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江苏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章实验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展开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目的
(1)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Δx=aT2)。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
①作用:计时仪器,当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f=50 Hz时,每隔0.02 s打一次点。
②工作条件
③处理纸带数据时区分计时点和计数点:计时点是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计数点是指测量和计算时在纸带上所选取的点,要注意“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与“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取点方法是一样的,时间间隔均为0.1 s。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
①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3、x4…,若Δx=x2-x1=x3-x2=x4-x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aT2。
②利用“平均速度法”确定多个点的瞬时速度,作出物体运动的vt图象。若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复写纸片。
4.实验步骤
(1)放长木板:把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如图所示)。
(2)定打点计时器: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一端,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
(3)挂钩码:将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用细绳一端连小车,另一端挂上适当的钩码。
(4)打点: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小车停止运动后立即关闭电源。
(5)重复: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两次。
5.数据处理
(1)计算速度
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求各计数点瞬时速度:
vA=,vB=,vC=等。
(2)作vt图象
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根据数据描点。画一条直线,让这条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偏差比较大的点舍去。
(3)计算加速度
方法一:根据a=,先求出各点的速度,作出vt图象,计算图线的斜率即加速度。
方法二:根据a=,将纸带数据分成时间相等的两大段,设图中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T,则a=。
6.注意事项
(1)使纸带、小车、细绳和定滑轮在一条直线上。
(2)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3)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释放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4)实验时要防止钩码落地,小车与滑轮碰撞。
(5)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
(6)在画图象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使图象分布在坐标平面的大部分面积上。使图象中的点尽量均匀分布在图线两侧。
实验原理与操作
1.打点计时器要求:电磁打点计时器用“4~6 V,50 Hz”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用“220 V,50 Hz”交流电源。
2.本实验操作顺序提示:木板—计时器—小车—通电—断电。
3.考查操作的热点问题是:先通电再放小车,先断电再取纸带。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的点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情况。某同学做此实验时的步骤如下: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挂上适当的钩码;
D.小车停止运动后,直接取下纸带;
E.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F.换上新纸带,再重复操作两次,然后从各纸带中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进行数据处理。
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以上步骤完善后,其合理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实验过程中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取纸带前应先断开电源,所以错误的步骤是A、D。该实验步骤中合理的顺序为BECADF。
[答案] (1)A中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 (2)D中取纸带前应先断开电源 BECADF
2.(2019·沭阳县修远中学高三月考)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已知打点的频率为50 Hz,请回答:
(1)除打点、纸带、重物、铁架台、夹子、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电压为6 V以下的交流电源
B.电压为220 V的交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2)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可以判断实验时重物连接在纸带的_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
(3)已知纸带上记录的点为打点计时器连续打的点,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所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 (1)电磁打点计时器需要低压交流电源,故A正确,B错误;打出的纸带需要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所以需要刻度尺,故C正确;打点计时器本身就是一种计时仪器,所以不需要秒表,故D错误。
(2)因为纸带做加速运动,所以打出的点间的距离会越来越大,所以重物连接在纸带的左端。
(3)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C点速度等于AE段平均速度,故
vC== m/s=1.17 m/s
根据公式Δx=gT2得,即
g=
代入数据可得
g= m/s2=9.75 m/s2。
[答案] (1)AC (2)左 (3)1.17 9.75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1.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1)时间间隔:“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点”或“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的含义: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2)单位换算:本实验长度测量数据一般是“厘米”,要换算成“米”。
(3)有效数字:按有效数字的要求取计算结果。
2.减小实验误差的措施
(1)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
(2)多测几组数据,用尽量多的数据计算。
(3)将纸带分成等时的两大段处理,与逐差法取平均值结果相同。
(4)作vt图象时,要适当选取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使图象分布在坐标平面尽量大的面积上。
1.(2019·江苏如皋模拟)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的一部分如图甲所示,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 s。该同学将纸带从每个计数点处截断,得到6条短纸带,再把6条短纸带的下端对齐贴在纸上,以纸带下端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将刻度尺边缘紧靠纵轴,其示数如图乙所示。(以下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甲 乙
(1)打下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
(3)在某次实验中,若该同学所用交流电的频率小于50 Hz,则加速度的测量值________(选填“>”“=”或“<”)真实值。
