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鲁教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第4单元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展开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考纲 | 考点 | 知识细化 | 能力要求 | 应用实践 |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 | 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及特点 |
| 考古中的古地理环境研究 |
气候变暖的原因 | 能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 | 分析环境变迁的主要表现,探究气候变化的影响 | ||
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 建立正确的知识因果链条 |
一、全球气候变化
1.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地形变化及人类活动等。
2.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
2)人类历史时期
(3)仪器观测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40年代20世纪70年代现在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未来变化幅度
1.气候变暖的原因
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有关。
2.未来的预测
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
三、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2.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3.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四、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多使用清洁能源,避免浪费和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能力: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
3.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气候变化就是指气候变暖。 (×)
2.全球气候变暖有百害而无一利。 (×)
3.日常生活中的节能行为,可以为应对气候变化做贡献。 (√)
4.全球变暖,表明地球上任一地区气温都上升。 (×)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
读近100多年来全球气温和大气中CO2含量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特点:气温有波动,总趋势在变暖。图中A曲线是近100多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
2.主要原因: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图中B曲线是近100多年来全球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
3.升温原理:CO2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三、区域认知——趣味思考
1.被称为“人间天堂”的印度洋上的马尔代夫的国民都在忧心其未来能去哪儿,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提示] 随着气候变暖的加剧,海平面不断上升,岛国马尔代夫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被海水淹没,从而使马尔代夫人失去家园。
2.近年来有些地方出现了冷冬天气,有人认为“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是不对的。你认可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提示] 不认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整体大趋势,并不是说地球上任何时间或任何地点温度都在上升。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异常事件多发,某些地方甚至出现冷冬天气,这其实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表现。
(2019·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❶,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❷。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 ❶西伯利亚地区属于高纬地区,其气候变化导致了土地覆被变化 ❷平地上的耕地减少,洼地上的草地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面积减少 |
教材寻因 |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还会影响生态系统以及整个水循环过程等 |
综合判断 | (1)由信息❶可知,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是气候变化导致的;结合信息❷可知土地覆被变化的表现之一是越年积雪面积减少,说明大量越年积雪已融化了,因此其气候变化主要是气温升高 (2)由信息❷可知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导致了湿地面积增加,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化和表层冻土融化,洼地上积水成为湿地 (3)由信息❶、❷可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地处内陆,降水少,随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水分条件变差,因此平地上的耕地转化为对水分需求相对较少的草地 |
[尝试解答] (1)A (2)D (3)C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命题视角 分析环境变迁的表现,考查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影响
(2018·天津高考)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
1.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海拔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1.D 2.D [第1题,由两幅景观图片可知,该地区因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明显,冰川融水随河流外流,导致该地区地表淡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D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的依据,可以理解为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明显影响;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升降变化而受影响,D项正确。]
(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第3题。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全球气候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
3.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中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B [阴影所示部分年平均陆面温度变化曲线和年平均海面温度变化曲线斜率变小,说明地球表面增温趋缓,而海平面仍在上升。]
(2019·南昌统考)2017年2月8日,格陵兰岛北端的气温升至0 ℃以上,引发世人关注。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据此完成4~5题。
4.“北极放大效应”现象的形成机制是( )
A.受高气压带控制,晴朗天气多
B.极昼时间长,海水热量收入多
C.海冰消融,海面的反射率下降
D.周边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剧增
5.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下列北极地区的现象中,首现日期推迟的是( )
A.苔原植物的花期
B.北极鸭的北迁日期
C.入海河流的汛期
D.沿海港口的封冻期
4.C 5.D [第4题,由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海冰融化,海面反射率下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导致升温加速,故选C。第5题,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气温升高,苔原植物花期提前;北极鸭北迁日期提前;入海河流汛期提前;沿海港口封冻期推迟,故选D。]