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陕西省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3课时)教案

    陕西省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3课时)教案第1页
    陕西省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3课时)教案第2页
    陕西省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3课时)教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及反思,共14页。
    江南中学地理学科教学设计课题3.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授课人 课时安排3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18.10.17课标依据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由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三部分组成。第一课时中主要介绍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本课《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课程标准旨在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因此本节内容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学情分析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地理教材比较强调知识的应用,这与初中地理学习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比较多的问题,人教版的高中地理3本必修教材中,必修1是最难的,教材的重难点也教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处理好这些重难点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但是学生对学习这些内容有很大的兴趣,求知欲也较高。如热力环流这一重难点的掌握。从教材的内容安排来看,这一重难点安排在第二章,高一新生的物理基础知识还不是十分好,要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必须掌握物理学习中有关大气受热不同对气压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的分析来理解热力环流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学时应该考虑到其不同性,5班和2班班纪律较好,而1和4班整体比较浮躁,需要把握好课堂进度,提高教学效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2. 通过实验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能够用原理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3. 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学会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和风力的具体影响。4. 能够在等压线图上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制大气的受热示意图、热力环流模式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知识 整合、梳理,学会分析地理事物因果关系,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 通过具体的活动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在活动中感悟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大气对地球保温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品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难点影响风向的几种作用力教法学法教法:读图分析比较法  调查研究法  案例分析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地图册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批注第一课时从生活常识可知:离热源越近,物体温度越高。假定推理: 山顶离太阳更近,受热更多,温度应该比山脚的更高。但是人们常说高处不胜寒,一般山顶比山脚却更冷一些。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深入学习地球上的大气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变化产生的深刻影响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的重大作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提到大气,同学们想到的是什么呢?大气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哪位同学知道大气是什么组成的呢?2、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请阅读教材P28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并结合课本上的内容思考: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复述大气的增温过程?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4)何为大气逆辐射?  3.结合28页补充知识,了解物体的温度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的关系?判定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分别为何种类型?4、读图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图(图2.1)分析。  1)两种辐射波段差异及箭头粗细的比较,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反应有何差异? 2)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哪一辐射?如何理解温室效应?(或说出大气的这一受热过程)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成分是什么?       5P29活动和月球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比较图(图2.2)分析。  1)根据温度,判断大气辐射波段性质。2)指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作用。  3)用大气保温作用概括大气逆辐射。        6、回扣问题引入:解释高处不胜寒的原因。7、根据图2.2右图,绘制大气受热过程图。二、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节书,重点讲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要记住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而地面是近地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掌握大气的保温作用的原理并能解释。能区分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并能对一些相关的现象进行说明。三、课外作业地图册后面练习题。 第二课时 想一想:美女头发站在海边上为长发吹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一、热力环流1、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那么热力环流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30,思考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学生回答]  [总结讲解]下面我们就这两幅图一起来分析一下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           2、通过展示海陆热力环流图,引导学生明白海陆风的风向。           3、展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探讨其热力环流的方向。          4、展示山谷风          白天:谷风     夜晚:山风 第三课时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大气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也就是风。今天我们专门来学习它。通过阅读课本P31P32页的内容,了解各种力的情况。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1)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2.水平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1)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2)判定:  (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低压在右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1)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2)可以减小风速         4、讨论完成课本P32活动题。 补充:风向的画法及风大小的判读 1.在等压线图上画风向的方法:  先画出某点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等压线);  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偏向规律(北右南左)画出风向,近地面有摩擦力,画出的风向应与等压线斜交。2.同一幅等压线上,等压线密集,风速大,等压线稀疏,风速小。三、课后作业地图册练习题、绩优学案。   由生活常识高处不胜寒进行假定推理,提出困惑从而导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铺垫必要的知识,作为分析的基础。      太阳给大地,大地给大气的受热过程(或大气很少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完成大气受热过程,理解保温作用、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的关系。提高自我探究能力。                                  以关联图概括大气受热过程。                   以生活实际来引如,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看图能力以及总结能力。                                 课外延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活动题加以巩固,提高自主合作能力。 当堂检测有效练习第一课时         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3.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4、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Bab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第二课时1、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____      (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图,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2)此风是在____半球,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3)图中a__                  b表示___               c表示___               d表示___                                                 (4)图中a的特征是___                           c的特征是                                  2、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根据图片完成下列要求。(1)甲、乙两地,哪里的气压梯度大?简要说明判断理由。(2)在图上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         3、下图中的曲线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N地风向为 (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板书设计第一课时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削弱作用2、大气的保温作用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第二课时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热力环流3、海陆风、热岛效应、山谷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水平气压梯度力2、水平地转偏向力3、摩擦力4、风的类型 教学反思第一课时我这次教学内容的要求比较少,因此我补充了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大气的组成和大气的削弱作用。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基本能较好的处理书本的内容,语言比较清晰,并能联系实际的生活现象引导同学们思考。但在是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如对课堂的驾驭不是很好,有时思路不太清晰,可能一些知识点讲解的不够深入浅出,语言未能做到高低起伏。今后仍需进一步改进。第二课时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演示,内容直观、形象,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节课教学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学生在材料信息提取能力、读图分析能力以及综合归纳表达能力还是较薄弱的,尤其是在综合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时,思维仍然没有我事先想象中的那么缜密,使用地理专业术语正确表述问题的能力还不高,需要我更注意努力地加以引导或启发,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另外,在给四班班上课时,发现这个班的学生反应比较慢,思维速度和准确性也不太高,所以在组织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更准确地掌握知识,需要放慢速度。 备注   

    相关教案

    高中地理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共24页。

    高中第一章 行星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章 行星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共9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