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15章第1讲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我国的山西省与德国的鲁尔区)
展开第1讲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
(我国的山西省与德国的鲁尔区)
课标 | 探究线索 | 核心素养 |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1.区域认知:定位区域位置,分析区域的资源分布状况。 2.综合思维:综合分析区域资源的开发状况,评价开发条件及开发所带来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通过问题分析,探寻资源开发的合理措施,树立可持续的资源开发观。 |
(对应学生用书第226页)
我国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
1.能源结构与分类
读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图(2007年),回答问题。
(1)结构:我国能源以A煤炭、石油为主;世界能源以B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
(2)分类
| 特点 | 类型 |
可再生能源 | 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可以再生,但开发利用超过其再生能力,会造成资源破坏甚至枯竭 | 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
非可再生能源 | 是有限的,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 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
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如上图中的①大同、②平朔、③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建设。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①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②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
[特别提醒]
变输煤为输电的不利影响:一是发电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加剧当地水资源紧张;二是加重本地区的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4.能源的综合利用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
①生态问题的成因
②治理措施: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推动以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和废物利用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
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4)治理“三废”,建设生态环境
①“三废”的产生: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
②
德国的鲁尔区
1.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1)区位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路,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
②水陆交通发达: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③矿产资源:煤炭资源极为丰富,离铁矿区近。
(2)发展概况
①主要工业部门:炼焦、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建材等。
②工业地位:是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特别提醒]
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还包括市场广阔、水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和距铁矿区较近等。
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传统产业的衰落
①时间:20世纪60年代。
②原因
(2)环境恶化
①原因:鲁尔区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②表现:煤渣、矿渣堆积,占用大量土地;大气污染严重;河流污染、热污染等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①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②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③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①整治河流。
②控制大气污染。
③加强环境管理。
④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特别提醒]
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是限制传统工业的发展,而是对传统产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改造,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之一是水陆交通便利。 (×)
2.在山西大力建设坑口电站可以有效减轻交通压力。 (√)
3.煤铁资源丰富是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形成基础。 (×)
4.煤炭资源开发始终是鲁尔区发展的资源支撑。 (×)
二、区域认知——选择分析
山西省是我国煤炭大省,其所在的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输出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把能源工业作为黄土高原地区的主导产业的条件是( )
①丰富的能源资源 ②良好的开采条件 ③适中的地理位置 ④便利的水陆交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黄土高原地区工业结构按其优先重点发展的顺序是( )
A.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电力、煤炭
B.煤化学工业、煤炭、有色金属冶炼、电力
C.煤炭、煤化学工业、电力、有色金属冶炼
D.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
3.山西能源基地已建成我国最大的火电基地,其电力主要输往( )
A.西南、西北地区 B.京津、华北地区
C.东北、华北地区 D.华东、华南地区
[答案] 1.D 2.D 3.B
三、人地协调观——趣味思考
近年来,曾经“一煤独大”的山西省开始逐步关停许多的矿山矿井,大力发展非煤产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了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因此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治理好环境,才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对应学生用书第228页)
(经典高考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❶。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❷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思维流程]
信息 提取 | ❶风能为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❷甘肃酒泉风能丰富,瓜州县为“世界风库”,将建设风电基地。 ❸图中显示瓜州县所在的地理位置及风能分布状况。 |
教材 寻因 | 从能源的分类看,煤炭、石油、天然气为非可再生能源,而水能、风能等为可再生能源;区域的能源资源开发要因地制宜,不仅要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而且要考虑市场和交通等条件。 |
