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8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8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1页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8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2页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8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版浙江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8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

    展开

    
    第38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

    1.自然灾害概述,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b
    (2)自然灾害的特点b
    (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c
    (4)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d
    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d
    (2)主要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d
    (3)虫灾和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b
    3.自然灾害与环境
    (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c
    (2)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并列举防治措施d
    4.防灾与减灾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b

     自然灾害与防治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等。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3)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
    (4)生物灾害:病虫害、草害、鼠灾、蝗灾等;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也属于广义的生物灾害。
    2.自然灾害的特点
    (1)广泛性和区域性: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2)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3)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灾害过程及损害结果具有不可重复性。
    (4)联系性:表现为区域之间、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
    (5)造成危害的严重性。
    (6)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主要自然

    灾害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气象灾害
    干旱
    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是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
    洪涝
    主要发生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沿海、沿河、沿湖地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水源丰富,往往是经济发达地区
    热带气旋
    世界上受热带气旋最为严重的三个地区: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主要位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
    地质灾害
    地震
    世界地震分布不均匀,就大陆地震而言,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滑坡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遭受滑坡的危害,中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印度、捷克、斯洛伐克等受滑坡危害比较严重
    泥石流
    全球除南极洲外,其余六大洲都有泥石流发生
    海洋灾害
    风暴潮
    热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受台风影响的沿海地区;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较多
    赤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发生在日本、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沿海水域;到20世纪七十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沿海水域时有发生
    生物灾害
    病虫害、草害、鼠灾等
    主要发生在农耕区、林区、牧区
    4.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
    (1)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造成土壤侵蚀、土地沙化、森林枯竭、草原退化等,从而加剧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频度和成灾强度。
    (2)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随着工业化速度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带来的灾害越来越多,其中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导致的损害是区域性的,而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所带来的损害则是全球性的。
