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精品教案
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二十章第1讲 宏观地理区域
展开第二十章 中国热点区域
第1讲 宏观地理区域
[(]
1.综合分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
地 区 | 问题 | 产生原因 | 治理措施 |
东 北 平 原 | 黑土 流失 | 长期不合理的垦殖、开荒、伐林 | 退耕还林、还牧,营造防护林,土壤培肥 |
湿地 破坏 | |||
华 北 平 原 | 春旱 | 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 | 修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 |
夏涝 | 降水集中;地势低平;水土流失,河流中下游河床抬高 | 修水库蓄洪;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道 | |
盐碱 | 低洼地积水,排水不畅;旱涝不均;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 酸性物质中和;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使土体脱盐;改良土壤 | |
风沙 | 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冬季风强烈;土壤沙化严重 |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
续表
地 区 | 问题 | 产生原因 | 治理措施 | |
黄 土 高 原 | 水土 流失 | 自 然 原 因 | 夏季多暴雨的气候;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的地形;从森林向草原过渡、覆盖率低的植被;粉沙质、直立性的土壤 | 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是保持水土。方针是保塬、护坡、固沟。具体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 |
人 为 原 因 | 毁林开荒、过度樵采、修建宫殿、轮荒、开矿等对植被的破坏 |
2.综合分析华北地区春旱期盐碱化严重的原因
(1)春旱的综合分析
综合因素 | 具体分析 |
自然原因 | (1)降水:夏秋多雨,冬季和春季少雨 (2)气温: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3)大风:春季多大风天气,加剧了水分蒸发 |
人文原因 | 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对水资源需求量大 |
(2)盐碱化的综合分析
综合因素 | 具体分析 |
自然原因 | (1)气候条件:华北平原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 (2)地形条件:华北平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
人为原因 | 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而积盐 |
[思考探究1] 下图为大庆周边地区略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河是嫩江左岸较大的无尾河流,也是中国第二大内流河,简析其成因。
(2)分析图示地区沼泽广布的原因。
思路点拨:
问题透析 | 综合分析 |
无尾(内流)河成因的综合分析 | (1)泥沙:河流中上游持续提供泥沙; (2)地形: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泥沙淤积,河口淤塞,形成沼泽,并与嫩江断开,形成无尾河。 |
沼泽广布原因的综合分析 | (1)降水(多):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 (2)地形(平):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气温(低):冬季气温低,蒸发弱; (4)下渗(难):冬季冻土,下渗难; (5)来水(多):夏季汛期河水泛滥。 |
答案:(1)来自河流中上游的泥沙不断在下游河道及河口地区淤积,造成河口淤塞,河水排泄不畅,失去河床,河水四溢,形成大片沼泽,成为无尾河流。
(2)该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冬半年气温低,蒸发量小;冬季有季节性冻土,阻滞水分下渗;汛期时河水泛滥。
北方地区三大地形区的地理条件与农业生产
| 有利条件 | 不利条件 |
东北平原 | ①地形平坦,土地资源面积广阔,黑土肥沃;②夏季日照长,热量充足;③纬度较高,冬季积雪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条件较好;④河流众多,水源充足;⑤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 ①东北地区全年生长期短,总热量相对不足,农作物的熟制只能达到一年一熟; ②受寒潮影响大; ③开发过程中,容易破坏草原和沼泽,导致生态恶化 |
华北平原 | ①多数地方属于暖温带,热量条件较丰富,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光照资源充足,降水集中; ②地形平坦,土地资源面积广阔 | ①降水不够充沛,灌溉水源不足,集中于7、8月份;②容易引起春旱,春季多大风和沙尘天气,以及低温冻害;③地势低洼地区容易产生盐碱地 |
黄土高原 | ①位于暖温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②黄土由较细的粉沙颗粒组成,便于耕作; ③黄土含有不少氮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 | ①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稀少;②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严重;③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 |
[思考探究2] 冀中南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棉花产区之一,该区每年3、4月份为棉花播种期,5~8月为生长期,9、10月为采摘期。位于冀中的容城县,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有北方“中国服装之乡”的美称,是中国唯一的“中华国服生产基地”。全县拥有服装企业920家,其中外资企业29家,年生产能力达4.5亿多件,服装出口到全世界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说明容城县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的原因。
思路点拨:
“人”——人类活动 | “地”——地理环境特征 |
服装生产(区位) | (1)原料:棉花产地; (2)土地:面积、价格; (3)劳动力:人口; (4)交通:铁路、公路等; (5)市场:京津冀、环渤海; (6)产业基础:产业基础 |
