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创新教学案:第十五讲第50课时交通运输布局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展开第50课时 交通运输布局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1.读某地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A与B相比,形成较早的是B,理由是该城市位于河流交汇处,有三个方向上的航运优势。
(2)城市B与C相比,形成较早的是B,理由是铁路交通的建设晚于河运。
(3)C城市中的商业区位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交会,交通方便,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人群。
2.安徽省阜阳市城区扩展图,其中箭头及①~④为其城区随时间扩展的方向及范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安徽阜阳城北商业贸易繁荣,原因是泉河附近是对外通商口岸,说明河流对城址的选择有很大影响。
(2)20世纪20年代后,泉河淤塞,商业中心移至三里河一带,说明城市的布局向交通便利的位置移动。
(3)20世纪70年代后,淮南铁路、京九铁路相继建成,阜阳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火车站附近形成河东工业区和仓库区。
(4)阜阳对外通商口岸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迁,说明了交通因素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中心位置的影响。
考点 交通运输对聚落和商业的影响
金丝雀码头位于伦敦市东区的泰晤士河(见下图),距伦敦老城区约5千米,这里曾是世界最繁荣的码头之一。20世纪60年代,金丝雀码头地区走向衰落;80年代,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与伦敦金融城相配合的新兴CBD;90年代,世界金融巨头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国际知名金融企业在此落户。目前,金丝雀码头已转型为伦敦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60年代,金丝雀码头地区走向衰落的原因可能是( )
A.交通运输方式进步 B.河道弯曲,淤积严重
C.伦敦金融城的冲击 D.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2)与伦敦金融城相比,金丝雀码头吸引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落户的主要条件是( )
A.产业基础较好 B.水陆交通便利
C.人口素质较高 D.租金税收优惠
获取和解读信息 | 调动和运用知识 |
(1)金丝雀码头位于泰晤士河沿岸,其兴起依赖于河运。 (2)政府将金丝雀码头改造成与伦敦金融城相配合的新兴CBD;与伦敦金融城相比。 | (1)水运速度慢,效率低;随着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兴起,内河航运衰落,继而码头走向衰落。 (2)与伦敦金融城相比,金丝雀新兴CBD发展晚,租金税收低;产业基础、人口素质、交通条件均没有优势。 |
答案 (1)A (2)D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形态的变化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影响聚落发展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选址的影响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
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 | 许多商业聚集在高速公路与城市结合部 |
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 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 |
续表
城市交通的改善、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 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应运而生 |
城市中心交通拥挤,郊区交通发达 | 大型综合商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等,多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城市中心区不再是最便捷的购物场所 |
(2019·浙江金华十校联考)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项目采用直流供电制式,速度目标值每小时120千米,将于2021年12月底前竣工并投入运营。读金华市轻轨交通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轻轨交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完善地区交通运输网
B.发展轻轨是为了完善产业结构
C.轻轨交通噪声大、运量大、占地广
D.每个城市都应该发展轨道交通
答案 A
解析 金华市轻轨交通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地区交通运输网,A项正确;发展轻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完善地区交通运输网,B项错误;轻轨交通采用直流供电制式,噪声小,C项错误;各城市应该根据交通状况,按照需要发展轨道交通,D项错误。
2.金义东市域轻轨交通建设可促使( )
A.沿线地带形成大型工业区
B.沿线站点吸引商业网点集聚
C.城市中心商务区迁往郊区
D.市区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衰落
答案 B
解析 市域轻轨交通沿线站点会带来大量客流,可以吸引商业网点集聚,B项正确;大型工业区应该布置在城市的外围,A项错误;市中心商务区主要在市中心,靠近消费人群,C项错误;不会使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衰落,D项错误。
交通运输区位条件评价
1.交通线的区位条件
续表
2.交通点的区位条件(以港口为例)
(2019·山东德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加拉国东南部吉大港原为小渔村,从九世纪开始,阿拉伯人、波斯人、葡萄牙人先后到此通商贸易,凭借其优越的区位条件,20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为孟加拉国最大港口城市和商业首府。卡纳普里河将吉大港市一分为二,西部为城市核心区,东部为重工业区和待开发区。卡纳普里河隧道工程是中孟“一带一路”战略合作项目。当地时间2019年2月24日由中国公司承建的卡纳普里河隧道项目举行盾构始发仪式,标志着该项目顺利进入关键控制性阶段,该工程将彻底改变吉大港一市两城的现状。
材料二 吉大港市位置和卡纳普里河隧道示意图。
(1)试分析吉大港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区位优势。
(2)根据材料二推测卡纳普里河隧道施工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
(3)简述卡纳普里河隧道工程建设给吉大港市带来的积极影响。
答案 (1)地处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临近卡纳普里河,水源充足;位于河流入海口,既是河港又是海港,交通便利。
(2)河底以淤泥和粉沙沉积为主,地质条件复杂;河水深度大,隧道埋深大,水压大,透水威胁大;盾构施工段坡度较陡,施工困难;隧道长度大,工程量大。