    (3)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人类大型工程诱发自然灾害,如许多大城市面临着严重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问题。人类采掘地下矿产资源造成地面沉降、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表失稳现象。人工边坡也经常出现崩塌、滑坡等地表失稳现象。大型水库蓄水后,容易诱发地震。
    5.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1)我国的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
    灾害类型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干旱灾害
    ①降水方面:
    长江以南:7月和8月雨量偏少,容易产生伏旱;
    华北、东北:春旱和春夏连旱特别严重;
    西南地区: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冬春连旱比较严重;
    ②水资源方面: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之间水土资源搭配不平衡
    社会经济方面: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
    北方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北方受旱灾威胁的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
    我国人口增加,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不断增多
    洪涝灾害
    我国绝大多数河流的洪水是由降雨尤其是暴雨所形成的;
    气候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
    河流上游地区森林面积缩小、水土流失加重,造成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河流排水不畅等;
    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蓄作用减弱
    (2)我国的寒潮灾害
    ①概念:寒潮是指规模较大、势力较强、温度较低的冷气流侵袭现象。它是我国冬半年的主要气象灾害。
    ②特点:降温快、温度低、来势猛、风力强、规模大、范围广。
    ③源地: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侵入我国的寒潮大多是北冰洋的极地冷气团向南爆发的结果。有时,在西伯利亚西部和蒙古等地区也会有堆积的冷气团向南爆发,形成寒潮。
    ④影响我国的寒潮大致有三条路线
    一条是西路。这是影响我国时间最早、次数最多的一条路线。强冷空气自北极出发,经西伯利亚西部南下,进入我国新疆,然后沿河西走廊南下,侵入华北、中原,直到华南甚至西南地区。
    第二条是中路。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一带,经过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进入华北直到东南沿海地区。
    第三条是东路。冷空气从西伯利亚东北部南下,有时经过我国东北,有时经过日本海、朝鲜半岛,侵入我国东部沿海一带。从这条路线南下的寒潮主力偏东,势力一般都不强,次数也不多。
    ⑤危害:寒潮入侵会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天气;南方则带来降温、冻害、雨雪天气。从影响范围来看,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3)我国的台风灾害
    ①我国台风灾害的概述
    台风灾害总特征
    发生次数多,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
    源地
    西北太平洋的热带、副热带海区
    台风发生地区
    菲律宾以东洋面;南海中北部洋面
    发生时间
    5-10月,7-9月最多
    分布
    集中区
    东南沿海地区
    范围
    南起海南,北至辽宁的海岸时常受台风的侵袭,大多数内陆省份可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
    差异
    南方重,北方轻
    沿海重,内陆轻
    杭州湾以南频次高,以北频次低
    广东、海南东部频次最高,浙江、台湾东部、海南东北沿海次之
    ②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
    一是台风生成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移动,进入南海,在我国广东、海南沿海或越南沿海登陆。
    二是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岛或琉球群岛,在我国福建、浙江和江苏沿海一带登陆。
    三是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后,转向东北,袭击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
    ③台风对我国的影响
    不利影响:主要由狂风、暴雨、风暴潮造成。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台风造成的损失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有利影响:缓解旱情,降温消暑。
    6.主要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1)地震灾害
    ①构造地震的发生机制和过程
    地壳构造运动岩石变形岩石破裂、错动地震波地面震动
    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速度快,使地表物体先上下颠簸振动;横波传播速度慢,使地表物体产生前后水平晃动。
    ②我国地震的形成:我国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处,又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所以发生频率高。
    (2)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①滑坡的发生机制

