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1版浙江高考选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精品教案
2021版浙江高考选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11 第一单元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分散系
展开第一单元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分散系[考点分布]知识内容考试要求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4月10月4月11月4月11月4月1月(1)物质的分类方法bT1T1T1T1、T4T1T1T1T1、T3(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cT8 (3)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bT4T4T4 (4)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b T7 T3T4 (5)胶体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aT6 T5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2.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3.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以下是对氧化物和盐的详细分类:(1)(2)盐2.常见分类法(1)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2)树状分类法的应用示例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①硫黄 ②次氯酸 ③NH3·H2O ④铜 ⑤硫酸氢钠⑥NO23.明晰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分类的关键题组一物质的组成1.氮气的分子式是( )A.O2 B.N2 C.Br2 D.CO答案:B2.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进行分类,NaOH属于(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答案:C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①冰水共存物 ②爆鸣气③铝热剂 ④普通玻璃⑤水玻璃 ⑥漂白粉⑦二甲苯 ⑧TNT⑨溴苯 ⑩C5H10⑪含氧40%的氧化镁 ⑫花生油⑬福尔马林 ⑭密封保存的NO2气体⑮CuSO4·5H2O ⑯KAl(SO4)2·12H2O⑰聚氯乙烯 ⑱液氯A.②③④⑥B.⑦⑩⑫⑬⑭⑮⑯C.①⑧⑨⑪⑮⑯⑱D.①④⑧⑨⑪⑫⑰⑱解析:选C。①中成分是水分子;⑦中结构有邻、间、对之分;⑩中存在同分异构体;⑭中NO2和N2O4共存;⑮、⑯中结晶水合物、复盐均为纯净物;⑰中高分子化合物均为混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固定的熔、沸点无固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注意: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题组二物质的分类4.(2020·浙江1月选考,T3)下列属于有机物,又是电解质的是( )A.己烷 B.乙酸C.葡萄糖 D.纯碱答案:B5.(2019·浙江4月选考,T1)下列属于碱的是( )A.C2H5OH B.Na2CO3C.Ca(OH)2 D.Cu2(OH)2CO3答案:C6.(2018·浙江11月选考,T1)下列属于碱的是( )A.CO2 B.H2SO4C.Mg(OH)2 D.NaCl答案:C7.(2018·浙江4月选考,T1)下列属于酸的是( )A.HNO3 B.CaCO3C.CO2 D.NaOH答案:A8.(2017·浙江11月选考,T1)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Na2O B.Ca(OH)2C.HClO D.K2CO3答案:A9.(2017·浙江4月选考,T1)下列属于盐的是( )A.NaCl B.KOHC.HNO3 D.CO2答案:A10.(2016·浙江10月选考,T1)下列属于酸的是( )A.H2SO4 B.CO2C.NaCl D.NaOH答案:A11.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Na2CO3H2SO4NaOHSO2CO2BNaOHHClNaClNa2ONOCKOHHNO3CaCO3CaOMn2O7DNaOHHClCaF2Na2O2SO2解析:选C。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1)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2)误认为一种分子式只表示一种物质。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如C4H10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3)误认为溶液呈酸性的物质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一定是碱。①NaHSO4溶液、CuSO4溶液、NH4Cl溶液均呈酸性,但这些物质属于盐;②Na2CO3 溶液、NaHCO3溶液均呈碱性,但这些物质属于盐。(4)误认为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就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5)误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属于酸性氧化物。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一、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的性质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各列举一个化学反应填在横线上(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金属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2)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物质之间是否反应,不仅与物质结构、性质有关,而且与物质所在环境有关,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要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每条通性之外都存在个性。备考时,注意掌握化学中Na、Mg、Al、Fe、Cu、C、Si、N、S、Cl等常见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每一步关系中各种可能的变化方式和方法,归纳总结物质之间不能转化的情形。 2.元素的不同价态的代表物间的转化例如: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2H2S+O2===2S↓+2H2O;(2)SO2+2H2S===3S↓+2H2O;(3)SO3+H2O===H2SO4;(4)Cu+2H2SO4(浓)CuSO4+SO2↑+2H2O(答案不唯一)。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点内容如下图所示:三、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四、氧化还原反应1.概念: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结论:(1)化合反应不一定(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下同)是氧化还原反应。(2)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3)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4)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题组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2018·浙江4月选考,T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的气化 B.天然气的燃烧C.烃的裂解 D.石油的分馏答案:D2.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C.烧结黏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解析:选D。A.胆矾炼铜就是“湿法炼铜”,其原理是将胆矾溶于水,再将铁放入胆矾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是化学反应。B.铁矿石炼铁是将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加入高炉中,在高炉中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铁单质,是化学反应。