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0讲 气压带和风带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0讲 气压带和风带第1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0讲 气压带和风带第2页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0讲 气压带和风带第3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0讲 气压带和风带

    展开

    第10讲 气压带和风带(选修Ⅰ­1)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的成因(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北半球为例)
    (1)气压带
    名称
    成因
    A赤道低气压带
    气流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
    C副热带高气压带
    气流下沉(动力因素)
    E副极地低气压带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到冷气流之上(动力因素)
    G极地高气压带
    气流受冷收缩下沉(热力因素)
    (2)风带
    名称
    成因
    B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
    D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
    F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1)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1月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7月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
    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25°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2.亚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3.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
    35°N~55°N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30°~60°的大陆内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50°~北极圈的大陆
    纬度高,且居内陆,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
    夏短凉爽
    寒带气候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降水少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地势高
    全年酷寒,降水少

    微点1 大气环流并非单指三圈环流
    大气环流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现象,除了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外,还包括季风环流。如在设问中出现“从大气环流角度考虑”时,要注意全面考虑。
    微点2 气压带形成的两种类型
    (1)热力型
    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
    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微点3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2)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可从最多降水月的降水量区分,热带季风气候最多降水月超过600 mm,热带草原气候最多降水月不足400 mm。
    微点10 亚热带两种气候的判断方法
    (1)从雨热组合状况判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2)从地理位置判断: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

     气压带和风带

    (2018·高考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回答1~2题。

    1.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D 2.B

    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

    (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南北纬90°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

    (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风向,辨气压带
    (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4.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

    (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分、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5.读气压带、风带,辨天气状况
    (1)高气压带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2)低气压带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3)西风带控制下一般多阴雨天气(背风坡除外)。
    (4)信风带控制下一般多晴朗天气(来自海洋上的信风除外)。
    (5)极地东风带控制下一般多晴朗天气。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  )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2.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M表示3月份、春季 B.N表示7月份、夏季
    C.M表示12月份、夏季 D.N表示1月份、冬季
    解析:第1题,先根据纬度判断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再根据盛行风的偏转方向判断该气压带位于北半球。第2题,图中M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冬季的气压带分布情况,N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夏季的气压带分布情况。
    答案:1.B 2.B
    (2020·运城模拟)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3~5题。

    3.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③—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D.⑥—中纬西风带——西北风
    4.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个气压带和风带有关(  )
    A.①与⑤         B.②与⑥
    C.③与⑦ D.②与⑤
    5.当图中②气压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  )
    A.武汉可能伏旱 B.孟买吹东北风
    C.洛杉矶阴雨 D.北京可能出现寒潮
    解析:第3题,读图,根据图中纬度可以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根据图中风向判断是北半球。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不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A错。⑤是低纬信风带,北半球的信风带是东北风,B错。③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冷暖空气运动在这里相遇形成,C对。⑥是中纬西风带,北半球的西风带是西南风,D错。第4题,结合前面分析,图中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⑥是盛行西风带。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所以B对。第5题,②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当该气压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北半球是夏季。武汉此时可能是伏旱天气,A对。孟买位于南亚,夏季吹西南季风,B错。洛杉矶位于美国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C错。北京夏季没有寒潮,D错。
    答案:3.C 4.B 5.A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018·高考北京卷)如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推断,(  )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B 2.A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2)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
    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
    伯利亚
    印度洋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亚洲高压是冬半年盘踞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大气层下部的稳定而强大的冷气团。气象学中一般用1 025 hPa等压线作为其分布范围的标注线。下图为1951年以来亚洲高压的位置平均变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受亚洲高压的影响,下列地区自1951年以来,冬季气候特征最不稳定的是(  )
    A.中国 B.中亚
    C.日本群岛 D.东西伯利亚
    2.与亚洲高压1 025 hPa等压线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洋流性质
    C.海陆温差 D.地形地势差异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1 025 hPa等压线是亚洲高压分布范围的标注线,读图可知,图中东西伯利亚地区该线位置最不稳定,说明东西伯利亚地区冬季气候特征最不稳定,D正确;中国该线位置变化较东西伯利亚小,A错;中亚地区该线位置最稳定,说明中亚地区冬季气候特征最稳定,B错;日本群岛位于亚洲高压范围以外,C错。第2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同纬度海陆之间产生温差,海陆温差越大,陆地上因气温低而形成的高压越强盛,高压控制的范围就越大,所以海陆温差与亚洲高压控制范围呈正相关关系,C正确。
    答案:1.D 2.C
    徐州地区属于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东亚范围。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单位:hPa)能正确表示1月份亚欧大陆与太平洋气压分布及P地风向的是(  )

    4.受季风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月份,徐州盛行偏南风 B.冬季,徐州温和干燥
    C.7月份,徐州盛行偏北风 D.夏季,徐州高温多雨
    解析:第3题,1月份亚欧大陆中部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气候寒冷,在大陆中部形成强大的亚洲高压;此时P地盛行西北季风。结合以上分析,选项B正确。第4题,受季风的影响,冬季徐州盛行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徐州盛行偏南风,气候高温多雨。选项D正确。
    答案:3.B 4.D
     大气降水

