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精品教案
2021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二章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
展开第4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
考纲考点 | 考题考情 | 命题规律 |
1.全球气候变化 | 2018·全国Ⅰ卷,44 2018·天津卷,6 2016·全国Ⅱ卷,7~8 | 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地理事物的变化,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 |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2019·全国Ⅱ卷,36(2) 2018·全国Ⅰ卷,37(1) 2018·全国Ⅱ卷,8 2018·江苏卷,1 | 通过气候资料、气候现象,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成因以及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 2017·江苏卷,27(4) |
一、全球气候变化
1.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
(1)变化特点:气候有波动,总趋势在变暖。
(2)主要原因: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3)升温原理: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3.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影响 | 具体表现 |
海平面上升 | 改变海岸线,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
对农业生产 带来影响 | 有利: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提高作物产量。 不利:温度升高伴随着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使作物减产 |
影响整个 水循环过程 | 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
4.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防止森林火灾;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种草。
(3)科学预测,采取政策手段,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影响着地面获取太阳辐射的多少和气温的高低,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主要影响降水的多少及其季节分配。
3.下垫面
(1)海陆位置:同纬度内陆比沿海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一般近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2)地形:高山地区水热状况随海拔升高形成垂直变化;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3)洋流:暖流经过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寒流经过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4.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如CO2等温室气体)和改变下垫面性质(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影响气候。
三、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 类型 | 分布规律 | 典型地区 | 气候成因 | 气候特点 |
热带 雨林 气候 | 南北纬10°之间 | 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 全年高温多雨 |
热带 草原 气候 | 纬度10°~20°之间 | 非洲中部、巴西高原、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 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
热带 季风 气候 | 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
热带 沙漠 气候 | 副热带(回归线附近)大陆中部和西岸 |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 终年炎热干燥 |
2.亚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 分布规律 | 典型地区 | 气候成因 | 气候特点 |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 纬度25°~35°大陆东岸 |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
地中海气候 | 纬度30°~40°大陆西岸 | 地中海沿岸 |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
3.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 分布规律 | 典型地区 | 气候成因 | 气候特点 |
温带季风气候 | 北纬35°~55°大陆东岸 |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朝鲜半岛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中纬度(纬度30°~60°)大陆内部 |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内陆地区 |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纬度40°~60°大陆西岸 | 西欧 |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 全年温和多雨 |
4.亚寒带和寒带气候类型
气候 带 | 气候 类型 | 分布规律 | 典型地区 | 气候成因 | 气候特点 |
亚寒带 |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 北纬50°~70°大陆 |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 冬长严寒,夏短温暖 |
寒带 | 苔原气候 |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 全年严寒 |
冰原气候 |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 全年酷寒 | |
高原和高山气候 | 高大的山地、高原 | 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落基山 | 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 |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
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化