C.黏土烧结制成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D.四氧化三铁常称作“磁性氧化铁”,是磁石的主要成分,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磁石的形状发生变化,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1)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着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均是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或颜色变化,但有发光、放热或颜色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焰色反应、NaOH溶于水放热、活性炭吸附作用使物质褪色等均是物理变化。(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原子核是不发生变化的。 题组二化学反应的分类3.(2018·浙江11月选考,T3)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Zn+2AgNO3===Zn(NO3)2+2AgB.2FeCl2+Cl2===2FeCl3C.Cu(OH)2+2HCl===CuCl2+2H2OD.CaCO3CaO+CO2↑解析:选B。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A.Zn+2AgNO3===Zn (NO3)2 +2Ag属于置换反应; B.2FeCl2+Cl2 ===2FeCl3属于化合反应;C.Cu(OH)2+2HCl ===CuCl2+2H2O 属于复分解反应;D.CaCO3CaO+CO2↑属于分解反应。4.(2017·浙江11月选考,T7)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FeCl3+Cu===CuCl2+2FeCl2B.2HClO2HCl+O2↑C.CO+CuOCO2+CuD.2Mg+CO22MgO+C答案:D5.(2017·浙江4月选考,T4)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NaHCO3Na2CO3+CO2↑+H2OB.Na2O+H2O===2NaOHC.2KI+Br2===2KBr+I2D.MgO+2HCl===MgCl2+H2O解析:选C。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题组三物质的转化6.(2020·金华高一检测)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A.硅 B.硫C.铜 D.铁解析:选B。SiO2与水不能反应,A错误;铜和铁对应的氧化铜、氧化铁不能直接与水反应,C、D错误;SSO2H2SO3Na2SO3,B正确。7.(2020·温州选考一模)已知A是单质,E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A、B、C、D、E是含有一种相同元素的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则A可能是( )A.Cl2 B.CC.N2 D.Si答案:C8.X、Y、Z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且X、Y、Z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能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他物质省略):(1)若X是一种生活中使用量最大的金属单质,写出Z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X是一种非金属单质,常温下为固体;Y是一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的化合物。写出Z和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题意知X是铁,Y能与Cl2反应,推测Y应该是FeCl2,Z是FeCl3,FeCl3与铜反应能生成FeCl2。(2)由“Y是一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的化合物”可知Y是SO2,则固体单质X应为S,Z应是浓硫酸,浓硫酸与铜反应又能生成Y(SO2)。答案:(1)2Fe3++Cu===2Fe2++Cu2+(2)Cu+2H2SO4(浓)CuSO4+SO2↑+2H2O常考易错的几个物质的转化(1)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2)浓硫酸的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脱水性属于化学性质。(3)煤的干馏、煤的气化以及煤的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和裂解都属于化学变化。(4)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5)常见物质间转化的几个误区①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②Al2O3、SiO2、Fe2O3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H2SiO3、Fe(OH)3。③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④Fe与Cl2反应不能生成FeCl2。⑤Fe与H+、Cu2+、S、I2反应不能生成Fe3+。 分散系 胶体1.分散系的概念分散系是指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体系。2.分散系的分类(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2)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3.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1__nm1~100__nm>100__nm分散质微粒成分离子或小分子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外观特征均匀、透明均匀、透明或半透明不均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静置无沉淀较稳定不稳定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悬浊液、乳浊液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Fe(OH)3胶体泥水4.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该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实验室中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5.胶体的应用——净水明矾净水的原理是因为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颗粒并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目的。6.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题组一分散系的性质1.(2020·温州考前冲刺卷)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饱和食盐水 B.Fe(OH)3胶体C.盐酸 D.硫酸铜溶液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质的分散系和胶体知识。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这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重要性质,是胶体粒子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是物理变化,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胶体和溶液。饱和食盐水、盐酸、硫酸铜溶液均为溶液,无丁达尔效应。2.下列分散系能起到吸附水中悬浮杂质作用的是( )A.烧碱溶液 B.氢氧化铝胶体C.盐酸 D.酒精溶液解析:选B。因胶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从而起到净水的作用,而A、C、D三项均为溶液,不具有吸附性,故选B。3.(2020·绍兴选考适应性考试)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颗粒直径最大的是( )A.NaCl 溶液 B.葡萄糖溶液C.CuSO4溶液 D.AgI胶体解析:选D。NaCl溶液、葡萄糖溶液、CuSO4溶液中微粒直径小于10-9 nm;AgI胶体微粒的直径为10-9~10-7 nm,故AgI胶体中分散质颗粒直径最大。题组二胶体的性质与应用4.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土壤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有保肥作用B.