综合 判断 | (1)结合信息❶可知风能是清洁能源,煤电、水电过度开发都会产生环境问题。 (2)由信息❷和信息❸可知,瓜州所在地区气候干旱,大风天数多,且多荒漠戈壁,土地广阔,地形平坦,开发风电的自然条件优越。 (3)由信息❸可知,瓜州地区的人口、城市稀疏,经济落后,不利于风电开发。 (4)由信息❶和信息❷可知,风电不稳定,需建调节电站。 |
[尝试解答]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会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完善;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1.区域资源开发的整体分析思路
2.区域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与开发条件分析
(1)区域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分析
(2)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分析角度 | 内容 |
资源条件 | 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与其他资源的匹配情况等方面分析 |
开采条件 | 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能否进行露天开采等方面分析 |
市场条件 | 可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区位条件即矿区距市场远近等方面分析 |
交通运输条件 | 可从交通位置、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方面分析 |
3.区域资源综合利用的分析思路
区域资源的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资源,调整相关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结构的升级,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全面良性发展,如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4.太阳能、风能等电站建设的答题必备术语
角度 | 必备术语 |
能源资源丰富 | 太阳能丰富(光照充足),如青藏高原、我国西北地区;风能丰富(风力大),如典例中瓜州有“世界风库”之称,风力资源丰富 |
土地面积广阔 | 多荒漠、沙漠、戈壁等,土地面积广阔,地形平坦,且地价较低。如典例中瓜州地区周围多戈壁、沙漠,地形平坦,地价低 |
市场需 求及市场距离 | 市场对清洁能源需求量大;当地经济落后,能源需求量小;距离市场(发达地区)较远,运输成本高。如典例中瓜州位于西北地区,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远,需长距离输电,成本高 |
科技 | 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 |
资金 | 建设成本高,资金不足,如典例中瓜州地区,风电站建设成本高,而当地资金不足;靠近发达地区,资金充足 |
命题视角一 结合实例分析,考查区域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2019·广东佛山教学质量检测)2017年9月6日,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首次在青海省共和盆地3 705米深处钻获200 ℃以上的大规模可利用干热岩资源。干热岩是指地层深处不含水或蒸汽的致密不透水的热岩体,其主要用于发电,发电成本仅为风力发电的一半,为太阳能发电的十分之一。读干热岩发电原理示意图,完成1~3题。
1.干热岩属于( )
A.沉积岩 B.化石能源
C.玄武岩 D.地热资源
2.与风能发电相比,干热岩发电 ( )
A.不占用土地资源 B.不受气象条件制约
C.生产技术要求低 D.清洁无污染
3.若青海省共和盆地的干热岩大规模开发利用,最可能导致当地 ( )
A.地下水位明显下降 B.地表温度升高
C.太阳能开发会减少 D.地壳运动活跃
1.D 2.B 3.C [第1题,读材料可知,干热岩是指地层深处不含水或蒸汽的致密不透水的热岩体,故属于地热资源。第2题,风能发电和干热岩发电都需要占用较多土地资源,都清洁无污染;风能发电受气象条件制约明显,干热岩发电不受气象条件制约;干热岩发电对生产技术要求更高。第3题,因干热岩发电成本仅为太阳能发电的十分之一,若青海省的干热岩大规模开发利用,最可能导致当地太阳能开发减少。]
命题视角二 结合实例分析,考查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2019·潍坊一模)贵州矿产资源丰富,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西部大开发十几年来,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但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完成4~5题。
4.贵州采矿工业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可能是( )
A.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土地沙漠化
B.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C.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能、高排污产业,环境污染严重
D.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
5.围绕能源开发,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 )
①煤—电—钢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电—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C 5.D [第4题,贵州是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矿产基地,以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为主。第5题,贵州煤、铝土等主要矿种优势显著,可以煤炭为基础构建煤—焦—化产业链;利用煤炭能源和铝土矿,发展高耗能的煤—电—铝产业链。]
6.(2017·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型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型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解析] 第(1)题,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原因可从资源分布、企业类型及特点、运输费用、市场需求和政府支持等方面回答。第(2)题,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可从企业数量、技术水平和废弃物排放等方面回答。第(3)题,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可从车辆尾气污染、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煤炭散落和煤粉飘浮等方面回答。第(4)题,属于发散思维类型题目。生产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可从清洁生产采用减排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回答,运输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可从修建铁路运输专用线及封闭运输等方面回答。
[答案] (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 可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
(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等问题。
(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
(2019·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❶,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❷。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❸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1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2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