答案:接近棉花生产地,原料丰富;土地面积广,地租水平低;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靠近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靠近京津冀,位于环渤海经济区,市场广阔;有产业基础,协作条件好,生产能力强。
北方地区区域发展战略解读
1.京津冀都市圈
(1)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北京的定位: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
(2)为了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协同发展,把京津冀打造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天津重点发展研发、北方国际航运;河北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京津冀提供生态环境支撑。
2.环渤海工业地带的发展
(1)优势:能源资源较丰富,水陆交通便利,临近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利于发展对外贸易。该地区城市众多,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广阔,工农业基础较好。
(2)存在的问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工业产品类型单一;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淡水资源不足。
(3)解决措施: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改造,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东北振兴——战略与解读(拓展性内容)
具体战略 | 简要解读 |
优化结构 | 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结构优化发展 |
技术创新 | 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
现代农业 |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条件建设 |
基础设施 | 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能源结构 |
城市转型 | 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构建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 |
保护生态 | 加强生态建设,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
具体战略 | 简要解读 |
解决民生 | 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 |
区域发展 | 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建立东北地区合作机制 |
深化改革 |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
[思考探究3]
材料一 京津冀地区承载着全国8%的人口和11%的经济总量,水资源却不到全国的1%,水资源已成为制约该区域发展的瓶颈。2018年7月河北省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
材料二 下图为2016年京津冀地区相关指标构成分布示意图。下表为2015~2016年北京市耗水变化及产业产值变化统计表。
北京市 | 耗水 | 产值 | ||
消费量 (亿m3) | 增长(%) | 产值 (亿元) | 增长 (%) | |
合计 | 38.8 | 4.5 | 25 669.1 | 7.7 |
第一产业 | 6 | -6.3 | 129.8 | -7.5 |
第二产业 | 4 | -1.7 | 4 944.4 | 6.1 |
第三产业 | 16.8 | 3.8 | 20 594.9 | 9.1 |
生活消费 | 8.7 | 3.7 | - | - |
输水损失 | 3.3 | 5 | - | - |
(1)简述水资源已成为京津冀发展瓶颈的社会经济原因。
(2)比较京、津、冀三地水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3)指出2015~2016年北京耗水量及其变化的主要特点,分析第二产业耗水变化的主要原因。
(4)为保证“一泓清水送京津”,山地面积较大的河北承德正在实施“产业兴水”的发展战略,坚持“以水兴业,以业养水”。试简述其具体可采取的措施。
思路点拨:
题号 | 思路点拨 |
(1) | 注意本题仅考查社会经济原因。可从人口上的生活用水,产业上的工农业生产用水及对水的污染浪费等角度分析。 |
(2) | 水资源的比较,依据图示,比较水资源柱状图,可见河北总量最多。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比较人口与GDP的数据。注意不能仅比较GDP的高低,还需要结合人口数量分析。 |
(3) | 耗水量变化的特点的分析,要结合北京市耗水变化及产业产值变化统计表进行分析,其中第三产业增长最快,第一、第二产业呈负增长。输水损失较大。第二产业用水减少,需注意第二产业的产值在增长,说明不是第二产业萎缩所致,其原因只能是节水导致的用水量减少。 |
(4) | 措施要围绕对水的科学的开发利用,如第一产业可发展林果业,第二产业可发展有关水的清洁利用,第三产业可围绕水发展生态旅游业等。 |
答案:(1)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工农业经济发达,生产用水量大;污染、浪费严重。
(2)河北水资源总量明显多于北京、天津;河北人均水资源量多于北京、天津;北京和天津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高于河北。
(3)特点:第三产业耗水量最大;第一、二产业耗水量减少,第三产业和生活消费及输水损失耗水量增大;总耗水量增大。原因:工业结构的调整;节水工艺的不断进步。
(4)积极发展林果业;推进水利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兴建水电站);发展涉水生态旅游业。
[(]
1.综合分析南方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地 区 | 问 题 | 产生原因 | 治理措施 |
南方低山丘陵 | 水土流失 | (1)自然因素: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2)人为因素:人地关系紧张,能源缺乏,乱砍滥伐,强取耕地和薪柴,植被破坏 |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 |
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 | 洪 涝 | 地势低平;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道、湖泊;围湖造田 | 上游地区建设防护林保持水土;中下游加固堤防、疏浚河道;退耕还湖 |
