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创新教学案:第二讲第6课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展开第6课时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A层是光球层,主要太阳活动类型是黑子;B层是色球层,主要太阳活动类型是耀斑。太阳活动类型还有太阳风、日珥等。太阳活动的周期约是11年。
(2)C层是日冕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考点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18年2月2日15点51分,我国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完成(1)~(3)题。
(1)“张衡一号”在天空运行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 )
A.火箭发射的能量 B.内部的核电站
C.太阳辐射 D.地面传输能源
(2)酒泉太阳能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大气稀薄
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C.纬度低,太阳高度大
D.人类影响小,大气洁净
(3)“张衡一号”正常工作后,对其电磁监测影响最大的太阳活动是( )
A.黑子 B.耀斑 C.日珥 D.日食
获取和解读信息 | 调动和运用知识 |
(1)“张衡一号”卫星位于高空中。 (2)酒泉深居内陆,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处中纬地区。 (3)太阳活动类型。 | (1)高空中太阳辐射丰富。 (2)酒泉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 (3)耀斑爆发,太阳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对电磁监测影响很大。 |
答案 (1)C (2)B (3)B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2.我国年太阳辐射能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020·皖南八校摸底联考)玉树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境内平均海拔4 498.4米,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下图分别为玉树地区太阳总辐射量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玉树地区年降水量最大的时段可能是( )
A.3月 B.5月 C.6月 D.8月
答案 C
解析 玉树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属于高山高原气候,全年降水量并不大,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由太阳高度决定,夏季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量大,由图可知,6月份年太阳总辐射量出现一个相对低谷,说明该时段云雨天气多,故C项正确。
2.影响玉树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年际和季节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
A.大气环境、太阳高度
B.海拔、日地距离
C.山峰阻挡、日照时间
D.降水强度、地壳变动
答案 A
解析 海拔和山峰位置都不会有年际变化,故不会与太阳总辐射量年际变化有关,B、C两项错误;地壳运动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依据玉树地区太阳总辐射量的年际变化图可知,火山爆发年份,太阳总辐射量明显降低,说明影响玉树太阳总辐射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境(尘埃含量);依据玉树地区太阳总辐射量的季节变化图可知,9月至次年3月,太阳总辐射量较低,说明影响太阳总辐射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A项正确。
太阳辐射类图表的判读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单位:小时)月分配图。据此回答(1)~(3)题。
(1)该城市最可能是( )
A.成都 B.南京
C.广州 D.北京
(2)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城市3月日照百分率约为( )
A.30% B.40%
C.50% D.60%
(3)该地5月实际日照时数与6月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昼长 B.降水
C.地形 D.太阳高度
【读图流程】
答案 (1)B (2)B (3)B
【读图技巧】
太阳辐射类地理图表大致可以分为统计图表和等值线图两类。下面以太阳辐射类等值线图为例分析。
太阳辐射类等值线图是用来表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状况的等值线图,最常用的是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除此之外,还有能够体现太阳辐射分布的其他相关要素分布图,如云量日均值分布图、日照时数图、光合有效辐射图等。
该类型的等值线图遵循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分析影响因素时,一般从纬度、地势、天气(降水)等方面考虑。
第一步:定区域。
依据经纬度信息、海陆轮廓、重要地理事物特征等进行区域定位。图示为非洲部分区域。
第二步:读数值。
1.特殊值:主要有最大值、最小值、重要地点等特殊数值。图中甲地数值最大,介于3 800~4 200 h之间;乙地数值最小,介于1 000~1 400 h之间。
2.看递变。关注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分析其数值变化规律(增大、减小方向)等。图中年日照时数总体上从西南向东北递增。
第三步:看分布。
主要包括等值线的走向(如图中北部等值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弯曲特征(乙地周边地区等值线大致呈弧状分布)、闭合区域(如图中丙地区等值线闭合,形成一个高值区)及疏密差异(图中等值线西侧较为密集,东侧较为稀疏)等。
第四步:析成因。
不同纬度的比较 | 纬度因素,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 |
同纬度地区 | 地势高低,天气(降水差异) |
山地 | 阴坡与阳坡,迎风坡与背风坡 |
时间变化 | 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天气(降水) |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地区分布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与图中线段AB年太阳辐射总量变化较吻合的是( )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答案 C
解析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地区分布图可知,由A到B,A地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线段AB穿过的甲、乙两区域数值较低,且乙地位于四川盆地,数值最低,因此线段AB经过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变化是下降—上升—下降—上升。再比较重要节点的数值可知,③曲线较为吻合,故C项正确。