图1 图2
(1)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
(3)说明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
(4)指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
[思维流程]
信息 提取 | ❶鲁尔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反映出该区以中小城市为主 ❷鲁尔区老龄人口比重高,说明对医疗保健市场需求大 ❸鲁尔区发展医疗保健业的条件优越,尤其是波鸿市技术力量雄厚 ❹图中显示波鸿市的位置及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都靠近鲁尔大学 |
教材 寻因 | 发达国家和地区往往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必须大力发展养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布局时往往靠近科研院所,且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区 |
综合 判断 | (1)由信息❶可知,鲁尔区人口、城市众多,说明多以中小城市为主,结合信息❹可以看出,该区域城市集中、连片分布 (2)由信息❷可知,鲁尔区人口老龄化严重,再联系鲁尔区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即可 (3)由信息❸和信息❹可知鲁尔区发展医疗保健产业的条件优越,且图中显示,波鸿市位置适中 (4)由信息❹可直接看出,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符合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要求 |
[尝试解答] (1)(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
(2)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经济发达,医学研究水平高;曾经环境污染严重,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老龄人口比重大,对医疗保健需求大。
(3)有多所大学(高等院校),医学科研力量雄厚;有生物制药科学园,医药研制水平高;位置适中(有利于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医药生产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
(4)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可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较优美、安静。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分析思路
1.分析资源型地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问题 | 成因 | 影响 |
经济结构单一,多以传统重化工业为主 | 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当地矿产、能源,但也存在过分依赖现象 | 受技术革命和资源枯竭影响,经济衰退;产生资源、环境问题 |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 主要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经济结构以传统重化工业为主 | 传统产业衰退;新兴产业不愿入驻 |
用地紧张,交通拥堵 | 工业高度集聚,达到饱和状态 | 企业效益下降,出现产业外迁转移 |
2.分析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
(1)发展科技。这类地区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发展第三产业。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产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4)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命题视角 结合具体区域,考查资源枯竭地区的转型发展策略
下面图Ⅰ是美国甲城市位置图,图Ⅱ是甲城市产业结构演变图。读图,回答1~2题。
图Ⅰ
图Ⅱ
1.图Ⅱ中陷入困境的产业主要有( )
A.炼铝、玻璃、精密仪表
B.机器人制造、医疗、金融
C.钢铁、煤炭、重型机械
D.生物制药、计算机、教育
2.甲城市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之后,钢铁技术服务企业仍选址在该城市附近的原因不包括( )
A.原有钢铁工业基础好
B.技术条件好
C.协作条件好
D.发展新兴工业的需要
1.C 2.D [第1题,由图Ⅰ信息可知,甲城市位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接近阿巴拉契亚煤田,应是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基础上建设起来的传统工业中心,结合图Ⅱ可以判定陷入困境的产业应该是传统工业,排除新兴工业,可获得答案。第2题,甲城市原是钢铁工业发达的城市,原有工业基础、技术条件和协作条件较好,为钢铁技术服务企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3.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18年12月21日,德国关停最后一家硬煤矿。德国鲁尔区最后一口深井矿坑被关闭,标志着鲁尔区曾经的支柱产业——硬煤开采成为历史。
材料二 经过多年的能源转型发展,可再生能源在德国电力供应中的比重日益增长。在2018年,德国的总发电量约为542太瓦时(1太瓦时=1×109千瓦时)。其中,煤炭发电占比约38%,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超过40%。德国2018年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水电的总发电量较2017年增长4.3%;而2010年时,可再生能源在德国电力生产中的占比仅为19.1%。这份出色的年底成绩单表明,德国“能源转型”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试分析德国“弃煤”的主要原因。
(2)简析德国推进“能源转型”的优势。
(3)简述德国“能源转型”战略给我国山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启示。
[解析] 本题以德国“弃煤”之路这一国际能源事件为背景,考查以煤炭为代表的常规能源的优势地位下降的原因和能源转型产业产生的影响。(1)德国“弃煤”的原因,具体可从资源枯竭、开采成本升高、新能源的冲击、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等角度进行分析。(2)德国推进“能源转型”的优势集中在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具体可从经济、技术、政策和环保意识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3)德国“能源转型”战略的启示(或意义)不仅体现在能源领域,而且会对德国的产业转型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影响,因此可从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善生态环境等角度分析。
[答案] (1)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长期开采使其面临枯竭;煤炭开采成本升高,国际竞争力下降;新能源的崛起对传统能源的主导地位冲击较大,使煤炭消费市场萎缩;煤炭燃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
(2)经济发达,新能源科研投入大;技术先进,人才众多,新能源开发能力强;政府大力支持;民众环保意识强。
(3)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实现能源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摆脱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实现产业转型;节能减排,美化环境,实现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