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上册15.3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导学案
展开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知识要点基础练
知识点1 等边对等角
1.如图,△ABC中,AB=AC,∠B=70°,则∠A=(D)
A.70°B.55°
C.50°D.40°
2.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且DA=DC,BD=BA,则∠B的大小为(B)
A.40°B.36°
C.30°D.25°
知识点2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3.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
A.AD=BDB.BD=CD
C.∠1=∠2D.∠B=∠C
4.如图,在△ABC中,AB=AC,BC=6,AD⊥BC于点D,则BD= 3 .
知识点3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5.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与互相平行的直线a,b相交.若∠1=25°,则∠2的大小为(B)
A.25°B.35°
C.45°D.55°
6.等边三角形中,两条中线所夹的锐角的度数为 60° .
综合能力提升练
7.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的中点,其中点E,F分别如图中说明,则下列图形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面积相等的是(A)
8.如图,在△ABC中,AC=BC,点D在BC的延长线上,AE∥BD,点E,D在AC同侧,若∠CAE=118°,则∠B的大小为(A)
A.31°B.32°
C.59°D.62°
9.在△ABC中,AB=AC=6,由作图痕迹可得DE的长为(B)
A.2B.3C.4D.6
10.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到点E,使CE=CD,连接DE.下列四个结论:①BD⊥AC;②BD平分∠ABC;③BD=DE;④∠BDE=12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D)
A.1B.2C.3D.4
11.如图,∠AOB是角度为10°的钢架,要使钢架更加牢固,需在其内部添加一些钢管EF,FG,GH,…,且OE=EF=FG=GH…,在OA,OB足够长的情况下,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的根数为 8 .
提示:画图求解,当钢管垂直于OA时,则不能再添加钢管.
12.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分别垂直AB,AC于点E和F.
求证:DE=DF.
证明:在△ABC中,AB=AC,
∴∠B=∠C.
∵D是BC边上的中点,∴BD=DC.
∵DE,DF分别垂直AB,AC于点E和F,
∴∠BED=∠CFD=90°.
在△BED和△CFD中,
∴△BED≌△CFD(AAS),∴DE=DF.
13.如图,已知△ABC中,AB=AC,∠BAC<90°,CD,BE为△ABC的中线,AF⊥CD,AG⊥BE,分别交CD,BE的延长线于F,G两点,试问:
(1)AF与AG相等吗?为什么?
(2)当∠BAC=90°时,其余条件不变,猜想AF = AG(用“>”“<”或“=”填空);当∠BAC>90°时,其余条件不变,猜想AF = AG.(用“>”“<”或“=”填空)
(3)通过本题,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请用文字叙述.
解:(1)AF=AG.理由如下:
∵AB=AC,CD,BE为△ABC的中线,∴AD=AE.
在△ADC和△AEB中,
∴△ADC≌△AEB,∴∠ACD=∠ABE.
又∵∠AFC=∠AGB=90°,AC=AB,
∴△ACF≌△ABG,∴AF=AG.
(3)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到两腰中线所在的直线的距离相等.
拓展探究突破练
14.在△ABC中,AB=AC.
(1)①如图1,如果∠BAD=30°,AD是BC边上的高,AD=AE,则∠EDC= 15° ;
②如图2,如果∠BAD=40°,AD是BC上的高,AD=AE,则∠EDC= 20° .
(2)思考:通过以上两题,你发现∠BAD与∠EDC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用式子表示.
(3)如图3,如果AD不是BC上的高,AD=AE,是否仍有上述关系?请说明理由.
解:(2)∠BAD=2∠EDC.
(3)仍成立.理由如下:
∵AD=AE,∴∠ADE=∠AED,
∴∠BAD+∠B=∠ADC=∠ADE+∠EDC=∠AED+∠EDC=(∠EDC+∠C)+∠EDC=2∠EDC+∠C.
又∵AB=AC,∴∠B=∠C,∴∠BAD=2∠EDC.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自主学习,学习小结,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上册15.3 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上册15.3 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导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变式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13.2 命题与证明第1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13.2 命题与证明第1课时导学案及答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