水污染 | 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健全法规;进行综合治理 | |
江南低山丘陵 | 红壤的酸、黏、贫瘠等 | 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降水多,营养物质流失多 | 增施熟石灰、有机肥改良土壤酸性;增施沙子,降低黏度;种植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等经济林木,防止土壤流失 |
东部沿海 | 台 风 | 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低压强烈发育 | 种植沿海防护林,加强预报等 |
2.我国南方地区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的原因
我国南方地区虽位于回归线附近,但由于背靠亚欧大陆,东、南面濒临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季风气候,夏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因此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思考探究1] (2019·山东枣庄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芒果性喜温暖,不耐寒霜,世界芒果生产区年均温在20℃以上,最低月均温大于15℃。位于金沙江畔的攀枝花多干热河谷,光热条件独特。20世纪80年代初,攀枝花开始引进并推广芒果种植,经过30余年品种筛选、培育,形成了“甜、大、鲜”的品牌特色,成为与海南三亚、广西百色齐名的三大芒果产区之一。“纬度最高、海拔最高、品质最优、成熟最晚”,攀枝花芒果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标志地域和保护范围包括27个乡镇。种植基地选择在海拔高度1 500米以下的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的坡地、台地,对灌溉、施肥、喷药、剪枝、采摘、收储、包装等严格管理,果农精心呵护每一棵果树的成长,在芒果像鸡蛋大小时,就进行套袋。在攀枝花,不同品种的芒果成熟时间不同,5~6月红贵妃、金煌、叶香等就成熟了,7月吉禄才开始采摘,8月中旬以后最著名的凯特等才陆续成熟,有些晚熟品种延迟到12月才下树。近年来,攀枝花在控制种植面积、稳定产量的同时,积极推广芒果晚熟品种。
材料二 如图1示意攀枝花位置,图2为攀枝花等高线地形图。
(1)分析与海南三亚相比攀枝花芒果品质更优的自然原因。
(2)简述芒果像鸡蛋大小时就进行套袋的好处。
(3)说明攀枝花稳定芒果种植规模,推广芒果晚熟品种的原因。
思路点拨:
问题透析 | 综合分析 |
与海南三亚相比,攀枝花芒果质量优的原因综合分析 | (1)气候:①光照足:干热河谷,降水少,光照充足; ②温差大:地处山地,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③无台风。 (2)地形:地处山地,有一定坡度,利于通风、透光。 (3)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 |
芒果套袋作用的综合分析 | (1)防病虫害:防止病菌及害虫等; (2)防酸雨等污染:隔离污染的空气、水汽等; (3)防紫外线及降低农药残留量等; (4)提高色泽、保护外观等。 |
芒果种植规模及品种选择的综合分析 | (1)稳定的规模:①保证品质,②维护品牌,稳定市场; (2)晚熟品种的优势:错时上市,避开竞争,提高经济效益。 |
答案:(1)攀枝花芒果产在干热河谷,海拔较高,晴天多,光照丰富;山地的坡度带来了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昼夜温差大,挂果时间长,利于糖分积累;花期和果期无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土壤肥沃,有机质、矿物质丰富。
(2)防止病菌的感染、传播,以及昆虫等侵害果实;防止空气有害物质及酸雨污染果实;防止强紫外线灼伤果实表皮;减少喷药,避免农药与果实接触,降低农药残留量;改善着色,增加果皮腊质,提高果面的光洁度及光泽,增强外观美感。
(3)保证芒果品质,维护芒果品牌,保护地理标志;与广西,海南等芒果错时上市,稳定芒果价格,提高经济效益。
1.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网纵横,既灌溉便利,又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
(2)不利影响
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
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黏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④农业灾害较多:水土流失、洪涝。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及农作物产量等。
2.南方地区地理特征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发展条件 | 主要工业带 或工业基地 | 主要工 业城市 | |
有利条件 | 不利条件 | ||
有色金属、铁矿资源丰富;海陆交通发达;水能丰富;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足 | 矿物能源缺乏;环境污染严重;西南地区交通不便 | 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 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 |
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 | 广州、深圳、福州、厦门、珠海 | ||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 南京、上海、杭州 | ||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 深圳、珠海、广州 |
[思考探究2] 对贵州省133个样点分析显示,石灰岩区1 000年风化残余物为2.47mm,成土过程较非岩溶区慢10~80倍。土壤贫瘠是贵州贫困的重要原因。毕节曾经是贵州最贫穷的地区,1988年6月,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在这里设立,加强生态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开发是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如今的毕节,一片绿水青山,立体交通齐头并进,经济蓬勃发展。
历史上有云贵出好茶之说,毕节市金沙县荣获“中国贡茶之乡”称号。近年来,浙江、福建等省茶园面积缩减,茶树种植逐步向西部转移,贵州已成为我国茶园面积第一大省。下图为毕节气候数据统计图。
(1)说明气候对毕节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2)说明当前毕节发展茶叶生产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思路点拨:
“人” ——人类活动 | “地” ——地理环境特征 |
农业发展 (不足) | (1)光照:降水天数较多,光照不足;注意:降水较多不是缺点。 (2)热量:夏季温度不是很高,热量不是很充足; (3)降水不均:易引发旱涝灾害等。 |
茶叶生产 (优势) | (1)历史: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品牌:贡茶之乡; (3)市场:东部产区缩小,使得市场相对扩大; (4)交通:交通发展,运输方便; (5)政策:精准扶贫的政策促进作用。 |
答案:(1)降水天数多,光照不足;夏季气温偏低,热量欠充足;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发。
(2)毕节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地处中国贡茶之乡,品牌效益明显;东部茶叶产区缩小,导致市场扩大;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对毕节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持;综合交通的发展有利于茶叶运输和销售。
1.南方地区的立体农业(生态农业)
立体农业简单来说就是指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一种种植(养殖)方式。因地制宜,高效安全是立体农业的特点。
(1)千烟洲立体农业
千烟洲的立体山区农业模式属于丘陵山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的一种。针对地形变化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的特点;充分利用当地的“立体气候”,依据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空间的多层次性,合理布局农、林、牧、渔、副业的农业模式。千烟洲气候湿润,降水多。丘陵山区耕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人工草地;缓坡和平坦的谷地,土层深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种业。地势低洼处,易积水,出现洪涝,适合养鱼。由山顶至山谷依次为“用材林—经济林或毛竹—果园或人工草地—农田—鱼塘”。这种“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是一种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2)珠三角基塘农业
珠三角的基塘农业是水体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典型的代表。针对地势低洼,水分充足。挖洼地为鱼塘,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可减轻水患,塘中养鱼,基上种桑、甘蔗、果树和花卉,形成水陆互养的基塘农业人工生态系统。这种模式起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避免洪涝灾害的作用。
立体农业的作用:立体农业具备高效、集约、持续和安全的特点,根据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进行垂直空间的多层配置,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潜力,缓解人地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可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通过间作、套作、混作等立体种养、混养等立体模式,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物质产量,从而缓解食物供需矛盾;同时,提高化肥、农药等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缓解残留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环境、水环境的压力,坚持环境与发展“双赢”,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
2.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条件
贵州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在历史上曾一度是制约贵州发展的不利因素,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这样的地貌却成为大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天独厚的条件。
建造大数据的中央处理系统是建造大规模的集成服务器机房,机房的最佳参照标准有三:一是气候、二是地理、三是用电。贵州这三样具有全国最得天独厚的优势:
(1)贵州地处北纬24°~29°之间,平均海拔1 100米。年均气温14℃到16℃,夏季平均气温22.5℃,冬季平均气温6℃到8℃。天然的喀斯特地貌,地质结构稳定,灾害风险低,森林覆盖率49%。
(2)电力资源要素保障是大数据时代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西电东送”的主战场,贵州电力水火互济,稳定可靠,电力价格更具有相对的优势。凉爽的气候与充足的电力兼备,让全国很多地区难以望其项背。
冬暖夏凉的气候让数据中心运行节电10%~30%;清洁的空气有效提升服务器寿命和稳定性;水火互济的电力结构和低廉电价,为大数据运行节约大量成本;地质结构稳定,多山洞的喀斯特地貌,是理想的数据处理中心。当然,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
[思考探究3]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如图),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1)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优势。
(2)分析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条件与集聚发展的益处。
(3)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指出贵安新区利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的产业。
(4)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数据中心开始采取节能降耗措施。你认为目前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请表明观点并解释原因。
思路点拨:
题号 | 思路点拨 |