    ②泥石流的发生机制:泥石流的发生也有三个基本控制因素,包括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
    7.虫灾和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1)虫灾的危害:蝗虫对我国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对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使本已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加速退化;危害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2)鼠灾的危害:危害农业,破坏草原,毁灭森林,而且传播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
    8.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1)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
    在不同的时段,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不同。从近40年的情况看,世界范围的重大自然灾害的损失呈上升趋势。
    (2)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
    ①从世界范围看,亚洲和非洲受自然灾害危害较严重。
    ②自然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
    地区
    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灾害种类
    欧洲
    洪水和地震
    北美洲
    热浪、风暴、热带气旋、洪水和地震等灾害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南美洲
    最严重的灾害是洪水,其次是干旱、地震和流行病
    东亚
    洪水、热带气旋、地震、滑坡
    南亚
    洪水、热带气旋和流行病
    东南亚和大洋洲
    洪水、地震、滑坡和干旱是造成人员伤亡较严重的灾害,其次是火山喷发和流行病、海啸等
    西亚和北非
    洪水和地震
    西非和东非
    干旱和流行病
    南部非洲
    热带气旋、洪水和干旱等破坏巨大,而流行病、洪水、干旱和热带气旋造成的人员伤亡最严重
    9.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我国各地区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灾害的类型和成因各不相同,表解如下:
    自然灾害
    多发区
    位置范围
    灾害
    类型
    各种灾害的成因
    黄淮海
    平原
    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向东至海滨
    水旱
    灾害
    降水集中、多暴雨,年际变化大;地势低洼,因此易形成旱涝灾害
    地震
    位于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
    东南
    沿海
    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台湾、海南
    台风
    海洋影响强烈
    洪涝
    台风影响最强、最频繁
    地震
    处于东南沿海地震带,所以多地震灾害
    黄土
    高原
    处于黄河中游地区
    干旱、水
    土流失
    处于过渡地带,自然要素不稳定,黄土质地疏松、植被稀少、黄土裸露,多暴雨,冲刷强烈
    川滇
    地区
    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地震
    地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
    滑坡、
    泥石流
    地形起伏大,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
    减轻灾害损失的措施:加强各种灾害的监测预报;修建水利设施防御水旱灾害;广泛宣传,提高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10.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1)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时间
    正确方法
    洪水袭来时
    不要慌乱,服从安排,有序地转移人员和财产。发生险情时要及时报告,统一组织抢险救灾
    洪水即将
    来临时
    原地避水的,可将物品放在楼上或高处。贮备一些食物和必要的生活用品。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
    洪水猛涨时
    在室外要避开容易招雷电的地方。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被洪水围困时,要尽可能收集用来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
    汛期
    尽量不要到容易发生山洪的景区旅游,更不要在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尤其不能在山谷中逗留
    洪水袭来时
    要注意保护水源地,严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抢救溺
    水者时
    首先要把溺水者救上船或陆地,然后排去呛入其体内的水,必要时做人工呼吸,然后尽快将其送医院抢救
    (2)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①保障安全的关键
    a.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b.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c.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反应。
    ②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
    a.在家中,要就地避险,应选择较安全的地方躲避。当大地震停止后,要利用余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b.在室外,车辆要停留在开阔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
    c.在办公室内,要赶紧躲藏在办公桌下,一待地震停止即从楼梯迅速撤离。在工厂上班,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迅速撤到安全处。
    d.在影剧院、体育馆,应迅速躲到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中,等待地震停止后有组织、有步骤地从多个出口疏散到空旷安全处,防止慌乱、拥挤。
    (3)泥石流的应急措施
    ①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
    ②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③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1.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湖面海拔3 196米。湖区全年风力较强。冬、春季节多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图1为青海湖流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区域沙地分布图,图3为湖区某地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环青海湖区域1977-2010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单位:平方千米)。
    土地利用类型
    1977年
    1987年
    2000年
    2010年
    耕地
    302
    419
    451
    454
    草地
    7 286
    7 144
    7 098
    7 096
    建设用地
    7
    13
    20
    36
    水域
    4 678
    4 568
    4 533
    4 575
    近年来,环青海湖区域由生态破坏引起的自然灾害加重。说出该自然灾害的类型,并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分析该自然灾害加重的原因。
    答案:风沙(沙尘暴),土地荒漠化。
    草地被开垦为耕地,草原遭到破坏;冬春季节裸露地表增多;建设用地增加,风力侵蚀增强。
    2.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略图。2015年中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材料二 淮河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猛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
    防治淮河洪涝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上游______________,下游____________。
    答案:修筑水库(水利设施) 开挖(疏浚)入海河道
    3.(2017年11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拉合尔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 巴基斯坦是世界重要的灌溉农业国家,乙地是该国重要农业区。目前,乙地正推广“水肥药一体”的喷滴灌技术(在灌溉水源中加入化肥和农药)取代大水漫灌。 
    说明乙地多旱灾的自然原因。
    答案: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印度河径流季节变化大;印度河中下游下渗量大;灌溉水源不足。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为贵州省略图。

