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1版新高考选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2021版江苏新高考选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21第一单元 氧化还原反应
展开
第一单元 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任务1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一、本质和特征
二、有关概念及其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有关概念
口诀:升(化合价升高)失(失电子)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还(做还原剂,本身具有还原性);
降(化合价降低)得(得电子)还(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氧(做氧化剂,本身具有氧化性)。
例如:反应4HCl(浓)+MnO2MnCl2+Cl2↑+2H2O中,氧化剂是MnO2,氧化产物是Cl2,还原剂是HCl,还原产物是MnCl2;生成1 mol Cl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__mol,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2__mol。
2.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置换反应。
(2)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复分解反应。
(3)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三、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
四、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氧化剂
常见氧化剂包括某些非金属单质、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物等。例如:
2.常见还原剂
常见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非金属离子及低价态化合物、低价金属阳离子、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例如:
3.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例如:
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Fe2+
Fe3+
Fe
SO
SO
S
H2O2
O2
H2O
其中:Fe2+、SO主要表现还原性,H2O2主要表现氧化性。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所以可用漂白粉漂白织物。( )
(2)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MnO2和H2SO4,即可得到I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MnSO4(或Mn2+)。( )
(3)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4)金属阳离子一定只具有氧化性。( )
(5)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
(6)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
(7)某元素从游离态变为化合态,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
答案:(1)√ (2)√ (3)× (4)× (5)× (6)× (7)√
2.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物质:S、H2S、HNO3、NO和H2O。已知水是生成物之一。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
(2)该反应中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_。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3 mol电子,则生成水的质量是________。
解析:HNO3为常见的氧化剂,H2S为常见的还原剂,则NO为还原产物,S为氧化产物。S元素由-2价升高到0价,N元素由+5价降到+2价,运用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和观察法可配平化学方程式。(4)由(3)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当生成 4 mol H2O时,转移6 mol电子,所以当转移0.3 mol电子时,生成0.2 mol H2O,质量为3.6 g。
答案:(1)H2S (2)NO
解决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题的解题思路
(1)理清概念间的关系,把握知识线索(详见前面的知识梳理)。
(2)明确分析问题的方法思路:找变价、判类型、分升降、定其他。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不同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弄清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基本方法是先标出熟悉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求解其他元素的化合价。
(3)有关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
关键是明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找出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以及1 mol氧化剂得电子的物质的量或1 mol还原剂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例如:
提升一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1.(2017·高考北京卷)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
A.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
B.氯气使KBr溶液变黄
C.乙烯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氨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选B。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过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氧元素化合价都不变,A项错误;溶液变黄说明有溴单质生成,反应后溴元素化合价升高,溴离子被氧化,氯气被还原,B项正确;乙烯与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C项错误;氨与氯化铝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是复分解反应,D项错误。
2.制备氰氨基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N===CaCN2+CO↑+H2↑+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
B.HCN是氧化剂,CaCO3是还原剂
C.CaCN2是氧化产物,H2为还原产物
D.CO为氧化产物,H2为还原产物
解析:选C。该题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分析各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难点是确定碳元素在HCN和CaCN2中的化合价,从反应物CaCO3到生成物CO2,碳的化合价均为+4价,没有改变,再从生成物H2分析发现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显然HCN中H得电子,HCN是氧化剂,而CaCO3中的各元素化合价均无变化,则还原剂也必是HCN,其中的碳元素一定被氧化,在HCN中碳元素为+2价,CO中的碳元素也为+2价,则CaCN2中的碳元素为+4价,故CaCN2为氧化产物。
3.(双选)(2020·济南高三模拟)某种飞船以N2H4和N2O4为动力源,发生反应:2N2H4+N2O4===3N2+4H2O,反应温度可高达2 700 ℃,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2H4是氧化剂
