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高三历史通史一轮(经典版)教师用书精品教案
2021高三历史通史一轮(经典版)教师用书:第4单元第2讲宋元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展开第2讲 宋元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一 农业的发展
生产技术 | 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占城稻的引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
土地制度 | 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
灌溉工具 | 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 |
重心南移 |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二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纺织业 | ①宋代棉花种植普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 ②元代黄道婆创造新式纺车,推广织造技术,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
冶金业 | 北宋时期已经有了以煤作燃料的明确记载 |
陶瓷业 | ①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路外销的重要商品,“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 ②宋代制瓷业兴盛,景德镇是“瓷都”,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 |
三 商业的发展
1.商业发展的概况
宋朝 | 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
元朝 | 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
2.市的发展
时期 | 时间空间 | 政府监管 | 设市表现 |
宋朝 以前 | 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 |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管理 | 西汉都城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 |
宋朝 | 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出现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 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 “草市”更加普遍,且已经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出现较大的市镇 |
3.对外贸易的概况
(1)两宋: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2)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状元笔记] 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度,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
(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
(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问题探究1] 宋初“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带来哪些影响?
提示: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减少,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问题探究2] 元代以后棉布逐渐成为民众主要衣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棉纺织技术的进步。
[概念辨析] “草市”与“夜市”
(1)“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2)“夜市”是在夜间进行买卖的市场,北宋时期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问题探究3] 什么是朝贡贸易?有何特点?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互动探究 史料研读
主题 1 “石破天惊”的城市变革——宋元时期商业的发展
一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最初只是城内很小一部分。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取决于它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二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摘自《唐六典》
三 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珠子铺……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教你读史] 史料一反映出古代的“城”与“市”是分开的,其职能各不相同。史料二主要说明唐代重视对商业的管理,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史料三反映了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行业多;反映出市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的“市”与唐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史料一、三,概括宋代的城市职能有何新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史料,说明宋代是否已经放弃了“抑商”政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2)宋代以前,城市主要以政治和军事职能为主;宋代以后,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3)宋代商业经济发展、商业活动区域及城市布局有了很大变化,如打破市坊界限、放宽经营区域等,但这只是政府增加税收的需要,并不代表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
宋元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特征
(1)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的“草市”发展。
(2)城市商品经济繁荣,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3)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主题,2 “苏湖熟,天下足”——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二 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三 三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
——岳麓版必修二
[教你读史] 史料一主要说明汉代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史料二表明南宋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江南地区,说明南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史料三说明由于北民南迁,不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还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史料运用] (1)经济重心南移何时完成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完成:南宋。
(2)原因:北方战乱较多,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东晋、南朝及南宋等政治中心在南方,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南方地理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等。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的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导致了人才和教育的相应变化,推动了教育及科举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 |||
时间 | 题号 | 时间 | 题号 |
2018 | 全国卷Ⅰ,26 | 2015 | 全国卷Ⅰ,27 全国卷Ⅱ,26 |
2016 | 全国卷Ⅱ,26 |
|
|
1.(2018·全国卷Ⅰ)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知识考查 | 宋代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
能力考查 | 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素养考查 | 史料实证 |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北宋中期,四川井研县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低,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的私营盐井,是个别地区、个别行业的现象,不能证明“雇佣劳动已经普及”,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盐业的开采,没有涉及买卖,故D项错误。
2.(2016·全国卷Ⅱ)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知识考查 | 宋代的土地政策 |
能力考查 | 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素养考查 | 历史解释 |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客户”占民户总数80%左右,说明租佃关系盛行,租佃关系盛行是由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的,故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无关;D项与史实不符,宋代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3.(2014·全国卷Ⅱ)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知识考查 | 宋代纸币的出现 |
能力考查 | 获取有效信息,调动知识,对材料进行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 |
素养考查 | 历史解释 |
答案 A
解析 材料“券”“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表明交子是一种兑换券,在“富者”不能兑付时可作为诉讼依据,体现出其具有民间交易凭证的功能,故A项正确。“蜀民”造交子是为了方便贸易,而非解决民间的商业纠纷,B项错误;材料只提到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后因不能兑付而官司缠身,不能说明富商社会地位的提高,C项错误;材料缺乏对当时不同地区经济状况的比较,故不能得出D项的结论。
考向分析: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的土地政策、纸币的出现、市的发展是本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亦是高频考点。常以提供新材料的形式,考查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素养。
预测1 创设新情景,考查社会热点问题
(2019·北京四中高二期末)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舶司”体现了官府对海外贸易的监管,A项错误;“泉州客商李充”并不代表官方,故无法体现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朝贡”贸易体制,且宋代之前就有“朝贡”贸易,C项错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其交往对象也包含日本,故D项正确。
预测2 以宋代经济现象切入,考查对生产关系变动的理解(2020·湖北部分重中起点考)1027年,宋仁宗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据此可知,当时( )
A.劳动力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
B.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C.统治者实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D.租佃关系在北宋居主导地位
答案 B
解析 材料“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反映了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故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劳动力商品化和土地兼并的问题,排除A、C两项;租佃关系在明清居主导地位,排除D项。
预测3 以宋代的历史文献为依托,考查整理和解读材料的能力(2019·安徽三校高二期末)下表是宋元时期有关商贩商业活动的记载。据此可以认定该时期( )
记述 | 出处 |
京师凡卖一物,必有声韵,其吟哦(叫卖声)俱不同 | [宋]高承《事物纪原》 |
只见汴河岸上有馒头店……门前牌儿上写着:本行侯家,上等馒头点心 | 宋元话本《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
(元大都)小商贩,用盒子盛着糕点,将盒子顶在头上,手中敲着木鱼卖糕点 | [元]熊梦祥《析津志》 |
A.南北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B.商业经营中渗透广告意识
C.都城开始成为商业中心
D.小商贩完全集中在居民区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的三则史料,反映的是宋元时期都城商贩的商业活动。第一则史料说明宋时京师的商贩在贩卖时要进行吆喝,吸引购买者;第二则史料说明汴河边的馒头店店门匾上写有广告语“上等馒头点心”,吸引消费者;第三则史料说明元大都的商贩在卖糕点时,要将糕点顶在头上,手中敲着木鱼,其意也是吸引购买者。故以上史料都可以用来证明宋元时期的商贩在做生意的时候已经有了广告意识,故选B项。A、C、D三项表述错误,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