(1) | 数据中心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主要从基础设施、市场和人才等角度作答。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相应的通信、市政配套设施完善;东部地区工业发达,数据需求大,接近用户,且多高端人才,方便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
(2) | 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聚的有利条件,主要结合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用电成本低、自然灾害少的特点,从政策、生产成本、地理位置三个方面分析,如根据贵安新区是国家级新区,可以判断政策支持力度大;结合该地区气候凉爽、用电成本低、自然灾害少这一特点,可以推断该地区生产成本低;根据图中贵安新区与贵阳的距离,可以判断贵安新区距离贵阳近,基础设施较好。益处的实质是分析产业集聚的地理意义,主要包括对基础设施的利用、企业间的相互联系等。 |
(3) | 以“数据”为原料贵安新区可以发展的产业,关键信息是“数据”,只要列出的产业以“数据”为中心即可。 |
(4) | 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要采取节能降耗措施的原因。从有必要的角度,主要分析采取节能降耗措施对生态环境的积极意义。从没有必要的角度,主要分析贵安新区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和用电成本与东部地区相比的差异。要注意论据与观点必须一致。 |
答案:(1)东部沿海地区通信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较好,有利于数据中心建设和维护;接近用户且有人才优势,方便数据的分析与利用。
(2)集聚的有利条件:国家级新区,有政策优惠;有气候、水和电价等优势,可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临近贵阳和安顺,便于对接或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等。集聚发展的益处:可以共享基础设施,节省个体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的成本;有利于数据中心之间的联系,促进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
(3)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
(4)没必要。因为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电力资源丰富且电价低,没必要支付节能降耗的成本。有必要。因为节能降耗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可持续发展模式。
[(]
1.综合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东西差异
我国西北地区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以此为基础,自东向西植被、农业生产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如下表所示:
| 西东 |
塔里木盆地←贺兰山←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 | |
温度带 | 暖温带←中温带←中温带 |
降水量 | 50mm以下←200mm←400mm |
干湿状况 |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 |
地面植被 | 荒漠←草原荒漠←草原←森林草原←温带森林 |
农业生产 | 绿洲产业←半干旱草原牧区←半干旱农垦区山地牧场←灌溉农业 |
2.综合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特征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对要素影响 | 具体分析 | |
自然 | 植被 | 地表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
水文 | 河湖稀少,多内流河、内流湖 | |
地貌 | 风蚀、风积地貌显著,沙漠广布 | |
人文 | 农业 | 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为代表; 绿洲农业:河西走廊等; 畜牧业:草原广阔、重要畜牧业基地,如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 |
聚落 | 农田、村镇、城镇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 |
交通 | 公路和铁路沿绿洲和河谷延伸 |
3.综合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发展的影响
原因 | 具体内容 |
气候 | 气候干旱,风力强劲,风化、风蚀作用强烈 |
地形 | 高山环绕盆地,加剧干旱程度 |
水文 | 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 |
植被 | 植被稀少,地表缺乏植被保护 |
土壤 | 土壤发育差,地表覆盖着厚厚的沙质沉积物 |
4.综合分析伊犁河谷被称为“西域湿岛”的原因
可从水汽来源、大气降水、径流汇集等角度综合分析:
问题透析 | 综合分析 |
区域水分充足的原因分析 | (1)水汽来源:伊犁河谷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利于汇集来自大西洋的少量水汽; (2)大气降水:地势东高西低,利于西风带来的水汽抬升,形成地形雨; (3)径流汇集:地处河谷,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汇集 |
[思考探究1] 和田河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有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两源。主流玉龙喀什河出昆仑山北麓;喀拉喀什河出喀喇昆仑山北麓,汇合后始称和田河,是昆仑山北坡最大的河流。和田河是中国塔里木河三大源流之一,也是唯一由南向北贯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河流。下图为南疆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和田河是唯一由南向北贯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河流的原因。
(2)和田河是季节河,每年下游约有9个月处于干涸状态。推测其河水能够注入塔里木河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3)据观测,和田流域年降雨量存在递增趋势,但年径流量却呈现微弱下降趋势,试分析年径流量呈微弱下降的原因。
思路点拨:
问题透析 | 综合分析 |
综合分析为什么仅有和田河贯穿塔克拉玛干沙漠 | (1)塔克拉玛干沙漠特点:①气候:降水少,蒸发旺,故河流少;②土壤:沙质,易渗漏。 (2)和田河特点:①支流多: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②流域面积广:汇水面积大,径流量大。 |