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C.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D.明矾可用作净水剂E.臭氧、Cl2均可用于水的消毒净化解析:臭氧、Cl2用于水的消毒净化是因为臭氧以及Cl2和H2O反应生成的HClO均具有强氧化性,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答案:E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的颗粒物,下列有关PM2.5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B.PM2.5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D.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PM2.5污染解析:选B。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100 nm之间,而PM2.5的直径接近于2 500 nm,不能形成胶体,B错误。胶体知识“六”提醒(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 nm)。(2)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3)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4)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且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5)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6)掌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 课后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2017·浙江11月选考,T4)下列分散系属于悬浊液的是( )A.牛奶 B.蔗糖溶液C.泥浆水 D.氢氧化铁胶体答案:C2.(2020·浙江选考仿真特训)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Mg(OH)2 B.Na2OC.Cu2(OH)2CO3 D.CH3CH2OH答案:A3.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CO2 B.CaOC.K2SO4 D.NaOH解析:选A。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故CO2为酸性氧化物,因它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4.(2020·温州中学高中选考模拟)下列药品在实验室中能存放在同一橱柜中的是( )①NaOH ②浓硫酸 ③浓盐酸 ④KOH ⑤金属钠 ⑥酒精 ⑦苯A.⑤和⑥、④和⑤ B.②和③、①和②C.②和③、⑥和⑦ D.④和⑤、④和⑥解析:选C。①和④都是碱,②和③都是酸,⑥和⑦都是有机物,在实验室中应存放在同一橱柜中。⑤为活泼金属,应单独存放。5.(2019·浙江4月选考,T4)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4NH3+5O24NO+6H2OB.2Na2SO3+O2===2Na2SO4C.2Na2O2+2CO2===2Na2CO3+O2D.2KI+Cl2===2KCl+I2答案:D6.(2020·温州选考科目模拟)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科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钢丝球洗刷铝锅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里的异味C.室内烤火放一盆水,防止CO中毒D.用水浇灭着火的油锅答案:B7.(2020·浙江1月选考,T5)下列物质的名称不正确的是( )A.NaOH:烧碱B.FeSO4:绿矾答案:B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10-9 mB.区别胶体与溶液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C.往NaOH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立即可制得胶体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反射形成的解析:选B。A项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0-9~10-7 m之间;C项NaOH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OH)3沉淀,不能制得胶体;D项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形成的。9.下列各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解析:选B。 A项属于蜡烛的不完全燃烧;C项小苏打与柠檬酸发生反应产生了CO2;D项为鸡蛋壳中的CaCO3与醋酸的反应,均属于化学变化。10.(2020·杭州七中高一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M2.5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无关B.硅是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C.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故能消毒杀菌D.塑化剂是一种化工塑料软化剂,可以大量添加到婴幼儿玩具中解析:选C。A项,道路扬尘、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的粉尘等是PM2.5的主要来源,PM2.5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关;B项,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为二氧化硅;D项,塑化剂是一种有毒的化工塑料软化剂,若大量添加到婴幼儿玩具中,婴幼儿可能会通过咀嚼、吮吸直接吸入,对婴幼儿健康不利。二、非选择题11.用数轴表示化学知识,并按某种共性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有简明易记的效果。例如:根据碳素钢的含碳量,将其分为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利用数轴的分类法可将其表示为请根据这一分类法将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粗略地表示在如下数轴上:解析: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答案:12.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2SO4、KCl、Na2SO3、Na2CO3、NaCl、NaOH的性质,对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方案Ⅰ: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方案Ⅱ:将它们按照钠盐、钾盐和其他化合物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1)根据方案Ⅰ进行分类时,经实验测得KCl、NaCl溶液的pH等于7;H2SO4溶液的pH小于7;Na2SO3、Na2CO3、NaOH溶液的pH大于7。由此有的同学按分类法思想把Na2SO3、Na2CO3与NaOH都划分为碱类是否合理?为什么?(2)在方案Ⅰ中,某同学发现盐类物质中的KCl、NaCl两种物质在与其他物质混合时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你能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区分这两种物质吗?(3)在方案Ⅱ中,三种钠盐用其他物质中的________可加以区分,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Na2SO3、Na2CO3属于盐类物质;(3)Na2CO3与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CO2,Na2SO3与硫酸反应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SO2,NaCl与硫酸不反应。答案:(1)不合理,Na2SO3、Na2CO3的水溶液因水解呈碱性,但从化合物的分类来看它们都应属于盐。(2)利用焰色反应,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的为KCl、焰色反应呈黄色的为NaCl。(3)H2SO4 Na2CO3+H2SO4===Na2SO4+CO2↑+H2O,Na2SO3+H2SO4===Na2SO4+SO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