) |
三大产业关系 | 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偏高 |
农业结构 | 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 |
工业结构 | 以重工业(轻工业)为主,以高科技产业(传统工业)为主 |
第三产业结构 | 以旅游业(金融业)为主 |
(2019·云南第一次统一检测)《后汉书·南蛮传》中记载“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者十必四五。”两千年来,所谓的“瘴气之地”涉及的地域范围很广,并且也在不断变迁。下图为战国到明代瘴域的变迁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形成瘴气的地理条件主要是( )
A.河网密布 B.植被茂密
C.气候湿热 D.地表崎岖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瘴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瘴气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主要原因是无人有效地处理动物死后的尸体,加上气温过高,地形封闭,所以气候炎热湿润为瘴气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C项正确。
2.图中瘴域北界不断南移、范围不断缩小的原因主要有( )
①人口南迁,使南方耕地增多 ②气候逐渐变暖 ③人口北迁,使北部湿地减少 ④气候逐渐变冷
A.①② B.①④ C.③②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图中瘴域北界不断南移、范围不断缩小的原因主要有人口南迁,使南方耕地增多,人类活动影响大,以及气候逐渐变冷不易形成瘴气,B项正确。
3.根据瘴域边界变化推测,我国南方地区明代比唐代( )
A.聚落规模减小 B.土地退化加速
C.文化融合减弱 D.开发程度较高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明代的瘴域边界比唐代的更靠南,明代瘴地(县治)在南方更密集,可推测明代南方地区开发程度较高,D项正确。
产业结构图的判读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图流程】
答案 (1)D (2)B
【读图技巧】
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
产业结构图有柱状图、曲线图、扇状图等。
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
1.产业结构图一般要先看坐标和图例,明确其代表的地理事物。如图中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表示产业百分比,三种图例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产业。
2.三种产业结构的比重变化,主要观察三种图例柱状的长短以及它们在不同年份的变化,一是三大产业之间要比较比重大小,二是每一种产业比重在不同年份的大小变化,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导变为第二产业为主导。
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
该类图设问主要是比较三大产业之间比重的大小以及各产业在不同年份的比重大小变化,从而发现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势或问题,并分析其发展方向等。要根据设问要求去图中寻找关键信息。如判断第一产业是否持续快速下降,首先看一下第一产业图例的“柱状”有没有越来越短,然后再看下降速度是不是一直很快,也就是比较每两个柱之间的差距。反映其产业结构是否合理,要看其是否经历了由第一、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转变的过程。
第四步:析原理,找方法。
该类图一般结合图中信息和题干信息以及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抓住产业比重的大小及其变化这两个核心特征,并能够找出判断规律。如下所示:
1.观察产业比重的变化,分析产业结构的发展
(1)看增加还是减少
阅读图例,分清三大产业,读出数据,观察不同年份其比重的变化及数值。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都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第二产业的比重一般是先上升,达到一定阶段后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更高。如上题图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所谓产业结构优化就是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逐步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发展。
(2)看变化的速度
结合图示的数据变化,观察其变化的速度大小,如上面例题中1997年以前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较快,第二产业比重增加较快。
2.抓主导产业,分析其内部的变化
根据数值的判断,可以找出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如上面例题中,虽然后期第二产业变化不大,但其仍是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内部并不是完全不变的,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第二产业,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3.关注地区差异,探究产业结构转变的阶段
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如新疆的第一产业比重大于江苏,而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大于新疆,说明江苏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新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4.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
一个国家或地区由第一产业为主导转向第二产业为主导时,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引进和发展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加工业,或是污染较严重的化工业;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业结构就要升级,逐步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重工业,并进一步向技术密集型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原来的那些工业就向较为落后的欠发达地区转移。
第五步:组答案、防失误。
1.该类图最直接的就是要读出各产业比重,所以看比重的方法必须熟练,不能只看上限,而应看各图例的“柱状”长短,即上限与下限的纵坐标之差。如图中第二产业的上限变化不大还略有下降,并不是第二产业比重下降,而恰恰是第二产业的柱状变长了,比重上升了。
2.该类题在描述特征时要注意宏观特征,还要注意微观特征,科学严密。如图中描述第一产业的变化时,可以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或“第一产业比重快速下降”,但不能说“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或“第一产业比重递减”。而2010年产业结构仍然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可以说“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但不能说“产业结构达到最优化”。
3.在分析该类图反映的问题、影响及对策时,要注意针对性,理清逻辑关系,分清主次。如上题中第二产业从1994年以后就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化发展较为成熟,而且后期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所以应把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而不能再引进国外的化工、机械项目,尤其是化工项目。不能一看见“引进”“国外”等字眼,就认为是先进的。
(2019·安徽马鞍山质检)下图为浙江省2000~2016年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条折线中代表第三产业和人口城镇化率的分别是( )
A.①③ B.②④ C.③② D.④③
答案 D
解析 结合浙江省经济发展状况可知,第一产业比重最低,故①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降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②代表第二产业;三次产业比重之和为100%,计算可知,④代表第三产业;则③代表城镇化率。故D项正确。
2.图示期间浙江省( )
A.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B.城市人口规模增加
C.第二产业产值不断下降
D.第三产业产值始终未超过第二产业
答案 B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代表第一产业,比重最低,呈下降趋势,A项错误;城镇化率不断上升,城市人口规模增加,B项正确;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再降,但经济总量上升,其产值不断上升,C项错误;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D项错误。
一、选择题