2.与周边地区相比,图中甲、乙两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均较小,其共同原因是( )
A.纬度较高 B.地势较低
C.距海较近 D.降水较少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藏南谷地,乙地位于四川盆地。甲、乙两地比周边地区的海拔都低,降水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因而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较小,故B项正确。
一、选择题
(2020·河北邢台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过去千年旱涝格局与太阳活动极小期的关系。下图示意太阳活动极小期时旱涝格局。据此完成1~2题。
1.某区域地质时期气候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关系密切,由此可知该区域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周期约为( )
A.11年 B.14年 C.20年 D.24年
答案 A
解析 某区域地质时期气候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关系密切,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为11年,由此可知该区域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相似,约为11年。
2.太阳活动极小期时( )
A.东部地区整体偏涝 B.长江中游地区整体偏涝
C.华北地区整体偏涝 D.华南沿海地区整体偏旱
答案 C
解析 图中正值表示涝,负值表示旱,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活动极小期时,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偏旱,东部地区整体偏旱,A、B两项错误;华北地区整体偏涝,C项正确;华南沿海地区整体偏涝,D项错误。
(2019·全国统考调研卷Ⅰ)近年来,吉林省日照时数呈逐渐减少趋势。下图为1961年以来吉林省年日照时数分布图(单位:h)。据此完成3~4题。
3.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日照时数较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所处纬度较低,降水量大
B.山地地形,多云雨雾天气
C.森林覆盖率高,遮光性强
D.大气颗粒物多,反射率高
答案 B
解析 吉林省东南部为长白山地,地势较高。受山地抬升作用的影响,云雨雾天气增多,从而造成吉林省东南部地区(长白山区)日照时数较少,故B项正确。
4.导致近年来吉林省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气象因素是( )
A.气温 B.气压 C.风速 D.云量
答案 D
解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多,低空云量增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从而导致吉林省日照时数减少,故D项正确。
(2019·广州调研)磁纬度是地球磁场坐标的要素之一,磁极点的磁纬度为90°。距磁极点约30°以内的范围常出现极光,这个区域称为极光区。下图示意地球磁纬度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便于游客观测极光的最佳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信息“距磁极点约30°以内的范围常出现极光”可知,磁纬度大于60°的地区常出现极光。读图可知,图中近似平行的一组曲线为磁纬线,丙、丁两地磁纬度小于60°,不在极光区,排除C、D两项;乙地位于加拿大东部地区,甲地位于格陵兰岛,乙地基础设施完善,可进入性好,便于观测极光,B项正确,A项错误。
6.“极光之都”费尔班克斯(64°50′N,147°43′W)最适宜观测极光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答案 D
解析 极光应选择夜晚观测。该地位于北半球高纬度,12月昼短夜长,便于观测极光。
二、综合题
7.(2020·湖北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日照充足,但由于广西地形复杂,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下图为广西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和广西地形图。
(1)描述广西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从纬度因素分析甲、乙两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差异的原因。
(3)推断丙地的数值范围,并分析丙地太阳辐射量与周围存在差异的原因。
(4)说明广西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资源的理由。
答案 (1)南部地区多,北部地区少(空间分布不均)。
(2)甲地纬度比乙地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多。
(3)丙地的数值在4 600~4 800之间。原因:丙地处于河谷地区,两侧高山分布,且为西南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地表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多。
(4)境内太阳能资源较丰富,且为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安全,成本低;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利用太阳能,减少化石燃料的应用,可以改善广西的大气质量等。
解析 第(1)题,由图示可以看出,等值线由南向北减少,等值线近似东西延伸;说明广西年太阳辐射量南部地区多,北部地区少,空间分布不均。第(2)题,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甲地纬度比乙地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第(3)题,图示丙地在闭合曲线内,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判断丙地的数值在4 600~4 800之间。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除纬度,还有天气和地形,该地区等值线闭合主要是受地形影响,结合当地大气环流分析:丙地处于河谷地区,两侧高山分布,且为西南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地表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多。第(4)题,推广利用太阳能要从太阳能丰富、环保、再生性等角度说明。广西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境内太阳能资源较丰富,且为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安全,成本低;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利用太阳能,减少化石燃料的应用,可以改善广西的大气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