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创新教学案:第五讲第15课时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展开第15课时 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1.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
(1)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时,陆冷海热,陆地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夏季时,陆热海冷,陆地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
(2)主要大气活动中心
亚洲:1月亚洲高压,7月亚洲低压。太平洋:7月夏威夷高压,1月阿留申低压。大西洋:1月冰岛低压,7月亚速尔高压。
2.季风
(1)甲图是1月季风图,乙图是7月季风图。
(2)A是亚洲高压,B是亚洲低压。
(3)①处的风向是西北风,②处的风向是西北风,③处的风向是东北风,④处的风向是东南风,⑤处的风向是西南风,⑥处的风向是东南风。
(4)形成季风的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①②③④⑤⑥中,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②和⑤。
考点 大气活动中心
(2018·北京高考)下图为北半球某日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推断( )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获取和解读信息 | 调动和运用知识 |
(1)北京附近等压线较稀疏;甲地地处低压中心;图示气压最高值出现在亚洲内陆地区;热带太平洋地区没有出现强低压。 | (1)等压线稀疏,风力小;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易出现强降水天气;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气压极低。 |
续表
获取和解读信息 | 调动和运用知识 |
(2)(50°N,90°E)附近气压在1 040百帕以上,形成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180°经线附近的北太平洋洋面为低压中心,即阿留申低压。 | (2)亚洲高压强盛时期出现在北半球冬季。 |
答案 (1)B (2)A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冬季
→→→→
(2)夏季
→→→→
2.影响中国的三大气压中心
(2019·广东百校联考)下图为7月份某日同纬度不同地点的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各地的地理纬度大约是( )
A.10°N B.31°N C.32°S D.43°N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不同地点的经度范围为0°~150°E,在90°E附近气压最低,结合世界海平面气压分布可知,该低压中心最可能为亚洲低压,则图示纬度最可能为31°N,故B项正确。
2.该季节图中以高温少雨天气为主的地点有( )
A.①② B.③⑤ C.④⑥ D.⑥⑦
答案 A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季节出现亚洲低压,为北半球的夏季。据图中经度可知,①②两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③地位于西亚地区,全年高温少雨,结合选项可知A项正确。④⑤⑥⑦位于亚洲南部、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故B、C、D三项错误。
3.该季节图中④地的盛行风及成因是( )
A.东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东北风—赤道低气压带南移
C.西南风—东南信风带北移且偏转
D.西北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答案 C
解析 此时北半球为夏季,结合经纬度可知,④地位于南亚季风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主要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故C项正确。
考点 季风环流
(2018·江苏高考)公元399~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
A.1~5月 B.5~9月
C.9~12月 D.11月~次年3月
获取和解读信息 | 调动和运用知识 |
(1)“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气温年较差小,位于低纬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说明该地区水热充足。 (2)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动力来自于盛行风。 | (1)印度河上游谷地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帕米尔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斯里兰卡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2)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其方向主要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风向是西南风;北印度洋和南海夏半年(即5~9月)盛行西南风。 |
答案 (1)C (2)B
1.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2.信风带移动与季风
东南信 风北移 | 北半球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几内亚湾沿岸等地 |
东北信 风南移 | 南半球左偏形成西北季风 | 澳大利亚北部 |
3.季风范围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季风主要指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风。季风的强弱和影响范围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小有关,东亚地区背靠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因此季风环流显著。其他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显著,因此季风气候不显著,季风影响范围小。如南、北美洲等只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无温带季风气候。
(2020·河北张家口开学考试)下图为5月中旬连续10日10°N~15°N地区西南季风风速日变化(后一日与前一日差值,单位:m/s),纵坐标上数值1至10分别表示连续10日。据此完成1~3题。
1.此时段索马里半岛附近( )
A.进入多雨季节 B.渔获量下降