综合分析和田河补给塔里木河的季节及原因 | 季节:夏季,夏季和田河水量大。 原因:和田河的水源补给主要是山地降水、高山冰雪融水。 (1)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2)山地降水:夏季山地降水多。 |
综合分析和田河流域年径流量减少的原因 | (1)补给减少:全球变暖,冰川退减; (2)蒸发加剧: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3)用水量大: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用水增多。 |
答案:(1)塔克拉玛干沙漠,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表水渗漏严重,河流难以贯穿沙漠腹地;和田河上游有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两大支流,流域面积广,汇水面积大,径流量大。
(2)夏季。和田河的水源补给主要是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夏季山地降水多;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补给量大,夏季形成洪水期,河水可直穿塔克拉玛干沙漠注入塔里木河。
(3)全球气候变暖,和田河源区高山雪线上升,冰川退缩;蒸发更加旺盛;和田流域人口剧增,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两岸取水量加大。
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影响 | ①夏季气温高,云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③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
不利 影响 | 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灌溉水源不足。③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
2.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农田、村镇、城市分布的影响
[思考探究2] (2019·福建莆田高三质检)“戈壁红驼”是蒙古族原始传统畜种之一,生活在内蒙古狼山与中蒙边境间的荒漠草原,属游走性动物,采食范围大,食性广杂,以梭梭、骆驼刺等盐地沙生植物的嫩枝为食,繁殖缓慢。梭梭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植物,其根部寄生有次生植物肉苁蓉,但根部多鼠洞,威胁其生长。戈壁红驼能与草原生态互促共生、良性循环。但由于种种原因,在2002年前,红驼数量锐减。2004年,当地成立了“戈壁红驼事业协会”,并探索出“牧户+协会+公司”的新发展模式。经过十多年的保护性发展,2016年戈壁红驼数量已达5万余峰。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
分析2002年之前戈壁红驼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
思路点拨:
“人”——人类活动 | “地”——地理环境特征 |
(1)破坏环境:使自然环境恶化,影响了戈壁红驼的生存空间; (2)管理问题:管理不便,不愿养殖; (3)效益问题:效益较差。 | 戈壁红驼数量锐减 |
答案:自然环境恶化,生存活动空间越来越小;繁殖缓慢;管理不便,牧民养殖意愿降低;养驼效益低,牧民养驼积极性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库布齐沙漠治理
库布齐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北部,总面积1.86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七大沙漠。因其曾经是京津冀风沙源,一度被称为“悬在首都头上的一盆沙”。上世纪80年代以来,库布齐沙区各族干部群众,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大力推进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沙漠治理总面积达到6 460平方千米,涵养水源240多亿立方米,创造生态财富5 000多亿元,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大漠变绿洲的奇迹,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的中国特色沙漠综合治理之路。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六届库布齐国际沙漠论坛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国经验。库布齐治沙就是其中的成功实践。”
[思考探究3] (2019·天津和平高三质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套平原及周边地区图。
材料二 库布齐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曾经黄沙漫天,一片荒芜,而今经过近30年治理,沙漠里已出现5 000多平方千米绿洲,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下面是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图和当地生态光伏农业“光伏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羊”景观图。
(1)分析河套平原灌渠纵横的原因。
(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阴山山脉对河套平原成为“塞上米粮川”的作用。
(3)说明生态光伏农业生产方式中光伏板的生态作用。
(4)指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并分析该环节产生的效益。
思路点拨:
题号 | 思路点拨 |
(1) | 可从自然、人文两个大的角度进行分析: (1)自然:降水少,耕地多,发展农业需要灌溉,有离黄河较近的条件; (2)人文: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利于灌溉工程的修建。 |
(2) | 所谓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也就是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本题的作答,要抓住地形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1)地形对气候:阻挡冷空气,增加降水; (2)地形对土地:阻挡沙漠,保护耕地; (3)地形对水文:改变黄河流向,减缓流速。 |
(3) | 注意光伏板的安装地区——沙漠,降水少,蒸发旺,多大风,不利于作物生长。光伏板可阻挡太阳辐射,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并降低风速。 |
