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江南中学地理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 1.3地球的运动 | 授课人 |
| |||||
课时安排 | 第四课时 | 课型 | 新授课 | 授课时间 |
| |||
课标依据 |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
教材分析 | 《地球的运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地理中难点最高、最多的内容之一,文科考生在这方面得分往往较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本节最为重要的内容。对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是从地球自转与时差和地球公转与季节两个大的方面来阐述。自转的地理意义从昼夜的产生、昼夜更替和地方时的产生层层推进,最后具体分析时区的划分。教材对较难理解的地球自转的产生的地转偏向力这一地理意义则不作介绍。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通过读图来分析,前后关联的知识点层层递进,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和五带。 | |||||||
学情分析 | 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习水平均处于较底水准。学生对地球运动的了解往往更多的是停留在静止的表面化,对于如昼夜交替为什么产生,各地的地方时为什么不同等等还有很多疑问,特别是对各种光照图的判读还有困难。但他们对这些现象有很大兴趣而且和现实有着紧密地联系,因此这节课充分根据学生最想知道的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完成教学任务。 | |||||||
三维目标 | 知识与能力 用简单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用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 |||||||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如酒店中的不同钟表,或者旅游到不同的地方需要换算时间来进行导入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运动规律。 2.正确列举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 |||||||
教学难点 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运动规律。 2.正确列举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 ||||||||
教法 与 学法 | 教法:读图分析比较法 调查研究法 案例分析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 |||||||
教学资源 |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 |||||||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批注 | |||||
第4课时 (回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我们地球上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日复一日,白天—黑夜—白天,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地球上有昼夜现象产生的的原因是什么? 一、昼夜交替 1、晨昏线 (1)定义、形状、特点 (2)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展示课件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3)判读,如何来区分确定晨线和昏线?
二、时差 过渡: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昼夜在不断地交替,太阳高度也在不断地变化。那么,各地的时间也显然是不一样的。 1、地方时 (1)阅读课本P16,总结地方时的定义: 因为经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时刻。 (2)演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东升西落→时间东早西晚→各地时刻不同→地方时 解析: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相对偏东的地方就比相对偏西的地方就先迎来新一天的太阳,从而时间就早一点。所以,不同经度时刻就不同,这就是地方时。那么,因经度不同,时间会相差多少的时间呢? 换算依据: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15°每小时 2、地方时的计算 所求地方时 = 已知地方时± 4分钟×经度差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例如:东经120度的地方时是12点,那么东经116度的地方时是几点呢?东经150度呢?
|
抽查提问学生,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识图分析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实物模型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结合数学公式来分析,引出角速度和线速度存在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总结观察的能力。
教师强调经度差的算法,如两点的在同经度区,则差值为大的减小的。如两点一个在东经度一个在西经度,则差值为两值相加
通过具体事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
| ||||||
当堂检测 有效练习 |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较差,如:几何数学和物理课里就对角速度和线速度有一定的描述,但较少同学能独立运用所学知识来推理这节课的知识,对于学过的知识,比较模糊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演示、画图,实现图文转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能力。
| |||||||
高中地理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
地理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