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
展开2.2《地球表面形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即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知道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认识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
(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及板块运动的两种基本关系(相互挤压碰撞、彼此分离)及对地形形成,变化的重大影响,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家乡的地表形态,认识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表形态是长期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是不断变化的。
(2)通过读图分析,模拟野外考察、收集资料等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认识地质构造的类型,基本形态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板块构造学说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对地表形态是长期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是不断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根据教材内容,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学生主体性活动 | 教师主要职责 |
自主学习 | [复习巩固]完成2道复习题,给自己评分,并记录易错点。 [预习新知]完成预习题。 | 投影习题、给出答案、督促学生自评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
精讲释疑 | [调动思维,探究新知] 1.西安及西安周围都有哪些地形?(地球表面地形是多种多样的) 2.欣赏双塔山图片,思考山上寺庙的成因,说说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 (辽代以前,双塔山的两个山峰是连在一起的,山的后坡较平缓,那时树木葱郁,风景秀丽,于是修建了寺庙,后来香客增多,植被破坏,岩石裸露风化侵蚀后,岩石崩落塌陷而成现在的模样。) 3.欣赏图片,我国科学考察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底部发现了古代森林的遗迹,这是为什么?说说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沧桑巨变) 4.对比分析内外力作用。 5.观察汶川地震相关图片,感受地震对地表形态的破坏。 6.观察全球火山地震分布图,说说火山、地震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哪一个学说能够很好的解释这种分布规律性? 7.板块构造学说有哪些基本观点? 8.板块运动怎样改变地表形态? |
提出探究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快乐。
提出探究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快乐。 |
合作探究 | 1.有人说太平洋已进入老年期,大西洋正是旺盛的中年期,红海还在幼年期,这种说法有什么根据? 2.如果板块停止了运动,我们的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 | 创设合作情境,巡视讨论情况,组织小组展示,合理评价讨论过程和结果 |
练习巩固 |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 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解答疑难 |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一)
一、地质作用
1.外力作用
(1)能量太阳能
(2)主要表现: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2.内力作用
(1)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
(2)主要表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2.板块内部稳定,边界活跃
3.板块张裂(生长边界) 陆上:断层、裂谷
海上:海岭、海洋
4.板块挤压(消亡边界) 大陆与大陆板块:山脉
大陆与大洋板块:海岸山脉、岛屿、海沟
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共8页。
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共10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1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案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