B.N2O4是还原剂
C.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每生成3 mol N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8NA
解析:选CD。该反应实际上是不同价态的氮元素之间发生的归中反应,N2H4是还原剂,N2O4是氧化剂,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每生成3 mol N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8NA,故C、D正确。
提升二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及计算
4.(教材改编题)下列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________;其中属于歧化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归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属于部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
解析:①中标错了转移电子数,应为“12e-”;②中标错了“得”“失”,且转移电子数应为“e-”;③中KClO3的线桥指向错误,应指向Cl2,且转移电子数应为“5e-”;④中单线桥本身表示电子转移方向,故不需标注“得”或“失”。只有⑤正确。其余问题按概念判断即可。
答案:⑤ ② ③ ③④⑤
5.(2020·汕头高三模拟)氮化铝(AlN,Al和N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14)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 mol电子
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
解析:选B。反应中氮元素由0价→-3价,碳元素由0价→+2价,所以N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每生成1 mol AlN转移3 mol电子,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mol。
学习任务2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1.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物质失电子必有物质得电子,且得电子总数等于失电子总数。或者说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且化合价降低总数等于升高总数。
2.价态归中规律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可总结为“价态相邻能共存,价态相间能归中,归中价态不交叉,低升高降只靠拢”。
3.强弱规律
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跟还原性较强的还原剂反应,生成还原性较弱的还原产物和氧化性较弱的氧化产物。
即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应用: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也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还可用于判断某个反应能否发生。
4.先后规律
(1)含义:越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失去后就越难得到电子;越易得到电子的物质,得到后就越难失去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与还原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同时与多种氧化剂相遇时,与氧化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
(2)应用: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及反应顺序。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混合不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2)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
(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性越强,相应单质越活泼。( )
(4)向浓H2SO4中通入H2S气体,1 mol浓硫酸转移电子数可能是6NA,也可能是2NA。( )
(5)1 mol Cl2与Ca(OH)2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2NA。( )
(6)1 mol KClO3与足量的浓盐酸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NA。( )
解析:(4)H2SO4(浓)+3H2S===4S↓+4H2O
H2SO4(浓)+H2S===SO2↑+S↓+2H2O
前一反应中1 mol浓H2SO4转移6NA个电子,后一反应中转移2NA个电子。
(5)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 mol Cl2和Ca(OH)2反应,转移电子数应为NA。
(6)利用价态归中规律,
所以转移电子数应为5NA。
答案:(1)√ (2)× (3)× (4)√ (5) × (6)×
2.向FeBr2溶液中缓缓通入Cl2,哪种离子先被氧化?若改为FeI2呢?
答案:由于还原性I->Fe2+>Br-,所以向FeBr2溶液中缓缓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向FeI2溶液中缓缓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I-。
3.(1)(2018·高考全国卷Ⅰ)1840年Devil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_。
(2)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其中“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ClO2。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
(3)工业上可用KCl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4)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则Br-还原性________Cl-(填“强于”或“弱于”)。
解析:(1)氯气与硝酸银反应生成N2O5,氯气做氧化剂,还原产物为氯化银,又硝酸银中氮元素、银元素已经是最高化合价,则只能是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O2。
(2)根据图示,“尾气吸收”时ClO2转化为ClO,ClO2做氧化剂,则H2O2做还原剂,H2O2转化为O2,由ClO2ClO、H2O2O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氧化产物为O2。
(3)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1 mol KClO3变成1 mol ClO2得到1 mol电子,1 mol Na2SO3变成1 mol SO失去2 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
(4)溶液上层呈橙红色,说明Cl2与NaBr反应生成了Br2与NaCl,则Br-还原性强于Cl-。
答案:(1)O2 (2)2∶1 O2 (3)2∶1 (4)强于
守恒规律可用于计算和配平;强弱规律可用于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或用于判断某个反应能否发生;价态归中规律可用于推测物质的性质及判断元素价态变化情况,但注意只适用于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物质在反应时的判断。
提升一 守恒规律的应用
1.若(NH4)2SO4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SO2、N2、NH3和H2O,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原子数之比为( )
A.1∶4 B.1∶2 C.2∶1 D.4∶1
解析:选B。配平该反应:3(NH4)2SO43SO2↑+4NH3↑+N2↑+6H2O,从而推断出化合价变化和未变化的N原子个数之比为1∶2。
