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创新教学案:第八讲第27课时外力作用(搬运、沉积)与地貌
展开第27课时 外力作用(搬运、沉积)与地貌
(1)①地貌的名称是冲积扇,③地貌的名称是三角洲,④地貌的名称是冲积平原(冲积岛)。形成的共同原因是流水堆积作用。
(2)②地貌的名称是沙丘,形成的原因是风力堆积作用。我国黄土高原的形成与该地貌最为相似。
(3)若①③④为同一河流不同河段沿岸地貌,那么其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依次为①④③。
(4)②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考点 堆积地貌
水进型三角洲是三角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指当水盆(湖和海)水面不断上升,河流所携沉积物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沉积下来,并逐渐往陆地方向退积,在其有效沉积率小于水面上升速度的条件下,在原三角洲沿岸平原之上所形成的一套水下沉积的、粒度规律的沉积体。下图为我国内陆某湖泊水进型三角洲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据提供的图文资料推断,水进型三角洲砂体粒度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为( )
A.中间粗两端细 B.上端粗下端细
C.下端粗上端细 D.两端粗中间细
(2)当图示水进型三角洲面积增大显著时,多发生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当图示沉积界线由⑤~①变化时,对河流特征的影响表现为( )
A.流速增大 B.含沙量减小
C.河床增高 D.河道多分汊
获取和解读信息 | 调动和运用知识 |
(1)根据沉积界面分布可知,越往下沉积越早,越往上沉积越晚。 (2)该湖泊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 (3)沉积界线由⑤到①逐渐向湖泊中心方向推进,说明泥沙沉积增多。 | (1)河流沉积总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2)我国内陆地区河流湖泊补给来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径流量大,搬运泥沙多。 (3)河流的水量增大,河流的侵蚀作用加大,河流的含沙量增大,泥沙沉积增大,在河口三角洲地区,河道分汊较多。 |
答案 (1)C (2)B (3)D
1.沉积作用与地貌
【特别提醒】 同一种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在不同的区域是不同的。
(1)流水作用:落差大时,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地形平坦,流速下降,侵蚀、搬运能力下降,就会发生沉积;一般来说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但上游也有沉积作用,下游也有侵蚀作用。
(2)冰川作用:雪线附近,冰川融化,形成冰碛地貌,雪线以上以侵蚀作用为主。
(3)风力作用:受风速和地面状况的共同影响。风速越大、地面越疏松,侵蚀作用越强,搬运能力越强;风速下降,侵蚀减弱,沉积加快,风力越小,沉积物越细小;搬运距离越远,沉积物磨圆度越高、分选性越好。
(4)沙滩沉积物也有分选性,一般由岸向海沉积物越来越细,且磨圆度越高。
2.流水堆积地貌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图一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图二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答案 D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风影沙丘应该位于植株的背风侧,图中沙区位于植被的西南方,故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东北风。
2.风影沙丘( )
A.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
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
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
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风影沙丘体积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但不一定成正比;风影沙丘的长度应与植株的高度呈正相关;灌丛叶片大小对风影沙丘的高度影响较小;风影沙丘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当灌丛迎风面积较大时,风影沙丘宽度较大。
3.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
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 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 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答案 C
解析 植被具有固定沙丘的作用,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风积地貌趋于稳定;风蚀作用减弱,荒漠扩张速度减小,大气降水不会明显增多。
考点 地貌与方向
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地排列,形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奇特景观。下图为我国北疆地区魔鬼城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雅丹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搬运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2)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
A.东西向 B.南北向
C.西北—东南向 D.东北—西南向
获取和解读信息 | 调动和运用知识 |
(1)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西北方向有风口。 (2)高起的风蚀土墩为长条形。 | (1)该地区降水稀少,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风力侵蚀作用有关。 (2)排列方向与盛行风向平行;这里盛行西北风,因此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呈西北—东南方向。 |
答案 (1)B (2)C
根据地貌景观判读风向、河流流向
1.风向判定
(1)利用流动沙丘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流动沙丘的特点是单向斜层理结构,并且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峭。所以坡度缓的一侧为上风向。如图所示:
(2)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风向:沉积物中颗粒大的先沉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如下图所示:
2.河流流向判定
(1)利用河谷的宽窄来判定流向:上游河谷深而窄,下游河谷浅而宽。如图所示:
(2)利用三角洲、冲积扇的形状来判定流向:在山口和河口处形成的冲积扇和三角洲是向着下游方向展开的。如下图所示:
(3)利用河床沉积物颗粒大小来判定流向:沉积时,总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4)利用河床沙波纹判定流向:缓坡指向上游,陡坡指向下游。如下图,是朝上游拍摄的。