(4) | 判读核心环节的依据——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关键点。该模式围绕甘草种植展开,如对其生态价值的开发,对其经济价值的开发等。对效益的分析,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理,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角度全面分析。 |
答案:(1)该地降水量小,耕地面积较大,需要发展灌溉农业;离黄河近引水方便;地形平坦易于修建灌溉工程。
(2)削弱(阻挡)南下的冷空气,减少作物冻害;减缓西部沙漠入侵,保护耕地;阻挡北上暖湿气流,增加降水;改变黄河流向,减缓流速,利于泥沙淤积,形成肥沃冲积平原。
(3)减少地表水蒸发(降低风速),利于板下作物生长。
(4)核心环节:甘草种植 生态效益:增强固沙能力,恢复沙地生态,增加土壤肥力,恢复土地生产力;经济效益:甘草药用价值高,增加经济收入;社会效益: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
[(]
1.综合分析青藏高原的典型自然特征及成因
典型特征 | 高寒 |
成因 | 高: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交界处,地壳隆升,形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
寒: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下降,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约下降6℃。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地势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散失的热量过多,气温低,气候寒冷 |
2.综合分析高寒气候对青藏高原各地理要素的影响
3.综合分析青藏高原多咸水湖、多沼泽、多日照的原因
特 征 | 综合 因素 | 具体分析 |
多 咸 水 湖 | 地形 地势 | 青藏高原周边多高大山地,内部较为平坦,湖泊多内流湖。径流汇入湖泊时,将盐分带入湖泊中,不断积累 |
气候 特点 | 青藏高原常年低温少雨,日照强烈 | |
水循环 | 水循环不活跃,使得湖水的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包括径流汇入、降水等),加快了咸水湖的形成过程 | |
多 沼 泽 | 地形 地势 | 青藏高原内部较为平坦,排水不畅 |
气候 特点 | 地势高,气温低 | |
土壤 特点 | 地下冻土广布,下渗能力差 | |
多 日 照 | 纬度 |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 |
地形 地势 | 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 |
天气 气候 | 常年低温少雨,多晴天,光照足 |
[思考探究1] 米堆冰川位于米堆河(雅鲁藏布江下游的二级支流,从帕隆藏布江南岸汇入帕隆藏布江)的上游、藏东南的念青唐古拉山脉与伯舒拉岭的接合部,是我国境内海拔最低的冰川。山顶洁白的冰川、山谷茂密的森林,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到米堆游玩。在米堆冰川附近,一天内可以观察到多次雪崩。如图为米堆冰川及附近地区示意图。
(1)说明米堆冰川成为我国海拔最低冰川的原因。
(2)分析该地雪崩发生频繁的主要原因。
思路点拨:该题考查综合分析区域地理事物分布及变化的能力。
问题透析 | 综合思维 |
冰川低矮 | 冰川形成:①地势特点,②水汽来源,③降水情况 冰川位置:山地阴坡,气温较低,冰川下界低 |
雪崩频繁 | ①地形地势,②气候变化,③人类活动 |
答案:(1)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势较低,夏季来自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沿河谷而上,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大量的固态降水;位于山地的阴坡,气温较低,使冰川分布海拔低。
(2)地势起伏大,坡度陡,为雪崩的发生提供地形条件;全球气候变暖使融雪量增加,摩擦力变小;降雪量大,积雪多且增加速度快;人类活动(如旅游等)的增加,诱发雪崩的发生。
1.青藏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对农业及聚落的具体影响
(1)影响农业和聚落分布
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农田、聚落多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流谷地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2)影响农作物生产产量和品质
青藏高原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多;夜晚气温低,农作物呼吸作用受抑制,消耗营养物质少,气温低,农作物生长时间长,积累营养物质多。因此,本区麦类和牧草属“低消耗、高积累、高产优质”类型,利于生产优质产品。
2.青藏高原发展农牧业的条件分析
有利 | 自然:光照强度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
人文:地广人稀,土地充足 | |
不利 | 自然:热量不足,高寒缺氧 |
人文:交通困难,对外联系不便 |
[思考探究2] 茶具有降脂、减肥、助消化、补充维生素等多种功效。藏族是全世界人均饮茶最多的民族之一。历史上,茶马古道是汉藏民族之间一种传统的以茶马互市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通道,它是世界上通行难度最大的古道。下图示意茶马古道路线(局部)分布。
(1)藏族人民酷爱饮茶,结合藏族人民的膳食结构分析其原因。
(2)茶马古道上川滇藏交界处通行难度大,请从地形地势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3)滇藏间茶马古道的马帮商队过去多在4~5月通过滇西进入西藏。说明商队在一年中选择春季通过滇西的理由。
思路点拨:该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对饮食、交通影响的分析能力。
“人” | “地” |
饮茶习俗 | ①饮食结构:肉类为主;②饮茶作用:降脂,补充维生素等 |
交通特点 | ①地形、地势:山高谷深,高差大;②气候:高寒缺氧等 |
商队通行 | ①气候,②降水,③疾病 |
答案:(1)藏族人民生活在高寒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膳食结构中牛羊肉的比重较大,茶叶能够较好地分解人体内过量的脂肪;海拔高,气温低,蔬菜产量低,食物中蔬菜缺乏,饮茶有利于补充维生素。
(2)地形陡峭,道路狭窄;海拔高,高寒缺氧;山高谷深,地势高差大。
(3)春季(4~5月),茶马古道上的冬季积雪已经消融;雨季尚未来临,降水相对较小(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相对较少);气温不高,瘟疫、疾病不易流行。(夏季多雨,道路泥泞;气温高,瘟疫、疾病流行;冬季较高海拔地区大雪封山,天冷路滑,难以通行。)
