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创新教学案:热点滚动测(六)
展开热点滚动测(六)
选择题
(2019·安徽蚌埠二模)驴友小明在某地参加户外活动。路途上观察到如图景观(下图虚线部分)。该景观分布在陡坡下或坡麓地带,由碎石长期不断坠落堆积形成,呈上尖、下圆锥状。回去后,他查阅资料,了解该景观为倒立锥地貌。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山坡上岩石逐渐破碎的主要因素是( )
A.风力 B.流水
C.冰川 D.温度变化
答案 D
解析 山坡上岩石逐渐破碎是物理风化作用的结果,物理风化作用的原因是温度变化引起岩石的热胀冷缩。
2.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是( )
A.锥顶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B.中部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C.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D.各部分颗粒物大小均匀
答案 C
解析 倒立锥由碎石长期不断坠落堆积形成,平均粒径大的颗粒物由于质量大,惯性大,而滚落到坡下的距离远;平均粒径小的颗粒物由于质量小,惯性小,而滚落的距离近,所以粒径大的颗粒物在锥底,粒径小的颗粒物在锥顶。
3.推测驴友小明所观察到的景观可能位于( )
A.秦岭 B.南岭
C.横断山脉 D.大兴安岭
答案 C
解析 图中景观可以看到既有山顶冰川,又有高山峡谷景观,最可能位于我国的横断山脉。秦岭、南岭没有冰川景观,大兴安岭林海景观更为突出。
(2019·湖南郴州二模)枯落物是植物地表器官枯死后的所有有机质的总称,地表枯落物蓄积量与径流等因素密切相关。科考组选择黄土高原某小流域内分别均匀种植乔木、灌木、草本的三个坡面观察枯落物。这三个坡面具有相似坡度、相同坡向,撂荒之前均为坡耕地,植被恢复年限均大于25年,植被生长过程受人类影响很小。下图示意三个坡面不同坡段枯落物蓄积量。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植被类型依次是( )
A.乔木 灌木 草本 B.草本 乔木 灌木
C.灌木 草本 乔木 D.草本 灌木 乔木
答案 A
解析 乔木的生产能力最强,产生的枯落物最多,枯落物蓄积量最大,①为乔木;草本生产能力最弱,产生的枯落物最少,枯落物蓄积量最小,③为草本,②为灌木。
5.枯落物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有( )
A.增强降水侵蚀力 B.促进土壤水分蒸发
C.减小土壤孔隙度 D.增加地表水分下渗
答案 D
解析 枯落物增加,覆盖在土壤表层,能降低水流速度,减轻降水侵蚀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地表水分下渗,土壤中的枯落物能增大土壤孔隙度。
6.①②类植被单位面积的地表枯落物蓄积量均是在坡中最多,其共同的原因是( )
A.径流在坡中的速度最快
B.径流搬运作用在坡中明显削弱
C.径流量在坡中达到最大
D.地表枯落物在坡中的产量最多
答案 B
解析 ①②类植被单位面积的地表枯落物蓄积量均是在坡中最多,说明径流在坡中的速度最慢,径流搬运作用在坡中明显削弱。
(2019·山东德州一模)抚养比是指在某一地区的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59岁)人口数之比,用以反映该地区劳动人口抚养负担的大小。读长三角和川渝地区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图,完成7~8题。
7.长三角地区少儿抚养比低的原因有( )
①婚育年龄提高 ②养育子女的成本高 ③总人口数量大 ④养儿防老观念发生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由图中长三角人口年龄结构可以判断,长三角地区少年儿童比重低,婚育年龄提高、养育子女的成本高和养儿防老观念发生变化使得出生率降低,故长三角地区少儿抚养比低。
8.造成川渝地区和长三角老年人口比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A.两地自然环境差异
B.经济水平差异引起的人口迁移
C.全国“二孩”生育政策的全面放开
D.社会福利和老年基础设施的差异
答案 B
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川渝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大于长三角地区,同时川渝地区少年儿童比重较大,自然增长率比长三角地区高,有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迁出才使得川渝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迁移的原因是经济水平差异。
(2019·山东青岛一模)人口城镇化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人口“城化”是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城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人口“镇化”是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为测定镇区人口集聚程度及其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将镇区总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水平”,将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员增长量占城镇总人口增长量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区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据此完成9~11题。
9.推测M省最可能是( )
A.辽宁 B.上海 C.湖南 D.安徽
答案 C
解析 读图,结合材料可知,M省在2000~2005年间,镇化贡献率为负值,说明镇区人口增长为负值,慢于城区人口增长速度,应为我国的大城市周边地区,随着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周边镇区人口向城区迁入,图中M省镇化贡献率在2010~2015年为正值,说明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使得周边地区的镇区人口增长速度增快,故C项正确。
10.2000~2005年,吉林省的( )
A.镇区人口呈现负增长
B.城镇人口总数下降
C.城区人口呈现正增长
D.镇区人口总数上升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2000~2005年吉林省的镇化贡献率大于1,说明镇区人口呈现正增长,而城区人口负增长,镇区人口总数上升,城镇人口总数在增加,故D项正确。
11.图示时间段内,关于重庆与陕西城化贡献率叙述正确的是( )
A.重庆一直高于陕西
B.陕西一直高于重庆
C.2000~200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
D.2010~201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重庆的镇化贡献率在2000~2005年高于陕西,2010~2015年低于陕西,则重庆的城化贡献率在2000~2005年低于陕西,2010~2015年高于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