(2018·全国Ⅰ卷,44)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如图)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思路点拨:本题以斯匹次卑尔根岛为区域背景,以世界种子库建设为主题,重点考查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分析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展开,北极地区气候严寒,利于种子保存;极地人类活动少,干扰小。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进而导致隧道和种子库进水,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答案: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教师备用】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
解析:(1)A (2)B 第(1)题,根据材料“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符合这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是蒙古高原。第(2)题,北半球陆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北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导致南半球升温幅度较小。
(2019·四川成都高三期末)罗斯冰架外的罗斯海,是南太平洋深入南极洲的大海湾(60°S~85°S),全年覆盖冰层,冰山广布。学者们对其区域内的海冰运动进行了长时期的研究。下图示意1979~2015年罗斯海海冰运动速度与海冰范围平均变化情况。据此回答(1)~(2)题:
(1)该海域南北气压差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秋季 C.冬季 D.夏季
(2)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该海域海冰范围( )
A.向东南方向移动更大 B.向西北方向移动更大
C.向西南方向移动更小 D.向东北方向移动更小
解析:(1)C (2)B 第(1)题,由于罗斯海纬度高,冬季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罗斯海南北温差最大,因此南北气压差最大的是在冬季,故选C。第(2)题,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该海域海冰不断融化,在极地东风(东南风)的吹拂下,表层海冰会往西北方向移动更大,故选B。
考点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019·全国Ⅱ卷,36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思路点拨: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本为温暖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山高谷深,深谷的两侧为高山,高大的山脉阻挡了海洋暖湿气流,当暖湿气流翻越高山后,气流下沉,在下沉过程中随着海拔的下降,气温不断上升,同时气流下沉升温造成水汽难以冷却成云致雨,下沉气流成为干热风,使谷地气候变得又干又热;再加上谷地地形封闭,热量难以扩散,导致谷内气温更高。
答案: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 | 对气候影响的表现 | |
太阳辐射 (纬度位置) | 气温从低纬到高纬递减 | |
大 气 环 流 | 气压带、 风带 | 低气压带控制地区多雨,高气压带控制地区干燥;西风带控制地区多雨,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控制地区干燥;海风控制地区多雨,陆风(离岸风)控制地区少雨;风从低纬吹向高纬增温,反之降温 |
季风 | 夏季风控制地区高温多雨,冬季风控制地区低温少雨 |
主要因素 | 对气候影响的表现 | |
下 垫 面 | 海陆分布 | 沿海地区一般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内陆地区一般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 |
地形 | 山地较同纬度平原地区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山地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多 | |
洋流 | 暖流使沿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寒流使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
2.气候形成因子的分析思路
气候形成因子一般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方面分析。具体分析思路如下图所示。
(2018·全国Ⅱ卷,8)恩克斯堡岛(如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回答下题:
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解析:B 根据材料所述,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冰盖和雪被、陆缘冰、海冰的理想场所,这些地理事物受全球变暖影响明显。所以,该区域的优势是对全球变暖敏感,故B项正确。南极地区,气候严寒,不适合生物生存,生物种类较少,A项错误;整个南极地区人口都比较少、大气质量都比较好,所以人类活动影响少和大气质量优良不是恩克斯堡岛的独特优势,C、D项错误。
【教师备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下图示意索契的位置。
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
解析:①索契地处44°N附近,东依高山、西临黑海→冬季西风带来黑海的湿润气流,在山地迎风坡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充足。②索契的位置→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③西北—东南走向的高山阻挡北面的冷气流,再加上黑海的调节→冬季温暖。
答案:背山面海,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黑海蒸发的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升,云多雨丰(多地形雨)。纬度约44°N,夏季气温高。冬季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侵袭,且黑海海面水温较高(对气温调节作用较强),气温较高。
考点三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2017·江苏卷,27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 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温哥华属 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 。
思路点拨:根据气候资料可以判断温哥华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哥华位于50°N大陆西岸附近,可推断温哥华受西风带控制。结合图示信息可进一步推知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结合所学找出沿岸暖流增湿。
答案:温带海洋性 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湿;地形抬升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所示: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
成因 | 气候类型 |