(3)方便卡纳普里河两岸居民的工作、生活和交流,实现“一市两城”的协调发展;将促进吉大港市相关产业及商业贸易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优化城市地域结构,提高吉大港的城市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解析 第(1)题,港口形成的自然条件从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地处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临近卡纳普里河,水源充足;位于河流入海口,既是河港又是海港,交通便利。第(2)题,卡纳普里河隧道在河下施工,河水深度大,隧道埋深大,水压大,透水威胁大;由材料二中的隧道线位穿越地层信息可以判断河底以淤泥和粉沙沉积为主,地质条件复杂;材料中的盾构施工段坡度较陡和隧道长度大,这些都是施工中遇到的自然障碍。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卡纳普里河隧道工程将彻底改变吉大港一市两城的现状,对城市发展的具体影响是方便卡纳普里河两岸居民的工作、生活和交流,实现“一市两城”的协调发展;促进吉大港市相关产业及商业贸易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优化城市地域结构,提高吉大港的城市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一、选择题
(2019·百千大联考)窑湾古镇西依大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历史上溯于春秋。秦汉时,作为军需品烧窑处,周边窑多,故称窑湾。古镇鼎盛于明清时,为南北水运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据此完成1~2题。
1.窑湾古镇明清时期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主要得益于( )
A.漕运的兴盛 B.发达的制造业
C.广阔的消费市场 D.丰富的农矿产品
答案 A
解析 窑湾古镇地理位置优越,古镇西依大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为南北水运枢纽。漕运的兴盛带动了窑湾古镇工商业的迅速繁荣,窑湾古镇逐渐发展成为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和商业重镇,使古镇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故A项正确。
2.当今窑湾古镇难以恢复往日繁荣的景象,其主要原因是( )
A.京杭大运河泥沙淤积严重
B.受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冲击
C.古镇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D.战乱对古镇的破坏较严重
答案 B
解析 由于近现代以来,南北向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以及廉价的近海海运的兴起,大运河沟通南北人流、物流大动脉的功能逐步被各种现代交通方式所取代,失去了在交通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古镇随之衰落,故B项正确。
(2019·四川成都二诊)2016年合肥市进入“地铁时代”。合肥市地铁3号线学林路站至相城站段由地下转为地上,采用高架铺设。据此完成3~4题。
3.合肥地铁3号线学林站至相城站段采用高架铺设可以( )
A.减轻尾气污染 B.保证行车安全
C.节省建设成本 D.提高运行速度
答案 C
解析 减轻尾气污染与是否采取高架铺设无关,A项错误;地下铺设比高架铺设安全性更高,B项错误;高架铺设减少了开挖地铁线路的投入,建设成本较低,C项正确;高架铺设与地下铺设的运行速度相差不大,D项错误。
4.合肥市地铁的发展( )
A.提高了物流效率 B.节省了出行时间
C.减少了轿车数量 D.缓解了河运压力
答案 B
解析 地铁是客运,不能提高物流效率,A项错误;地铁速度快,受地面交通状况的影响小,节省了出行时间,B项正确;对于轿车数量没有影响,C项错误;与河运关系不大,D项错误。
(2019·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二)下图为广州市零售网点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对广州市商业网点分布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人流量与集聚效应 B.交通通达度
C.城市功能区规划 D.河流水质水量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广州市商业网点集中分布在广州市的核心圈层以及内圈层,这主要是因为核心圈层和内圈层人流量大,商业网点分布集中,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广州市核心圈层和内圈层交通通达度高,城市功能区规划进一步引导商业区的集中分布,河流水质水量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最小。
6.广州市商业网点的集中分布,将进一步( )
A.导致核心区地价上涨
B.减少外圈层的人口数量
C.扩大单一零售业服务范围
D.提升广州市城市等级
答案 A
解析 广州市商业网点集中分布在核心圈层和内圈层,由于商业活动付租能力高,且商业网点集中在核心区,会进一步导致地价上涨;商业网点集中布局在核心圈层和内圈层不会减少外圈层的人口数量;商业网点数量越多,单一商业网点的服务范围越小;商业网点集中布局并不会直接提升广州市的城市等级。
二、综合题
7.(2019·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第一次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世界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港珠澳大桥,2018年10月24日建成通车。大桥跨越的珠江口海域,临近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乃至世界沿海航线最密集、船舶密度最大的水域之一。桥端附近有香港国际机场、珠海机场和澳门国际机场等。
港珠澳大桥的桥梁路段整体看起来都是曲线而不是直线形式。主体工程隧道的东、西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以衔接桥梁和海底隧道。承建方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用120个巨型钢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到海底,然后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这种锁定结构可以固定钢筒填埋的泥沙,也不用移走海量的淤泥。
(1)说明港珠澳大桥采用桥岛隧相结合方式建造的主要原因。
(2)简述钢圆筒快速成岛过程可能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
(3)根据城市中心地理论,推测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未来城市发展的变化。
(4)港珠澳大桥被修建成曲线而不是直线,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1)地处珠江口最繁忙的主航道,采用海底隧道利于大型船顺利通行;若采用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将影响周边机场飞机起降的安全;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利于海洋生态的保护。
(2)海底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气候条件复杂,易受台风、潮汐、海流等影响;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
(3)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等级提升;城市职能种类增多,甚至转变城市职能;城市服务范围扩大,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4)曲线形状更稳定,有利于抵御海流和潮汐的冲击;为了避开海底形势险峻、建设难度大的地形,利于节省时间,节约成本;为了引起司机警惕,提高驾驶安全;为了确保船只顺利通过。
解析 第(1)题,建造方式的选择根据港珠澳大桥所处位置的交通特点分析。第(2)题,钢圆筒快速成岛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主要结合施工环境的气象、地形、海水的特性角度分析。第(3)题,根据城市中心地理论,推测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未来城市发展的变化,涉及到城市等级、规模、服务范围等方面。第(4)题,港珠澳大桥被修建成曲线而不是直线的原因从建筑的稳定性、运营安全性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