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数学北师大版(理)一轮教师用书:第8章经典微课堂规范答题系列3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
展开[命题解读] 立体几何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从近五年全国卷高考试题来看,立体几何每年必考一道解答题,难度中等,主要采用“论证与计算”相结合的模式,即首先利用定义、定理、公理等证明空间的线线、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再利用空间向量进行空间角的计算,考查的热点是平行与垂直的证明、二面角的计算、平面图形的翻折、探索存在性问题,突出三大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与两大数学思想:转化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
[典例示范] (本题满分12分)(2019·全国卷Ⅲ)图1是由矩形ADEB、Rt△ABC和菱形BFGC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AB=1,BE=BF=2,∠FBC=60°,将其沿AB,BC折起使得BE与BF重合,连接DG,如图2.
图1 图2
(1)证明:图2中的A,C,G,D四点共面①,且平面ABC⊥平面BCGE②;
(2)求图2中的二面角BCGA的大小③.
[信息提取] 看到①想到四边形ACGD共面的条件,想到折叠前后图形中的平行关系;看到②想到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看到③想到利用坐标法求两平面法向量的夹角余弦值,想到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规范解答] (1)由已知得AD∥BE,CG∥BE,所以AD∥CG,故AD,CG确定一个平面,从而A,C,G,D四点共面. 2分
由已知得AB⊥BE,AB⊥BC,且BE∩BC=B,
故AB⊥平面BCGE. 3分
又因为AB平面ABC,
所以平面ABC⊥平面BCGE. 4分
(2)作EH⊥BC,垂足为H.
因为EH平面BCGE,平面BCGE⊥平面ABC,
所以EH⊥平面ABC. 5分
由已知,菱形BCGE的边长为2,∠EBC=60°,可求得BH=1,EH=. 6分
以H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xyz,
则A(-1,1,0),C(1,0,0),G(2,0,),
=(1,0,),=(2,-1,0). 8分
设平面ACGD的法向量为n=(x,y,z),则
即 9分
所以可取n=(3,6,-). 10分
又平面BCGE的法向量可取为m=(0,1,0),
所以cos〈n,m〉==. 11分
因此,二面角BCGA的大小为30°. 12分
[易错防范]
易错点 | 防范措施 |
不能恰当的建立直角坐标系 | 由(1)的结论入手,结合面面垂直的性质及侧面菱形的边角关系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建系后写不出G点的坐标 | 结合折叠后棱柱的侧棱关系:=可求出,或者借助折叠前后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直接求出点G的坐标 |
[通性通法] 合理建模、建系巧解立体几何问题
(1)建模——将问题转化为平行模型、垂直模型、平面化模型或角度、距离等的计算模型;
(2)建系——依托于题中的垂直条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求解.
[规范特训] 1.(2019·江南十校二模)已知多面体ABCDEF,四边形BCDE为矩形,△ADE与△BCF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AC=CD=DF=EF=2.
(1)证明:平面ADE∥平面BCF;
(2)求BD与平面BCF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1)取BC,DE中点分别为O,O1,连接OA,O1A,OF,O1F.
由AB=AC=CD=DF=EF=2,BC=DE=CF=AE=AD=BF=2,
可知△ABC,△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OA⊥BC,O1F⊥DE,CD⊥DE,CD⊥DF,又DE∩DF=D,故CD⊥平面DEF,平面BCDE⊥平面DEF,因为平面BCDE∩平面DEF=DE,O1F⊥DE,所以O1F⊥平面BCDE.
同理OA⊥平面BCDE;所以O1F∥OA,而O1F=OA,故四边形 AOFO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O1∥OF,AO1平面BCF,OF平面BCF,所以AO1∥平面BCF,又BC∥DE,故DE∥平面BCF,而AO1∩DE=O1,所以平面ADE∥平面BCF.
(2)以O为坐标原点,以过O且平行于AC的直线作为x轴,平行于AB的直线作为y轴,OO1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有B(1,1,0),C(-1,-1,0),D(-1,-1,2),F(-1,1,2),
故=(-2,-2,2),=(-2,-2,0),=(-2,0,2).
设平面BCF的法向量为n=(x,y,z),由⊥n,⊥n得取x=1得y=-1,z=1,故平面BCF的一个法向量为n=(1,-1,1).
设BD与平面BCF所成角为θ,则sin θ=|cos〈,n〉|==.
故BD与平面BC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2019·河南、河北考前模拟)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BC=3,点E是边AD上的一点,且AE=2ED,点H是BE的中点,将△ABE沿着BE折起,使点A运动到点S处,且有SC=SD.
(1)证明:SH⊥平面BCDE.
(2)求二面角CSBE的余弦值.
[解] (1)证明:取CD的中点M,连接HM,SM,
由已知得AE=AB=2,∴SE=SB=2,
又点H是BE的中点,∴SH⊥BE.
∵SC=SD,点M是线段CD的中点,∴SM⊥CD.
又∵HM∥BC,BC⊥CD,
∴HM⊥CD,
∵SM∩HM=M,
从而CD⊥平面SHM,得CD⊥SH,
又CD,BE不平行,∴SH⊥平面BCDE.
(2)法一:取BS的中点N,BC上的点P,使BP=2PC,连接HN,PN,PH,
可知HN⊥BS,HP⊥BE.
由(1)得SH⊥HP,∴HP⊥平面BSE,则HP⊥SB,
又HN⊥BS,HN∩HP=H,∴BS⊥平面PHN,
∴二面角CSBE的平面角为∠PNH.
又计算得NH=1,PH=,PN=,
∴cos∠PNH==.
法二:由(1)知,过H点作CD的平行线GH交BC于点G,以点H为坐标原点,HG,HM,HS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xyz,则点B(1,-1,0),C(1,2,0),E(-1,1,0),S(0,0,),
∴=(0,3,0),=(-2,2,0),=(-1,1,).
设平面SBE的法向量为m=(x1,y1,z1),
由
令y1=1,
得m=(1,1,0).
设平面SBC的法向量为n=(x2,y2,z2),
由
令z2=1,得n=(,0,1).
∴cos〈m,n〉===.
∴二面角CSBE的余弦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