2.(双选)(2020·镇江检测)在硫酸铁电化浸出黄铜矿精矿工艺中,有一主要反应:CuFeS2+4Fe3+===Cu2++5Fe2++2S,反应结束后,经处理获得单质硫x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硫元素被氧化,所有铁元素均被还原
B.氧化剂是Fe3+,氧化产物是Cu2+
C.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x mol
D.反应结束后,测得溶液中三种金属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 y mol,则原Fe3+的总物质的量为(y-x) mol
解析:选CD。CuFeS2中Cu、Fe均为+2价,S为-2价,,Fe3+为氧化剂,CuFeS2为还原剂,S为氧化产物,A、B错误;生成x mol单质硫时转移2x mol电子,C正确;生成x mol单质硫,则参加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为2x mol,生成n(Cu2+)=x mol,n(Fe2+)=x mol,溶液中剩余n(Fe3+)=y-x-x=(y-3x) mol,则原Fe3+的总物质的量n(Fe3+)=(y-x) mol,D正确。
提升二 价态归中规律的应用
3.在KClO3+6HCl(浓)===KCl+3Cl2↑+3H2O的反应中, 被氧化的氯与被还原的氯的原子个数比为( )
A.1∶6 B.6∶1 C.1∶5 D.5∶1
解析:选D。据“价态归中,互不交叉”规律, KClO3中的Cl元素和HCl中的Cl元素发生归中反应,生成零价态的Cl2,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得失情况如下:
4.已知G、Q、X、Y、Z均为含氯元素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转化关系(未配平):
①G―→Q+NaCl
②Q+H2OX+H2
③Y+NaOH―→G+Q+H2O
④Z+NaOH―→Q+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Cl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A.G、Y、Q、Z、X B.X、Z、Q、G、Y
C.X、Z、Q、Y、G D.G、Q、Y、Z、X
解析:选A。由①得出Q价态高于G,因为G必介于Q和-1 价的Cl之间,-1价为氯元素的最低价;将该结论引用到③,Y介于Q与G之间,故有Q价态高于Y,Y价态高于G;分析②:H2O中的H化合价降低,则Q中的氯元素转变为X中的氯元素,化合价必升高,则得出X价态高于Q;最后分析④:Z介于Q、X之间,则X价态高于Z,Z价态高于Q。
提升三 强弱规律、先后规律的应用
5.在含有Cu(NO3)2、Zn(NO3)2、Fe(NO3)3、AgNO3各0.01 mol 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0.01 mol铁粉,经搅拌后发生的变化应是( )
A.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和0.005 mol Cu
B.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并放出H2
C.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溶液中不再有Fe3+
D.铁溶解,析出0.01 mol Ag,溶液中不再有Cu2+
解析:选C。因为氧化性Ag+>Fe3+>Cu2+>H+,所以先发生反应2Ag++Fe===2Ag+Fe2+,其中0.005 mol的铁粉与0.01 mol 的AgNO3反应,析出0.01 mol Ag,再发生反应2Fe3++Fe===3Fe2+,其中剩余的0.005 mol铁粉与0.01 mol的Fe(NO3)3反应,溶液中不再有Fe3+。
6.(2020·淮北联考)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Cl2,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线段BC代表Fe3+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B.原混合溶液中c(FeBr2)=6 mol·L-1
C.当通入2 mol 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解析:选B。根据还原性Br-<Fe2+<I-,线段AB代表I-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线段BC代表Fe3+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线段DE代表Br-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A项正确;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浓度,B项错误;当通入2 mol 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C项正确;根据三段消耗氯气的量可知,原溶液中n(Fe2+)∶n(I-)∶n(Br-)=2∶1∶3,D项正确。
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强弱比较
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
(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对应原子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对应原子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元素其单质的还原性强,排在后面的金属元素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强。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判断
对于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有如下对应关系: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则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例如:根据K2Cr2O7+14HCl(浓)===2KCl+2CrCl3+3Cl2↑+7H2O 可以判断: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K2Cr2O7>Cl2,还原性:浓HCl>CrCl3。
4.根据与同一物质反应的情况(反应条件、剧烈程度等)判断
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若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要求的高低来进行判断,反应条件要求越低,性质越强;若氧化产物价态不同,则价态越高,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5.根据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判断
(1)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还原性:一般负极金属>正极金属。
(2)在电解过程中,氧化性越强的金属阳离子优先在阴极放电,还原性越强的非金属阴离子优先在阳极放电。
6.根据微粒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判断
(1)当H2+X2===2HX(放出热量Q1),H2+Y2===2HY(放出热量Q2),若Q1>Q2,则X2的氧化性比Y2的氧化性强;X-的还原性比Y-的还原性弱。
(2)当几种原子获得相同数目的电子形成具有稳定结构的阴离子时,放出的能量越多,或形成的离子稳定性越强,则该原子的氧化性越强,反之越弱。
(3)元素的原子失去相同的电子形成阳离子时,吸收的能量越少,说明失电子越容易,其还原性越强。
7.根据物质浓度或溶液酸碱性判断
某些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与溶液的酸碱性也有关。KMnO4的氧化性按碱性、中性、酸性条件逐渐增强;NO在中性条件下无强氧化性,但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学习任务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书写与计算
1.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
2.一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化合价升降法
3.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
1.(教材改编题)根据FeS2+O2Fe2O3+SO2回答下列问题:
(1)1分子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为________,1分子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为________。