(2019·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第一次联考)“棒棒”是指以竹棒和绳索为劳动工具,在城市爬坡上坎、流动揽活,专门为市民日常生活、商业活动提供零星搬运劳务服务的打工农民。“棒棒”群体的工作形式不同于其他的打工族,更不同于城市工矿企业的工人。他们主要活动于街头、菜市场、汽车站、码头、家电商场等,承担了城市人不愿意干的以苦、脏、累、险为特征的工作。据此完成1~2题。
1.“棒棒军”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流行起来,其原因可能是( )
①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②城乡收入差距 ③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高 ④农村生态环境变差 ⑤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⑥独特的地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答案 B
解析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流行,与农村经济体质改革,出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城乡收入差距有关,城市收入较高,农村地区人口较多,人地矛盾尖锐,加之地形崎岖,对于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不高,导致“棒棒军”出现,故B项正确。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棒棒军”正逐步走向消失,其可能原因是( )
①国家户籍制度改革 ②工作环境差,收入少 ③交通运输方式的改进 ④装卸、运输机械化 ⑤城市生活成本高 ⑥劳动力不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答案 C
解析 由于工作环境差,收入少;交通运输方式的改进以及装卸、运输机械化;城市生活成本高,导致“棒棒军”逐渐消失,故C项正确。
(2020·河北保定摸底)从唐代以来,江南地区在我国的桑蚕产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丝绸业达到顶峰,20世纪90年代后期,桑园、蚕娘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嘉兴一位农户说:“以前是桑蚕村,现在是蚕丝被淘宝村,其实,我们现在都不养蚕了,茧子大部分是收来的。”据此完成3~4题。
3.江南曾经是我国最重要的桑蚕基地,桑蚕品质优良的根本原因是( )
A.种桑养蚕历史悠久 B.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C.种桑养蚕技术先进 D.当地市场需求量大
答案 B
解析 江南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最适合桑树生长,品质优良,B项正确。
4.近些年来江南地区桑园、蚕娘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主要原因是( )
A.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B.交通通讯发展的需要
C.退耕还林保护环境 D.桑蚕产品市场缩小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桑园、蚕娘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现在是蚕丝被淘宝村”可知,该区域的加工业取代了种植业、养殖业,因此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是主要原因,A项正确。
(2019·江苏徐州考前模拟)离散系数是统计学当中的常用统计指标。离散系数越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分布越不均衡。下图为我国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制造业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在全国的平均集聚度。读图,完成5~6题。
5.代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解析 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技术要求高,而我国总体经济水平较低,科技水平低,科技力量分布很不平衡,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的东部地区,因此影响到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集中程度高,离散系数小,A项正确。
6.四类制造业的离散系数在2005年均有上升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出口型制造业发展强劲
B.地区经济差异缩小,制造业向中西部扩散
C.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交通条件逐步改善
D.改革开放深化,政策支持力度地区差异增大
答案 A
解析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出口型制造业发展强劲,带动四类制造业都发展迅速,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展,导致四类制造业的离散系数均匀加大,A项正确;地区经济差异缩小,向中西部扩散的制造业主要是低端的产业类型,而高端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主要是在东部地区扩散,B项错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作用有限,不可能导致四类制造业的离散系数在2005年均有上升,C项错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政策支持力度地区差异在逐渐缩小,而不是增大,D项错误。
二、综合题
7.(2019·河北保定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芝加哥(见下图)1837年建市时,人口仅4 170人,到1900年已超过百万。1848年,沟通密歇根湖和密西西比河的运河建成之后,开始修建铁路,使芝加哥成为连接美国东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在运输业的带动下,肉类和木材加工、钢铁、冶金、机械制造业迅速发展。
在二战后的二十年,芝加哥的传统制造业遭遇严峻挑战,城市经济一度走向衰落。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芝加哥确立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目标,逐步放弃冶金与钢铁等重工业,加快发展食品、印刷、金属加工等传统工业;加大教育和科技创新的投入,重点发展服务业,金融、会计、法律、咨询等行业;实施绿色低碳城市建设,为企业落户芝加哥提供了诸多便利措施。目前,芝加哥已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美国第三大城市、交通枢纽、文化教育中心、制造业和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1)分析芝加哥从建市到1900年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2)分析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芝加哥经济转型仍将传统工业中的食品加工确立为制造业主体部门的原因。
(3)分析20世纪80年代后芝加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原因。
(4)指出我国经济衰退型城市应该从芝加哥城市转型中借鉴哪些成功经验?
答案 (1)运河和铁路的修建,使芝加哥成为(19世纪连接美国东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依托丰富的农产品和煤、铁资源,发展了最早的肉类加工、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或交通运输和非农产业(或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定居,城市人口迅速膨胀。]
(2)芝加哥位于五大湖区,靠近乳畜带和玉米带,食品工业的原料丰富;五大湖区人口集中,市场需求量大;食品工业占地面积和环境污染小;食品工业历史悠久,从业人员专业素质高,品牌优势突出等。
(3)原有服务业基础较好(或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完善),劳动力资源丰富;利于促进城市转型升级,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可以实现劳动力转移,促进就业(或可以吸纳失业人口);现代服务业耗能低、污染小,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吸引外来投资和企业迁入。
(4)科学规划,政策保证;因地制宜走经济多元化道路(或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大文化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大科技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扶持优质优势传统产业;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治理污染,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等。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芝加哥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促使人口快速增长。第(2)题,主体工业部门的确定主要依据其区位优势和发展历史。第(3)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原因主要从现代服务业的区位优势和作用两方面分析。第(4)题,据材料信息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科技教育投入、政策支持、改善环境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