    (1)简述贵州省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
    (2)贵州省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________________、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分析该省地面塌陷多发的原因。
    答案:(1)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岩溶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2)崩塌 可溶性岩石多,地下溶洞发育;岩石裂隙发育,透水性好;地下水溶蚀作用强等。

    1.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说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可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四周高,缺少入海河道,因此通过河道整治、分洪蓄洪工程与水库的建设等扩大河道泄洪量、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以减轻洪水灾害。非工程措施主要有洪水预报、洪水警报、洪泛区管理、洪水保险、河道管理、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等,通过这些非工程的措施,可以避开、预防洪水侵袭,更好地发挥防洪工程的效益,以减轻洪灾损失。
    答案: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厄瓜多尔是一个多火山国家。2015年8月15日,科托帕希火山活动加剧,16日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说明厄瓜多尔多火山的原因,并简述火山活动给该国带来的主要影响。
    解析:通过经纬度、海陆位置及板块分布等信息可以得出,该国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频繁。客观分析火山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从利弊两方面思考火山爆发的危害及火山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答案:位于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频繁(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 火山爆发威胁人类生产和生活;火山灰带来肥沃的土壤。
    3.根据材料, 回答下题。
    图1为欧洲西部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A地某时段气温资料。


    结合图2所示时段, 分析A地有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及其成因。
    解析:本题考查气象灾害的类型和成因。因为A地位于英国南部,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根据材料所给的A地某年1月9日-15日最低气温分布图可知,此段时期内气温比常年偏低且大部分时段气温在0 ℃以下。因此降水形式以雪为主,进而形成雪灾。
    答案:雪灾。 该时段受西风控制, 气候湿润, 降水较多;该时段气温多在0 ℃以下, 以降雪为主, 易出现雪灾。(说出其他气象灾害, 成因分析正确也可)
    4.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当遭遇泥石流灾害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
    解析:(1)地质灾害的形成往往与当地的地质、地形地势、植被覆盖率及气候等因素有关。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断层发育广泛、地形复杂、起伏大,尤其是高风险区断层发育强、地质不稳定,地形地势陡而复杂是该风险区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2)断层发育、复杂地形、坡度大为地质灾害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暴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除了引发泥石流、滑坡之外,还容易引起山体崩塌和山洪;因泥石流是沿着山谷由高处冲向低处,所以当遭遇泥石流时,最佳的逃生方法是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3)图中甲城市位于地质灾害的高风险区,防灾措施中既要搞好减灾又要做好预防工作,因此在应对灾害中要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
    答案:(1)断层 坡度
    (2)崩塌 洪灾 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
    (3)在灾害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建设护坡、排水工程;等等。
    5.读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周边区域图,回答下题。

    分析广西西部冬春季节易发生旱灾的主要自然原因。
    解析:旱灾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表缺水角度进行分析,结合该地区该时段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以及特殊的地貌地形特点阐述。
    答案:冬、春季降水少;地表坡度大,地表水不易存留;土层较薄,不易储水;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易形成渗漏。
    6.读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解析:(1)根据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可判读出寒潮的分布特点:西北地区数值大,东南地区数值小,最大值出现在长治盆地北部地区,最小值出现在太行山脉的东南部。据此概括出寒潮的分布特征。结合寒潮的形成原因可知,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和地形:纬度越高,越接近冷空气源地;海拔越低,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越弱。(2)水的热容量大,浇水可以减缓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幅度,增加大气湿度,从而使大气逆辐射增强。
    答案:(1)特征: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影响因素:地理位置、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缓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2018年12月22日、23日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两次喷发,形成数百至数千米高火山灰气柱,堆积的火山山体在重力作用下掉入海中,并引发海啸,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下图为喀拉喀托火山及周边区域简图。据此完成1~2题。

    1.喀拉喀托火山经常喷发的原因是(  )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运动
    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运动
    C.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张裂运动
    D.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挤压运动
    2.火山喷发引发海啸,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  )
    A.周期性         B.复杂性
    C.关联性 D.偶然性
    解析:第1题,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地处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运动,导致火山喷发。所以选D。第2题,火山喷发堆积,导致火山山体崩塌掉入海中,进一步引发海啸,这体现了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特征。所以选C。
    答案:1.D 2.C
    湄南河是泰国第一大河,自北而南纵贯泰国全境。读图,完成3~4题。

    3.与曼谷相比,那空沙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B.热量丰富
    C.河流交汇 D.人口密集
    4.泰国湾地区风暴潮多发。按成因分类,风暴潮属于(  )
    A.海洋灾害 B.气象灾害
    C.水文灾害 D.地质地貌灾害
    解析:第3题,曼谷处在河口处,地形平坦,为泰国首都,人口密集,热量与那空沙旺相差不大,故A、B、D不是那空沙旺的优势。从图中可以看出,那空沙旺位于河流交汇处,C正确。第4题,风暴潮是发生在海洋上的灾害,属于海洋灾害,A正确。
    答案:3.C 4.A
    堰塞湖是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蓄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塌。结合材料和下图,完成5~7题。