(2)配平后各物质的系数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判断、配平即可。
答案:(1)11 4 (2)4、11、2、8
2.配平下列方程式:
(1)________KI+________KIO3+________H2SO4===________I2+________K2SO4+________H2O
(2)__________MnO+__________H++__________Cl-===________Mn2++________Cl2↑+________H2O
(3)__________P4+__________KOH+__________H2O===__________K3PO4+__________PH3
(4)________ClO-+________Fe(OH)3+________===________Cl-+________FeO+________H2O
答案:(1)5 1 3 3 3 3 (2)2 16 10 2 5 8
(3)2 9 3 3 5 (4)3 2 4OH- 3 2 5
(1)注意特殊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如CuFeS2中铜、铁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1;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 等。
(2)填空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化学计量数“1”也必须填写在空格里。
(3)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列等式时不要忽略变价原子的个数。
提升一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1)酸性条件下,MnO(OH)2将I-氧化为I2:MnO(OH)2+I-+H+―→Mn2++I2+H2O(未配平)。配平该反应的方程式,其化学计量数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2)纳米铁粉可用于处理地下水中的污染物。一定条件下,向FeSO4溶液中滴加碱性NaBH4溶液,溶液中BH(B元素的化合价为+3)与Fe2+反应生成纳米铁粉、H2和B(OH),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2、4、1、1、3
(2)2Fe2++BH+4OH-===2Fe+2H2↑+B(OH)
2.(1)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H2O2,调节pH≈3,Ce3+通过下列反应形成Ce(OH)4沉淀得以分离。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e3++H2O2+H2O===Ce(OH)4↓+________
(2)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
①Fe(OH)2+ClO-+______===Fe(OH)3+Cl-
②Mn2++ClO+H2O===MnO2↓+Cl2↑ +________
③P+FeO+CaOCa3(PO4)2+Fe
答案:(1)2 1 6 2 6 H+
(2)①2 1 1 H2O 2 1
②5 2 4 5 1 8 H+
③2 5 3 1 5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技巧
(1)全变从左边配:氧化剂、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全变的,一般从左边反应物着手配平。
(2)自变从右边配: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包括分解、歧化)一般从右边着手配平。
(3)缺项配平法:先使得失电子数配平,再观察两边电荷。若反应物这边缺正电荷,一般加H+,生成物一边加水;若反应物这边缺负电荷,一般加OH-,生成物一边加水。然后进行两边电荷数配平。
(4)当方程式中有多个缺项时,应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找准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提升二 信息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3.(1)(2019·高考江苏卷)N2O是硝酸生产中氨催化氧化的副产物,用特种催化剂能使N2O分解。NH3与O2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2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8·高考江苏卷)用酸性(NH2)2CO水溶液吸收NOx,吸收过程中存在HNO2与(NH2)2CO生成N2和CO2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高考江苏卷)45~50 ℃时,向CuCl悬浊液中持续通入空气得到Cu2(OH)2Cl2·3H2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8·高考全国卷Ⅰ)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时,取50.00 mL葡萄酒样品,用0.010 00 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 mL。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7·高考全国卷Ⅲ)工业上常将含砷废渣(主要成分为As2S3)制成浆状,通入O2氧化,生成H3AsO4和单质硫。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NH3被O2氧化生成N2O,N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至+1价,1 mol NH3失去4 mol e-,O元素化合价从0价降至-2价,1 mol O2得到4 mol e-,根据N和O元素得失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
(2)根据题给反应物HNO2、(NH2)2CO,生成物N2、CO2,结合质量守恒和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得:2HNO2+(NH2)2CO===2N2↑+CO2↑+3H2O。
(3)在H2O存在的条件下,CuCl能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Cu2(OH)2Cl2·3H2O,根据Cu和O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由“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可知Na2S2O5被氧化,做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为+6价,氧化产物为SO,碘单质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碘元素化合价降低为-1价,还原产物为I-。再根据得失电子、电荷及质量守恒,可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2I2+3H2O===2SO+4I-+6H+。
(5)由题意可知:As2S3+O2―→H3AsO4+S,1 mol As2S3总共升高10价,1 mol O2降低4价。先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配平:2As2S3+5O2―→4H3AsO4+6S,再考虑质量守恒,反应前少12H、6O,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s2S3+5O2+6H2O===4H3AsO4+6S。
答案:(1)2NH3+2O2N2O+3H2O
(2)2HNO2+(NH2)2CO===2N2↑+CO2↑+3H2O
(3)4CuCl+O2+8H2O2Cu2(OH)2Cl2·3H2O
(4)S2O+2I2+3H2O===2SO+4I-+6H+
(5)2As2S3+5O2+6H2O===4H3AsO4+6S
信息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步骤
提升三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4.(1)以硅藻土为载体的五氧化二钒(V2O5)是接触法生产硫酸的催化剂。从废钒催化剂中回收V2O5既避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废钒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
物质
V2O5
V2O4
K2SO4
SiO2
Fe2O3
Al2O3
质量
分数/%
2.2~
2.9
2.8~
3.1
22~
28
60~
65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