青藏地区重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农业与水能开发
(1)农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是大致呈东西走向的、同山脉平行的构造谷地。谷地地势平坦,日照长,辐射强,多夜雨,因海拔较高,原面低,热量条件较好,发展了青藏高原上最具特色的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是青稞的主要产地,近几年来还大面积种植冬小麦。西藏主要城镇也多分布在此。
(2)水能:雅鲁藏布江在95°E附近的大拐弯处,切穿喜马拉雅山脉,流向发生完全相反的转折,即先向东北流,切穿山脉后转向西南流。这段河床坡降非常大,水力资源集中而丰富,是世界罕见的大峡谷。
2.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开发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这里不仅是盐的世界,而且有丰富的石油、煤、天然气及多种金属矿藏,因而有“聚宝盆”的美称。主要矿产地:冷湖、花土沟的石油、察尔汗的盐湖、鱼卡的煤炭、锡铁山的铅锌等。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1)背景:三江源指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它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西部大开发生态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2)特点:中国面积最大的保护区,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有中华水塔之称。生物多样性集中,生态系统敏感。
(3)问题:生态系统恶化严重。干旱气候增加,过度放牧,滥挖药材,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剧烈发展;境内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减少;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锐减。严重影响了三江源地区和中下游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意义:保护世界屋脊区湖泊湿地、原始森林、高寒灌丛、草甸草原、珍稀动植物以及“世界第三极”景观都有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促进三江源头和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思考探究3] 读我国某区域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降水量线(mm),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该区域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2)该区域的青海省素有“中华水塔”之称,试说明其自然地理条件。
(3)简析该区域东南部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原因。
(4)图中A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多,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试从大气热力作用角度分析该地区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的原因。
(5)河流①流域内的主要特色农业(种植业)类型是什么?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思路点拨:
题号 | 思路点拨 |
(1) | 直接根据图示的等值线分析描述即可。 |
(2) | 影响青海省形成“中华水塔”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其地形和水源补给方面综合分析。 |
(3) | 影响该地区东南部地区生物物种多样性的自然原因可从纬度位置、水热条件和地形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 |
(4) | 太阳辐射强主要从其地势高,空气稀薄,进而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方面分析。而气温低,主要从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和大气逆辐射方面综合分析。 |
(5) | ①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高原面上地势高,热量不足,故农业生产集中于河谷地区。河谷地区地势较低,则热量较充足,水源充足,地形较平坦,土壤较肥沃,故适宜种植业发展。 |
答案:(1)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2)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地势高;有冰川积雪融水、降水和地下水作为河流的补给来源。
(3)地处低纬,热量条件好,降水充沛(两点都要答全);垂直地带性显著。
(4)A地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燥,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少,对地面辐射吸收少,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所以气温低。
(5)河谷农业。原因:高原区的河谷地带相对其他各处热量条件较好,且地势平坦,灌溉便利。
[(]
读图查找:
(1)在图中添绘出下列重要经纬线:110°E、120°E、130°E、50°N、40°N。
(2)在图中标出:大兴安岭、长白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山东丘陵、秦岭、渤海。
[(]
读图查找:
(1)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台湾岛、海南岛、珠江三角洲。
(2)长江及其支流、闽江、珠江及其支流。
[(]
读图查找:
(1)在图中找出大兴安岭、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贺兰山脉。
(2)在图上找出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3)在图上找出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沙漠、额尔齐斯河。
[(]
读图查找:
(1)找出30°N、35°N、80°E、90°E、100°E等经纬线经过的重要地区。
(2)找出该地区主要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
(3)找出发源于该地区的大江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