[解析] (1)依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那么打下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v2==0.47 m/s。
(2)由逐差法可得: a=
m/s2=0.70 m/s2。
(3)频率小,则打点周期变长,即实际两点间时间大于0.10 s,故测量值会偏大。
[答案] (1)0.47 (2)0.70 (3)>
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A、B、C、D、E、F、G 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T=0.02 s的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打点计时器在打B、C、D、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速度/(m·s-1) | 0.122 | 0.164 | 0.205 | 0.250 | 0.289 |
对应点 | B | C | D | E | F |
(1)计算vF的公式为vF=________(用已知量字母表示)。
(2)根据表中记录的数据,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可作出vt图象,并求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_m/s2。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 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析] (1)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故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5T=0.1 s。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vF==。
(2)作出vt图象(图象略),根据图线斜率可解得
a=≈0.42 m/s2。
(3)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为51 Hz>50 Hz,则实际打点周期变小,由Δx=at2得,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偏小。
[答案] (1) (2)0.42 (3)偏小
实验拓展与创新
高考实验题一般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即所谓情境新而知识旧。因此做实验题应注重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用教材中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处理新问题,本实验中有以下创新点。
1.(2019·全国卷Ⅲ)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中,甲同学负责释放金属小球,乙同学负责在小球自由下落的时候拍照。已知相机每间隔0.1 s拍1幅照片。
(1)若要从拍得的照片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此实验中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米尺 B.秒表
C.光电门 D.天平
(2)简述你选择的器材在本实验中的使用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两同学由连续3幅照片上小球的位置a、b和c得到ab=24.5 cm、ac=58.7 cm,则该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 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通过每隔一定时间的拍摄确定小球位置,所以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米尺,将米尺竖直放置,使小球下落时尽量靠近米尺,用米尺测量小球位置间的距离,利用逐差法由公式Δx=aT2,可得a=g==9.7 m/s2。
[答案] (1)A (2)将米尺竖直放置,使小球下落时尽量靠近米尺 (3)9.7
2.(2019·江苏海安高级中学高三期末)如图甲所示,小虎同学将气垫导轨的右支撑点调高支成斜面,用图示装置测量滑块沿气垫导轨下滑的加速度。遮光片P固定在滑块的左端并与滑块左端平齐,光电门固定在导轨上,导光孔与导轨上的位置A对齐。让滑块左端位于斜面上的位置B处,打开气源,将滑块由静止释放,测得AB气垫导轨的距离L、遮光片的宽度及遮光时间,算出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视为小车左端到达A处时的速度,从而测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
甲
(1)小虎运用该方案测得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___。
(2)为了更精确地测得小车的加速度,小芳对方案进行了改进:运用同一气垫导轨装置,仅换用不同宽度的遮光片固定在滑块的左端并与滑块左端平齐,让滑块左端位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B处,打开气源,将滑块由静止释放,记录每次实验遮光片的宽度Δx和遮光时间t,并算出各次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记录数据并作出t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滑块左端过A处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乙
(3)你认为小芳的新方案中,考虑遮光片的质量变化,在换用不同遮光片时,测得的加速度应该________(选填“一样”或“不一样”)。
[解析] (1)根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得:2=2aL,解得:a=。
(2)滑块通过光电门的过程为初速度为v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Δx=vAt+at2,则==vA+at,所以t图线的斜率k=a,纵轴的截距表示vA的大小,则vA=0.30 m/s,加速度a=2k=2× m/s2=3.0 m/s2。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滑块下滑过程中,mgsin θ=ma,a=gsin θ,加速度与质量无关,故在只更换不同遮光片时,测得的加速度是一样的。
[答案] (1) (2)0.30±0.02 3.0±0.2 (3)一样
3.(2019·江苏四星级高中模拟)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选取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O(t=0),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T选取一个计数点,如图乙中A、B、C、D、E、F……所示。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A、B、C、D、E、F……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记作v1、v2、v3、v4、v5……
(1)本实验中,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选填“220 V ”或“6 V以下”)交流电。
(2)在图丙中已标出计数点A、B、D、E对应的坐标点,请在该图中标出计数点C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vt图象。
丙
(3)观察vt图象,可以判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绘vt图象前,还不知道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表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从理论上讲,对Δt的要求是________(选填“越小越好”或“与大小无关”);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Δx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解析] (1)由于实验中所选用的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所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6 V以下的交变电压。
(2)利用所给点迹描点连线,得图象如图所示:
其中C点的横坐标为3T,纵坐标为v3。
(3)结合图象可以看出小车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所以小车做匀加速运动。
(4)Δt越小,则越接近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所以Δt越小越好,计算速度需要用到Δx的测量值,所以Δx的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有关。
[答案] (1)6 V以下 (2)见解析 (3)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4)越小越好 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