    (高考全国卷Ⅱ)如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C 2.A

    1.影响降水的因素
    因素
    说明
    大气环流
    气流上升易产生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较多;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产生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少;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易产生降水,如夏季风
    海陆位置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迎岸风降水多,离岸风降水少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
    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人类活动
    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加降水
    2.气压带或风带的性质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1)气压带或风带的性质
    气压带或风带
    气流运动
    性质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
    湿润
    信风带
    高纬→低纬
    干燥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沉
    干燥
    西风带
    低纬→高纬
    湿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上升
    湿润
    极地东风带
    高纬→低纬
    干燥
    极地高气压带
    下沉
    干燥
    (2)气压带或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①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水汽易凝结→湿润(多雨)。
    ②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干燥(少雨)。
    ③西风带控制→低纬吹向高纬→降温→水汽易凝结→湿润(多雨),但西风带背风坡→干燥少雨。
    ④信风、东风控制→高纬吹向低纬→增温→水汽不易凝结→比较干燥(一般而言,受信风带控制比较干燥,但来自海洋的信风遇到地形阻挡,易形成丰富的降水;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2020·葫芦岛调研)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千米,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下图为两地降水量的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甲地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热力环流
    C.植物蒸腾 D.大气环流
    2.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是由于甲地(  )
    A.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B.气温日较差更大
    C.降水量较多 D.地形较平坦
    解析:第1题,读图,甲地北京时间8-20时降水较少,21时-次日8时降水多,据此,甲地应位于盆地(谷地),夜晚山坡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地区夜晚降温慢,气温较高,谷底的暖空气被山坡下沉的冷空气抬升,形成降水;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流上升,谷底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因为山坡和山谷温度不同而形成的大气运动为热力环流,所以甲地降水量日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热力环流,根本原因是受热不均匀,据此分析选B。第2题,读图,甲地夜间降水多,夜间气温低,蒸发量小,所以下渗较多,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乙地白天降水多,白天气温高,蒸发量大,下渗较少,不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因为甲地夜晚降水多而乙地白天降水多,可以判断甲地位于谷地(盆地),乙地位于山地,乙地的气温日较差大,B错;读图,乙地降水时间长,降水量更大,C错;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主要是对土壤的水分影响大,和地形平坦无关,D错。据此分析选A。
    答案:1.B 2.A
    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下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第3题。

    3.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条件
    解析:选D。影响降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气压带、风带、海陆位置、地形等。图中年降水量南部较多、北部较少,推测可能是地形因素影响的结果,故D选项正确。
     影响气候的因素

    (2018·高考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所示。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A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形成因子
    对气候影响的表现
    太阳辐射
    (纬度位置)
    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大气
    环流
    气压带、风带 
    低气压带控制多雨,高气压带控制干燥;西风带控制多雨,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控制干燥;海风(向岸风)控制多雨,陆风(离岸风)控制少雨;风从低纬吹向高纬增温,反之降温
    季风
    夏季风控制高温多雨,冬季风控制低温少雨
    下垫

    海陆分布
    沿海地区一般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内陆地区一般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
    地形
    山地较同纬度平原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山地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多
    洋流
    暖流使沿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寒流使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2.影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影响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位置。
    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③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④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2)影响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②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
    ③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2020·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下表为欧洲西部某地(50°N,5°E)和南美洲西部某地(45°S,72°W)的气候资料统计表。据此回答1~3题。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甲地均温(℃)
    13.2
    11.3
    6.3
    8.1
    10.2
    甲地降水量(mm)
    161
    339
    509
    232
    3 860
    乙地均温(℃)
    4.8
    9.2
    16.1
    12.2
    11.1
    乙地降水量(mm)
    164
    84
    95
    140
    1 260
    1.甲地年降水量远比乙地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风带来丰富水汽 B.靠近海洋水汽充足
    C.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D.山地阻挡多地形雨
    2.乙地7月均温高于甲地1月均温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 B.甲地白昼时间长
    C.乙地沿岸有暖流流经 D.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
    3.乙地冬季降水量较夏季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  )
    A.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B.暖流影响
    C.地形阻挡 D.冬季西风更为强劲
    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可知,甲地7月均温最低,乙地1月均温最低,可以判断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根据甲、乙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两地均位于西风带,甲地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受安第斯山脉阻挡,处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乙地位于欧洲西部,地势起伏小,所以甲地降水比乙地丰富,故D正确。甲、乙两地都位于西风带,都靠近海洋,故A、B错误;甲地沿海没有暖流流经,C错误。第2题,根据上题可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地位于北半球,乙地7月和甲地1月都为当地夏季,两地纬度相差不大,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相当,故A、B错误;乙地纬度为50°N,不受东南信风影响,故D错误;乙地西部沿海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甲地西部沿海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故乙地7月均温高于甲地1月均温,选C。第3题,乙地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其降水量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无关,故A错;地形阻挡对各季节降水量的作用是相同的,故C错;冬季中纬度南北温差比夏季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西风强盛,水汽更多,所以乙地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故D对;乙地暖流强弱受盛行西风影响,不是乙地冬季降水量较夏季多的主要原因,故B错。
    答案:1.D 2.C 3.D
     气候类型的判断

    (高考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甲           乙
    1.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D 2.D

    气候类型的判断
    (1)气候类型判断的主要依据
    具体判断时一般遵循“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步骤。
    ①根据气温确定南北半球
    根据最热月或最冷月以及年气温曲线的形式可以确定南北半球。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年气温曲线形式
    结论
    7-8月
    1-2月
    峰型(上凸)
    北半球
    1-2月
    7-8月
    谷型(下凹)
    南半球
    ②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气候
    类型
    最冷月
    均温
    最热月
    均温
    温度

    全年降水分配
    >15 ℃

    热带
    年雨型,年降水量在2 000 mm以上
    热带雨林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年降水量250 mm以下
    热带沙漠气候
    0~
    15 ℃
    大于
    25 ℃
    亚热

    冬雨型,年降水量300~1 000 mm
    地中海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800~1 500 mm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10~
    20 ℃
    温带
    年雨型,年降水量700~1 0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15 ℃;气温年较差小,海洋性显著——气温年较差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