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影响 |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 极地气候—极地高气压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带 |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 |
3.气候特征的描述
描述角度 | 规范术语 | |
气 温 | ①气温的高低;②气温的年或日较差 | 终年高温;终年严寒;夏季高温;全年温和;气温年较差大(小);最热月或最冷月气温 |
降 水 | 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的季节分配;③降水的年际变化 |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年际变化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显的旱雨季之分(干湿季之分),降水丰沛,全年少雨 |
光 照 | ①光照的强弱;②年日照时数的多少 | 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烈(较弱);光照充足(不足) |
【教师备用】(2019·山东临沂高三期中)下图为某地各月平均气温累计柱状图及各月降水距平分布曲线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2)该地可能位于( )
A.非洲几内亚湾沿岸
B.欧洲西部北海沿岸
C.澳大利亚西南部珀斯港口附近
D.印度半岛西部阿拉伯海海域
解析:(1)B (2)C 第(1)题,根据各月气温累计可以看出6、7月份该地气温较低,12、1月该地气温较高,且气温累计一直持续上升,说明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根据各月降水距平分布曲线图可以看出6、7月份该地降水较多,12、1月该地降水较少。由此可以确定该气候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故选B。第2题,根据气温分布状况,确定该地位于南半球,四个地点中位于南半球,并且是地中海气候的地点只有澳大利亚西南部珀斯港口附近,因此选择C。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为非洲安哥拉的区域图。安哥拉中部地区,年均温在22 ℃左右,素有“春天国度”的美誉。图乙为①②两地的气候特征图。
(1)分析安哥拉沿海和内陆地区气温舒适宜人的原因。
(2)比较①②两地降水特征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解析:第(1)题,安哥拉沿海受寒流影响、内陆地区因地势高,气温较低。第(2)题,根据图乙比较①②两地降水特征的差异,从受控的气压带、风带和洋流等方面分析成因。
答案:(1)安哥拉虽然纬度较低,但沿岸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起到降温作用;中部地势较高,气温也较低。
(2)①地全年降水明显小于②地。成因:①地处于东南信风带,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且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降水少; 6~8月因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影响此地,几乎无降水。②地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丰富,冬半年受东南信风带影响,且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根据水热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2014·上海卷,20~22)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读图,回答(1)~(3)题:
(1)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2)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3)根据温度资料,可以推测三个测站的海拔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
A.甲站—乙站—丙站 B.甲站—丙站—乙站
C.乙站—甲站—丙站 D.乙站—丙站—甲站
首先根据“以温定半球和温度带,以水定型”,判读出气候类型,再分析其总体成因及内部差异的成因。注意关键信息:“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纬度相当的三站,根据气温曲线的高低判断,甲站平均气温最低,故海拔最高;乙站平均气温最高,故海拔最低。
答案:(1)D (2)A (3)B
根据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判断气候类型,一般遵循“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步骤。
1.根据温度确定南北半球
根据最热月或最冷月、年气温曲线的形态可以确定南北半球。
气温最高月 | 气温最低月 | 年气温曲线形状 | 结论 |
7~8月 | 1~2月 | 峰型(上凸) | 北半球 |
1~2月 | 7~8月 | 谷型(下凹) | 南半球 |
2.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
以“温”定“带” | 以“水”定“型” | 气候 类型 | ||
最冷月均温 | 最热月均温 | 温度带 | 全年降水分配 | |
>15℃ | — | 热带 | 年雨型,各月降水量均在100 mm以上 | 热带雨林气候 |
夏雨型,年降水量为750~1 000mm | 热带草原气候 | |||
夏雨型,年降水量在1 500mm以上 | 热带季风气候 | |||
少雨型,年降水量在250mm以下 | 热带沙漠气候 | |||
0~15℃ | 最热月均温大于25℃ | 亚热带 | 冬雨型,年降水量为300~1 000mm | 地中海气候 |
夏雨型,年降水量为800~1 600mm |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 |||
最热月 均温 10~20℃ | 温带 | 年雨型,各月降水均在50mm左右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续表
以“温”定“带” | 以“水”定“型” | 气候 类型 | ||
最冷月均温 | 最热月均温 | 温度带 | 全年降水分配 | |
<0℃ | 最热月 均温在20℃以上 | 温带 | 夏雨型,年降水量为400~800mm | 温带季风气候 |
少雨型,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
最热月均 温为10~ 20℃ | 亚寒带 | 年降水量为250~500mm,集中于夏季 |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 |
最热月 均温在 10℃以下 | 寒带 | 少雨型,年降水量为200~300mm | 极地 气候 |
读“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属于(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D.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2)甲、乙两地气温数值大小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和洋流 B.风带和洋流
C.纬度和风带 D.地形和纬度
解题思路:第(1)题,从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可以看出,雨热不同期是其主要特征,同时气温最低月均温高于0℃,属于地中海气候。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两地分别属于南北半球,纬度基本相同,但海拔有较大差异,则可排除纬度,确定地形;再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甲沿岸有寒流经过。
答案:(1)B (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