C.以迎岸风为主 D.易出现海雾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可知西南季风逐步增强,索马里半岛盛行离岸风,降水较少,上升补偿流增强,渔获量上升,由于寒流影响可能出现海雾,故D项正确。
2.此时段图示地区西南季风的变化特征为( )
①呈增大趋势 ②呈减小趋势 ③由西向东呈增大趋势 ④由东向西呈增大趋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除东部外,其他部分风速均增大,西南季风主要影响图示地区西部地区,且风速增大的方向是由西向东。
3.此时段导致西南季风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陆地气压升高
B.南下冷空气减弱
C.副热带高气压带势力增强
D.太阳直射点北移
答案 D
解析 西南季风逐渐增强主要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导致的,故D项正确。
一、选择题
亚洲高压是冬半年盘踞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的稳定而强大的冷气团、气象学中一般用1 025 hPa等压线作为其分布范围的标注线。下图为1951年以来亚洲高压的位置平均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受亚洲高压的影响,下列地区自1951年以来,冬季气候特征最稳定的是( )
A.日本群岛 B.中亚
C.中国 D.东西伯利亚
答案 B
解析 1 025 hPa等压线的位置变动反映亚洲高压的强弱及其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中亚地区该线位置最稳定,说明中亚地区受亚洲高压影响的冬季气候最稳定,故B项正确。
2.与亚洲高压1 025 hPa等压线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洋流性质
C.海陆温差 D.地形地势差异
答案 C
解析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同纬度海陆之间产生温差,海陆温差越大,陆地上因气温低而形成的高压越强盛,高压控制的范围就越大,所以海陆温差与亚洲高压控制范围呈正相关关系。
每年9月,副热带高压南移,我国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和来自较高纬的冷干气流相遇,在我国部分地区形成“秋雨”现象。下图为我国大陆2017年9月23日的气压形势图(单位:hPa)。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气压分布状况,图示地区最可能形成“秋雨”的地区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A
解析 根据气压分布状况,图示地区只有甲地处于低压区域,处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较高纬的冷干气流相遇的区域,最可能形成“秋雨”。
4.关于图中“副热带高压”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其成因主要是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②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 ③是东亚夏季风的动力源地 ④受其影响使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副热带高压”主要是动力成因;该气压带与南下冷气流相遇形成降水,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它是东亚夏季风的动力源地;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是反气旋天气,并非“副热带高压”的作用。
(2019·广西三市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地风向(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月变化统计。据此完成5~6题。
5.7月,该地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答案 C
解析 7月,该地风向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了约210°~240°,应为西南风。
6.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
A.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冬冷夏热,夏雨稍多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9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5~9月盛行西南风。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二、综合题
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白令海地区冬季某时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单位:百帕)。
材料二 阿拉斯加捕蟹人从事着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他们的工伤死亡率是普通工人的50倍。在捕蟹季节,白令海峡上平均每7天便会有1名捕蟹人丧生。
(1)白令海峡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写出三项。
(2)此时,A处的风向是________(注:海上摩擦力忽略不计),简述图中气压中心形成的过程。
(3)从地理角度分析“阿拉斯加捕蟹——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的自然原因。
答案 (1)国际日期变更线,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分界线。
(2)东风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亚洲大陆气温低,近地面形成高压;该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并使其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图中气压中心。
(3)该海域风急浪高,被海水卷落下船,溺水而死。严寒气候冰冷的海水加上极地的气温,很快便会给捕蟹船挂上厚厚的冰层,大大加重船的负载,极易导致捕蟹船倾覆。在捕蟹季节,海面上的温度会降到-5 ℃至-10 ℃,由于长时间在寒风中辛苦劳作,渔民们很容易患上手部痉挛症。
解析 第(1)题,指出基本的国家、大洲、大洋、日界线等分界即可。第(2)题,A处风向是从高压指向低压,然后向右偏成与等压线平行,所以风向是东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洲大陆气温低,近地面形成高压;该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并使其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图中气压中心。第(3)题,主要是当地自然条件恶劣,纬度高、气温低、受锋面气旋影响,风大浪高等不利条件严重威胁渔民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