    5.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地震 B.滑坡
    C.火山喷发 D.洪涝灾害
    6.关于该堰塞湖的形成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
    B.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塌并淹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害
    C.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塌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害
    D.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害
    7.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  )
    A.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
    B.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
    C.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订并执行应急方案
    D.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
    解析:第5题,据图观察,堰塞体以西的等高线由密集变稀疏,表明此处有滑坡发生。因此,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滑坡。第6题,图中堰塞湖形成后淹没了一个城镇,因此,此次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第7题,堰塞体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塌,因此当前的任务是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订并执行应急方案。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既不经济,又可能引发其他灾害。
    答案:5.B 6.A 7.C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非洲东部部分区域略图,图2为肯尼亚北部东非大峡谷内某一湖泊及湖岸火山锥景观,图3为内罗毕(海拔 1 798 米)气温年内变化折线。

    材料二 内马铁路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至边境城市马拉巴,全长487.5千米,于2017年正式开工,由中国交通建设公司承建,建成后将与蒙内铁路和乌干达境内铁路接轨。
    列举该区域对铁路建设和运行有明显影响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在铁路建设中应对这些自然灾害的措施。
    解析:从区域特征可判断铁路沿线多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结合铁路建设与运行状况,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明显,而影响明显的气象灾害主要是洪涝,因此在选线时尽量避开地壳活跃地带,并要有抗震能力的设计,同时也应该抬高路基,通过设计桥梁等方式来防御洪涝。
    答案: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和洪涝灾害。
    措施:选线上尽量避开地壳活跃地带,铁路设施设计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抬高路基,通过高架、桥梁等方式来防御洪涝灾害威胁。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早在18世纪就存在海上丝路——海参贸易航线。每年12月份“茫咖撒人”从望加锡出发到澳大利亚北部再向东至卡奔塔利亚湾进行海参捕捞、加工,于7月份向北回到望加锡;再通过华商输送到中国厦门,能满足当时中国海参需求的1/4;直至19世纪末南澳政府禁止海参捕捞而结束。据记载,1792年船队满载返航时在图中甲地附近遭遇恶劣天气而损失惨重。
    材料二 下图为中澳海参捕捞、贸易路线图,下表为望加锡和艾利安格拉降水(单位:mm)资料。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望加锡
    734
    533
    391
    235
    127
    66
    48
    15
    32
    83
    273
    549
    艾利安
    格拉
    204
    243
    269
    181
    37
    10
    4
    1.3
    4
    16
    55
    161
    “茫咖撒人”回归途中在甲地遭遇的气象灾害是什么,分析该灾害的形成过程。
    解析:该地纬度位于10°附近,气温高,再结合是气象灾害,所以为台风。台风形成首先要形成低压,然后是要旋转辐合。这里能量来源(凝结放热)不作考虑。
    答案:台风。 形成过程:海面水温高,水汽蒸发、大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大气水平旋转辐合近台风中心。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柚木生产和出口国,仰光市是该国最大港口和林木加工基地。缅甸柚木出口到中国主要选择盘山公路运输。2014年,缅甸政府颁布削减天然柚木砍伐、限制原木出口条例。下图为缅甸及周边略图。
    材料二 柚木多分布在海拔700~800 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喜光喜湿,适宜生长的绝对温度不低于2 ℃,生长旺盛期需降雨量 1 100~3 800 毫米,忌土壤过湿。

    指出乙河流域在11月-次年4月的主要气象灾害,简述缅甸减少天然柚木砍伐对该气象灾害的缓解作用。
    解析:结合该时段乙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判断其主要气象灾害(注意该时段与其他时段自然环境特征的不同之处),减少柚木砍伐会影响流域水循环,从而对自然灾害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乙河流域位于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11月-次年4月盛行东北离岸风,降水少,干旱是当地该时段的主要气象灾害。缓解干旱可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考虑,即增加水源和减少水资源流失。减少天然柚木砍伐可以增加水汽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湿度增大;可以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增加下渗,地下水增多,可供给地表的水也增加;减少天然柚木砍伐,植被覆盖率上升,对河流径流量调节作用增强,使旱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答案:干旱。 蒸腾加强,空气湿度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河流等地表径流量增加;有利于缓解干旱缺水。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