(2019·四川教考联盟二诊)黄土高原拥有世界70%的黄土分布,这里处在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交界处,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严重。下图为黄土高原兰州—郑州沿线地形剖面图,a、b为线上两地。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黄土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基岩风化 B.流水堆积
C.风力堆积 D.风力侵蚀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提示,黄土高原处在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交界处,受西北季风的影响,从西北内陆带来黄土长期沉积而成,所以黄土层的形成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故C项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地表凹陷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侵蚀
B.b地位于郑州附近,流水堆积抬高地势
C.从a至b堆积的黄土层厚度逐渐变薄
D.从b至a堆积的黄土层颗粒逐渐变细
答案 D
解析 a地地表凹陷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流水侵蚀作用,A项错误;b地黄土堆积厚,应更接近冬季风的源地,在兰州附近,B项错误;读图可知,从a至b黄土堆积层厚度逐渐变厚,C项错误;从b至a由粗粒黄土变成细粒黄土,堆积的黄土颗粒逐渐变细,D项正确。
3.a地位于b地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答案 D
解析 从黄土颗粒、堆积厚度及地表侵蚀地貌的分布可知,a地应该位于郑州附近,b地应该位于兰州附近,所以a地位于b地的东南方向,故D项正确。
一、选择题
(2019·湖北四地七校2月联考)天然堤位于河漫滩上,是由多次洪水不断堆积形成的,洪水期河水溢出河道,流速减小、挟沙能力降低,大量泥沙在河床两侧堆积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长堤。读天然堤示意图。回答1~3题。
1.推断下列河段容易出现天然堤的是( )
A.黄河中游 B.黄河下游
C.长江上游 D.长江三角洲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天然堤分布在地势平坦,河水流速小,泥沙大量沉积的河流下游地区的河漫滩附近的河床两侧。长江上游和黄河中游地区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不易形成天然堤;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地貌,不易形成河漫滩;因此黄河下游地区最容易出现天然堤。
2.推断河流的哪个部位更易发育天然堤( )
A.凸岸 B.凹岸 C.出山口 D.入海口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天然堤是因河水溢出河道而形成的。河流凸岸在河流洪水期流速要慢于河流凹岸,洪水在凹岸更容易溢出河道,进而在凹岸附近泥沙大量沉积,河流的凹岸天然堤发育较好,A项错误,B项正确。河流出山口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流入海口会形成河口三角洲,C、D两项错误。
3.下列关于天然堤沉积物颗粒大小及剖面形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外侧任一层沉积物越靠近河床颗粒越细
B.天然堤剖面形态内侧陡,外侧缓
C.水平方向上同层沉积物有分选性
D.垂直方向上沉积物具有层理结构
答案 A
解析 天然堤沉积物的外侧受河床摩擦力和颗粒重力作用影响,越靠近河床流速越慢,颗粒物大的先沉积,A项符合题意;距河床越近河流流速越快,因此朝向河床的一坡较陡,而背向河床的一坡较缓,B项不符合题意;在天然堤水平方向上受河流流速影响,越往下游,河流流速越慢,颗粒物越来越细,因此同层沉积物具有分选性,C项不符合题意;天然堤垂直方向上沉积物主要受重力分选,从而使得沉积物具有层理结构,D项不符合题意。
(2019·安徽合肥一模)海南省东部玉带滩是由砂质颗粒物组成的沙滩半岛,南北长8.5千米,其北部为狭长的沙嘴。在河流与海洋的共同作用下,玉带滩及其周边海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下图示意2001年和2009年玉带滩周边海陆分布。据此完成4~6题。
4.与2001年相比,2009年九曲江河口发生明显变化的地貌类型是( )
A.洪积扇 B.冲积扇 C.河漫滩 D.三角洲
答案 D
解析 图中显示,与2001年相比,2009年九曲江河口发生明显变化的地貌类型是三角洲。
5.2009年玉带滩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 )
A.东岸大于西岸,北部大于南部
B.西岸大于东岸,南部大于北部
C.西岸大于东岸,北部大于南部
D.东岸大于西岸,南部大于北部
答案 A
解析 西岸海底与陆地相连,主要为陆相沉积物,颗粒粒径较小;东岸则受海洋影响较大,粒径较大,即粒径东岸大于西岸;玉带滩北部入海通道狭窄,且面向海洋敞开,受海洋影响大,水流速度大,携带颗粒大,南部则相对平缓,且受陆地影响大,故沉积物颗粒粒径较小。
6.为避免玉带滩沙嘴消失,应该在( )
A.万泉河中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万泉河中上游兴建水库,防止洪水侵蚀
C.沙嘴建护岸工程,减小海水的侵蚀
D.沙美内海西岸网箱养殖,减缓水流速度
答案 C
解析 玉带滩沙嘴主要遭受的外力是海浪侵蚀,因此,为避免玉带滩沙嘴消失,应该在沙嘴建护岸工程,减小海水的侵蚀。
二、综合题
7.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黄淮海平原地形特征。
(2)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3)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该地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学者研究发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历史上曾有加快的趋势,试分析其成因。
答案 (1)平原面积广阔,平原上有丘陵、山地分布;地势总体特点是西高东低,西部是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中东部是冲积平原;海岸线曲折。
(2)分布特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变小;自西向东沉积厚度逐渐变小。形成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进入地壳下沉的冲积平原,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促使从黄土高原带来的大量物质以山口为顶点向外逐渐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
(3)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历史上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黄河含沙量日益增加,下游河床抬高,造成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黄河的凌汛也会导致黄河下游决堤,使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从地形类型、起伏状况和海岸线形态等方面进行说明。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从颗粒物大小、多少和厚度等方面描述分布特征。结合地壳运动和黄河水对沉积物影响分析原因。第(3)题,从气候、地形和土壤等自然原因及人口等社会原因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